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线骨密度测量仪论文-孙长贵,陈凤喜,周建清,钟邵

双能线骨密度测量仪论文-孙长贵,陈凤喜,周建清,钟邵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能线骨密度测量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定量CT,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症

双能线骨密度测量仪论文文献综述

孙长贵,陈凤喜,周建清,钟邵[1](2018)在《腰椎定量CT骨密度测定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定与双能X线(DXA) BMD测量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4例老年男性患者行腰椎QCT BMD测定和腰椎正位及髋关节DXA BMD测量,两项检查的时间间隔≤20 d。对比分析QCT测定BMD与DXA测量BMD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检出率。结果DXA诊断84例老年男性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5. 95%、9. 52%、13. 10%;腰椎QCT测定椎体松质骨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椎QCT和DXA均可检测BMD,但腰椎QCT测定BMD的敏感性较腰椎正位及髋关节DXA测量BMD更好,更能准确反映出骨质代谢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李小圳,刘奕辰,宋志超,杨印辉,哈春云[2](2018)在《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骨密度值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对比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骨密度值,初步探索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症与中医症候叁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4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及肾阳虚衰型4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测量患者腰椎(L1~4)和左右侧股骨近端3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对比分析4组上述3个部位骨密度的平均值T。结果:241例中肝肾阴虚型56例,脾肾阳虚型50例,气滞血瘀型81例,肾阳虚衰型54例,其中气滞血瘀型骨密度平均值T最低(-3.03)。对比组间骨密度平均值T,发现肝肾阴虚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与肾阳虚衰型,气滞血瘀型与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与肾阳虚衰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肝肾阴虚型与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与肾阳虚衰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气滞血瘀型较多见,符合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多虚多瘀"的特点。同时,不同证型间的骨密度差异,可初步反向证实中医辨证的精确性,同时使量化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刘翔,熊明洁,黄静,肖娇[3](2017)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和超声骨密度检测在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研究重庆城区居民的骨密度情况,了解该区域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分析比较双能X线与定量超声桡骨骨密度检查方法的优劣,为骨质疏松的早防早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南大学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桡骨远端骨密度检测且资料完备的9158名(男性4577名,女性4581名)健康汉族成年体检者数据,随机采用双能X线测量法或定量超声检测法进行检测,根据T值判定骨质疏松并计算其检出率。结果该人群骨质疏松总检出率为15.6%,其中男性为9.5%,女性为21.6%。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不断上升,骨量正常人群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总检出率为19.0%,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1.1%和27.3%;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总检出率为23.3%,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3%和33.7%。两种骨密度检测方法比较,桡骨定量超声法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高于双能X线测量法(P<0.001)。结论重庆城区居民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全国水平,属于骨质疏松高发地区,该区域人群骨健康状况堪忧;因地制宜选择便捷高效经济的骨量异常检测方法,并针对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系统规范的骨量减少危险因素干预,是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庄高峰[4](2017)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和超声骨密度检查在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和超声骨密度检查(QUS)在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我院周围6个社区的186例绝经后女性志愿者,分别应用DXA和QUS检测骨密度,以DXA诊断为金标准,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与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关系,评价QUS筛查骨质疏松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86例绝经后女性中,58例(31.19%)骨量正常,74例(39.78%)骨量减少,54例(29.03%)例骨质疏松,且随着年龄段的升高,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升高。QUS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准确率为86.02%,敏感度为74.07%,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76.92%,阴性预测值为89.55%。QUS对骨量减少的诊断准确率为80.65%,敏感度为70.27%,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78.79%,阴性预测值为81.67%。结论绝经期女性人群中(特别是>80岁的老年女性)具有较高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超声骨密度检查作为骨质疏松的筛查手段具有较好的特异度,但明确诊断还需进行DXA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7年16期)

