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家族论文-殷亚林,章辉

诗歌家族论文-殷亚林,章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家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宁州张氏,诗歌创作,张凤翀,张凌云

诗歌家族论文文献综述

殷亚林,章辉[1](2019)在《明清宁州张氏家族的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云南宁州张氏家族不仅科举、仕宦业绩显着,且形成了深厚的家族文化传统,多位成员勤于着述吟咏并有诗文流传,虽数量不多,然较有水准,其中张凤翀、张凌云、张名臣的诗歌较具代表性。(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侯晶[2](2019)在《明末清初莱阳姜氏家族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两朝科举制度的兴盛使山左地区涌现出了大批的世家望族,他们在科举与文学上都有着卓着的成绩,姜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明末清初时期姜氏家族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文学创作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尤以诗歌见长,多有着述。如姜埰、姜垓兄弟加入山左大社并与其他文人唱和交游,他们的诗歌创作与他们不仕清朝的高洁情操受到时人的推崇,在当时的遗民诗人群体中有着较高的影响力。文章在广泛收集资料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姜氏家族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重点放在姜氏家族诗歌创作上。论文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姜氏家族的生活背景,其中包括明清鼎革之际政治腐朽、党争不断和灾害频仍的社会背景,其所处的齐鲁地域文化特点;第二部分将姜氏家族的概况进行了梳理,通过研究家族渊源以及与其他文学世家之间的交往联系,探讨其家风内容和成因,能够借以揭示姜氏家族的内在发展机制,加深对整个姜氏家族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对其诗歌作品进行分析;第叁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家族中主要诗人作品研究。姜埰和姜垓是姜氏家族的主力成员,文章对于其二人的生平经历作了大致介绍,将他们诗歌作品中的主题与诗歌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除“二姜”兄弟以外,关于他们下一代姜安节、姜实节的诗歌风格也有着一定的分析,希望能以此来了解姜氏家族在诗歌创作上的整体特征。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姜氏家族的价值影响,在本部分首先对家族整体诗歌特征作了简单地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在清初诗歌与家族文学传承上的重要影响。家族文学是反观地域文学的一个重要侧面,文章以明末清初莱阳姜氏家族文学为切入点,观照其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情况,希望能为地域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切实的个案参照。(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5-01)

温世亮[3](2019)在《论桐城麻溪姚氏家族诗歌的总体创作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桐城麻溪姚氏是明清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世家,诗歌是其家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创作取向而言,忠敬孝弟的主题表达、雅正清醇的艺术风貌,以及摹拟兼宗的师法趣尚,则成为姚氏诗歌的重要特点,显示出薪火相传的家族面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家族传统、地域文化以及时代潮流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论述家族文学总体创作取向方面,姚氏家族及其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伟[4](2018)在《魏晋南朝王谢家族诗歌交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不仅是"乱"与"篡"的时代,更是世家大族大放异彩的时期。本文将从现存的诗歌来探析两个侨姓大族"王、谢"之间的交往,呈现两个家族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探索诗歌交游背后深层的政治历史因素,以及王谢家族文学交往和当时出现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4期)

路蕾[5](2018)在《唐代皇甫氏家族及其诗歌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定皇甫氏家族是汉唐之际关陇地区的望族之一。皇甫氏家族发展至唐代已有衰落之势,家族成员散居于各地,支系相互独立,但仍以安定为郡望。唐代皇甫氏家族主要有叁个支系,分别是皇甫望一支、皇甫德参一支和皇甫诞一支,成员众多,但只有皇甫冉、皇甫曾、皇甫澈、皇甫曙和皇甫镛有诗歌作品留存至今,共计291首。唐代皇甫氏家族诗歌创作的研究既需要对诗歌创作主体进行考述,也需要深入解读诗歌作品。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叁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是对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的阐述,并对家族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从“溯源”的角度对皇甫氏家族的基本情况进行考述,包括皇甫氏家族的姓氏来源、郡望变化和家族世系。第二章主要从“个案”的视角探索唐代皇甫氏家族成员中,诗歌作品留存最多的皇甫冉与皇甫曾的诗歌创作情况。皇甫冉与皇甫曾是大历诗人,诗歌创作受大历诗风影响,诗歌题材以酬赠送别诗和写景咏物诗为主,诗歌具有巧于文字、注重雕琢;内敛含蓄、婉转曲达;意象幽寒萧瑟、意境清空冷清的艺术特色。第叁章立足于“整体”的视角解读唐代皇甫氏家族的诗歌创作。通过整理汉魏晋时期和唐代皇甫氏家族成员的诗歌作品,发现与魏晋时期相比,唐代皇甫氏家族诗歌数量明显增多,题材内容更加丰富。(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8-05-01)

