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景名胜区论文-李欣原,韦文俊,刘丽荣,卢建坤,吴昆哲

传统风景名胜区论文-李欣原,韦文俊,刘丽荣,卢建坤,吴昆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风景名胜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折射,空间表达,漓江风景名胜区

传统风景名胜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原,韦文俊,刘丽荣,卢建坤,吴昆哲[1](2019)在《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的文化折射与表达——以漓江风景名胜区周边传统村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科学地认知传统村落文化是这类乡村振兴的基础。基于区域的、动态的视角,应用类型学、文化的梳理与解读、空间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漓江风景名胜区周边传统村落多民系多民族的民居类型特征、文化折射与表达的作用路径,探究多民系文化交融和折射下的建筑群空间组织、建筑形制,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所折射的建筑符号与建筑元素的空间表达。系统梳理得出多民系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文化折射与表达的形式、空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较好地解决了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中重建筑形式轻文化内涵的问题,凝练出景区周边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与景观资源,为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宁[2](2018)在《传统景区的门户小镇升级策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发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景区结构调整和辖区内产业升级的问题。如何结合山西整体的经济转型,在做好遗产保护的同时提振区域经济,重塑世界佛教圣地的整体面貌,成为战略引导和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目标。必须对五台山南大门的核心功能、空间结构、重点建设内容提出新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度假旅游》期刊2018年03期)

牛任远[3](2018)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传统山地风景建筑因山构室理法及地域特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在历史上经济上均有较高的发展。杭州也是个多山的城市,其中山区和丘陵占了66%,拥有广足的山地资源,给杭州的山地建设提供了先天的条件,遂其山地建筑的建设稳步前进,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一支。本文以研究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传统山地风景建筑因山构室理法及地域特色为目的,建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法、实地调研法、归纳总结法、学科交叉法、系统研究法,结合园林造景和园林设计等方面,研究了杭州山地传统风景建筑的历史发展、地域特色、艺术形态、形制做法形成如下结论:(1)基本梳理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山地传统风景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山地风景建筑地域特色的由来。论述不仅包括风景建筑本身,也结合各时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有联系的论述,并从地形、气候因素、地域文化等方面对其传统山地园林艺术形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2)以单体、组合、聚落叁个类别为基本调研对象,列举实例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收集和分析历史文献、图像资料,总结出这些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并实例研究了建筑的基本形式,园林艺术特色等,得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传统山地风景建筑因境相地、选址构室,因山就势、山水共融,虚实相生、散点为辅的因山构室的理法。(3)基于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法的基础上,分别从形制、材料、细部装饰等方面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山地传统风景建筑的做法进行研究总结,得出杭州传统山地风景建筑由山随行、形神兼备,不事装饰、含玉于心,本同末异、各有千秋的地域特色。(4)分析出现代杭州传统山地建筑设计显现的问题和新思路,提出山地风景建筑的保护策略,并列举实际参与项目来阐述杭州传统山地风景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01-19)

黄琴诗,朱喜钢,陈楚文[4](2016)在《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与派生模型研究——以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地域个性缺失、形象趋同等问题逐渐成了地域文化多样化发展的瓶颈,乡土景观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景观基因蕴含着地域发展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等多种信息,对乡土景观风貌起决定作用。主要从景观基因的基本单位、内部结构及演变机制3个层面探究乡土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以楠溪江古村落群为例构建景观基因模型,探讨以景观基因的方式寻求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结合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6年10期)

单梦婷[5](2016)在《太湖风景名胜区叁山岛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存在与延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村一特色,空间形态是村落特色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不同的使用功能与发展需求,反映着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信息及生活记忆。延续村落特色、满足使用诉求,是传统村落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通过空间形态的保护与优化得以实现。本文以太湖风景名胜区叁山岛传统村落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自然与人文条件、经济与社会文化情况、现状与历史面貌、区域与当地发展等多个角度,全面认知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现状问题及所需承载的发展需求:借助ArcGIS、空间句法等理性分析工具,将定性描述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对传统村落外部风景环境及整体空间形态、街巷结构、建筑要素进行解析,概括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组织逻辑,为保护与优化提供了依据;在确定保护与优化的内容、原则、目标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方法及策略,以实现传统村落的特色延续与活力发展。并且以荷花江的恢复与水街驿站的生成设计为实际案例,初步探索了传统村落风景环境空间形态的保护与优化、新功能空间的置入与延续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5-23)

赵娜[6](2015)在《山西省娘子关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规划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根基,是众多华夏儿女精神的寄托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同时也是中国风景名胜区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来自规划学、社会学、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等行业的众多学者投身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虽然传统村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也逐年增加,但是其所涉及的方面仍然十分局限,大部分学者更擅长于传统村落的形态价值研究和保护更新方式的探讨,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这一重要的问题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然而,历史不是遥远而静止的片段,作为历史载体的传统村落,并不是保护更新好了,就能有活力,就能健康的发展。它需要一种规划与运营策略,使其在保护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位于风景名胜区内部的传统村落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是风景区重要的景观资源,双重性质使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的价值更高一筹,更需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作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有幸跟随导师参与了山西省娘子关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其内部的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问题颇多,但是过往文献对于这一类型传统村落的研究十分稀少,于是,便产生了研究的动机。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娘子关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也为中国传统村落体系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论文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写作背景与目的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框架:第二部分为概念分析部分,首先对论文所研究的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和可持续发展等核心概念进行解析,然后对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论文研究所涉及这些概念的主要方面和角度;第叁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对山西省娘子关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系统内外部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娘子关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原则。然后分别提出适合于每个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以解决传统村落的发展问题: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对论文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不足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6-29)

