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救助论文-雷耀

银行救助论文-雷耀

导读:本文包含了银行救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信息,金融机构,查询工作,长效合作,数据平台,数据交换,资产信息,民政部门,管理系统,车船管理

银行救助论文文献综述

雷耀[1](2019)在《陕西加快社会救助与银行金融信息共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雷耀) 近日,陕西省民政厅、陕西银保监局与31家银行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开展社会救助家庭存款等金融信息查询工作推进会,现场签订金融资产核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推进民政社会救助与银行金融信息共享。今年以来,陕西省民政部门着力构建脱贫(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报》期刊2019-12-05)

见习,王爱静,通讯员,白梦巧[2](2019)在《乐清农商银行 慈善救助履行社会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见习王爱静 通讯员白梦巧报道 近日,从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法院、乐清市慈善总会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豸爱”基金一年来累计对80件执行案件中的86名当事人发放救助金121.14万元。该基金于2018年6月22日在乐清市慈善总会设(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时报》期刊2019-08-05)

杜晓莹,王晓根[3](2019)在《“爱心银行”救助1783名困难群众》一文中研究指出阳光明媚,处处生机。对于南海新区小观镇郐家村的贫困户郐修志来说,今年的春天格外温暖。尽管现在仍需拄拐活动,但是这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奢望。郐修志患有严重的双侧股骨头坏死,已卧病在床10多年,妻子也因患慢性病丧失劳动能力。两个月前,南海爱心基金会的(本文来源于《威海日报》期刊2019-04-17)

张乐才,刘尚希[4](2019)在《银行与民营企业融资救助:救助门槛与民营企业风险偏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救助门槛对民营企业风险偏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1)救助门槛的形成在于银行的避险理性所致;因民营企业倒闭而使银行承受的成本越高,则救助门槛越高;民营企业信息透明程度越高,则救助门槛越低。(2)救助门槛对民营企业风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当不存在救助门槛约束时,民营企业会偏好高风险;其次,当存在救助门槛约束时,救助门槛越高,则民营企业风险偏好越低。本文的研究表明,为了防范区域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民营企业的救助应坚持市场化方向,政府不能人为降低商业银行的救助门槛;同时,为了激励银行对陷入困境中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救助,除了降低商业银行的救助成本外,政府自身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承担相应的救助责任。(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许友传,刘红忠[5](2019)在《政府对国有银行体系的风险容忍及其隐性救助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模型刻画了政府对国有银行体系的风险容忍与其隐性救助压力之间的动态演进及匹配关系,经验估计了政府在1989-2016年间的隐性救助压力状况。模型估计表明,当参照标准普尔全球金融机构的历史违约数据设定政府对国有银行体系的风险容忍区间时,政府平均须将10.08%~12.57%的GDP用于国有银行救助,才能确保其保持与全球同行相当的风险状态。本文还多视角观察了不同风险容忍和监管目标下的政府隐性救助压力,揭示了其在国有银行企业化经营、商业化改制、股份制改造,以及现阶段的"周期"特征和变动趋势,同时结合各阶段的制度背景和银行特征对其进行了推测性解释。(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骆昭东[6](2018)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与金融风险救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我国银行间市场结构特征出发,分析了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和流动性大幅波动的内在机理与原因。研究认为,塔形市场交易结构下,银行间市场存在流动性风险易聚集不易分散的缺陷,且难以依靠"有形之手"得到弥补。文章结合塔形市场结构的特点建立矩阵分析法,对40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印证了理论分析,即塔形市场交易结构下风险冲击影响时间更长,且央行流动性救助效果降低,但流动性救助机制能降低风险对中小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建立流动性风险救助机制,弥补银行间市场客观存在的缺陷,增强中小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抵御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风险冲击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当代金融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蒋华栋[7](2018)在《英国银行救助方案再成焦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英国政府出售其所持受救助银行股份的历史可以看出,其关注的重点并非救助成本。受救助银行的运营能力和健康度才是政府判断是否应该退出的关键指标。在其健康度和运营能力逐步恢复的情况下,尽快使其回归原有股本状态成为英国财政部的重要目标。国际金融危机1(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8-06-07)

林梓煌[8](2018)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中央银行的救助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业务创新的不断推进,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明显,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间的传染能力逐渐加强,银行体系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发生流动性风险。面对流动性冲击,央行作为基础货币的投放者,其救助策略实施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深入分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中央银行在银行业流动性紧张时的救助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一系列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对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流动性风险现状进行分析,为中央银行流动性救助策略的研究提供现实基础。在央行流动性救助策略方面,本文将救助策略分为对个体银行的直接救助策略和对整个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时的救助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货币当局流动性救助策略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参考。在银行业整体流动性风险现状方面,本文将银行流动性风险按照风险来源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与融资流动性风险。通过对同业资产比例、存贷比等资产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以及客户存款比例、同业负债比例等融资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的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不断创新的同时潜在流动性风险逐渐凸显。本文将央行的救助策略分为个体银行直接救助策略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救助策略。在个体银行直接救助策略方面,本文将商业银行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通过不完全合约模型对央行的救助标准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央行在制定直接救助策略过程中,将商业银行按系统重要性分类并执行差异化的救助标准具有一定必要性。央行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相比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较为宽松的救助条件,这是合理的并且是符合社会福利要求的,但对其救助仍要满足一定的清偿能力要求。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救助策略方面,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发现在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方面,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仍然是央行的强有力手段,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只能作为补充工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只有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抚平市场流动性波动的作用。因此,中央银行应深入研究救助过程中不同种类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有效增强流动性救助效果。(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4)

