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动态增强结合MRI诊断小肝癌的价值研究

CT动态增强结合MRI诊断小肝癌的价值研究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市忠县404300

【摘要】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结合MRI诊断小肝癌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到2015年10月的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比较其动态增强CT扫描、MRI扫描资料。结果:通过增强CT和MRI诊断,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达到了90%、70%和80%。结论:增强CT扫描和MRI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CT;MRI;小肝癌;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5.2;R730.44;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033-01

引言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导致小肝癌的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点[1]: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黄曲霉毒素、水污染、过度劳累,繁重的工作熬夜,导致肝脏正常代谢的紊乱,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肝脏功能的紊乱会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能够在疾病早期发现并治疗,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小肝癌的诊断方法包括B超检查、CT检查、MRI、等检查手段[3]。磁共振成像技术因为其无创伤、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小肝癌的治疗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到2015年10月月确诊的55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CT和MRI在小肝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并分析我院2013年4月到2015年10月月确诊的55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35例,女20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7.7岁;有肝硬化病史13例;乙肝病史15例;肝囊肿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5例。

1.2影像学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仪进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对比剂100ml,动脉延迟30s,静脉期延迟60s,重建厚度为1.5mm,间隔1.0mm。使用PHILIPSAchieva_3.0T_X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参数分别为:扫描层厚为6mm,间隔1mm,对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分别进行平行平扫扫描,平扫之后增强扫描。

1.3评判标准

由专家对原始图像进行诊断,并以手术证实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CT增强扫描检查与MRI检查在小肝癌影像学特征方面。

2.结果

2.1CT和MRI诊断结果比较

CT增强扫描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分别为61%、84.4%、75.2%、83.2%。而MRI扫描T1WI、T2WI、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71.3%、73.1%、82.1%、73.2%、86.7%。

2.2影像特征

CT:肝右后叶上段低密度病变,直径约1.2cm,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呈现低密度造影。由此可得肝右叶后上段小肝癌可能性大。MRI:动脉期S8段病变可见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病变强化程度减低,信号不均,病变轮廓显示仍不清晰,肝右叶S8段肝癌可能性大。

讨论

小肝癌的分化通常与病灶的大小有关,分化程度越高的病灶体积越大,病情也越复杂[5-6]。病灶具有浸润和膨胀的特点,并且大多有包膜和炎症。小肝癌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我国在小肝癌的诊断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组研究比较了增强CT和MRI这两项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目前最常见的诊断技术就是B超检查,但是由于腹腔和肠道中含有气体,对B超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B超检查在确定肝上病灶的位置和性质等方面的准确率不高,也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所以增强CT和MRI在小肝癌的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7]。

增强CT能够连续扫描已被广泛应用到腹部疾病的鉴别和诊断当中[8]。增强CT检查可以提供临近正常组织的不同强化特点,大范围薄层扫描,能够更好的显示组织病态、病变位置与其浸润程度[9]。MRI检查在小肝癌的诊断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MRI使用的是多通道成像方式,因此对软组织的扫描分辨率较高,较其他检查方式,对肿瘤内出血、囊变以及骨骼的显示清晰度较高,MRI可以显示肝上病灶的位置、病变。尤其是结合常规MRI多序列成像及动态增强,可观察肝的变化。

综上所述,MRI和增强CT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良好的性价比以及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NoguchiY,MurakamiT,etal.Detect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comparisonofdynamicofdynamicMRimagingwithdynamicdoublearterialphasehelicalCTJ[J].AJR,2003,180:455-460.

[2]张翔,吴天,柳澄.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CT、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03):315-317.

[3]严福华,周康荣,沈继章,等.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的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05):65-68.

[4]于咏梅,宋岫峰,金艳霞,等.小肝癌的CT及MRI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04):43-45.

[5]胡元明,王立振,魏玮,等.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4).

[6]杨沛钦,郑晓林,郭友,等.MRI多种成像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3).

[7]郑可国,许达生,沈静娴,等.少血供小肝癌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0):930-4.

[8]张蓓,周康荣,等.肝脏的MRI快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7,4:56.

[9]江新青,吴红珍,谢琦.16层螺旋CT双动脉期与门脉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0):1535-1538.

作者简介:何灵芝,女,汉族,中专学历,重庆市忠县人,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及研究。

标签:;  ;  ;  

CT动态增强结合MRI诊断小肝癌的价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