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坡论文-熊藜,曹明月,杨森淼,陈前彬

汽车下坡论文-熊藜,曹明月,杨森淼,陈前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车下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动,跑偏与侧滑,抱死顺序,制动效率

汽车下坡论文文献综述

熊藜,曹明月,杨森淼,陈前彬[1](2019)在《基于不同路面下坡制动对汽车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制动性对行车的安全稳定意义重大,在力学的基础上分析了汽车在下坡制动时的跑偏与侧滑的产生机理。通过MATLAB作出不同附着系数的f与r线组以及β线与I曲线,分析出前后轮抱死顺序的对汽车稳定性的差异,并作出了实际路面上前后轮制动效率。(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陈孝玉,张强,李青[2](2019)在《不同道路条件下汽车恒速下坡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汽车恒速下坡控制对于提高汽车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加装液力缓速器汽车恒速下坡控制的特点,通过分析汽车下坡缓速制动过程,建立汽车下坡缓速器制动仿真模型。根据缓速器缓速制动原理设计了基于Matlab/Stateflow逻辑控制的恒速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中选取混凝土、卵石、砂石等不同路面条件对汽车恒速下坡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充液率调节值对车速变化的影响关系,得到了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实现恒速制动的充液率合理调节取值。仿真结果表明液力缓速器单独作用于汽车制动可以实现恒速下坡控制,路面条件与液力缓速器充液率调节值大小对恒速控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机械》期刊2019年01期)

曲桂娴,贺玉龙,孙小端,田静静[3](2019)在《半挂汽车列车高速公路弯道下坡路段运行安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半挂汽车列车在高速公路弯道下坡路段的运行安全,采用TruckSim仿真软件,构建了车辆模型、道路模型和驾驶人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蒙特卡罗可靠性分析法,分别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发生侧滑失效、侧翻失效、折迭失效和系统失效的功能函数,并选取设计速度80 km·h~(-1)的高速公路为研究路段,通过进行大量车辆动力学仿真试验,对不同圆曲线半径、纵坡坡度、路面附着系数、车速和车辆总质量对半挂汽车列车的运行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挂汽车列车发生侧滑和侧翻的概率随着圆曲线半径的增加而显着降低,在一般最小半径400 m的情况下,半挂汽车列车发生侧滑失效和侧翻失效的概率趋近于0;随着下坡坡度的增加,半挂汽车列车发生侧滑失效和侧翻失效的概率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车速对于半挂汽车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尤为显着,当车速均值由60 km·h~(-1)增加到90 km·h~(-1)时,发生侧滑失效和侧翻失效的概率分别增加了634倍和336倍;车辆总质量的增加对半挂汽车列车侧翻有显着影响;在路面附着系数较低的条件下,半挂汽车列车的主要事故形态为侧滑和折迭,在路面附着系数较高的情况下,半挂汽车列车的主要事故形态为侧翻。因此,在道路设计中,应避免极限最小半径与陡坡组合,严格限速和限载可确保半挂汽车列车的运行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志新[4](2018)在《基于汽车行驶安全特性的山区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辅助减速车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连续长大下坡路段汽车行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其中重型载货汽车在该路段因制动器故障或热衰退引发的事故数量比较多,给人民造成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依托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504FKCA001)“长大下坡路段辅助减速车道关键技术研究”和西安市科技计划-技术转移促进工程项目(CX12162)“重型商用汽车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围绕有效控制重型载货汽车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行驶速度、防止汽车失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长大下坡路段重型载货汽车制动鼓温升模型和车速失控预测模型,研究长大下坡路段辅助减速车道的设置位置。通过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基于平路和坡道试验,对升温和降温两个过程分别建模,建立持续制动装置和行车制动器联合制动时的重型载货汽车平路和坡道行驶制动鼓温升模型,通过实车试验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依据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发动机制动和电涡流缓速器制动,排气制动和电涡流缓速器制动,皆可博制动和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分别与行车制动器联合作用时工作特性,基于坡道行驶制动鼓温升模型,对不同挡位的制动鼓安全温度阈值内的坡段行驶工况进行研究,分析车速与道路坡度、下坡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长大下坡路段重型载货汽车车速失控预测模型,继而推导出辅助减速车道设置位置分析模型。其次,基于轮胎-颗粒流动力学模型研究辅助减速车道参数匹配。通过仿真模拟与台架、道路试验,研究辅助减速车道铺设厚度、集料颗粒尺寸对汽车行驶阻力的影响。基于离散元理论与方法建立轮胎结构模型和辅助减速车道集料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轮胎性能测试系统对货车轮胎的垂直特性进行室内台架试验,对不同输入条件下的轮胎反馈进行研究;进行滑行试验及减速车道实车试验,通过测量汽车在不同种类、形状集料中的行驶距离、速度、轮胎转速及下陷位移,研究集料铺设厚度、颗粒尺寸对行驶状态的影响,并对轮胎-颗粒流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基于轮胎-颗粒流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减速效果和施工成本,研究辅助减速车道参数匹配,确定关键技术参数,制定设计方案。再次,研究辅助减速车道对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车辆动力学原理,建立14自由度整车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轮胎-颗粒流模型,建立整车非线性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实车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14自由度整车非线性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对路面材料、速度对车辆俯仰、侧倾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优化辅助减速车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基于驾驶人视认特性研究长大下坡路段辅助减速车道标志设置。基于驾驶人视认特性,结合长大下坡路段道路线形特点,建立驾驶人视认距离与交通标志文字尺寸和速度的关系模型;基于驾驶人的视觉认知特性以及车辆的制动减速特性,建立辅助减速车道标志前置距离模型,同时考虑驾驶人的视觉短时记忆等因素建立辅助减速车道标志重复距离模型;基于长大下坡路段道路线形特点和重型载货汽车驾驶人的视点高度建立辅助减速车道标志设置高度模型。研究成果可为今后辅助减速车道的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重型载货汽车在山区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行驶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0)

