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模式论文-王文蕊,杨晓野,王瑞,陈林军,李莹莹

捕食模式论文-王文蕊,杨晓野,王瑞,陈林军,李莹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捕食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flagrans,临床应用模式,冻干制剂

捕食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蕊,杨晓野,王瑞,陈林军,李莹莹[1](2019)在《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制剂临床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菌种袋作为玉米粒培养基的培养容器,对Duddingtonia flagrans厚壁孢子进行批量培养,然后经孢子洗脱液将孢子洗脱后,将其制备成冻干制剂,并在内蒙古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包头市萨拉齐、呼伦贝尔西旗等地养殖场共165头绵羊中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通过设立不同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进行驱虫试验,同时配合口服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厚壁孢子,在不同时间进行动物直肠采粪,对粪便进行第叁期幼虫培养,然后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粪便中感染性幼虫的数量,评价捕食线虫性真菌临床应用模式效果。结果显示,将伊维菌素与D.flagrans冻干制剂联合应用于绵羊的寄生性线虫病防治,可使粪便中幼虫数量降低100%,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组。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生物制剂与驱虫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应用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家畜线虫病临床防控效果,值得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田利刚[2](2019)在《一类带有非线性交错扩散的捕食者-食饵系统的图灵不稳定性和空间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如下的带有非线性交错扩散和Beddington-De Angelis型功能性反应的捕食者-食饵系统的图灵不稳定性与稳态问题(?)其中Ω(?)R为边界(?)Ω光滑的有界区域,n是边界(?)Ω上的单位外法向量,参数d_i,α_i,β_i(i=1,2),K,a,b,d,e,m都是正常数.初值u_0和v_0是不恒为零的非负光滑函数,而函数u(x,t)和v(x,t)则分别表示食饵与捕食者在空间位置x处t时刻的种群密度.本文首先在第二章应用线性化方法研究了该系统及相应反应系统的唯一正常数解的稳定性,并得到了图灵斑图出现的一些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大的交错扩散率β_1也许会导致图灵不稳定性的发生.接着为了计算拓扑度,第叁章利用最大值原理和Harnack不等式给出了问题(1.5)的正稳态解的先验估计.第四章则首先讨论了在交错扩散消失的情况下非常数正稳态解的不存在性,并进一步建立了交错扩散系统(1.5)的非常数正稳态解的存在性,证明了充分大的交错扩散系数β_1或β_2能够创造非常数正稳态解.本文的结果表明,充分大的食饵交错扩散率不仅会导致图灵不稳定性现象的出现,而且会导致非常数正稳态解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李贤佩,胡广平[3](2018)在《一类具有修正Leslie-Gower项的扩散捕食系统的稳定性和Turing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Neumann边界条件下具有修正Leslie-Gower项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对于无扩散项的空间均匀系统,分析了正平衡态的稳定性及Hopf分支;对于空间异质系统,给出了Turing不稳定性出现的条件,说明了扩散项对模型正平衡点稳定性的影响及Turing模式的存在性.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相应的理论结果.(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王文蕊,陈林军,李莹莹,罗晓平,张伟[4](2018)在《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生物制剂临床应用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捕食线虫性真菌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线虫天敌,利用它们捕获外界环境中发育的家畜线虫幼虫,使其在感染家畜之前便被杀死,就可避免家畜的感染或重复感染。在我国目前广泛使用化学驱虫药进行驱虫的现实情况下,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一种捕食性真菌生物防控的临床应用方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研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包头萨拉齐、呼伦贝尔西旗、呼和浩特郊区等多个地区,进行了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与驱虫药联合应用模式的研究。即选用耐高温及高压的菌种袋作为玉米粒培养基的培养容器,对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厚壁孢子进行批量培养,然后经孢子洗脱液将孢子洗脱后,将其制备成冻干制剂进行临床应用模式研究。通过设立不同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使用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丙硫咪唑进行驱虫的同时,配合口服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厚壁孢子。然后在不同时间进行动物直肠采粪,对粪便进行第叁期幼虫培养,然后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粪便中感染性幼虫的数量,评价上述捕食线虫性真菌临床应用模式效果。结果表明,将D.flagrans冻干制剂与驱虫药-伊维菌素联合应用于绵羊的寄生性线虫病防治,可使粪便中幼虫数量降低100%,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组;且这种联合应用方式方便给菌和给药,节省劳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捕食性真菌的杀虫作用。实践证明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生物制剂与驱虫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应用模式,可取得较好的家畜线虫病临床防控效果,值得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在这种化学驱虫药与捕食性真菌联合起来进行临床应用中,前者作用于家畜体内的线虫成虫,而后者作用于药物驱虫后所排虫卵转而发育的线虫幼虫,两者相互补充,可达到较理想的家畜线虫感染防控实际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10)

