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旱稻论文-马萌

转基因旱稻论文-马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旱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旱稻,转基因,矮杆株系,纯合体

转基因旱稻论文文献综述

马萌[1](2019)在《转基因旱稻纯合体筛选及矮杆株系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因子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农作物种植的重要因素,提高农作物本身的抗逆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水稻的变种,旱稻在某些逆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优化旱稻性状也越来越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本课题是对前期获得的转小立碗藓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家族LEA_3亚家族样蛋白基因(Gene ID:112289949,将该基因命名为LEA8981)的旱稻转基因株系后代进行筛选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将筛选得到的候选纯合转基因株系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以鉴定外源基因(LEA8981)拷贝数。获得了2个单拷贝株系、10个2拷贝株系和9个多拷贝株系,并将其中12个含有1-2拷贝数的株系进行了RT-PCR分析,以分析各个低拷贝株系中LEA898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有7个株系中LEA8981的转录水平较高,为后续筛选具有优良抗逆性的旱稻新品系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发现,与野生型相比,单拷贝转基因纯合株系3-28明显矮化,且能稳定遗传。对其进行Tail-PCR检测,证明LEA8981基因已经稳定整合到基因组10号染色体中,并确定了具体的插入位点。为进一步明确该株系发生矮化突变的原因,分析了LEA8981基因插入位点的基因组上、下游10KB范围内的2个基因,分别针对野生型、矮化株系3-28和正常株高株系3-38,对这2个基因进行了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LEA8981基因插入位点的下游基因ncRNA(locus tag:OSNPB_100351457),在3-28株系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推测这很可能是该突变体植株发生矮化的主要原因。此结果为后续研究3-28矮化突变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孙坤鹏[2](2019)在《抗旱、耐盐转基因旱稻的种质资源创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课题的前期研究中,将来自于小立碗藓的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样蛋白(Gene ID:112292083,将该基因命名为DEHY)的基因分别转入了鲲旱1号(简称H1)、鲲旱2号(简称H2)及旱糯3号(简称HN3)等叁个品种的旱稻中,获得大量阳性转基因株系。本课题即是对旱稻转基因后代进行纯合株系的筛选和进一步分析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在田间和实验室,利用喷施一定浓度的除草剂对不同天数的转基因株系进行筛选,对喷施除草剂后全部存活的转基因株系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单株,进行目的基因PCR鉴定,筛选得到一批候选纯合体株系,具体筛选结果为:DEHY转化H1得到8个,DEHY转化H2得到20个,DEHY转化HN3得到17个候选纯合体株系。2、利用Southern杂交,对候选纯合体株系进行拷贝数分析,筛选到2个单拷贝株系(将其编号为5-37、5-46)、6个二拷贝株系,12个多拷贝株系。3、利用半定量RT-PCR对单拷贝株系和二拷贝株系植株分别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2个单拷贝株系的目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二拷贝株系。4、利用一定浓度的PEG和NaCl胁迫,在实验室进行幼苗期的抗逆性分析,结果显示:NaCl胁迫条件下,5-37株系复水后存活率最高,达36%;PEG胁迫下,5-37、5-46株系复水后存活率最高,约为21%;随后,利用0.5%NaCl的盐池进行转基因株系田间的初步耐盐性筛选,得到一个高耐盐的转基因株系,即为5-37株系。5、对以上1-2拷贝的转基因株系进行TAIL-PCR插入位点分析,确定DEHY基因已经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株系3-18基因组的6号染色体中。分析目的基因插入位点的基因组上、下游10Kbp范围内的几个基因,分别针对野生型与3-18转基因株系,对这几个基因进行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插入位点下游基因Os06g0663900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植株。(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智华[3](2006)在《转基因耐盐旱稻新品系产量性状比较及其生理指标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早稻297转入BADH和mtlD基因产生变异经选择获得的新品系99-1、99-2、99-3、99-4、99-5,在不同含盐量的条件下对其产量、农艺性状、耐盐性及其耐盐生理指标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转入相同目的基因所获新品系其耐盐性表现不同。将品系99-1、99-2、99-3、99-4、99-5和对照分别在含盐量0.3±0.05%、0.5±0.05%和0.8±0.05%不同盐渍土上种植结果表明,在轻盐渍土上,参试品系产量与对照存在差异,但不明显。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参试品系与对照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有很大差异。其中,品系99-4、99-5下降速度较慢,99-1、99-2、99-3及对照下降速度较快,其产量间差异达到明显水平。2.初选出耐盐抗旱水稻新品系。在高盐浓度的条件下(含盐量0.8±0.05%),其供试品系的产量均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7.5-52.7%。其中品系99-5和99-4分别增产98 Kg/亩和90 Kg/亩。增产幅度分别达52.7%和48.4%,表现出良好的耐盐和抗旱特性,适宜在黄河叁角洲盐渍地区试种。3.盐的浓度对新品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分别在0.3%、0.5%、0.8%氯化钠溶液中测定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在低含盐量(0.3%)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没有明显差异,甚至略有提高;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但耐盐品系99-4、99-5下降较慢,与其它品系及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而品系99-4与99-5之间差异不显着。4.耐盐新品系其生理指标存在差异。经对不同含盐量种植的供试材料植株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在低盐条件下,各供试材料植株间电导率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着,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其各参试品系间的电导率值逐渐升高,但升高趋势有较大差异,耐盐品系99-4、99-5升高速率较慢,表明这两个品系细胞膜受到盐离子损害最小,耐盐渍能力较强。在低含盐量条件下,参试品系植株间脯氨酸含量差别较小,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趋势差别较大,品系99-4、99-5增加速率较快,含量最高,可达到对照的5—15倍,对质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5.目的基因转入后的表达差异性的可能原因供试材料的5个新品系,尽管是相同基因转入同一受体而获得变异体,但其田间试验证明品系间在耐盐性、产量、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因可能生物性状是由内在代谢所控制,而代谢是由其基因产物所决定,故目的基因表达程度或表达量的不同而导致了这种差异的出现。同时证明转基因技术是植物创造变异的有效途径,其后代需经常规育种技术严格的选择和鉴定。(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6-12-10)

