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全能运动论文-江瑞丽,赵鲁南,商祥,卢玲玲

女子全能运动论文-江瑞丽,赵鲁南,商祥,卢玲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子全能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田径世锦赛,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特征

女子全能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江瑞丽,赵鲁南,商祥,卢玲玲[1](2016)在《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特征及中外实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及第12届全运会女子全能前八名运动员各项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800m、200m、100m栏、跳高、跳远等项目成绩对其全能成绩总分贡献程度很大;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项目与全能成绩总分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速度类项目>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世界优秀女子全能运动员速度类200m和100m栏,铅球与跳高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00m和800m存在显着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项目的相关性均不显着(P>0.05);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个单项和整体实力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陈子明[2](2015)在《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现状,通过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较,找出我国的差距,并探索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的对策。(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56期)

李加凤[3](2014)在《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能运动素有“田径之母”的美誉,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田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能运动是一项集技术、体能、智慧于一身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它综合了人体的速度与耐力、力量与技巧等各项身体素质。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叁个大类的田径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比赛项目。七个项目按照比赛的顺序依次是:100m栏、跳高、铅球、200m、跳远、标枪和800m。全能运动项目由于项目多,而且要求运动员在规定的两天时间内完成比赛,所以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独特的项目特征。为了研究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项目特征,本文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叁届奥运会和2007年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2011年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2013年莫斯科世界田径锦标赛四届世锦赛中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成绩数据均来自国际田联官方网站)为研究依据(剔除其中没有完成比赛者或某一单项因故没有比赛成绩的运动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进行分析。通过全能运动的全面性、特殊性、整体性以及全能运动在整个比赛中各个单项的能量供应特点四个方面对全能运动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对各单项的项目特点分析以及技术特点分析总结出各项目的项群理论;通过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7届比赛中总成绩、单项成绩、与世界纪录的比较、相关性等进行一系列数据分析。通过揭示运动员全能运动成绩的得分规律和项目间的依存关系,把各单项分为四类,即速度类(100m栏、200m)、跳跃类(跳高、跳远)、投掷类(铅球、标枪)、耐力类(800m)。总结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项目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七项全能运动以无氧供能为主导,是女子七项全能中各个项目供能的共同特征,虽然800m跑中需要有氧供能的参与,但是有氧供能占得比重较小。2.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既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又是一个非常统一的有机联系体,各个项目之间不仅表现出各项目间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各项目间还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3.把各个项目按平均成绩换算成相对应的得分,七个单项得分的顺序依次是:100m栏﹥跳高﹥200m跑﹥跳远﹥800m跑﹥铅球﹥标枪。按项群的得分排序为速度类项目﹥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耐力类项目,耐力性项目只有800m一个项目。4.现今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大多都是以发展速度类和跳跃类项目为主导的,投掷类项目一直是弱势项目,努力发展和提高投掷类项目的运动成绩,力求使各子项间达到相对平衡的发展。5.得分较多的项目的共同特征是:属于速度和速度力量型的项目,属于周期性运动,跳高和跳远属于非周期性与周期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而得分较少的铅球和标枪都是属于力量型的项目,由于手持器械,决定了它的技术动作特征,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要求高。6.七个单项的各个子项之间的运动技能是具有相互迁移作用的,具有相近性质的各个单项之间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性质不同的各个单项间就会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黄海平[4](2013)在《世界女子十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男女项目均衡化将成为奥运会小项变化的重要考虑因素。按照男女项目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在男女小项设立不均衡的项目中,适当增加女子小项或压缩男子小项将成为今后奥运会小项变化的主要趋势。[1]罗格也多次指出,奥运"瘦身"计划绝不会伤及女子项目。[2]2002(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01-04)

薛莲[5](2011)在《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定意义上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标志着一个国家女子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本文通过找出当前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快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学苑版)》期刊2011年12期)

郑影[6](2011)在《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女子全能运动是以女子竞技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女子地位的不断提升而产生和发展的。本文运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黄海平[7](2011)在《我国开展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2002年,国际田联在《田径竞赛规则》中新增了女子十项全能项目。并在2004年新修改的规则第261条中又增加了女子十项全能的世界纪录条款,并制定了相应的女子十项全能评分表。女子十项全能取代女子七项全能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将是全能运动项目发展必然趋势,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本文来源于《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期刊2011-12-05)

张勇[8](2010)在《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概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相比,水平较低;各单项成绩发展不平衡;七个单项中100m栏和800m两个项目下滑幅度最大。(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S2期)

黄亚飞[9](2009)在《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比较与分析中外女子七项成绩的变化特点,从社会方面、训练方面和人员方面分析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加快竞赛与商业运作的良性循环;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输送;改革教练员选拔、上岗与建立奖励机制;改善训练环境;开拓新的技术理论和训练体系等.(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卢刚,杜少武[10](2009)在《世界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发展现状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根据国际田联的历年统计数据,对世界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开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着重对5名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类型、成绩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女子十项全能运动现状低迷但前景广阔;基于体能上的担忧,参赛选手多属于体能型,但全面型选手能取得更优成绩。中国应及早着手,从选材、训练上早做准备。(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科技》期刊2009年03期)

女子全能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现状,通过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较,找出我国的差距,并探索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的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子全能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江瑞丽,赵鲁南,商祥,卢玲玲.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特征及中外实力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6

[2].陈子明.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

[3].李加凤.女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黄海平.世界女子十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现状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3

[5].薛莲.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

[6].郑影.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比较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7].黄海平.我国开展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可行性研究[C].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2011

[8].张勇.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发展概况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

[9].黄亚飞.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卢刚,杜少武.世界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发展现状及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

标签:;  ;  ;  

女子全能运动论文-江瑞丽,赵鲁南,商祥,卢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