王文蕊[5](2018)在《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临床应用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捕食线虫性真菌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线虫天敌,利用它们捕获外界环境中发育的家畜线虫幼虫,使其在感染家畜之前便被杀死,就可避免家畜的感染或重复感染。在我国目前广泛使用化学驱虫药进行驱虫的现实情况下,将化学驱虫药与捕食性真菌联合应用,前者作用于家畜体内的线虫成虫,而后者作用于药物驱虫后所排虫卵转而发育的线虫幼虫,两者相互补充,可达到较理想的家畜线虫感染防控实际效果。为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包头萨拉齐、呼伦贝尔西旗、呼和浩特郊区等多个地区,进行了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与驱虫药联合应用模式的研究。首先进行了捕食线虫性真菌D.flagrans孢子悬液与驱虫药联合临床应用试验,结果显示,捕食线虫性真菌D.flagrans与伊维菌素联合应用组的幼虫减少率高于单独用药组;而单独用菌组对动物体内线虫成虫的生存和虫卵产生没有影响,且只对随粪便排出虫卵孵化出的幼虫,发挥捕获杀灭作用。上述情况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与驱虫药物联合应用这种模式是完全可行的,并可以取得较好的家畜线虫感染防控效果。为了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更方便地进行捕食线虫性真菌与驱虫药物联合应用,根据两者的实际使用量,进行了不同的配比,用D.flagrans冻干厚壁孢子和驱虫药物,制备了D.flagrans真菌联合丙硫咪唑药物片剂及D.flagrans真菌联合伊维菌素胶囊剂。经检测,两种联合剂型对线虫幼虫的实验室杀虫率均可达95%左右,这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制备的捕食性真菌-驱虫药联合制剂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D.flagrans与驱虫药联合制剂组的平均幼虫减少率在第6天(144h)时,可达到98.4%~97.0%(丙硫咪唑合剂、伊维菌素合剂),而单独用药组分别为60.7%~83.0%(伊维菌素、丙硫咪唑),表明了捕食性真菌D.flagrans与驱虫药联合制剂的应用,既不影响药物药效的正常发挥,又节省了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方便了捕食性真菌的临床应用,减少了驱虫后虫卵排出发育形成幼虫对草场的污染。以上研究结果证实,将捕食线虫性真菌与驱虫药联合应用的模式,比单纯使用捕食性真菌或化学驱虫药,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胃肠道线虫防控效果;并且联合剂型的初步制备成功,也为今后进一步的捕食性真菌生产实践应用及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滕威,刘蓓蓓,戎可[6](2018)在《种子捕食者对针叶树种子的捕食模式及二者的防御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寒温带地区,针叶树种子因其油脂和蛋白含量高,成为许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在针叶林中,针叶树种子捕食者主要存在2种捕食方式,即传播前捕食和传播后捕食。通常,动物捕食种子的过程被认为是树种实现更新的重要途径。种子为躲避捕食者会形成相应的防御策略,种子的大小、营养、纤维含量、次级代谢产物等特征,通常也是植物种子防御捕食者捕食的策略。同样,这些防御策略一方面会影响种子捕食者的种群动态和取食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促使种子捕食者形成反对种子防御的适应对策。因此,研究种子捕食者捕食针叶树种子模式对于进一步认识针叶林中动物取食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针叶树种子的防御及种子捕食者对其防御的适应策略,将有助于了解动植物之间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王家亮[7](2018)在《滇西北捕食线虫真菌垂直分布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捕食线虫真菌在滇西北高黎贡山北段和云岭南段苍山的开展调查,了解捕食线虫真菌的垂直分布格局,分析影响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方法1、高黎贡山采样策略:土样采自高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公路,沿独龙江新公路每1km设置一个样点,在高山溪流处总共设置五个样点,其中在溪流与道路交汇处设置一个样点,并以此样点为中心向两侧延伸,每隔30m设置一个样点,包括在独龙江老公路,以及独龙江隧道入口、出口和隧道内部进行样点的设置,并以隧道为分界线,高黎贡山分为东坡怒江流域与西坡独龙江流域,其中东坡怒江流域50个样点,西坡独龙江流域66个样点,共116个样点,580份土样,样点采集的海拔范围在1400-3400m。