[9](2018)在《徐忠:中央银行在危机救助中的“为”与“不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参加论坛时表示,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使得经济金融体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对我们的经济金融理论和政策实践提出了很多的挑战。随着金融体系的演变,金融市场作用的提高和金融科技的应用,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危机处置存在黄金24小时,中央银行在危机处置中的制(本文来源于《金融博览》期刊2018年04期)

谢展飞[10](2017)在《优先股制度在银行危机救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安全关系着国家金融和经济的稳定。银行风险具有“系统性”、“传染性”以及“外溢性”的特点,一旦发生银行危机,特别对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银行来说,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运行。2008年金融危机中,全球银行业都不同程度遭受重创,而我国银行业因对外依赖度低且存在较强国家隐性担保,从而能够在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是我国银行业在历史上也数次因资本不足和不良资产问题而面临危机。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近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当前银行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是对不良贷款、信用违约、影子银行、网络金融等累积形成高风险要保持警惕。当银行危机来临,各国政府往往采取多种手段救助银行。我国政府在历史上主要利用财政直接注资、央行贷款等手段来救助银行,政府的救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使银行得到挽救,但也易产生“太大而不能倒”道德风险难题。并且政府过分介入会产生其他各方面的问题,例如市场公平、银行独立性等,损害银行业的长期运行。上述矛盾未能有效解决的根本在于银行市场化处置理念和手段的缺失,缺乏诸如有序处置机制、银行自救安排以及公共资金成本回收理念等。所谓市场化处置即减少政府干预而充分发挥银行自救能力,利用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有序处置或救助银行从而平衡各主体利益。2008年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多种措施救助陷入危机的银行,在一系列措施中,优先股在银行危机救助上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美国、英国、日本以及北欧等国政府都不同程度的通过优先股注资来挽救银行,而银行本身也更倾向通过发行优先股来向进行危机融资。同时近年来,经过合理设计的优先股因符合银行资本工具合格标准且可充分吸收银行危机产生的损失而被重点关注。笔者认为优先股救助银行危机的方式契合银行危机救助市场化、有序化、私力救济的要求。优先股能够在银行危机初期通过资本迅速恢复发挥银行的自救能力,并且随着危机深入,其相较于负债和普通股而言更能在市场上筹集资金来补充银行流动性,再进一步,其作为政府注资工具可体现出成本回收、约束银行治理以及防范银行国有化的优势。本文即在上述分析下研究优先股制度在银行危机救助中的应用。本文第一章从我国银行目前存在的可能产生银行危机的风险着手研究,进一步分析我国银行危机救助立法与实践,总结出我国银行危机救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优先股定义和分类标准做了研究,为其银行救助功能实现作了性质和属性上的解释;最后介绍我国银行优先股制度的发展状况。第二章主要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法律框架以及银行监管政策梳理,从银行恢复和处置框架、《巴塞尔协议III》以及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叁个方面论述,找出优先股与银行危机救助法律框架的契合所在。第叁章主要论述优先股在银行危机救助中应当如何定位以及发挥何种功能。笔者认为应当将其定位为合格资本工具、危机融资工具以及政府注资工具。阐明各类工具定位背后逻辑,通过分析其救助银行危机的时点、侧重点、方式来划分具备不同救助功能的优先股。第四章涉及具体制度构建。将优先股分为两类来讨论,银行危机前发行的优先股以及银行危机时发行的优先股。从发行机制、基本条款、核心条款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另外,对具备不同救助功能的优先股在制度的各个条款制定作分析和对比,从而解释其为何具备不同功能。最后提出我国如果要运用优先股银行危机救助,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7-04-15)

银行救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见习王爱静 通讯员白梦巧报道 近日,从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法院、乐清市慈善总会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豸爱”基金一年来累计对80件执行案件中的86名当事人发放救助金121.14万元。该基金于2018年6月22日在乐清市慈善总会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行救助论文参考文献

[1].雷耀.陕西加快社会救助与银行金融信息共享[N].中国社会报.2019

[2].见习,王爱静,通讯员,白梦巧.乐清农商银行慈善救助履行社会责任[N].农村金融时报.2019

[3].杜晓莹,王晓根.“爱心银行”救助1783名困难群众[N].威海日报.2019

[4].张乐才,刘尚希.银行与民营企业融资救助:救助门槛与民营企业风险偏好[J].金融发展研究.2019

[5].许友传,刘红忠.政府对国有银行体系的风险容忍及其隐性救助压力[J].经济评论.2019

[6].骆昭东.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与金融风险救助机制研究[J].当代金融研究.2018

[7].蒋华栋.英国银行救助方案再成焦点[N].经济日报.2018

[8].林梓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中央银行的救助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8

[9]..徐忠:中央银行在危机救助中的“为”与“不为”[J].金融博览.2018

[10].谢展飞.优先股制度在银行危机救助中的应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7

标签:;  ;  ;  ;  ;  ;  ;  ;  ;  ;  

银行救助论文-雷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