江旭[5](2016)在《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男性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腰椎QCT检查,两种检查的时间间隔控制在1个月以内。结果腰椎定量CT测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显着高于双能X线骨,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进行诊断时,腰椎定量CT的诊断敏感性比双能X线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余卫,夏维波,王青松,孙朋涛,陈曦[6](2015)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报告的影像分析及其质量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ual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报告的影像分析,评估操作者的骨密度测量质量。方法收集18所参加多中心药物试验医院DXA的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报告共2 160例次。分别依据DXA测量报告所示信息及其影像所见,分析平均不合格率与操作者的职称类别、所在科室类别、DXA机型种类、是否接受过骨密度测量授课培训等因素之间的差异及与DXA操作者工作年限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DXA操作者职称类别的技师和护士之间的平均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不合格率与DXA所在科室类别除放射科与核医学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其余科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是否接受过骨矿含量测量授课培训与其相应的平均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DXA机型类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DXA操作者工作年限与其不合格率无显着相关性(r=0.293,P=0.237)。结论操作者的操作对DXA测量质量至关重要,在临床应用DXA测量前,建议现场培训有关操作人员。(本文来源于《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C.Messina,M.Bandirali,L.M.Sconfienza,N.K.D'Alonzo,G.D.Leo[7](2015)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的错误率及错误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DXA)的缺陷很常见。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DXA检查/报告的错误率及错误类型,评价在其他任何机构所做的一系列连续DXA影像和后(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李娜,李晓玉,马毅民,王玲,苏永彬[8](2013)在《比较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无骨肿瘤及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患病史的老年患者,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个月,共367例,其中男性154例,女性213例,年龄47-92岁,平均69.9±11.0岁。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DXA-2.5 SD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腰椎(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9-11)

李娜,李晓玉,马毅民,王玲,苏永彬[9](2013)在《比较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无骨肿瘤及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患病史的老年患者,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个月,共307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79例,年龄47-92岁,平均68.1±10.5岁。(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6-27)

李晓玉,李娜,苏永彬,李谨,朱玲[10](2012)在《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共59例,年龄54~92岁。本组病例均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DXA-2.5 SD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腰椎QCT<80 mg/cm3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DXA诊断本组病例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任一部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0%、8.5%和8.5%。腰椎QCT诊断本组病例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6%。其中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腰椎正位DXA未诊断者21例,占35.6%,其中3例CT显示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髋关节DXA或任一部位DXA未诊断者均为16例,占27.1%。结论腰椎QCT比髋关节DXA及腰椎正位DXA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更敏感。腰椎QCT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2年11期)

双能线骨密度测量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对比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骨密度值,初步探索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症与中医症候叁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4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及肾阳虚衰型4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测量患者腰椎(L1~4)和左右侧股骨近端3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对比分析4组上述3个部位骨密度的平均值T。结果:241例中肝肾阴虚型56例,脾肾阳虚型50例,气滞血瘀型81例,肾阳虚衰型54例,其中气滞血瘀型骨密度平均值T最低(-3.03)。对比组间骨密度平均值T,发现肝肾阴虚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与肾阳虚衰型,气滞血瘀型与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与肾阳虚衰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肝肾阴虚型与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与肾阳虚衰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气滞血瘀型较多见,符合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多虚多瘀"的特点。同时,不同证型间的骨密度差异,可初步反向证实中医辨证的精确性,同时使量化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成为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能线骨密度测量仪论文参考文献

[1].孙长贵,陈凤喜,周建清,钟邵.腰椎定量CT骨密度测定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临床骨科杂志.2018

[2].李小圳,刘奕辰,宋志超,杨印辉,哈春云.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骨密度值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8

[3].刘翔,熊明洁,黄静,肖娇.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和超声骨密度检测在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

[4].庄高峰.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和超声骨密度检查在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

[5].江旭.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果比较[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6].余卫,夏维波,王青松,孙朋涛,陈曦.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报告的影像分析及其质量评估[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

[7].C.Messina,M.Bandirali,L.M.Sconfienza,N.K.D'Alonzo,G.D.Leo.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的错误率及错误类型[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

[8].李娜,李晓玉,马毅民,王玲,苏永彬.比较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9].李娜,李晓玉,马毅民,王玲,苏永彬.比较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C].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10].李晓玉,李娜,苏永彬,李谨,朱玲.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

标签:;  ;  ;  ;  

双能线骨密度测量仪论文-孙长贵,陈凤喜,周建清,钟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