2、苍山采样策略:样品采集于大理苍山东、西坡的阴坡和阳坡。样点采集的海拔范围在2100-3500m,海拔每升高100m设置一个采样点,东、西坡分别采集150份土样,其中阴、阳坡各75份。3、样品采集方法:陆地样品的采集:每个采样点对角线5点取样,取样深度为5-30cm,充分混匀取约200g装于采样袋;溪流样品的采集:在高黎贡山溪流样点处,每个采样点对角线5点取样,取其溪流底泥约200g置于采样袋中,陆地和溪流样品采集完之后带回实验室低温密封保存,并于一周内处理完所采集的样品。4、地理、环境指标的记录:包括海拔高度、经纬度、坡向、采集时间等地理环境指标。5、对采集的土样进行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纯化,结合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鉴定到种。6、对捕食线虫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检出率进行计算并绘图,结合海拔、坡向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滇西北不同海拔高度的捕食线虫真菌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共分离和鉴定出3属17种177株捕食线虫真菌,其中高黎贡山15种120株,苍山12种57株,高黎贡山较苍山存在更为丰富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无论是高黎贡山、苍山还是研究区整体,西坡捕食线虫真菌物种丰富度均高于东坡(滇西北东坡:14种70株,滇西北西坡:15种107株;高黎贡山东坡:12种46株,高黎贡山西坡:13种74株;苍山东坡:8种24株,苍山西坡:11种33株),其中苍山东西坡的阳坡较阴坡存在更为丰富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高黎贡山陆地较溪流存在更为丰富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滇西北捕食线虫真菌在垂直梯度上呈现一定的分布特征,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捕食线虫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检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滇西北物种丰富度:y_1=-1.64x_1~2+9.76x_1-1.20,R_1~2=0.90,P<0.05;滇西北检出率:y_2=-6.74x_2~2+37.99x_2-19.87,R_2~2=0.93,P<0.05),其中滇西北东、西坡、高黎贡山及其东、西坡以及高黎贡山水陆均呈现出相同趋势。捕食线虫真菌在苍山垂直梯度上呈现一定的分布特征,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捕食线虫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苍山物种丰富度:y_5=-1.20x_5+7.80,R_5~2=0.63,P(27)0.05;苍山检出率:y_6=-9.47x_6+48.42,R_6~2=0.97,P(27)0.05),东、西坡及其阴阳两坡也均呈现出相同趋势。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是整个滇西北的优势种,其中奇妙单顶孢(Arthrobotrys thaumasium)是高黎贡山的优势种,椭圆单顶孢(Dactylellina ellipsosporum)是苍山的优势种,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是滇西北东坡和西坡优势种。而高黎贡山东坡怒江流域和西坡独龙江流域的优势种均为奇妙单顶孢(A.thaumasium),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是东坡及其阴阳两坡的优势种,奇妙单顶孢(A.thaumasium)是西坡及其阴阳两坡的优势种。高黎贡山陆地的优势种为奇妙单顶孢(A.thaumasium),溪流的优势种为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结论温度、降雨量和线虫的分布可能是影响滇西北高黎贡山和苍山捕食线虫真菌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采样点设计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垂直分布模式呈现差异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期刊2018-05-08)

