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空间行为论文-谢修余

游客空间行为论文-谢修余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客空间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廊道,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游客行为

游客空间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谢修余[1](2019)在《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特征及空间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旅游廊道作为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系统耦合,串联景点、汇聚人文、联动区域,是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研学科普等多功能的复合线性空间,对于区域生态持续发展、文化原真保护、旅游活化开发发挥模范作用。以皖南"川藏线"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对游客抽样调查,分析其体验特征,同时通过分析游客的客源分布及行为特征,进一步研究了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皖南"川藏线"游客呈现"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人口学特征;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因子可归结为资源本底因子、交通状况因子、服务水平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发展潜力因子,以及通达程度因子;皖南"川藏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旅游游憩与交通通勤的双重功能。(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吴建伟[2](2017)在《基于数字足迹的旅新疆游客空间行为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业已迈入数字时代,与互联网、通讯网和物联网的交互愈加频繁,在交互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的在其间留下大量的被称为数字足迹的痕迹。数字足迹是用户的数字画像,即现实世界行为的映射,数字足迹具有研究者无涉的特点,以数字足迹为数据研究用户行为具有新颖和独特的价值。旅游学界已经对数字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尝试,但视角单一,以旅游满意度和感知为主,对其空间性关注不足。文章以在新疆旅游的游客为案例,抓取携程网上1093篇游记为样本,应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探究了基于数字足迹的游客的空间行为模式和新疆主要旅游节点的角色类型。研究发现,新疆的客源分布呈波状,以新疆为核心,分别在距新疆2500-3500KM处和4000—4500KM处呈现两个波峰带,在波谷地区出现北京和广东两个波峰点;游客在新疆表现出七种空间行为类别:20天环新游、北疆精华游、南疆L形深度游、喀纳斯深度游、乌鲁木齐深度游、伊犁河谷游和北疆环线游;从新疆内部视角可将其归纳为“环游+单点对点模式”、茎瓣式、串游点对点模式和中心辐射式;从目的地-客源地视角可将其归纳为地区游览模式、直线-辐射式和基营模式;新疆的主要旅游节点具有六种角色类型:全疆综合性节点、区域综合性节点、一级旅游枢纽、二级旅游枢纽、主要节点和次要节点。未来,新疆旅游发展需要在巩固波峰带客源优势的基础上,深挖波谷客源潜力;加强旅游规划、开展全域旅游;强化节点角色功能,完善各节点间的竞合机制。最后文章还提出了一些研究启示,包括旅游规划要转向市场和全域旅游视角,重视区域竞合机制和数字足迹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方向等。(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5-27)

邓婷文[3](2016)在《茶卡盐湖游客空间行为分析及智慧景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西部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强,曾经人迹罕至的盐湖地区近年来已成为热点旅游资源之一。青海茶卡盐湖作为我国唯一的盐湖星级景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纷沓而至。盐湖旅游的飞速发展,也给景区带来一系列亟需解决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鉴于此背景下,本文引入智慧景区概念,从盐湖资源系统的自身特点出发,在深入分析该区域游客空间行为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专门针对盐湖的智慧景区的规划与设计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可以真实响应游客空间活动规律和具体需求的智慧景区系统架构,提升智慧景区的信息服务和管理水平、切实提升游客满意度,实现盐湖景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进而拉动西部旅游经济增长。全文主要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当前盐湖、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游客空间行为研究对盐湖智慧景区设计与建设的意义;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智慧旅游和空间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本文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对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理论依据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概括茶卡盐湖景区的旅游发展的现状,包括景区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以及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分析了引入智慧景区建设的可行性。第叁部分基于大量实地调查数据,分几个层面总结了该区域及景区内游客空间行为规律。首先分析了游客在大、中尺度区域范围上的空间行为特征,发现其空间行为模式大致符合“LCF”模式,以区域旅游模式和线型旅游模式为主。然后对游客在空间上的经济行为——旅游消费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是对游客住宿、就餐消费行为的空间选择进行重点追踪,发现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信息传递不畅是主要制约因素。接下来从游客个体特征、客源地空间分析、需求因素分析、旅游目的地等方面对游客空间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部分,重点对游客在小尺度上,即茶卡景区内部游客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开展分析,探寻景区客流强度的时空特点、游客游览路线、观赏行为的空间行为特征及原因,并对游客的个体特征与空间选择的相关性展开探讨。第五部分通过前面对盐湖旅游特征的总结以及对盐湖游客空间行为规律的研究结果,开展盐湖智慧景区建设的具体方案设计。在智慧景区建设的目标、原则下,构建盐湖智慧景区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一个中心、叁大平台、叁大功能系统”的构架体系,并重点阐述了盐湖智慧景区的十叁个子系统和终端功能与游客空间行为规律的响应,提供真正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旅游体验的智慧景区设计方案。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产出和结论,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由于各景区之间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及建设状况等客观条件存在差异,不应当简单照搬其他地区的智慧景区发展模式。因此,本文根据盐湖地区的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提出了适宜盐湖发展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第二,不同于以往多从信息化角度对智慧景区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游客空间行为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智慧景区的规划与设计与游客空间行为之间如何关联并做出相关响应,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林晓红[4](2013)在《同一商圈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协同效应研究——基于游客空间行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市旅游业发展过程来看,在实际的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过程中,对于空间邻近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关系尚缺乏多角度的研究,随着对游客空间行为的关注的提升,在国内外游客的目的地空间行为与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邻近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和游客空间流动特征,构建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3年07期)

