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论文-张瑞丹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论文-张瑞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限制语,学术论文,性别差异,建构论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丹[1](2019)在《建构论视角下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该文以BNC语料库为语料来源,考察在学术论文这一情境下模糊限制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研究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总体上,模糊限制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并不显着;同时运用建构论的分析指出,性别并不是静态的、固有的一种属性,而是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动态的身份特征。(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3期)

曹一超[2](2019)在《英汉在线消费评论中增强语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强语(Booster)和模糊限制语(Hedge),作为认知标记语的两个相反义项,常在人际交流中用来调节话语的强度。此前研究大多关注两者在英汉学术论文、方言或者电子邮件中的使用特征。英语和汉语庞大的使用人群使许多学者研究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使用与对比。考虑到在线消费平台及其消费评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开始注重在线消费评论作为一种话语形式的研究。然而,在面向英语和汉语使用者的在线消费平台中,有关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研究尚不充分。为进一步探索该问题,本研究对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和汉语在线消费评论中的使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研究从亚马逊美国商城(Amazon.com)和京东中国商城(JD.com)选取同时在售的叁款型号的不同品牌笔记本电脑,在两个平台分别收集叁款电脑的最新有效评论,每款电脑100条,共计600条,建立英汉比较语料库,对语料编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理论,本文对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和汉语在线消费评论中的使用进行比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汉在线评论中的使用是否相同?(2)如果有所不同,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两者之间的使用差异?研究发现: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和汉语评论中的使用有所不同。一方面,英语消费者倾向于使用更多种类的标记语子类作为模糊限制语,包括情态动词、认知动词、认知形容词/副词;使用较少种类作为增强语,包括情态动词、认知形容词/副词。而汉语消费者几乎仅倾向于使用情态动词、认知形容词/副词作为模糊限制语。另一方面,汉语情态动词可能有多个英语对应词汇;英语情态动词在现在时/过去时表达不同的话语模糊程度。此外,积极/消极评论对英语和汉语在线消费评论中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产生不同的影响:英语消费者在消极评论中使用较多模糊限制语,而在积极评论中使用较多增强语;汉语消费者在消极评论中也使用较多模糊限制语,但不如英语显着,同时在消极评论中使用增强语也稍多。最后,从语言学角度发现,英汉评论语域的不同可能解释这种差异性。本研究揭示了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汉在线消费评论中的使用不同,为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不同语言中的比较研究贡献了相关文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巧兰[3](2019)在《顺应论视角下说服型演讲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含括模糊性。作为模糊语言的经典代表之一,模糊限制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际目的。文献综述部分展示了对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所进行的持续的、学术性的研究。然而大多数对于模糊限制语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特定语篇如新闻话语、商业话语、医学话语、学术话语等,对演讲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还比较少,而对说服型演讲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更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顺应论的角度探究说服型演讲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具体目标分为两类:(1)阐述和(2)分析。其中,以阐述的方式,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模糊限制语在说服型演讲中的功能和应用;其次,简述顺应理论以及它与模糊限制语在语言应用中的关系。以分析的方式,首先分析具有语义特征的模糊限制语在说服型演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显着语用效果;其次,在分析结果和数据支持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模糊限制语使用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从TED官方网站随机选取24篇说服型演讲,内容涵盖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娱乐和设计六大类,并自建小型语料库。基于Lakoff和Prince等人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了说服型演讲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模糊限制语是如何作用为一种语言工具?它在说服型演讲中的使用频率和分布特征?(2)语境顺应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动机?(3)模糊限制语如何发挥劝说功能?(4)说服型演讲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策略?研究结果验证,第一,模糊限制语确实广泛应用于说服型演讲语境,并以四种类型呈现:直接缓和型、程度变动型、范围变动型和间接缓和型。第二,说服型演讲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具有明显的动机倾向,它涉及对心理、社会和物理世界的持续顺应。第叁,运用不同的模糊限制语具有不同的劝说功能,它对理性诉诸、人品诉诸和情感诉诸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第四,在说服型演讲中,清晰领会话语人意图与其所运用模糊限制语的策略密切相关。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实用意义。从理论而言,在顺应理论的指导下,将模糊限制语的语篇分析拓展到一个涉及甚少的领域是一个新的尝试,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顺应论视角下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从实践而言,作者所选择的TED演讲语料,不可否认,无论从哲学角度还是逻辑角度,都算为之公认的优秀英语学习材料。最重要的是,本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广泛地了解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模糊限制语,从而提高人们的交际和表达能力。通过提升人们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劝说能力,有利于减少言语冲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沟通。(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6)

