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电压论文-刘永刚,曹胜捷,李冬颖,张婷,吴舟

电极电压论文-刘永刚,曹胜捷,李冬颖,张婷,吴舟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极电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形电极,极化电压,径向夹持力,径向自由位移

电极电压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刚,曹胜捷,李冬颖,张婷,吴舟[1](2019)在《环形电极压电驱动器极化电压和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环形电极压电驱动器,运用ABAQUS软件对此驱动器进行电场和力学分析。着重研究环形电极分支中心距和电极宽度对极化电压和驱动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形电极压电驱动器的极化电压和驱动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环形电极压电驱动器的极化电压为普通形电极的1/2,环形电极结构降低压电驱动器对极化电压的要求;减小电极分支中心距、增大电极宽度,有利于降低环形电极压电驱动器的极化电压;当工作电压为90 V时,环形电极压电驱动器的径向夹持力达到普通形电极的5.2倍,径向自由位移达到普通形电极的2.6倍。(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4期)

陈志强,贾伟,何小平,李俊娜,郭帆[2](2019)在《平行板电极边缘滑闪引起加载电压的“双峰”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平板电容器是电磁脉冲(EMP)模拟装置中常用的脉冲压缩器件,在平行板电极的SF6沿面闪络实验中发现,原本前沿光滑的纳秒脉冲电压加载在平行板电极上,会在脉冲电压前沿上测得一尖峰,使加载的脉冲电压出现"双峰"现象。为探索该现象的原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平行板电极边缘发生了滑闪放电,增大了电极等效正对面积,使平行板电极的等效容值发生突变所致,容值变化越大,尖峰越明显。之后开展了不同气压下平行板电极的沿面闪络实验,并对放电过程的图像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平行板电极边缘产生的树枝状放电在低气压时主干明亮粗大,分枝较多,气压升高后,主干亮度和直径逐渐变小,分枝也越来越少;随着气压的增加,由于平行板电极边缘的滑闪放电受到抑制,平行板的等效面积变化率越来越小,尖峰出现时对应的电压幅值越来越高,且尖峰越来越不明显,与理论分析一致。(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07期)

韩冬林,徐琤颖,陈愚[3](2019)在《燃料电池膜电极单体电压检测电路设计与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特点,完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膜电极单体电压检测电路的软硬件设计,分别采用光电继电器隔离法和多节电池组监视器芯片法设计了燃料电池膜电极单体电压检测电路,开发了基于C语言的膜电极单体电压采集程序,并且用样机对比分析了这2种类型的膜电极单体电压检测设计方案的各自特点。(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魏光华,赵学亮,李康,孟庆佳,韩双宝[4](2019)在《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开放式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可有效避免电导率测量时的溶液极化效应。设计中将待测信号转变为直流稳态信号,简化了电路设计。通过量程切换设置不同的采样电阻,提高测量范围和精度,利用差分电压采集模式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进行电导率补偿。测试实验验证设计准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9年05期)

彭劼扬,王家海,沈斌,李浩亮,孙昊明[5](2019)在《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和电极颗粒间挤压作用对锂离子电池电压迟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硅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之一,其应力效应尤为突出,进而将影响电池性能.本文建立了电化学反应-扩散-应力全耦合模型,并研究了恒压充放电条件下扩散诱导应力、表面效应和颗粒间挤压作用对电压迟滞的影响.结果发现,应力及其导致的电压迟滞程度与颗粒尺寸相关.在大颗粒(颗粒半径r> 100 nm)中,扩散诱导应力是导致电势迟滞效应的主要因素,这将导致电池能量耗散.对于纳米级小颗粒(r <100 nm)而言,表面效应占据主导,表面效应虽然能缓解电压迟滞,同时却会使驱动电化学反应部分的过电势回线下移,造成锂化容量衰减.本文综合考虑了扩散诱导应力和表面效应,得出:半径为10 nm的颗粒将会使电极具备较好的综合性能.此外,对于硅电极而言,颗粒间挤压作用会使应力回线向压应力状态演化,进而导致锂化容量的衰减.计算结果表明,在电极设计中,对孔隙率设定下限值有助于提升电极性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玉林[6](2019)在《高电压LiNi_(0.5)Mn_(1.5)O_4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能源动力汽车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热潮。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成本约占电池的44%,可见开发高性能的正极材料是促进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LNMO)正极材料因具有4.7 V高电压平台、高理论能量密度(约650 Wh kg~(-1))、叁维锂离子通道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是目前高功率、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本文以开发高能量密度的尖晶石型LNMO正极材料为目标,期望通过形貌控制以及包覆改性的手段,制备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的尖晶石型LNMO正极材料。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共沉淀与高温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不同的锂源(Li_2CO_3和LiOH)制备两种纳微球形LNMO正极材料(LNMO1和LNMO2),研究锂源对产物LNMO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锂源对LNMO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其中,锂源为LiOH的LNMO2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 C充放电时,LNMO2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16.9mAh g~(-1)。经过400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保持为110.2 mAh g~(-1)。(2)通过共沉淀法制备Li_(1.2)Ni_(0.2)Mn_(0.6)O_2(LIR)层状材料作为LNMO的包覆改性材料,并探究不同煅烧气氛(氧气和空气)对产物LIR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下制备的层状Li_(1.2)Ni_(0.2)Mn_(0.6)O_2(LIR-O)材料因其纳微球结构以及较低的锂镍混排程度展现出更优的电化学性能。LIR-O层状材料在0.1C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246.5 mAh g~(-1),库伦效率可达86.45%。经过110次恒电流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保持为240.3 mAh g~(-1),容量保持率达97.4%。(3)采用LIR-O材料的合成工艺对LNMO进行表面包覆改性,制备LNMO@LIR材料,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测试结果表明:LIR包覆层增加了LNMO主体材料中的可脱嵌锂离子,减少了该材料表面的Mn~(3+),有利于降低电极材料的溶解。在较小电流密度下(0.5 C),LNMO@LIR材料比LNMO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更优的循环稳定性。在1 C充放电时,LNMO@LIR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25.99 mAh g~(-1)。经过300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保持为116.34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2.3%。(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韩冬林[7](2019)在《氢燃料电池堆膜电极单体电压同步检测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堆膜电极单体电压同步检测装置。采用同步脉冲触发的方法,由燃料电池堆主控单元发送同步脉冲信号,同步并行触发膜电极单体电压检测单元,并将膜电极单体电压检测数据与同一时刻的燃料电池堆温度和压力数据同步绑定,实现了对燃料电池堆膜电极单体电压精确同步检测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9年04期)

