浅谈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挫折教育

浅谈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挫折教育

陕西省宝鸡市烽火中学721000

摘要:目前,中学生由于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压力引起焦虑情绪从而导致心理挫折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也越来越多,若不加以心理方面的教育疏导,帮助他们学会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碍,对他们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也难以使他们在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一代。因此,实施挫折教育显得很有必要,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历史课程挫折教育渗透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并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应付各种挫折,能以正确的方法解决各种困难。

一、增长才干,减少受挫的可能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真才实学,善于用兵,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而其子赵括,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不能把兵书上排兵布阵的方法很好地运用到作战中。在赵秦之战中惨败,四十五万之众为秦悉数坑之,成为中国古代作战史上一战而亡人数最多的战例。

中国现代史国共对峙时期: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随后,革命的星星之火终于成为燎原之势,到1931年底,红军已有大小根据地30余块,工农红军从当时的几千人,迅速发展成十万之众,革命形势良好。但是在1931年,中共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上,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被无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所取代。在随后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排斥,左倾错误占据了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革命力量遭到重大损失。

在讲述这两节课的过程中,通过这样对比分析,学生就获得了基本认识: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才能减少挫折出现的几率。

二、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受挫能力

受挫具有客观性,那么遇到了挫折以后,历史上有哪些有价值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下面举两个例子:

1.升华作用。升华作用是指,把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在现实社会中,个体的某些行为或欲望,是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的,如果直接表达出来,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而受到责罚。如果这些冲动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使其以有利于社会和本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时,无意识欲望即得到满足,这个过程就叫升华。升华作用能使原来的动机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上的安宁和平衡,还能满足个人创作与成就的需要。

司马迁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自幼受其父影响,诵读诗文,熟读经书,二十岁就周游全国,考察名胜古迹、山川物产、风土人情,后又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群书。太初元年根据父亲遗志着手编撰一部规模宏大的史书。当他努力写作之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他为投降匈奴的将军李陵辩护而触怒了汉武帝,最后被施以宫刑。

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历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公元前93年)终于出狱。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从此他埋首奋发著书,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司马迁遭遇到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挫折,但是他忍辱负重,把毕生的精力倾注于《史记》的编撰,终于成就伟业,升华了他的人格。类似的还有怀才不遇的孔子、屈原和失明的左丘明,他们对待巨大的挫折,没有颓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欲挫欲奋,化悲痛为力量,成就了常人不能成就的伟业,他们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给我们脆弱的青少年一代提供了不竭的精神财富,对这些伟人们人格的高扬,必将对莘莘学子人格的完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会坚持,不轻言放弃。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倘若虎头蛇尾、轻言放弃,很难成就事业。这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节就很好地说明了问题。

在抗日的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队屡屡受挫;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汪精卫投降,蒋介石政府抗战决心动摇。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依然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百团大战的胜利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随之而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丧钟敲响了。通过这节课的讲解,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坚持的重要性,越是到了危急时刻,越要坚持,一旦中途放弃,就会功亏一篑。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在于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要坚持,就要顶住种种压力,就要有坚毅忍耐的优秀品格。当时国内反动势力气焰高涨,和日伪暗中勾结,共同要剿杀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形势下,共产党依然坚持抗战,付出了相当大的牺牲和代价,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上渗透挫折教育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是理想的。这需要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把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标签:;  ;  ;  

浅谈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挫折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