顾文婷[6](2018)在《清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歙县雄村曹氏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名门望族。曹氏家族兴起于明成化年间,经历了清初这一短暂的沉寂期,至清中期达到鼎盛。以曹文埴、曹振镛为代表的家族成员不仅在科举仕途上取得显着成绩,而且创造了丰硕的文学成果。本文以歙县雄村曹氏家族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曹氏家族发展概况、曹氏家族的文学交游情况以及诗歌创作作为一个整体对象纳入研究视野,以期呈现清代雄村曹氏家族诗歌创作全貌,从而促进徽州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概述研究意义,其次梳理关于雄村曹氏家族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论述清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发展概况。根据《歙县志》等文献材料简要梳理曹氏家族谱系脉络,揭示科举与曹氏家族兴盛的关系,并对曹氏家族的教育与家风特点进行深入探讨。第二章为清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文学交游考述。本章首先分析清代曹氏家族文学交游的特点,概述曹氏家族文学交游的整体情况。然后以曹氏家族中两位关捩性人物——曹文埴、曹振镛为研究对象,详细考述二人的文学交游情况。第叁章为清代曹氏家族诗歌创作研究。首先从曹氏家族诗人着述、曹氏家族文学创作现场以及曹氏家族诗歌地域特色叁个方面对清代曹氏家族诗歌创作情况进行探讨。其次分别以曹文埴、曹振镛、曹自(?)叁人的诗歌创作为研究重点,考察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的主要特色。正文后附录曹文埴、曹振镛简谱,较为详细地展现曹氏家族主要诗人活动情况。(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3-01)

王昕,高览小[7](2018)在《南宋商山吴氏家族诗歌创作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徽州出现数十家文学家族,其中休宁商山吴氏家族较有代表意义。吴氏家族以理学着称于世,也以文学名噪徽州。吴氏家族自吴儆始,祖孙四代均有诗歌传世,基本贯穿整个南宋时期。从吴儆《竹洲集》到吴锡畴《兰皋集》,诗歌创作整体呈现出内敛性、精致化的发展趋向。吴氏家族的诗歌创作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吴氏家学的传承与发展,由此可窥见南宋理学诗人的一种创作态势。(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娟[8](2018)在《萨迎阿家族西域诗歌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中期对于新疆的治理多派流放至此的官员戴罪立功,此时的官吏以流人居多;后期,为了强化中央对边疆的治理,往往派满族重臣前来。毓奇和萨迎阿祖孙俩分别代表了这两类官员。他们在西域进行政务工作的同时,写下了一定数量的西域诗歌,在丰富了西域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学创作群体,为研究清代西域文史提供了另一种可靠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孙虎[9](2017)在《海宁查氏诗群与诗歌创作的家族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顺、康和嘉、道时期,海宁查氏家族先后出现了以查慎行、查揆为中心,与之交游的从兄族弟为辅翼,受其奖掖的族子侄孙为骥尾的庞大的诗人群体。查氏诗人群体创作诗歌数量多,题材广泛,诗群内部成员唱酬雅集,诗酒流连,和韵联句,诗风具有明显的家族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35期)