陈惠[4](2005)在《转基因耐盐旱稻的获得及转AtNCED3水稻的抗逆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严重地受到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的影响。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水稻的耐盐、耐旱能力,具有深远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OsNHX1和AtNCED3两个基因,分别转化到旱稻和水稻中;同时选择了诱导型启动子rd29A在水稻中超表达AtNCED3基因,希望得到既耐盐、耐旱、耐低温,又不影响生长发育的水稻新品系。 以旱稻IRAT109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与含质粒p330I/OsNHX1的农杆菌菌株LBA4404共培养,经筛选培养获得了多个超表达OsNIIX1基因的独立转化株系。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旱稻的基因组中。进一步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叁个转基因株系的T1和T2代植株中目的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通过对转基因株系表型观察和生理生化分析表明:100mM NaCl处理5天后的恢复生长过程中,转基因植株的生长明显快于野生型:200mMNaCl处理下,转基因植株较野生型出现受害症状的时间大大延迟,说明转基因植株耐盐性得到了提高。NaCl处理下,转基因植株叶片和根中Na~+含量的提高和渗透势的降低,说明转基因植株的Na~+/H~+ antiporter的表达量高于对照,能将过多的Na~+累积于叶片或根细胞的液泡中,从而提高了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维持了细胞溶质的离子平衡。 此外,选择了组成型启动子Ubi-1和诱导型启动子rd29A在水稻中超表达AtNCED3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两个水稻品种和两个旱稻品种的多个转基因株系。对水稻品种中作93转基因植株的ABA含量分析表明:组成型表达AtNCED3基因在正常和渗透或干旱胁迫下都能提高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和转基因植株叶片内的ABA含量,而诱导型表达AtNCED3基因只在渗透或干旱胁迫下提高了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和转基因植株叶片内的ABA含量。从转基因水稻植株与对照的表型观察、生理测定和抗逆性研究等的结果表明:组成型表达AtNCED3基因的水稻植株长得非常矮小、开花时间大大推后,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以及生长与发育都受到了抑制,降低了正常条件下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然而,诱导型启动子驱动的AtNCED3基因的超表达对转基因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的生长发育虽有轻微影响,但在干旱、盐胁迫和低温等逆境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抗逆性。 本研究得到了具有较高抗盐的转OsNHX1基因旱稻株系,并利用诱导型启动子rd29A在水稻中超表达AtNCED3基因,得到了既抗逆,又不影响生长发育的水稻新品系。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奠定了基础,并为深入研究AtNCED3基因的功能和ABA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有用的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5-06-01)

