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弃物发酵论文-赵俊

有机废弃物发酵论文-赵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废弃物发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法脱硫,湿法脱硫,沼气

有机废弃物发酵论文文献综述

赵俊[1](2019)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脱硫技术实际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目前使用较为广泛、技术成熟、工艺流程简单的脱硫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叙述。(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冯晶,荆勇,赵立欣,姚宗路,申瑞霞[2](2019)在《生物炭强化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发酵是中国有机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技术途径,但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在高负荷条件下处理有机废弃物过程中,因有机酸、氨氮等抑制性物质作用,易导致厌氧发酵运行不稳定,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生物炭是生物质材料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形成的多孔径碳质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隙结构复杂,表面活性基团丰富和导电性强等特性,并被广泛用于厌氧发酵技术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生物炭能有效强化厌氧发酵,提高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效率。然而,对于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技术途径,目前仍未见系统的梳理和报道。该文对生物炭材料的化学组成、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关键因素及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技术的重要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从生物炭材料的理化性质出发,阐述了生物炭对于厌氧发酵技术的强化效果及强化途径,强化途径主要包括:提升系统缓冲能力、微生物载体作用和强化电子传递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生物炭强化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为开发厌氧发酵强化技术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何宇[3](2019)在《构树叶与有机废弃物共发酵产甲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生态种养循环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本文选择生态种养循环的主要原料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作为饲料在养殖过程的残渣与其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潜力。厌氧发酵就是将这些废弃物转化成能源最有效途径。本文首先研究构树叶批式厌氧发酵特性,寻找构树叶发酵最佳条件;其次,根据批式发酵的最佳条件,研究构树叶连续的厌氧发酵特性;最后,探究构树叶与不同有机废弃物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结论如下:(1)以构树叶为原料进行中温37℃和高温55℃批式发酵,底物浓度分别为0.5%、1.0%、1.5%、2.0%和4.0%VS。结果表明进料浓度2.0%,进料温度为高温55℃为厌氧发酵最佳条件,最大甲烷产率为277.90±19 mL/gVS。通过各项参数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中温还是高温条件下,进料浓度4.0%时,系统在第1 d产气停止。其他浓度中高温条件进行对比,相同浓度下高温发酵各项参数均好于中温发酵。通过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实验组R~2在0.975~0.998,拟合程度很好。生物降解指数表明在高温条件下,进料浓度为2.0%时厌氧发酵生物降解指数最高为63.82%,而其他浓度生物降解指数均低于50.0%。T_(80)参数表明,中温发酵达到总甲烷产量80%的时间为10~21 d,而高温条件下T_(80)为4~6 d,可以看出高温条件显着缩短了发酵时间。(2)以构树叶为原料进行高温连续厌氧发酵,有机负荷分别为0.5、1.0、1.5、2.0和4.0 gVSL~(-1)d~(-1)。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负荷在前两个水力停留时间下(0~30 d)产气稳定且各项指标均在相应的稳定范围内。有机负荷为2.0和4.0 gVSL~(-1)d~(-1)系统分别在第四个(45~60 d)和第叁个(30~40 d)水力停留时间段开始不稳定。(3)将构树叶分别和牛粪、餐厨垃圾、水稻秸秆等废弃物混合发酵,探讨了高温、总VS浓度2.0%为固定参数、C/N为可变参数条件下,构树叶分别和牛粪、餐厨垃圾、水稻秸秆等废弃物进行混合发酵的产气性能。结果表明C/N为20时,构树叶与垃圾混合发酵产甲烷效果最好(411.71 mL/gVS),分别高出构树叶单独发酵(283.06 mL/gVS)和垃圾单独发酵(365.61 mL/gVS)45.45%和12.61%。协同效应分析表明,构树叶与牛粪(C/N=15,20)、垃圾(C/N=15,20)、秸秆(C/N=15,20,50)混合发酵时协同指数分别为6.58%、16.56%、15.40%、11.28、18.69%、5.14%和4.72%,表明构树叶和不同废弃物的混合发酵均存在协同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改进的Gompertz方程是可靠的(R~2>0.97),可用该拟合方程模拟厌氧发酵过程。(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辛鑫[4](2019)在《番茄茎杆废弃物发酵产物有机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于2018年3月至7月完成,试验地点为陕西杨凌玻璃温室,试材为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um)“粉宴”,分别进行了有机营养液水培及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浇灌营养液两个试验。试验一:水培试验:番茄茎秆进行有氧堆制腐熟与厌氧堆制腐熟后得到两种浸提液,即有氧有机浸提液和厌氧有机浸提液,分别将其稀释至电导率为1mS/cm,2mS/cm,4mS/cm水培番茄,对照CK采用日本山崎营养液。通过形态、产量、生理及品指标的测量,挑选出最适合水培番茄生长的营养液种类及EC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营养液生物量指标与产量指标均显着低于CK;有氧有机营养液叶绿素含量随着EC值增加而增加,T1(1mS/cm)、T2(2mS/cm)、T3(4mS/cm)叶绿素含量均显着低于CK;厌氧有机营养液叶绿素含量随着EC值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Y1(1mS、cm)、Y2(2mS/cm)、Y3(4mS/cm)叶绿素含量均显着高于CK;有氧有机营养液光合能力随着EC值增加而增加,T1、T2、T3光合能力均显着低于CK,厌氧有机营养液光合能力随着EC值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Y2显着高于CK;厌氧有机营养液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EC值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Y2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均显着高于对照,Y2糖酸比及可溶性固形物也显着大于对照。有机营养液各处理硝酸盐含量均显着低于CK。利用番茄茎秆堆肥得到的厌氧发酵产物浸提液可以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番茄的品质,其中最佳的处理为厌氧有机营养液Y2(2mS/cm)处理。试验二:探究有机基质无土栽培后期灌溉不同EC值的有机浸提液液对番茄形态、品质的效果,筛选出最适合番茄生长的营养液EC值。试验以番茄“粉宴”为试材,用体积分数7.5%的番茄茎秆堆制腐熟残渣与蛭石珍珠岩混合做基质,采用番茄茎秆腐熟后的浸提液稀释至EC值1 mS/cm、2 mS/cm、4 mS/cm定期浇灌番茄,即为K1、K2、K3处理;对照CK用“蒙大”基质,浇灌山崎营养液。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栽培的番茄形态指标与产量指标均低于CK;有机栽培的番茄叶绿素含量随着EC增加而增加,以K3最大,显着高于CK;净光合速率以CK最大,K2次之;可溶性固形物与糖酸比均以K2最大。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蛋白以K3最大,均显着高于CK,K1硝酸盐含量最低,K1、K3硝酸盐显着低于CK。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得出,K3种植效果最佳,利用番茄茎秆堆腐得到的基质种植番茄并浇灌其浸提液可以提高番茄的品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31)

