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控制论文-康贤章

职务犯罪控制论文-康贤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职务犯罪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职务犯罪,高校工作人员,法律控制

职务犯罪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康贤章[1](2018)在《高校职务犯罪控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发生了不少起因高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做出违法乱纪行为的案件,且情况愈发严重,这意味着社会上所认为的唯一纯洁的地方也被污染了,因此人们之前对高校的道德期望渐渐破灭。这些事件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道德方面的影响要大大超过其对法律利益的损害。因而,该如何对高校职务犯罪施行适度而有效的监管控制,成为当下亟需解决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以“现象论——原因论——防治论”基本犯罪学研究范式为明线,以高校公共权力“产生——失控——制约”为暗线,倡导刑事一体化,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高校职务犯罪语词及现象特点进行概述。该部分通过对概念、现状及类型等犯罪现象分析,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次剖析高校职务犯罪频发的发生机理及罪因结构,具体阐述高校职务犯罪内容,针对现阶段职务犯罪现状藉由统计数据典型生成特征和发展态势。第二部分主要剖析高校职务犯罪控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该部分立足实际,从宣传教育、监管流程、刑事政策及信息沟通等几个方面分析现有高校职务犯罪控制的得与失。第叁部分主要根据前述所存在的问题依次展开原因剖析,为制订行之有效的控制对策打下坚实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为控制高校职务犯罪蔓延提供改善思路。该部分以高校公共权力控制为目标,从刑事立法、具体对策两方面提出高校职务犯罪控制改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6-04)

黄相海[2](2015)在《高校职务犯罪控制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职务犯罪发案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全面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相对完善的刑法规制,以及参与主体的单一化,并不能对高校职务犯罪起到良好的遏制作用,把高校职务犯罪控制在不影响高校机制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应建立起一体化高校职务犯罪控制模式,强调多方参与,共同监督。(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5年16期)

梁利[3](2012)在《社会控制模式中职务犯罪控制的宏观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对社会的危害与影响极其严重。为有效地控制职务犯罪,首先必须深刻认识职务犯罪的危害性。而职务犯罪控制工作作为社会控制系统中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制定完善的、科学的宏观战略决策。本文就此问题,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叁方面,作出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敖博雅,李斌[4](2011)在《游走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的职务犯罪侦查措施——以技术侦查措施的引入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现行职务犯罪侦查制度中引入技术侦查措施为视角,回顾、分析自侦部门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受到严格限制的原因,阐述引入技术措施的必要性,讨论在侦查实务中为实现控制犯罪与人权保障的平衡,应用技术措施要遵循的程序。(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中旬刊)》期刊2011年10期)

蔡双庆,康建辉[5](2011)在《渎职侵权犯罪控制机制研究——对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业务工作之一,各级检察机关也相应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部门,从整体上来讲,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法律效果。近年来,随着反腐败的深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但是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检察机关思考的问题。一、现阶段我国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中纪委和全国各地公布的当前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数据,笔者(本文来源于《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期刊2011-08-19)

孙宝民[6](2011)在《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职务犯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务犯罪作为最严重的腐败现象,是引发社会问题的最危险因素之一,尤其需要根据其阶段性的特征,调适相应的惩防对策。职务犯罪控制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密切相关。笔者认为,控制职务犯罪的举措、力度及其成效,事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成败,亟待运用新(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1-07-04)