张同升,张剑[7](2014)在《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名胜区乡村聚落发展演变的不同方式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效果影响差异巨大。本文在对重庆市奉节县天坑地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乡镇传统村落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兴隆镇六娅村五社卡麂坪改造为试点,在整合现有国家和地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村落空间肌理,保护更新乡土建筑,传承乡村民俗文化,提升乡村资源价值,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发展极具地方自然人文特色的体验式乡村生态旅游,满足都市居民回归乡村、品味自然的需求,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民、游客、政府、投资商利益多方共赢。(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4年46期)

崔露[8](2014)在《传统风景名胜气象构景的历史经验智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们闲暇时间更愿意接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在现代,对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席卷了我国各个地区。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什么都讲求效率,注重产值,风景名胜规划也不例外。现代风景名胜区景点的规划和设计都是千篇一律的,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现象:在水边必定建造一座亭子成为景区的一个观赏点,地面较为平坦的地方,就会设计一个观景台成为景区的一个景点。这些景点为观赏者所用,供其短暂的休憩纳凉,在观赏者游览之后,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在我国传统风景名胜中的很多景点为人称颂,如“潇湘夜雨”、“洞庭秋月”、“江天暮雪”、“烟寺晚钟”等等,那么在这些传统的景点里是如何运用气象景观进行构景的,其中存在什么样的智慧和经验,而这些历史经验智慧在今天应该怎么样运用呢?本文首先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其次对传统风景名胜中,气象现象以及气象原理进行了归纳和论述,通过对我国名山、名川、名湖、名胜这些传统风景名胜中与气象构景的景点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一些传统风景名胜的气象构景的案例,分析自然气象现象与其他构成要素是如何构成气象景观的。基于上述研究分析,从而得出传统风景名胜中蕴含的气象构景的历史智慧,历史智慧是一种构景设计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总结出传统风景名胜中的历史经验,为当代风景名胜区设计方法提供一些借鉴。最后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陈文专[9](2010)在《传统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风景名胜区一成不变的旅游产品定位已明显跟随不上时代的潮流,适应不了当今旅游的发展。如何顺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新产品,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成为了传统风景名胜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传统风景名胜区的视角出发,以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为例,结合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实际,采用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如何根据旅游市场的形势变化,制定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策略,达到使旅游产品更长期、更好地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目的,并期以对传统风景名胜区产品的创新开发给予一定的启示。本文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在分析选题缘由和目的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通过相关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旅游产品研究的起源及发展情况。第二章:理论基础。阐述传统风景名胜区的相关理论和旅游产品创新的基础理论及其应遵循的指导原则。第叁章:实证研究。以传统风景名胜区桃花源为例,从景区资源基础、宣传促销、发展规划、客源市场等角度出发,对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背景条件进行分析。第四章:创新开发。针对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发展的优劣势,结合市场分析等实证研究结果,拟定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基本思路、方向、措施及保障。结合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的创新实例,提出传统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对策。第五章为结论,总结本文研讨的主要结论和观点。(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0-11-01)

赵之枫,闫惠,张健[10](2010)在《世界遗产地传统村落空间演变与发展研究——以明十叁陵风景名胜区“陵邑”村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遗产地旅游热的背景下,世界遗产地内传统村落快速发展,然而,其自身发展与世界遗产地保护日渐矛盾。该文以明十叁陵风景名胜区"陵邑"村落为例,分析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职能转型、空间结构与形态、发展趋势等,探讨"陵邑"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0年06期)

传统风景名胜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景区结构调整和辖区内产业升级的问题。如何结合山西整体的经济转型,在做好遗产保护的同时提振区域经济,重塑世界佛教圣地的整体面貌,成为战略引导和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目标。必须对五台山南大门的核心功能、空间结构、重点建设内容提出新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风景名胜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原,韦文俊,刘丽荣,卢建坤,吴昆哲.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的文化折射与表达——以漓江风景名胜区周边传统村落为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9

[2].王宁.传统景区的门户小镇升级策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发展探索[J].度假旅游.2018

[3].牛任远.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传统山地风景建筑因山构室理法及地域特色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8

[4].黄琴诗,朱喜钢,陈楚文.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与派生模型研究——以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6

[5].单梦婷.太湖风景名胜区叁山岛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优化[D].东南大学.2016

[6].赵娜.山西省娘子关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规划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7].张同升,张剑.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国市场.2014

[8].崔露.传统风景名胜气象构景的历史经验智慧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9].陈文专.传统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10].赵之枫,闫惠,张健.世界遗产地传统村落空间演变与发展研究——以明十叁陵风景名胜区“陵邑”村落为例[J].华中建筑.2010

标签:;  ;  ;  ;  

传统风景名胜区论文-李欣原,韦文俊,刘丽荣,卢建坤,吴昆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