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市研究

用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市研究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

2019年阜阳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健全完善全面依法治市体制机制研究,FYDXKT201930

引言: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层面和环节,其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提升法治理念与推进依法治市的密切关系

推进依法治市,并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是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理想目标,因为它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把人由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客体和对象,上升为主体。在社会基础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托于公民共同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实现法治的文化根基,是群众心理基础。中国的法治进程不是我们自身内生的,而是外在压力的结果。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人们的内心中成长十分缓慢,根基十分薄弱,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如不能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则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无法支撑这个庞大的工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升要求社会各方主体,对法律的基本认识、信仰和态度,能够基本符合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势与要求。

2提升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市的途径

2.1规范行政行为

2.1.1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

目前一个部门执法,已经难以解决一件事情,常常需要多个部门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才能达到效果,"七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十几个部门管不住一桌菜"的现象屡见不鲜。多头执法的管理体系中,各职能部门看似人人有责,但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各部门很容易在利益争夺中出现重叠交叉,而在责任追究时竞相避而远之。根据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逐步推进市、县政府部门审批、管理、执法、监督职能相对分开,归并、调整同一部门下的执法职能,在部门内部整合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机构,集中行使本部门各类行政执法权。对城市管理、旅游、市场监管、水务等领域需要多部门配合的执法职能实行跨部门执法,形成执法合力。

2.1.2健全行政执法程序

程序是行政执法的生命。只有将执法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步骤程序化,才能让执法人员有所遵循,才能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在现行行政法领域,只有《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强制法》对三大行政行为的实施程序作出规范,对诸如行政征收征用、行政命令、行政强制、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计划等等有名行政行为以及未型化的其他行政行为,却缺乏法律层面对程序的明确规定。这些行政行为的程序规则完全来自单行管理法律法规,由于立法层级较低,大量的程序规则只能是零散的、片段式的,无法为连续的行政过程提供稳定的依据。正因为统一的行政程序法的缺失,导致在一些行政权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无程序可言的随意性执法现状,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影响较大,甚至在诸如行政征收征用等领域造成公权与实权的暴力对抗和冲突。

2.2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近年来,全市各级司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落实司法为民措施,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确保司法权的正确行使,努力为法治安康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首先要逐步的推进司法公开。坚持和完善假日法庭、速裁法庭、巡回办案、"三官一律进社区"等德为民举措。全面推行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现审判执行全业务、全流程覆盖。其次,要切实转变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推进律师主动介入信访案件,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从全市164名律师中选派49名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律师担任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为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2.3大力开展全体市民的普法宣传教育

第一是要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和依法治市的精神,集中在全市开展以法治市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丰富普法载体和形式,采用多种形式在市民中间普及法律知识。第二要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深入学习宣传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发展"飞地经济"、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加强环境监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是根据安康市当前的建设特点,围绕中心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四是抓好对近1万外来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的普法教育宣传。总之,要通过以点带面,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民的法治素质有一个新的提高。

2.4严格约束行政执法

推进依法治市,并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关键是切实有效地实施法律。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石家庄市政府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即保证各行政执法部门真正切实提高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使法律法规在本市得以正确执行和贯彻实施。而从行政执法的自身特点来看,其不仅具有主动性、单向性和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且执法活动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都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严格约束行政执法,保证执法程序的正当性,显得十分重要。在当下,尤其要解决公职人员滥用行政权力和行政不作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5完善党的法律监督机制,依法规范党的执政行为

2.5.1从宪法层面完善党的约束机制

党章规定"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现行宪法也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必须遵守法律和宪法。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这些规定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提供了一些致关重要的原则,包含了制约党的行为的依据。然而,这些规定仅仅是原则性的依据,缺乏宪法层面的执政党违宪行为的制约和监督。因此,完善党的约束机制,从宪法法律制度层面解决对执政党的权力制约问题,从而依法规范党的执政行为,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2.5.2完善现有法律监督机制,加强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我国,监督权是人大代表行使的国家权力之一。我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委往往直接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务,甚至不经过人大程序,就直接交由行政、司法机关去执行,人大监督和纠正没有具体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在人大对某些行政和法律行为监督时,在实践中往往会最终"监督到党委头上",而人大又是受党委领导的,党的领导与人大监督的关系问题便成了一个政治体制难题。此外,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但在实践中,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不仅是实现政治分权和权力整合的协调机制,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监督方式,是一种"在协商中监督、在监督中协商"的民主监督。因此,应当继续坚持以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的监督,将民主党派的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有力地提高党的依法执政的水平和能力。

结束语:

通过政府治理的法治化,可以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和滥用,把行政权侵害公民权利的可能降到最低程度,使行政权力服务公民和社会的职能最大化最优化,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任志远.当前全面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7(15)

[2]张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与培育[J].人民论坛.2018(14)

[3]朱军.法治理念与法制现代化[J].民营科技.2017(09)

标签:;  ;  ;  

用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