和小渝[10](2017)在《清代白族赵氏家族诗歌的文化意蕴以及诗学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也是硕果累累。本文将眼光放在云南大理白族的文化上,在明清时期大理地区出现了一些白族诗歌家族群体,其中的赵氏家族以赵廷玉、赵廷枢两兄弟为首,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诗歌作品,他们这种诗歌家族的文化现象不仅是当时大理地区教育和科举制度完善的产物,而他们汉语言的诗歌作品融合了大理白族地区的当地文化,更表现出了汉文化与白族文化融合的现象。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论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即第一章,分别分析了赵氏诗歌家族家庭成员的生平,以及每个人的诗歌作品存佚情况分析;第叁部分即第二章,阐述赵氏家族的诗歌思想内容,将每个诗人的诗歌文本分类探讨;第四个部分即是第叁章,分析赵氏家族诗歌的艺术特点,由共同点和不同点来讨论,共同点是同受汉文化教育下的诗歌体裁、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点是赵廷玉精于意境构造、周馥对诗歌体裁的创新以及杨载彤诗歌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相结合;第五部分即第四章,讨论赵氏家族诗歌群体的形成、价值与影响,形成主要分析了叁个原因:一是大理地区汉文化教育的普及;二是大理地区科举制度完善;叁是白族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并且通过对同时期其他白族家族的形成,分析这些家族作品的共同点以及相互关系。价值是从文化价值与诗学价值来探讨,影响是从家族内部的“家风”对后辈的创作影响以及诗人们的游历与文人交往对云南文化交融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大理白族赵氏家族的诗歌,对明清时期形成这样的家族群体进行思考,通过今存的几本赵氏家族的诗集为文本,在探讨诗歌的文化意蕴以及诗学价值中来分析赵氏家族对白族文化以及汉白文化融合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0)

诗歌家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两朝科举制度的兴盛使山左地区涌现出了大批的世家望族,他们在科举与文学上都有着卓着的成绩,姜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明末清初时期姜氏家族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文学创作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尤以诗歌见长,多有着述。如姜埰、姜垓兄弟加入山左大社并与其他文人唱和交游,他们的诗歌创作与他们不仕清朝的高洁情操受到时人的推崇,在当时的遗民诗人群体中有着较高的影响力。文章在广泛收集资料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姜氏家族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重点放在姜氏家族诗歌创作上。论文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姜氏家族的生活背景,其中包括明清鼎革之际政治腐朽、党争不断和灾害频仍的社会背景,其所处的齐鲁地域文化特点;第二部分将姜氏家族的概况进行了梳理,通过研究家族渊源以及与其他文学世家之间的交往联系,探讨其家风内容和成因,能够借以揭示姜氏家族的内在发展机制,加深对整个姜氏家族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对其诗歌作品进行分析;第叁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家族中主要诗人作品研究。姜埰和姜垓是姜氏家族的主力成员,文章对于其二人的生平经历作了大致介绍,将他们诗歌作品中的主题与诗歌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除“二姜”兄弟以外,关于他们下一代姜安节、姜实节的诗歌风格也有着一定的分析,希望能以此来了解姜氏家族在诗歌创作上的整体特征。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姜氏家族的价值影响,在本部分首先对家族整体诗歌特征作了简单地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在清初诗歌与家族文学传承上的重要影响。家族文学是反观地域文学的一个重要侧面,文章以明末清初莱阳姜氏家族文学为切入点,观照其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情况,希望能为地域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切实的个案参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家族论文参考文献

[1].殷亚林,章辉.明清宁州张氏家族的诗歌创作[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9

[2].侯晶.明末清初莱阳姜氏家族诗歌研究[D].渤海大学.2019

[3].温世亮.论桐城麻溪姚氏家族诗歌的总体创作取向[J].地方文化研究.2019

[4].刘伟.魏晋南朝王谢家族诗歌交往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8

[5].路蕾.唐代皇甫氏家族及其诗歌创作研究[D].宁夏大学.2018

[6].顾文婷.清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诗歌研究[D].安徽大学.2018

[7].王昕,高览小.南宋商山吴氏家族诗歌创作述论[J].黄山学院学报.2018

[8].李娟.萨迎阿家族西域诗歌比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9].孙虎.海宁查氏诗群与诗歌创作的家族化特征[J].名作欣赏.2017

[10].和小渝.清代白族赵氏家族诗歌的文化意蕴以及诗学价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诗歌家族论文-殷亚林,章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