李书远[5](2018)在《重型商用汽车长下坡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成了连接西亚、欧非往来的重要门户地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不发达的现状,将其资源优势充分的转化为经济优势,道路交通运输业在承担巨大的经济促进作用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前些年由于经济实力不足,交通流量小,我国西部山区道路设计往往采用了道路设计的极限参数,使得山区公路出现很多坡度大、下坡长度长的路段,这些路段往往是交通事故高发区域。为了保障交通运输业的良性发展,我们需要研究重型商用汽车长下坡制动方式的联合匹配技术,在短期内缓解车辆由于长下坡制动器“热衰退”引起的交通事故状况,为后期大力改善基础道路条件赢得宝贵时间。本文结合西安市科技计划—技术转移促进工程项目(NO.CX12162)—重型商用汽车安全保障综合技术研究、中央高校基金创新团队项目(NO.2013G322402)—重型商用汽车下坡安全保障综合技术研究的项目支持,重点对车辆长下坡运行过程中持续制动匹配技术进行研究。本文研究工作与研究内容如下:(1)对持续制动方式的工作过程和制动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建立重型汽车持续制动与行车制动的工作过程数学模型;(2)基于制动器温升模型和持续制动特性数学模型研究了车辆在长大下坡路段行驶时,不同道路坡度和坡长情况下的安全行驶模式,以保证重型汽车下坡行驶后的制动器温度低于制动器安全行驶临界温度。(3)通过汽车在不同道路坡道上的行驶状态,研究了商用汽车连续下坡道路行驶安全模式,并且为不同道路工况提供了可行、可靠的稳定下坡方案,进而最大发挥现有持续制动的制动能力;并开发为之服务的车辆运行状态、道路参数数据采集系统。(4)开发一款车辆长下坡行驶能力计算软件辅助持续制动生产厂家为不同的汽车匹配合适的辅助制动方案。(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7)

傅向祥,张博[6](2017)在《长下坡载货汽车制动器温度监测及预警系统搭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下坡载货汽车安全保障措施的不足,本文提出在长下坡路侧设置载货汽车制动器温度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并结合山区隧道洞口的主动安全措施,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必要性、系统组成、工作模式及存在的不足。通过对该系统的构建,为载货汽车提供了一种长下坡主动安全措施。(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7年04期)

樊文壮,徐进,胡文力[7](2016)在《山地城市道路长下坡路段汽车夜间行驶噪声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交通干线迅速发展,交通噪声污染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山地城市因独特的地理状况使得噪声问题分析与其他平原城市不同。文章以重庆为研究背景,以主城区内一条长下坡路段为实测对象,通过多轮次的现场连续实测,分析了交通噪声的横向变化规律和在下坡行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2016年11期)