楚珊珊[5](2009)在《游客空间行为影响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些历史悠久的小镇,犹如一颗颗拂去尘埃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古镇旅游热在持续升温。云南的大理、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旅游业在这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游客的大量涌入给古镇的保护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得这些遗产面临着巨大危机。本文结合大量的实地调研结果,从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角度来阐述游客空间行为是如何影响古镇的发展,指出研究游客空间行为对于今后规划策划的指导意义。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研究设计,描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游客空间行为、古镇空间形态等相关概念以及行为学科、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案例地的选择等。本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案例的调查研究,以大理喜洲古镇、丽江束河古镇和白沙古镇为调研对象,分别从游客的游览行为、观赏行为、消费行为和评价行为这四个方面对第一手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古镇游客的空间行为规律,并对案例地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粗浅的建议。本部分包括第叁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叁部分为案例信息的汇总和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阐述了游客空间行为与古镇的街巷、节点、院落等空间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的特点,并用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游客的空间行为与古镇的保护原则、商业业态以及旅游开发强度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对古镇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四部分为结论,阐明了本文主要的结论以及仍需研究的问题。本部分包括第八章。(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杨振之[6](2008)在《游客空间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游客的空间行为 游客行为是指游客在认识购买、消费和评估旅游产品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它是贯穿于游客旅游活动整个过程的全部行为表现,不仅反映了游客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的全部心理和行为过程,还反映了游客购买和消费旅(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08-06-04)

张仁军[7](2006)在《基于GIS与Multi-Agent System的景区游客空间行为模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 IS与Mu lti-Agent system技术的景区游客空间行为模拟系统(Tourists’Spatial Behavior S im-u lator,TSBS),可以对游客在景区的空间移动行为进行微观仿真,实现对景区每个游客的空间位置、行为状态变化的跟踪分析.TSBS构造众多具有与游客同样环境感知能力、目标选择模式、行为决策模式的Agent,模拟游客空间行为,用“路段”、“道”、“节点”、“片区”对景区环境进行表达.TSBS由虚拟时钟控制,时钟每增加一个步长,系统计算所有Agent下一时刻的状态,计算结果存入Agent状态数据库.TSBS同时提供了指标分析、可视化分析等工具实现对模拟结果的分析.TSBS采用server/c lient的计算模式,可以将局域网甚至Internet作为其计算平台.研究表明,TSBS可以作为景区规划与管理的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李惠云[8](2005)在《丽江古城国内游客空间行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镇旅游成为当今社会旅游的一大热点,而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旅游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丽江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得该遗产也面临着巨大危机,这就给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本文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实地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从旅游消费者——游客角度来阐述游客空间行为是如何影响旅游地发展的,进而指出研究游客空间行为对于今后规划策划的指导意义。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八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对本文的选题做了说明。 第二部分为概念准备,对本文涉及的重要概念如:如游客、游客行为、游客空间行为,作了相应的说明和界定,并阐明了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叁部分为相关研究现状,介绍国际国内学术界对于游客空间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其与相关研究的关系。 第四部分为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介绍了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在分析游客空间行为特征时依据的主要理论。 第五部分为丽江古城国内游客区域空间行为特征,阐述了丽江古城国内游客宏观空间行为的特点,并对这些行为特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 第六部分为丽江古城国内游客古城内空间行为特征,通过大量第一手调查数据重点分析微观范围内丽江古城游客空间行为特点及主要节点的人流量变化。(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5-15)

游客空间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类业已迈入数字时代,与互联网、通讯网和物联网的交互愈加频繁,在交互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的在其间留下大量的被称为数字足迹的痕迹。数字足迹是用户的数字画像,即现实世界行为的映射,数字足迹具有研究者无涉的特点,以数字足迹为数据研究用户行为具有新颖和独特的价值。旅游学界已经对数字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尝试,但视角单一,以旅游满意度和感知为主,对其空间性关注不足。文章以在新疆旅游的游客为案例,抓取携程网上1093篇游记为样本,应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探究了基于数字足迹的游客的空间行为模式和新疆主要旅游节点的角色类型。研究发现,新疆的客源分布呈波状,以新疆为核心,分别在距新疆2500-3500KM处和4000—4500KM处呈现两个波峰带,在波谷地区出现北京和广东两个波峰点;游客在新疆表现出七种空间行为类别:20天环新游、北疆精华游、南疆L形深度游、喀纳斯深度游、乌鲁木齐深度游、伊犁河谷游和北疆环线游;从新疆内部视角可将其归纳为“环游+单点对点模式”、茎瓣式、串游点对点模式和中心辐射式;从目的地-客源地视角可将其归纳为地区游览模式、直线-辐射式和基营模式;新疆的主要旅游节点具有六种角色类型:全疆综合性节点、区域综合性节点、一级旅游枢纽、二级旅游枢纽、主要节点和次要节点。未来,新疆旅游发展需要在巩固波峰带客源优势的基础上,深挖波谷客源潜力;加强旅游规划、开展全域旅游;强化节点角色功能,完善各节点间的竞合机制。最后文章还提出了一些研究启示,包括旅游规划要转向市场和全域旅游视角,重视区域竞合机制和数字足迹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方向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客空间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谢修余.皖南“川藏线”游客体验特征及空间行为研究[J].绿色科技.2019

[2].吴建伟.基于数字足迹的旅新疆游客空间行为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7

[3].邓婷文.茶卡盐湖游客空间行为分析及智慧景区设计[D].云南大学.2016

[4].林晓红.同一商圈的旅游节点与商业设施协同效应研究——基于游客空间行为视角[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

[5].楚珊珊.游客空间行为影响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6].杨振之.游客空间行为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8

[7].张仁军.基于GIS与Multi-AgentSystem的景区游客空间行为模拟系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8].李惠云.丽江古城国内游客空间行为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

标签:;  ;  ;  ;  

游客空间行为论文-谢修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