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传统民居论文-崔曼丽

无锡传统民居论文-崔曼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锡传统民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锡传统民居,住居学,地域文化,家庭

无锡传统民居论文文献综述

崔曼丽[1](2011)在《从住居学角度研究无锡传统民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叁十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对老城区、老街巷、老民居……造成了销毁的诸多现象,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文脉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历史街区以及建筑的意义。本文从住居学角度,对无锡传统民居进行研究。主要从风土和家庭构成两个方面对无锡传统民居进行剖析。首先,从自然人文的背景下,从多变的居住平面布局、居住周边的空间类型以及居住方式叁方面大体的介绍无锡传统民居的概况,并通过对无锡气候与传统民居的关系来阐述无锡传统民居形成的特点和因素。随后从地域文化和家庭构成两个方面具体的分析无锡传统民居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住居学对民居的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就是风土。因地制宜的建筑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这种习惯的形成的过程是历史,其结果就是文化,而历史、文化的基础是风土。通过对临水和沿街的传统民居的分析,形象的看出地理因素影响下的传统民居的特点;吴文化与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呼应来分析文化与传统民居的关系。家庭构成同样是影响传统民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住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之一。通过纵向的时间顺序依次分析了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的家庭构成下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以及空间关系等;横向的分析了同一个时代,相同的家庭构成下,家庭成员的政治和经济不同,其住居也会存在很在的差别。本文在对无锡传统民居的分析中,论文的撰写上主要采用总分的分析方法:从无锡传统民居概况入手之后从风土和家庭结构两个方面具体的分析;在论文的具体分析上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时间不同、地理位置差异以及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对比所表现出来的无锡传统民居的特点;延展的方法:从无锡传统民居的一个小点入手,不断的扩展、发散把无锡传统民居的所有平面布局以及特点阐述出来。通过从住居学角度对无锡传统民居的分析中得出以下结论:1.在城市化继续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如何对待无锡特色的传统民居;2.地域文化、传统文脉被日益重视的今天,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观点来保护、维护无锡传统民居。(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于飞洋[2](2009)在《无锡荣巷传统民居的建筑造型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荣巷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毗邻太湖的滨湖区,是一个全部由荣姓成员组成的血缘型村落。在明朝初年,荣氏祖先迁徙至此并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上荣、中荣、下荣叁个自然村落,统称为荣巷。目前,上荣已经受到了城市化进程的破坏,而中荣和下荣还较好的保留着原有街道格局,并有一百多幢保存较完整且颇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散落其中,所以本文仅对中荣和下荣的传统民居进行建筑造型方面的研究。现存的荣巷传统民居大部分是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有极少数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老房子,民居基本类型属于江南天井式民居,但是由于荣巷家族所特有的聚居形式和荣氏家族特殊的文化背景,荣巷民居有着区别于其他地方民居的内在形式特征,并且随着荣氏家族的变迁,建筑风格与类型也产生了变化与发展。经作者归纳,在建筑形式上可以区分出叁种民居造型,即基本型、发展型与西风渐进型。每个类型中的建筑个体之间既存在共性,也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文章从两个维度对民居造型进行研究。第一个维度:利用类型学的方法对荣巷民居造型进行分类,抽象出其内在的形式特征和发展演变轨迹;以现象学为指导思想,研究民居个体之间造型上的细节差异。第二个维度:从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出发,利用建筑学中建筑造型的分析方法,多学科多角度地研究荣巷民居的建筑形式特征,总结其造型特点及造型手法,挖掘民居造型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与荣氏家族的文化思想,以及居住者与建筑造型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界定荣巷传统民居所属的民居类型,继而理出荣巷民居的造型分类与造型构成元素。第二章从单体这个层级逐个剖析荣巷民居单体中有代表意义的造型元素、造型手法和规律,挖掘其造型元素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第叁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荣巷民居的院落空间的形体组合规律和组群造型的形式特点,探索荣巷民居伴随荣氏居民思想文化发展之演变轨迹。第四章以代表性例子说明荣巷民居的造型之美和文化内涵。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在各个层级上揭示出荣巷民居的造型特点及形式规律,挖掘出背后深层涵义,以为后续研究和地域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08-01)

徐晓洁[3](2009)在《无锡传统民居庭院空间营造艺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锡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作为无锡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居民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它伴随着民居的发展,是无锡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营造,结合自身的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文化渊源等因素,在自然因素的制约下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庭院空间形式。它深刻反映了无锡居民伦理、审美、性格、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并表现出十分丰富的空间形态及成熟的空间营造手法。本文以无锡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庭院的空间类型,空间特征、空间关系、空间功能、装饰风格、装饰特征、建筑细部、地方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入手,对无锡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形态艺术、装饰艺术、材料工艺及生态技术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次从庭院的空间特征、装饰特征、材料工艺、环境绿化四方面入手,将无锡传统民居庭院与苏南地区传统民居庭院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最后总结出无锡传统民居庭院与自然共生、与文化共融、寓艺术于生活、融审美于环境、生态与技术同构的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营造思想。体会庭院的营造与居住文化的关系,一方面利于系统、全面的了解无锡传统民居,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发掘其传达的空间价值和宝贵资源,为有效利用和传承其优秀的营造思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当代地域建筑的创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08-01)

