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转译论文-叶子舟

现代转译论文-叶子舟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转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绘画语言,构建在场,场域

现代转译论文文献综述

叶子舟[1](2019)在《“中国经验”在现代绘画语言下的转译——解析谭平版画的创作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谭平在版画创作中,创作语言和绘画风格的变化,贴合了同时期中国艺术观念在创作思维和艺术语言上的转变,也是现代绘画语言与中国经验结合创作的写照。(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王仲宇,刘东云[2](2019)在《景观传统的现代转译——以北京市中华文化智慧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园林的传承陷入了现实的困境,如何在满足现代城市功能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中华文化智慧公园致力于对景观传统进行转译,并运用数字设计和建造手法,在景观中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平衡,从而营造出既能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能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景观。(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9年06期)

李孟海[3](2019)在《中国私家园林意象的现代转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世界多元化发展、全球范围内地域性建筑实践蔚然成风形势下,中国建筑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属于中国的建筑。建筑师和学者在中国古典园林和建筑中汲取养分以构建中国本土建筑学,中国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古典园林便进入建筑师视野。近年来,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园林实践逐渐兴起,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国本土现代园林作品。对其研究有助于梳理对中国古典园林传承的维度、框正未来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以意象思想为研究理论,辅以建筑类型学思想,对中国私家园林的意象现代转译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先对意象相关理论进行概述,梳理了中国古典意象思想和现代意象思想,从“器以载道”和“意象与诗画园林”两个角度对中国私家园林意象做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由中国园林本质决定,从原始景观意象、山水画与山水画论的角度对中国私家园林进行侧面描摹;继而,借用建筑类型学思想对中国私家园林的构成要素(建筑、山、水等)和空间组织方式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现代园林实践的优秀典范对现存的中国私家园林的传承与创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运用意象思想对山意象、水意象、壶天洞天意象、植物意象、生活化行为模式、“礼”意象等维度,分析了中国现代园林实践的优秀典范对现存的代表性中国私家园林意象的转译;在此过程中,框定了中国现代园林汲取中国私家园林意象精髓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8)

陈文福,王萍[4](2019)在《数字印刷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转译——评《现代陶艺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陶艺创作作为一门新兴的陶瓷艺术,将现代艺术中现代化流派的思想创作方法和思想重新融入到传统陶瓷艺术的创作中,形成一种将陶艺制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融入其中的新兴的、现代化的陶瓷艺术。据了解,许多欧美发达国家正采用先进的陶瓷研究和生产方法和我们的传统陶瓷竞争。我国作为瓷器文明的发源地,陶艺制作向来备受重视,数字印刷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转译也变得刻不容缓。(本文来源于《印刷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倪玮西[5](2019)在《论传统建筑屋顶的现代转译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民居屋顶形式多样,造型优美具有辨识度。在地域性建筑的探索实践中,对屋顶形式的转译是中国当代建筑师尤为关注的设计方向,传统的硬山、悬山等屋顶在经过削切、变形、反转等手法之后展现了兼具现代性与浓厚地域特征的创新性屋顶形式,本文着重讨论了屋顶在地域性建筑中的常用转译手法及其形体比例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王冬冬[6](2019)在《从古典到现代——苏州博物馆庭院景观“山水图卷”的设计转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苏州博物庭院景观"山水图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本土园林意象与掇山石料选择、空间构成与数理分析、古典符号与现代应用叁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贝聿铭在"山水图卷"设计中古典与现代文化转译的理论和方法。山水图卷作为建筑景观的典型案例,对其研究和关注将对当下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承继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2期)

刘程明,刘彤彤[7](2019)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大厝天井空间的现代转译——以2017年台达杯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全球性地域化绿色建筑趋势,建筑师在运用现代形式、材料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同时,越发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尝试具有地域性的被动式节能设计的同时,出现了种种浮于形式的地域性符号过度表达的状况。因此,以极具地域性的被动节能手段——天井为切入点,将以宏琳厝为代表的闽南大厝天井空间的特征,结合具体方案设计中的绿色建筑策略进行了分析,对"天井"模式下的被动节能手段与天井空间形态、文化内涵的结合策略进行了重新讨论。(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1期)

张佩瑶,杨茂川[8](2019)在《大数据下基于参数化技术的留园空间现代转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大数据和参数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针对园林空间的不同的分析方法,呈现出不同角度的园林空间结构原理以及园林内部空间气候的改善,综合应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参数化图形运算控件Grasshopper对留园内部空间园林建筑分布进行解析,进而转译建园古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1期)

刘一星[9](2018)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传统装饰符号现代转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艺术、精神追求以及生活的体验性需求越来越高,其中展示空间设计就是重要的一方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开始运用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装饰符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风格,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迸发出更多的设计美作。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展示空间设计中传统装饰符号现代转译,希望能够切实促进该领域的发展,激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和探索,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32期)

林经康[10](2018)在《闽台古厝建筑的现代转译与表达——以平潭君山会议中心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闽台古厝建筑是海峡两岸共有的财富。文章以闽台古厝建筑的历史文化、布局选材、平面空间、立面装饰4方面的梳理总结为基础,以平潭为实践平台,提出了场地、空间、立面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策略,结合设计实例"平潭君山会议中心"项目,从选址与布局、空间形态、室内环境、材料与立面4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8年10期)

现代转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园林的传承陷入了现实的困境,如何在满足现代城市功能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中华文化智慧公园致力于对景观传统进行转译,并运用数字设计和建造手法,在景观中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平衡,从而营造出既能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能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景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转译论文参考文献

[1].叶子舟.“中国经验”在现代绘画语言下的转译——解析谭平版画的创作与演变[J].艺术科技.2019

[2].王仲宇,刘东云.景观传统的现代转译——以北京市中华文化智慧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9

[3].李孟海.中国私家园林意象的现代转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陈文福,王萍.数字印刷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转译——评《现代陶艺创作》[J].印刷技术.2019

[5].倪玮西.论传统建筑屋顶的现代转译形式[J].中外建筑.2019

[6].王冬冬.从古典到现代——苏州博物馆庭院景观“山水图卷”的设计转译分析[J].美术大观.2019

[7].刘程明,刘彤彤.生态文明背景下大厝天井空间的现代转译——以2017年台达杯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J].建筑节能.2019

[8].张佩瑶,杨茂川.大数据下基于参数化技术的留园空间现代转译[J].大众文艺.2019

[9].刘一星.展示空间设计中传统装饰符号现代转译[J].艺术品鉴.2018

[10].林经康.闽台古厝建筑的现代转译与表达——以平潭君山会议中心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18

标签:;  ;  ;  

现代转译论文-叶子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