张丰仪[4](2019)在《《唐顿庄园》第一季英文字幕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限制语是指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为了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改变语言模糊程度所采用的某些语言形式。它在言语交际中有着精确语言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正确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相反则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交际。本文以英国电视连续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第一季英文字幕文本为语料素材,考察不同人物关系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情况,进一步探讨模糊限制语的话语含义和语用功能,揭示模糊限制语与人物的社会关系、辈分、和性别之间的关系,并且对部分模糊限制语进行形式化描写和数据测查,建立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识别规则。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讨论了选题意义,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分类和语用功能等研究现状,还介绍了作为语料来源的电视剧《唐顿庄园》的基本情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顿庄园》语料所含模糊限制语进行语气和语用分类,列举并分析了各类模糊限制语在剧中的使用情况。第叁章对剧中不同角色对儿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差异进行研究。从社会关系、辈分关系和性别关系叁个角度分析了不同角色之间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情况及差异。第四章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不同角色使用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是词汇歧义消解个案研究。文章以几个代表性的模糊限制语为例,分析其语义特点和位置关系,梳理用于机器识别的语言学知识。最后一章是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研究启示、不足以及展望。本文拓展了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思路,即基于一定规模的封闭语料,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物角色关系网络,对每一个节点(即人物角色)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不同角色之间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计算机理解对话语言提供知识与规则,有助于计算机更好地识别英文剧本中的模糊限制语。本文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外国电视剧中的语言表达,准确地理解剧情,从而更深刻地领会中西方文化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冯琨,郝强[5](2018)在《礼貌原则视角下《老友记》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模糊限制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恪守礼貌原则的常用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对经典剧集《老友记》中不同人物角色间的对话分析,从礼貌原则的角度阐述了模糊限制语对礼貌原则各个准则的具体体现,进而促进英语学习者的交流水平。(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3期)

王露,孙家宝[6](2019)在《礼貌原则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限制语是实施礼貌策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遵循礼貌原则的常用策略。通过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大学课堂录音进行转写分析和数据统计,旨在探究模糊限制语在英语课堂的使用分布特征以及它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糊限制语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其中"I think""seem""according to"等词的使用频率较高;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更多体现了礼貌原则的得体原则、一致原则、赞扬原则以及同情原则。(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马亚丽[7](2018)在《基于Peppa Pig语料库的儿童模糊限制语使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Peppa Pig第一季语料库的整理,建立以Peppa pig为儿童代表,以daddy pig为成年男性代表,以mummy pig为成年女性代表的叁个子语料库,将叁者的话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rince et al等人及苏远连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示例及界定,对比了儿童与成年人在模糊限制语使用上的异同。结果表明:(1)儿童与成年人在模糊限制语使用种类分布上有极大的相似性,并更接近成年男性;(2)儿童与成年人相比,在模糊限制语使用频次略低。(3)儿童在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上更接近成年女性,这表明儿童与女性同属于"弱势群体",倾向于使用"弱势语言"。(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陈瑾[8](2018)在《网购评论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性别差异——以淘宝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限制语是语言学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但鲜少涉足开放自由的网购虚拟环境,故本文着手于淘宝网中的消费者反馈,将语言学研究和当下流行趋势相结合,旨在探寻男性和女性在网购评论中模糊限制语运用的不同侧重点,并从社会文化角度对这些差异现象进行分析探讨。1研究背景自1972年George Lakoff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术语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此展开深入探索,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商业贸易、政治演说、学术写作等传统领域,很少涉足互联网(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8年23期)

