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塬论文-史倩华,王文龙,郭明明,陈卓鑫,冯兰茜

董志塬论文-史倩华,王文龙,郭明明,陈卓鑫,冯兰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董志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侵蚀,崩塌,沙,溯源

董志塬论文文献综述

史倩华,王文龙,郭明明,陈卓鑫,冯兰茜[1](2019)在《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崩塌中孔隙水压力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采用模拟降雨+放水冲刷的方法,研究集水区坡度(1°、3°、5°、7°)和放水流量(3.0、3.6、4.8、6.0、7.2m3/h)对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和孔隙水压力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崩塌发生频率由试验初期0~30 min时的6.29%增加到150~180 min时的27.48%。2)放水流量为3.0~7.2 m3/h时,产沙率随试验时间呈对数函数减小。产沙量随坡度和放水流量的增加而加大,建立了产沙量与二者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3)坡度为1°~7°时,崩塌会增加22.75%~324.59%的产沙率,产沙率突变点出现时间相较于崩塌而言存在"滞后"现象。4)孔隙水压力随试验时间呈显着线性或对数函数关系,孔隙水压力的上升是影响溯源侵蚀崩塌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治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张兴元,朱琨,李飞,杨阳[2](2019)在《董志塬区大厚度黄土工程性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董志塬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为该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不同深度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土样进行固结试验、叁轴剪切试验、最大干密度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场地波速测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⑴董志塬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上部马兰黄土的工程性质较差,随着深度的增加,离石黄土的孔隙比越来越小,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增大,地基承载力逐渐提高,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越来越好。⑵随着深度的增大,地基土的锥侧阻力和锥尖阻力越来越大。(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盘小美,赵龙[3](2019)在《董志塬“点绿成金”》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川地区,整齐划一的瓜菜大棚连绵起伏;温什万亩果带核心区,果树上悬挂着一张张黄色的粘虫板;桃隐庄园里,水果采摘、农事体验、品尝美食等活动吸引了市民前来游玩……在庆阳西峰乡村,一个个绿色农业基地,点绿了田畴沃野,鼓起了农民腰包,推动了乡村振兴。在(本文来源于《甘肃经济日报》期刊2019-06-27)

盘小美[4](2019)在《董志塬特色瓜果采摘催热“乡村游”》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夏时节,董志塬瓜果飘香,大棚西瓜、甜瓜、桃子、大田樱桃等相继上市,吸引众多市民前往乡村采摘游玩。日渐升温的采摘经济,鼓起了农民的腰包,也催热西峰的乡村旅游。6月1日,在西峰区显胜乡显胜村的林颖37°樱桃基地,一株株郁郁葱葱的樱桃树上挂满了诱人(本文来源于《甘肃经济日报》期刊2019-06-11)

刘自强,王海燕,田凤霞,鲍玉海,贺秀斌[5](2018)在《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水土保持功能服务价值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估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促进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水土保持功能的定义,利用参照法、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对庆阳市董志塬区土地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结果]庆阳市董志塬区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94×109元,每1m2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为4.3元。其中,占总服务价值最大的是固碳释氧服务价值,为7.05×108元,其次为改善物种多样性功能的价值,为5.34×108元;最小的是保存土壤肥力功能价值,为3.37×107元。[结论]庆阳市董志塬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高的功能服务价值,未来应继续保持或完善相关水保措施,以发挥更大的功能服务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5期)

闫焕智[6](2018)在《黄土高原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生态建设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坚持以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进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筑牢生态保护防线,创造性地提出了固沟保塬"四道防线"治理模式,取得了新的成效:观念实现新突破,顶层设计得到完善,项目建设成效显着,生态环境监管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创新发展。新时代,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扶贫,绿色富民:贯彻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积极构筑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步推进;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生态科技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项目支撑作用,加速推进工程治理进程。(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期刊2018年19期)

苏星,王博,晏敬[7](2018)在《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与水土保持研究——以董志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雨水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分析及对雨水利用前景的展望,结合董志塬实际,构建了城市和农村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系统,分析了董志塬地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并针对目前雨水资源化利用面临的实际问题,从管理、宣传、政策法规等角度提出对策,对黄土高原地区实现雨水资源化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小乐,唐延文,程琛,仇国贤[8](2018)在《董志塬上建奇功——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班组建设引领创新发展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董志塬,地球上黄土沉积最厚的地方。这里,沃土连绵、沟壑纵横,高天厚土讲述着天下第一塬的惊世传奇。风雨云烟中,一代代庆化人励精图治锐意革新,用执着与拼搏,书写出黄土地上最动人的篇章;以顽强拼搏的创业激情,创造了陇原大地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创建于1971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属企业,地处世界(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期刊2018年08期)

安志鹏,盘小美[9](2018)在《董志塬上绽放“美丽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董志塬是世界上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塬面,西峰区就位于这块塬面的腹地。这方黄土地一马平川,土地肥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西峰区借助农业优势和本地资源优势,运用“旅游+”思维,因村施策,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点,形成了“一乡一特色(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8-07-18)

刘俊平[10](2019)在《地下水对董志塬黄土隧道工程性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对新建隧道工程具有诸多不良影响,通过现场调研和资料整理,对董志塬区黄土地层性质和地下水分布特征进行系统总结,分析董志塬地下水对银西高铁隧道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董志塬区黄土物理力学性质随地层岩性、位置和地下水位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含水率和液性指数从塬边南部向塬边北部依次减小,孔隙比和压缩模量从塬边南部向塬边北部依次增大;(2)董志塬区地下水位埋深在塬心浅而塬边深,北塬地下水位埋深略比南塬深;含水层厚度则在塬心比较厚,而向塬边逐渐减小;(3)董志塬区地下水对银西高铁黄土隧道工程的主要不良影响有:引发黄土湿陷性;形成软塑状黄土;导致隧道管涌、涌水、塌方、冒顶事故等。(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董志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董志塬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为该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不同深度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土样进行固结试验、叁轴剪切试验、最大干密度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场地波速测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⑴董志塬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上部马兰黄土的工程性质较差,随着深度的增加,离石黄土的孔隙比越来越小,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增大,地基承载力逐渐提高,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越来越好。⑵随着深度的增大,地基土的锥侧阻力和锥尖阻力越来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董志塬论文参考文献

[1].史倩华,王文龙,郭明明,陈卓鑫,冯兰茜.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崩塌中孔隙水压力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9

[2].张兴元,朱琨,李飞,杨阳.董志塬区大厚度黄土工程性质的试验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9

[3].盘小美,赵龙.董志塬“点绿成金”[N].甘肃经济日报.2019

[4].盘小美.董志塬特色瓜果采摘催热“乡村游”[N].甘肃经济日报.2019

[5].刘自强,王海燕,田凤霞,鲍玉海,贺秀斌.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水土保持功能服务价值估算[J].水土保持通报.2018

[6].闫焕智.黄土高原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生态建设探究[J].甘肃农业.2018

[7].苏星,王博,晏敬.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与水土保持研究——以董志塬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8

[8].王小乐,唐延文,程琛,仇国贤.董志塬上建奇功——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班组建设引领创新发展纪实[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8

[9].安志鹏,盘小美.董志塬上绽放“美丽经济”[N].甘肃日报.2018

[10].刘俊平.地下水对董志塬黄土隧道工程性质的影响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9

标签:;  ;  ;  ;  

董志塬论文-史倩华,王文龙,郭明明,陈卓鑫,冯兰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