刘飞扬,郑昕[8](2019)在《非接触式电压传感器感应电极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的电压互感器存在体积、重量、绝缘成本、稳态测量精度和暂态响应速度等方面的缺陷,因此传统的电压测量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现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电压传感器,利用电容耦合效应在物体表面进行电压测量,可以克服传统电压传感器的诸多缺点。通过电磁场有限元计算软件Ansoft Maxwell对不同结构的感应电极进行建模仿真并进行分析,选择出合适的感应电极模型,为设计非接触式电压传感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王胜辉,王新宇,邓畅宇,律方成,刘云鹏[9](2019)在《基于光电离模型的球电极表面雨滴起晕电压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具表面雨滴会降低其表面起晕电压,为理论分析雨滴对电晕起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离模型的球电极表面雨滴起晕电压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球电极下表面雨滴附近的电场强度,并确定了模型中碰撞电离系数a、吸附系数h、几何因素g、光子吸收系数m及光子表面发射系数gp取值,对模型中影响起晕电压计算的面积因子进行了修正,给出了该算法计算流程。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CoroCAM504紫外成像仪观测了雨量大小为0.5 mm/min条件下,直径分别为10、20、30及50 cm的球电极的正、负极性直流起晕电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正、负极性误差分别在3.3%~7.4%和3.8%~5.3%范围内,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尹现彬,张血琴,康永强,曹桂,彭松[10](2018)在《高速沙尘环境对针-板电极击穿电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沙尘环境下高速列车车顶绝缘部件闪络机理,依托自建的风洞试验系统进行了沙尘环境下针-板电极间隙击穿试验,通过分析沙尘浓度、风沙速度、间隙距离、沙粒粒径等因素对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揭示了高速沙尘环境对间隙放电影响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间隙击穿电压随沙尘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间隙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有风有沙和有风无沙条件下击穿电压均随着风速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有风有沙下的击穿电压比有风无沙下的低;随着沙粒粒径的增加,击穿电压先下降后上升,存在极小值。以上研究为沙尘环境中高速列车车顶高压绝缘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电极电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平板电容器是电磁脉冲(EMP)模拟装置中常用的脉冲压缩器件,在平行板电极的SF6沿面闪络实验中发现,原本前沿光滑的纳秒脉冲电压加载在平行板电极上,会在脉冲电压前沿上测得一尖峰,使加载的脉冲电压出现"双峰"现象。为探索该现象的原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平行板电极边缘发生了滑闪放电,增大了电极等效正对面积,使平行板电极的等效容值发生突变所致,容值变化越大,尖峰越明显。之后开展了不同气压下平行板电极的沿面闪络实验,并对放电过程的图像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平行板电极边缘产生的树枝状放电在低气压时主干明亮粗大,分枝较多,气压升高后,主干亮度和直径逐渐变小,分枝也越来越少;随着气压的增加,由于平行板电极边缘的滑闪放电受到抑制,平行板的等效面积变化率越来越小,尖峰出现时对应的电压幅值越来越高,且尖峰越来越不明显,与理论分析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极电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永刚,曹胜捷,李冬颖,张婷,吴舟.环形电极压电驱动器极化电压和力学性能分析[J].压电与声光.2019

[2].陈志强,贾伟,何小平,李俊娜,郭帆.平行板电极边缘滑闪引起加载电压的“双峰”现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3].韩冬林,徐琤颖,陈愚.燃料电池膜电极单体电压检测电路设计与对比[J].电源技术.2019

[4].魏光华,赵学亮,李康,孟庆佳,韩双宝.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的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

[5].彭劼扬,王家海,沈斌,李浩亮,孙昊明.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和电极颗粒间挤压作用对锂离子电池电压迟滞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9

[6].刘玉林.高电压LiNi_(0.5)Mn_(1.5)O_4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7].韩冬林.氢燃料电池堆膜电极单体电压同步检测装置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19

[8].刘飞扬,郑昕.非接触式电压传感器感应电极的仿真分析[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9].王胜辉,王新宇,邓畅宇,律方成,刘云鹏.基于光电离模型的球电极表面雨滴起晕电压计算[J].电网技术.2019

[10].尹现彬,张血琴,康永强,曹桂,彭松.高速沙尘环境对针-板电极击穿电压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8

标签:;  ;  ;  ;  

电极电压论文-刘永刚,曹胜捷,李冬颖,张婷,吴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