周汉宇[8](2017)在《流域视角下滇西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模式,以潜在致病微生物捕食线虫真菌作为研究对象,来阐明流域视角下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模式。方法:1、按照海拔、经纬度、流域等特征进行系统的样点布设,在滇西地区怒江流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共选取了29个采样点。2、样品采集集中在旱季将要结束前的叁月份,集中采样。3、每个样点按照“采样点(水流交汇支点)”“采样点上下游各10m、各20m处”“水陆”原则,从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每个采样位点,均采集10份土壤作为样品。4、对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5、对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上的比较;结合环境条件制作空间聚类图;运用贝叶斯理论对捕食线虫真菌广布种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大尺度下,A.brochopaga(葡萄孢节丛孢)物种仅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出现,A.superba(多孢节丛孢)物种仅在怒江流域出现;小尺度下,A.brochopaga(葡萄孢节丛孢)、M.sphaeroides(球形单顶孢)是陇川江流域所特有的物种,M.eudermatum(厚皮单顶孢)是大盈江流域所特有的物种。不同经度上节丛孢属(Arthrobotrys)中除了A.vermicola(蠕虫状节丛孢)在检出率上没有显着性差异,这个属的其他捕食线虫真菌检出率均有显着性差异。纬度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y=5.583-0.178x,r=-0.526,P<0.05;纬度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y=2.181-0.062x,r=-0.511,P<0.05。叁个相对海拔梯度上分离、培养出来捕食线虫真菌种类和数量中,广布种A.conoides(圆锥节丛孢)、A.oligospora(少孢节丛孢)和M.thaumasium(奇妙单顶孢)的检出率均有显着性差异。除A.vermicola(蠕虫状节丛孢)外,整个研究区域内干流和支流上捕食线虫真菌的检出率在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均有显着性差异,单顶孢属(Monacrosporium)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在小一级尺度下,怒江流域干流和支流上捕食线虫真菌检出率,除M.thaumasium(奇妙单顶孢)外,其他捕食线虫真菌类型的检出率均有显着性差异。在更小一级尺度下,伊洛瓦底江流域一级和二级支流上,在物种上检出的种类差异较大,在数量上,仅广布种A.oligospora(少孢节丛孢)有显着性差异。两相邻样采样点间落差越大,此相邻样点的捕食线虫真菌物种相似度小。干流上的相邻采样点,捕食线虫真菌物种相似度较小;支流上相邻采样点,捕食线虫真菌相似度较大;且干流上相邻样点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低于支流上各相邻样点。陆地上分离、培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和数量较水里丰富。河流交汇处下游分离、培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物种和数量均最为稀少。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有一些均来自陆地土壤的A.oligospora(少孢节丛孢)基因序列聚成一个树枝,有一些均来自水底泥的A.oligospora(少孢节丛孢)基因序列聚成一个树枝,又有一些兼有来自这两种地方土壤的A.oligospora(少孢节丛孢)基因序列聚成一个树枝。具有拓扑属性的样点间,A.oligospora(少孢节丛孢)在不同尺度下有一定的亲缘性。结论:地理隔离是影响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流域尺度上,捕食线虫真菌分布模式不同,干流上呈现捕食线虫真菌物种和数量动态演替频繁的分布格局;支流上呈现捕食线虫真菌物种和数量富集的分布模式。捕食线虫真菌在陆地和水里生长并演替,其通过水流传播。并可能受到降雨、温度、水流等因素影响。以流域为视角在不同尺度下,研究微生物空间分布,是可以合理探索并解释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期刊2017-05-30)