刘猷红,孟英,唐傲,张喜娟,董文军[5](2019)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验材料,鸡粪和稻草为发酵原料,采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技术研究CO_2加富对生菜生物学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进行CO_2施肥可维持温室内CO_2浓度725 mg·L~(-1)左右,提高冬季温室白天温度0.80℃,夜间温度0.38℃,显着提高生菜的株高、叶片数和SPAD,总产提高92.23%,并可提早7 d上市;与对照温室相比,显着增加了生菜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明显降低硝酸盐含量。因此,该项技术在寒地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既可解决大量农业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又可解决温室CO_2亏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可产生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4期)

石义栋[6](2019)在《有机废弃物处理设备—复合式发酵塔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禽类粪便也大量增加而未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于畜禽养殖场必须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但不能污染环境,其中,在密闭的发酵塔内进行堆肥发酵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法,堆肥发酵技术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使堆肥原料中不稳定的有机物通过发酵逐渐降解为性质稳定、对作物无害并且可以改良土壤的堆肥产品的过程。现针对湖北钟祥云海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需求,我们结合荆门尚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套日处理量6t,总容量36t鸡粪的复合式发酵塔装置(复合式发酵塔分为好氧发酵塔和厌氧发酵塔,好氧发酵塔与厌氧发酵塔内部被分割成叁层,每层容纳6t鸡粪)。本文主要对复合式发酵塔进行整体设计和相关部件设计以及校验:1.对发酵塔体、隔层板、搅拌装置设计并利用Solidworks画出叁维图导入到Ansys Workbench分析各部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量;2.对螺旋输送装置设计并利用Solidworks画出叁维图导入到EDEM进行离散元分析,研究两种叶片输送物料的堵塞情况;3.对塔体和螺旋输送装置试验分析,验证复合式发酵塔结构及性能的合理性和螺旋输送装置水平方向末端采用双头螺旋叶片设计的合理性;4.在主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对辅助装置(通风装置、生物滤化池等)进行设计。(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徐一雯,蒋建国,刘诺,杨梦,孟园[7](2019)在《预处理对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产甲烷潜能实验研究了超声、微波以及碱热预处理技术对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以未进行预处理的实验组作为对照组。预处理后大分子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作用进入液相中,使得基质中挥发性有机酸(VFA)、溶解性有机物(SCOD)和氨氮(TAN)的质量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后续厌氧发酵阶段的效率。产甲烷潜能实验结果表明:4组实验中pH值、VFA、SCOD与TAN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并在第6d后逐渐稳定,表明基质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短时间内被完全分解利用。预处理技术能提高反应系统产气速率。超声预处理后甲烷产率增加,由285mL/g VS提高到324mL/g VS,与修正后的理论甲烷产率相符;而微波和碱热预处理对厌氧发酵产甲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曹泽[8](2019)在《有机废弃物发酵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蕴藏着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这些有机废弃物若不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及食品生产产生严重影响。沼气混合式厌氧发酵(CSTR)作为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有效方法,凭借工艺过程中产气量较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被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关注和使用。然而,发酵过程存在大时滞、多干扰等特点,从而导致沼气生产不稳定、产气率不高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智能化沼气发酵控制系统,对保证发酵过程的平稳运行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某沼气发电厂畜禽粪便处理及2MW沼气发电项目为背景,围绕沼气发酵过程控制系统展开应用研究,包括发酵工艺分析、热损耗节能设计、温度模型建立及控制器算法设计,最后采用S7-300系列PLC完成发酵控制系统设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沼气发酵工艺方案设计及控制难点分析论述有机废弃物发酵的基本特点,对比发酵工艺方案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采用CSTR厌氧发酵工艺。根据工艺流程,分析沼气发酵控制的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了发酵温度对象为控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2)沼气发酵热能分析及控制方案设计为了减少发酵热损耗对罐内温度变化的影响,在发酵体积一定的条件下设计了最佳节能罐体结构和保温层厚度,并采用机理分析建模方法,建立了沼气发酵温度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发酵温度串级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3)基于改进果蝇优化算法的发酵温度控制器设计与仿真鉴于果蝇优化算法(FOA)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搜索步长和方向改进的自适应果蝇优化算法(IFOA),通过测试验证了改进后的IFOA可有效提高算法的寻优性能。