韩云武,罗禹贡,李克强,陈龙[8](2016)在《混合动力汽车下坡辅助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轻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下坡过程中驾驶员的驾驶负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一种满足驾驶员主观意图、确保下坡安全性和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性能的下坡辅助控制(Down-hill assist control,DAC)方法。上层根据车辆下坡行驶过程中安全性需求,以满足驾驶员的主观驾驶意图为原则,提出下坡辅助控制启动和退出策略,并制定辅助控制的目标。中层依据辅助控制目标,利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方法计算总需求制动转矩,根据总制动转矩、各制动系统的制动能力和制动原理,提出电机单独制动、电机-发动机联合制动及电机-发动机-液压联合制动的转矩分配策略。下层针对电机、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响应特性的不同,提出发动机接入过程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与液压转矩变化过程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进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减轻驾驶员的操纵负担、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下坡路段安全性的同时,能降低油耗,并改善舒适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史培龙,余强,余曼,赵轩,武历颖[9](2016)在《重型商用汽车长下坡制动器升温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型商用汽车长大下坡路段行驶制动器温度过高而导致制动失效的问题,开展配备辅助制动器的重型商用车行车制动器升温模型研究。根据汽车动力学原理、能量转化原理以及热量耗散原理,基于车辆滑行试验、发动机制动试验、排气制动试验、电涡流缓速器制动试验建立制动器升温模型并通过道路试验对行车制动器升温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道路试验的重型商用车升温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制动器升温特性。该模型用于不同联合制动工况制动器温度预测,对防止热衰退问题引发交通事故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李明[10](2015)在《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汽车匀速下坡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在山区行驶时,经常遇到下长坡的工况,为保证行驶安全,需要对车速进行必要的控制,因此车辆行车制动系统长时间处于持续制动状态,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来说,往往采取安装辅助制动系统来缓解制动器的热负荷。而电动汽车可采用再生制动作为辅助制动来减轻行车制动系统的制动负荷,减少制动器升温,提高制动安全性;并且通过再生制动可实现将惯性能量部分转化为电能储存于蓄能器中,从而有效延长电动汽车行驶里程。本文对利用模糊控制实现电动汽车匀速下坡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原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铅酸蓄电池充电能力对再生制动系统的影响,以ADVISOR中的中型电动轿车为例,蓄电池可持续充电能力只能满足该车在坡度小于4.5%的道路上实现匀速下坡,从而提出了利用再生制动系统与机械制动系统协同制动的方法来实现电动汽车匀速下坡车速控制。然后在分析两轴式汽车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以及ECE制动法规对前后轴制动力分配限制的基础上,以制动稳定性和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为前提,研究了长下坡时再生制动力与机械制动力的协调分配,提出了满足ECE制动法规要求的电动汽车匀速下坡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制动强度的不同确定了前后轴制动力份额以及机械制动力与再生制动力的份额。而后通过对电动汽车匀速下坡制动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汽车匀速下坡制动力控制策略。该策略可根据道路坡度变化以及目标车速与实际车速速度差实时调节制动力,以实现并维持车辆以目标车速匀速下坡。最后,本文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仿真模型,包括车辆下坡纵向动力学模型、电机模型、蓄电池模型、制动力分配模型以及制动模式转换模型等。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设计的模糊控制器控制效果理想,在坡度突变的路面上适应性高,鲁棒性强,取得了理想的制动效果;同时也表明,仅利用再生制动只能控制车辆在小坡道上(如i ≤4.5%)的稳态车速,而且动态特性不理想;当在较大坡道(如i>4.5%)上,若要实现减速制动及维持稳态车速,需要机电复合制动才能完成。(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11-01)

汽车下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现汽车恒速下坡控制对于提高汽车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加装液力缓速器汽车恒速下坡控制的特点,通过分析汽车下坡缓速制动过程,建立汽车下坡缓速器制动仿真模型。根据缓速器缓速制动原理设计了基于Matlab/Stateflow逻辑控制的恒速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中选取混凝土、卵石、砂石等不同路面条件对汽车恒速下坡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充液率调节值对车速变化的影响关系,得到了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实现恒速制动的充液率合理调节取值。仿真结果表明液力缓速器单独作用于汽车制动可以实现恒速下坡控制,路面条件与液力缓速器充液率调节值大小对恒速控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车下坡论文参考文献

[1].熊藜,曹明月,杨森淼,陈前彬.基于不同路面下坡制动对汽车稳定性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陈孝玉,张强,李青.不同道路条件下汽车恒速下坡控制仿真研究[J].现代机械.2019

[3].曲桂娴,贺玉龙,孙小端,田静静.半挂汽车列车高速公路弯道下坡路段运行安全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4].王志新.基于汽车行驶安全特性的山区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辅助减速车道研究[D].长安大学.2018

[5].李书远.重型商用汽车长下坡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8

[6].傅向祥,张博.长下坡载货汽车制动器温度监测及预警系统搭建[J].城市地理.2017

[7].樊文壮,徐进,胡文力.山地城市道路长下坡路段汽车夜间行驶噪声实测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

[8].韩云武,罗禹贡,李克强,陈龙.混合动力汽车下坡辅助控制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6

[9].史培龙,余强,余曼,赵轩,武历颖.重型商用汽车长下坡制动器升温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6

[10].李明.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汽车匀速下坡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标签:;  ;  ;  ;  

汽车下坡论文-熊藜,曹明月,杨森淼,陈前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