谢君辉,刘婷婷,孙涛[9](2015)在《一类具反应扩散的捕食模型平衡态模式的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具反应扩散的捕食一食饵模型,运用分歧理论讨论了该模型平衡态半平凡解的局部分支解的存在性,进而,给出了该问题正平衡解存在性的充分条件.(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乔蕾[10](2015)在《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不同批量培养基的筛选与临床应用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uddingtonia flagrans是目前发现的对动物线虫病生物防治最具有应用潜力的一种捕食线虫性真菌。为了探讨其批量培养的最佳方式以及在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中的临床应用模式,本研究通过比较D.flagrans的不同培养条件,筛选适用于生产实践的批量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同时,制备D.flagrans冻干生物制剂并进行与常用驱线虫药联合使用的试验,以探讨利用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生物防治线虫感染的临床应用模式,为捕食线虫性真菌在生产实际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基本参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D.flagrans在培养至第3-4周时,制备成冻干生物制剂,厚壁孢子复苏后的萌发率和菌丝生长率最佳,且玉米粒批量培养基与大麦粒批量培养基统计学差异不显着(P>0.05),但前者更好一些。冻干生物制剂于4℃冰箱中保存半年以上,孢子的活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捕食线虫性真菌-D.flagrans冻干生物制剂与伊维菌素(Ivermectin)联合应用于绵羊的寄生性线虫病防治,平均幼虫减少率可达到86.7%;与丙硫咪唑(Albendazole)联合应用幼虫减少率更高,为99.2%,而单独用菌组或单独用药组与上述真菌和驱虫药联合使用组相比,平均幼虫减少率差异显着(P<0.05),说明捕食线虫性真菌-D.flagrans冻干生物制剂与驱虫药联合使用的临床应用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寄生性线虫病临床防控效果,值得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捕食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如下的带有非线性交错扩散和Beddington-De Angelis型功能性反应的捕食者-食饵系统的图灵不稳定性与稳态问题(?)其中Ω(?)R为边界(?)Ω光滑的有界区域,n是边界(?)Ω上的单位外法向量,参数d_i,α_i,β_i(i=1,2),K,a,b,d,e,m都是正常数.初值u_0和v_0是不恒为零的非负光滑函数,而函数u(x,t)和v(x,t)则分别表示食饵与捕食者在空间位置x处t时刻的种群密度.本文首先在第二章应用线性化方法研究了该系统及相应反应系统的唯一正常数解的稳定性,并得到了图灵斑图出现的一些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大的交错扩散率β_1也许会导致图灵不稳定性的发生.接着为了计算拓扑度,第叁章利用最大值原理和Harnack不等式给出了问题(1.5)的正稳态解的先验估计.第四章则首先讨论了在交错扩散消失的情况下非常数正稳态解的不存在性,并进一步建立了交错扩散系统(1.5)的非常数正稳态解的存在性,证明了充分大的交错扩散系数β_1或β_2能够创造非常数正稳态解.本文的结果表明,充分大的食饵交错扩散率不仅会导致图灵不稳定性现象的出现,而且会导致非常数正稳态解的出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捕食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蕊,杨晓野,王瑞,陈林军,李莹莹.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flagrans冻干制剂临床模式[J].中国兽医学报.2019

[2].田利刚.一类带有非线性交错扩散的捕食者-食饵系统的图灵不稳定性和空间模式[D].兰州大学.2019

[3].李贤佩,胡广平.一类具有修正Leslie-Gower项的扩散捕食系统的稳定性和Turing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王文蕊,陈林军,李莹莹,罗晓平,张伟.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flagrans冻干生物制剂临床应用模式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5].王文蕊.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flagrans临床应用模式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6].滕威,刘蓓蓓,戎可.种子捕食者对针叶树种子的捕食模式及二者的防御适应[J].生态学杂志.2018

[7].王家亮.滇西北捕食线虫真菌垂直分布模式初探[D].大理大学.2018

[8].周汉宇.流域视角下滇西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模式研究[D].大理大学.2017

[9].谢君辉,刘婷婷,孙涛.一类具反应扩散的捕食模型平衡态模式的定性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乔蕾.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flagrans不同批量培养基的筛选与临床应用模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标签:;  ;  ;  ;  ;  

捕食模式论文-王文蕊,杨晓野,王瑞,陈林军,李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