史明,魏娜,成美捷[4](2005)在《无锡传统民居屋脊的基本造型与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锡传统民居的屋脊造型是影响无锡传统街区建筑风貌特征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调研及史料,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以正脊为代表的无锡传统民居屋脊的基本造型与变化,阐述了无锡传统民居屋脊在继承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具有“物尽其用,效率为先”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唐孝祥[5](2004)在《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无锡隆重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7月20~24日,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无锡市隆重召开。与会代表来自海内外各地,包括大陆、港澳台、美国、英国、捷克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工程设计人员共96人。这次学术研讨会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民居建筑研究所共同举办,由无锡市园林管理局承办。(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04年05期)

[6](2004)在《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无锡隆重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7月20日~24日,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山明水秀大饭店隆重召开。与会代表来自海内外各地,包括大陆、港澳台、美国、英国、捷克等地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设计研究单位工程设计人员共96人。 华中科(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04年04期)

章大为[7](2004)在《无锡传统民居的现状与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锡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江南水乡民居类型的一部分,它在平面布局、空间处理、结构特征、装饰装修等诸方面都有着区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做法,从而反映出无锡地区传统民居所特育的建筑风格与特色。(本文来源于《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7-01)

过伟敏,邱冰,羊笑亲[8](2003)在《无锡传统民居户外多功能空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无锡地区传统街区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早已被人们遗忘的空间类型,但它们却有着浓郁的人情味并具备空间的多功能性,而且两者以一种十分自然贴切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以图式的方式来解析这些户外多功能空间,研究其多功能性,从深层次上探讨如何延续无锡建筑的地域性特点.(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无锡传统民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荣巷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毗邻太湖的滨湖区,是一个全部由荣姓成员组成的血缘型村落。在明朝初年,荣氏祖先迁徙至此并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上荣、中荣、下荣叁个自然村落,统称为荣巷。目前,上荣已经受到了城市化进程的破坏,而中荣和下荣还较好的保留着原有街道格局,并有一百多幢保存较完整且颇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散落其中,所以本文仅对中荣和下荣的传统民居进行建筑造型方面的研究。现存的荣巷传统民居大部分是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有极少数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老房子,民居基本类型属于江南天井式民居,但是由于荣巷家族所特有的聚居形式和荣氏家族特殊的文化背景,荣巷民居有着区别于其他地方民居的内在形式特征,并且随着荣氏家族的变迁,建筑风格与类型也产生了变化与发展。经作者归纳,在建筑形式上可以区分出叁种民居造型,即基本型、发展型与西风渐进型。每个类型中的建筑个体之间既存在共性,也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文章从两个维度对民居造型进行研究。第一个维度:利用类型学的方法对荣巷民居造型进行分类,抽象出其内在的形式特征和发展演变轨迹;以现象学为指导思想,研究民居个体之间造型上的细节差异。第二个维度:从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出发,利用建筑学中建筑造型的分析方法,多学科多角度地研究荣巷民居的建筑形式特征,总结其造型特点及造型手法,挖掘民居造型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与荣氏家族的文化思想,以及居住者与建筑造型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界定荣巷传统民居所属的民居类型,继而理出荣巷民居的造型分类与造型构成元素。第二章从单体这个层级逐个剖析荣巷民居单体中有代表意义的造型元素、造型手法和规律,挖掘其造型元素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第叁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荣巷民居的院落空间的形体组合规律和组群造型的形式特点,探索荣巷民居伴随荣氏居民思想文化发展之演变轨迹。第四章以代表性例子说明荣巷民居的造型之美和文化内涵。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在各个层级上揭示出荣巷民居的造型特点及形式规律,挖掘出背后深层涵义,以为后续研究和地域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锡传统民居论文参考文献

[1].崔曼丽.从住居学角度研究无锡传统民居[D].昆明理工大学.2011

[2].于飞洋.无锡荣巷传统民居的建筑造型特征研究[D].江南大学.2009

[3].徐晓洁.无锡传统民居庭院空间营造艺术初探[D].江南大学.2009

[4].史明,魏娜,成美捷.无锡传统民居屋脊的基本造型与变化[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5].唐孝祥.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无锡隆重召开[J].新建筑.2004

[6]..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无锡隆重召开[J].建筑师.2004

[7].章大为.无锡传统民居的现状与特色[C].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8].过伟敏,邱冰,羊笑亲.无锡传统民居户外多功能空间的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3

标签:;  ;  ;  ;  

无锡传统民居论文-崔曼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