同时,结合IFOA算法实现了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和抗干扰能力,体现出较强的鲁棒性能,从理论上证明了IFOA算法串级PID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4)沼气发酵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以西门子SIMATIC硬件平台为基础,应用STEP7和Wincc软件完成了基于S7-300PLC为核心的沼气发酵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包括系统硬件配置、仪表选型及软件设计,并运用OPC通讯技术完成IFOA算法的实现。该控制系统已在江苏某沼气发电厂投入使用,现场发酵温度曲线运行平稳,波动幅度在±1℃之间,表明控制效果良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因此,本设计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对有机废弃物处理和发酵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朱剑锋,祁姣姣,靳改改,曾凯斌,库静雅[9](2019)在《有机废弃物发酵处理专用微生物菌种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出适用于处理有机废弃物的专用菌种,试验选取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和酶类,采用正交设计,以pH、酸溶蛋白含量、还原糖含量及气味为指标,优化得到发酵性能优良的复合菌剂。试验确定的最优复合菌剂及其接种量为布拉迪酵母0.125%、枯草芽孢杆菌0.03%、植物乳杆菌0.1%、纳豆芽孢杆菌0.03%、啤酒酵母0.25%、干酪乳杆菌0.05%,纤维素酶200 U·g~(-1)。采用该复合菌剂处理餐厨余和豆渣48 h后,其pH稳定在4.0~4.5,氨含量<10 ppm,硫化氢含量<3 ppm,并具有怡人的酸香味;发酵物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还原糖、粗蛋白、小肽等营养物质;重金属、致病菌均未检出。该复合菌剂处理有机废弃物具有高效、安全且产物营养丰富,有利于废弃物储存与畜禽、昆虫食用等优点。(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9年02期)

陶雨蒙,高树梅,韩思超,唐天明[10](2019)在《餐厨垃圾与纤维素类有机废弃物混合发酵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发酵技术不仅为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1种变废为宝的重要途径,而且能够避免单独发酵存在的酸抑制或氨氮抑制问题。介绍了秸秆等纤维素类有机固体废弃物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的研究概况、发酵底物的预处理方法等;重点阐述了碳氮质量分数比、微量元素、有机负荷率以及温度、pH对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并对混合厌氧发酵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有机废弃物发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厌氧发酵是中国有机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技术途径,但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在高负荷条件下处理有机废弃物过程中,因有机酸、氨氮等抑制性物质作用,易导致厌氧发酵运行不稳定,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生物炭是生物质材料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形成的多孔径碳质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隙结构复杂,表面活性基团丰富和导电性强等特性,并被广泛用于厌氧发酵技术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生物炭能有效强化厌氧发酵,提高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效率。然而,对于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技术途径,目前仍未见系统的梳理和报道。该文对生物炭材料的化学组成、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关键因素及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技术的重要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从生物炭材料的理化性质出发,阐述了生物炭对于厌氧发酵技术的强化效果及强化途径,强化途径主要包括:提升系统缓冲能力、微生物载体作用和强化电子传递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生物炭强化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为开发厌氧发酵强化技术提供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废弃物发酵论文参考文献

[1].赵俊.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脱硫技术实际应用[J].石化技术.2019

[2].冯晶,荆勇,赵立欣,姚宗路,申瑞霞.生物炭强化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何宇.构树叶与有机废弃物共发酵产甲烷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4].辛鑫.番茄茎杆废弃物发酵产物有机无土栽培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刘猷红,孟英,唐傲,张喜娟,董文军.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6].石义栋.有机废弃物处理设备—复合式发酵塔设计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7].徐一雯,蒋建国,刘诺,杨梦,孟园.预处理对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曹泽.有机废弃物发酵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19

[9].朱剑锋,祁姣姣,靳改改,曾凯斌,库静雅.有机废弃物发酵处理专用微生物菌种的开发[J].饲料博览.2019

[10].陶雨蒙,高树梅,韩思超,唐天明.餐厨垃圾与纤维素类有机废弃物混合发酵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19

标签:;  ;  ;  

有机废弃物发酵论文-赵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