胡健,马艳[9](2018)在《心理咨询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不当及消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心理咨询中,模糊限制语的不当使用阻碍了治疗进程。在分析27段心理咨询治疗录音后发现:医患双方由于不同的原因不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治疗师主要是在做出诊断时,为了自我保护而不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而患者是在陈述病情时为了维护面子、保护隐私而不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医患双方均有意识地消除自己和他人的模糊限制语不当使用问题。(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良兰,王展[10](2018)在《医学英语论文讨论部分中英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模糊限制语在医学英语论文讨论部分的使用,笔者自建一个平行语料库,各包括20篇医学英语论文的讨论部分,分别由以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研究者所写。通过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发现:中英作者在医学英语论文讨论部分均使用了大量的模糊限制语来缓和提出新理论或新发现时的语气并减轻出现错误时的责任;但中国研究者和以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总量以及具体各类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笔者尝试从语用角度分析其原因;并讨论中英作者在医学英语论文讨论部分使用情态动词的异同及原因。(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34期)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增强语(Booster)和模糊限制语(Hedge),作为认知标记语的两个相反义项,常在人际交流中用来调节话语的强度。此前研究大多关注两者在英汉学术论文、方言或者电子邮件中的使用特征。英语和汉语庞大的使用人群使许多学者研究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使用与对比。考虑到在线消费平台及其消费评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开始注重在线消费评论作为一种话语形式的研究。然而,在面向英语和汉语使用者的在线消费平台中,有关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研究尚不充分。为进一步探索该问题,本研究对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和汉语在线消费评论中的使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研究从亚马逊美国商城(Amazon.com)和京东中国商城(JD.com)选取同时在售的叁款型号的不同品牌笔记本电脑,在两个平台分别收集叁款电脑的最新有效评论,每款电脑100条,共计600条,建立英汉比较语料库,对语料编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理论,本文对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和汉语在线消费评论中的使用进行比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汉在线评论中的使用是否相同?(2)如果有所不同,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两者之间的使用差异?研究发现: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和汉语评论中的使用有所不同。一方面,英语消费者倾向于使用更多种类的标记语子类作为模糊限制语,包括情态动词、认知动词、认知形容词/副词;使用较少种类作为增强语,包括情态动词、认知形容词/副词。而汉语消费者几乎仅倾向于使用情态动词、认知形容词/副词作为模糊限制语。另一方面,汉语情态动词可能有多个英语对应词汇;英语情态动词在现在时/过去时表达不同的话语模糊程度。此外,积极/消极评论对英语和汉语在线消费评论中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产生不同的影响:英语消费者在消极评论中使用较多模糊限制语,而在积极评论中使用较多增强语;汉语消费者在消极评论中也使用较多模糊限制语,但不如英语显着,同时在消极评论中使用增强语也稍多。最后,从语言学角度发现,英汉评论语域的不同可能解释这种差异性。本研究揭示了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英汉在线消费评论中的使用不同,为增强语和模糊限制语在不同语言中的比较研究贡献了相关文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瑞丹.建构论视角下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研究[J].海外英语.2019

[2].曹一超.英汉在线消费评论中增强语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比较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王巧兰.顺应论视角下说服型演讲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

[4].张丰仪.《唐顿庄园》第一季英文字幕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9

[5].冯琨,郝强.礼貌原则视角下《老友记》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

[6].王露,孙家宝.礼貌原则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7].马亚丽.基于PeppaPig语料库的儿童模糊限制语使用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8].陈瑾.网购评论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性别差异——以淘宝网为例[J].知识文库.2018

[9].胡健,马艳.心理咨询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不当及消除[J].池州学院学报.2018

[10].王良兰,王展.医学英语论文讨论部分中英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J].校园英语.2018

标签:;  ;  ;  ;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论文-张瑞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