于志华,陈敏勇,顾红雅,陈章良,李岩[5](1996)在《抗除草剂旱稻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旱稻丹粳旱5-55、6-24、6-37(OryzasativaL.varjaponica)的悬浮细胞及未成熟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基因枪法将含BAR基因的pDM302质粒DNA导入旱稻细胞中,经PPT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出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的旱稻转基因植株。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表明,外源BAR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内,抗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转化植株对0.01%Basta(有效成分为PPT)有一定程度的抗性,说明外源BAR基因已在旱稻细胞内正确表达。90%的转基因植株可育并已结实,部分R1代植株PCR扩增结果证明外源BAR基因已遗传给后代(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4期)

转基因旱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本课题的前期研究中,将来自于小立碗藓的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样蛋白(Gene ID:112292083,将该基因命名为DEHY)的基因分别转入了鲲旱1号(简称H1)、鲲旱2号(简称H2)及旱糯3号(简称HN3)等叁个品种的旱稻中,获得大量阳性转基因株系。本课题即是对旱稻转基因后代进行纯合株系的筛选和进一步分析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在田间和实验室,利用喷施一定浓度的除草剂对不同天数的转基因株系进行筛选,对喷施除草剂后全部存活的转基因株系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单株,进行目的基因PCR鉴定,筛选得到一批候选纯合体株系,具体筛选结果为:DEHY转化H1得到8个,DEHY转化H2得到20个,DEHY转化HN3得到17个候选纯合体株系。2、利用Southern杂交,对候选纯合体株系进行拷贝数分析,筛选到2个单拷贝株系(将其编号为5-37、5-46)、6个二拷贝株系,12个多拷贝株系。3、利用半定量RT-PCR对单拷贝株系和二拷贝株系植株分别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2个单拷贝株系的目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二拷贝株系。4、利用一定浓度的PEG和NaCl胁迫,在实验室进行幼苗期的抗逆性分析,结果显示:NaCl胁迫条件下,5-37株系复水后存活率最高,达36%;PEG胁迫下,5-37、5-46株系复水后存活率最高,约为21%;随后,利用0.5%NaCl的盐池进行转基因株系田间的初步耐盐性筛选,得到一个高耐盐的转基因株系,即为5-37株系。5、对以上1-2拷贝的转基因株系进行TAIL-PCR插入位点分析,确定DEHY基因已经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株系3-18基因组的6号染色体中。分析目的基因插入位点的基因组上、下游10Kbp范围内的几个基因,分别针对野生型与3-18转基因株系,对这几个基因进行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插入位点下游基因Os06g0663900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植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旱稻论文参考文献

[1].马萌.转基因旱稻纯合体筛选及矮杆株系的鉴定[D].河北科技大学.2019

[2].孙坤鹏.抗旱、耐盐转基因旱稻的种质资源创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3].王智华.转基因耐盐旱稻新品系产量性状比较及其生理指标测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6

[4].陈惠.转基因耐盐旱稻的获得及转AtNCED3水稻的抗逆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5].于志华,陈敏勇,顾红雅,陈章良,李岩.抗除草剂旱稻转基因植株的获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标签:;  ;  ;  ;  

转基因旱稻论文-马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