王丹[7](2009)在《职务犯罪控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务犯罪是危害社会发展的一颗毒瘤,是国际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之风,它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控制职务犯罪成为党和国家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毫无疑问,对职务犯罪控制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视角多维度进行长期艰难的探索。从对中国期刊网上有关职务犯罪控制的论文进行抽样分析可以发现,不少文章属于“经验总结型”或“就事论事型”,学术含量较高的理性分析文章偏少,说明职务犯罪控制研究的层次有待提升,为此,本研究拟选择“元理论”研究视角,侧重对职务犯罪控制的机理分析,透过纷繁复杂的职务犯罪现象,抽取控制职务犯罪的一般本质与规律,探讨职务犯罪控制的内在机理,从而构建确保职务犯罪控制有效性的理论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职务犯罪及其控制本体论研究;第二部分为职务犯罪控制机制分析;第叁部分为职务犯罪控制有效模型设计。为了提高职务犯罪控制的有效性,本研究引入权变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职务犯罪控制有效性的制约因素进行结构分析与模型综合。用一种或多种关系模式或分系统的配置结构分析职务犯罪控制过程,预示在特定情境中不同职务犯罪控制方式方法的有效性,为人们选择相对有效的职务犯罪控制方式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此外,本研究还采用比较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定量综合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等。本研究具有明显的原创意义与前沿性质,首先,选择的研究视角比较独特,避免了人云亦云的低层次重复研究现象;其次,本研究选择的分析工具比较科学,权变理论已经证实是比较有效的分析工具;第叁,本研究的内容不仅全面而且新颖,不少是一般职务犯罪研究所没有涉及到的,这样就能保持职务犯罪控制研究与时俱进;第四,本研究能够丰富检察理论,为检察机关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价值,职务犯罪现象纷繁复杂,职务犯罪控制的措施也多种多样,如果就事论事研究,就不能高屋建瓴,揭示本质,掌握规律。本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检察人员的理论水平,利于提高检察工作效率,为职务犯罪控制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于职务犯罪控制实践,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犯罪预防与控制。(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9-11-01)

钱小平,魏昌东[8](2008)在《“寻租型”职务犯罪控制机制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激励的正向功能处于创建与调适的过渡阶段,市场激励的负向功能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为"寻租型"职务犯罪的衍生与泛滥提供了客观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豆永杰[9](2008)在《高校职务犯罪控制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腐倡廉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近年来,高校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呈呈现上升、多发趋势,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不和谐音符和严重的社会公害,也是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高校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极大损失,而且给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大损害,阻碍了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涣散了教职员工队伍,败坏了高等学校的社会声誉,破坏了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给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控制高校职务犯罪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高校在图书教材、设备采购、基建工程、招生录取等方面出现的贪污贿赂、渎职失职、滥用职权等违法犯罪问题及其特点,指出了控制高校职务犯罪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引入国内外关于职务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总结了腐败的一般规律和现阶段的历史特殊性,着重剖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并从高校内部原因、社会环境原因、犯罪主体原因等叁个方面展开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紧贴发展着的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实际,以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试图从减少腐败机会,切断腐败过程,控制腐败空间,加大腐败成本,强化腐败风险,抑制腐败动机,阻止腐败目的,消除腐败心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健全多措并重的高校职务犯罪控制体系,使腐败分子不敢腐败、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会腐败。(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9-01)

陈奋,曹秉军[10](2007)在《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控制能力构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在重视职务犯罪发生之后对职务犯罪的发现、揭露和惩治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侦查在职务犯罪发生之中所具有的控制作用。为加强反职务犯罪职能,检察机关还应当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加强职务犯罪控制能力的建设,以有效制止犯罪意图和防止犯罪后果,达到早期控制职务犯罪的目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控制能力主要应着眼于控制职务犯罪行为、抑制职务犯罪动机、消除职务犯罪机会叁个方面展开。(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7年11期)

职务犯罪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职务犯罪发案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全面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相对完善的刑法规制,以及参与主体的单一化,并不能对高校职务犯罪起到良好的遏制作用,把高校职务犯罪控制在不影响高校机制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应建立起一体化高校职务犯罪控制模式,强调多方参与,共同监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务犯罪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康贤章.高校职务犯罪控制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8

[2].黄相海.高校职务犯罪控制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

[3].梁利.社会控制模式中职务犯罪控制的宏观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4].敖博雅,李斌.游走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的职务犯罪侦查措施——以技术侦查措施的引入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

[5].蔡双庆,康建辉.渎职侵权犯罪控制机制研究——对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思考[C].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2011

[6].孙宝民.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职务犯罪控制[N].检察日报.2011

[7].王丹.职务犯罪控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8].钱小平,魏昌东.“寻租型”职务犯罪控制机制创新[J].新疆社会科学.2008

[9].豆永杰.高校职务犯罪控制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

[10].陈奋,曹秉军.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控制能力构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

标签:;  ;  ;  ;  

职务犯罪控制论文-康贤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