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支架置入论文-章娟,肖刚

直接支架置入论文-章娟,肖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支架置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血栓溶解疗法

直接支架置入论文文献综述

章娟,肖刚[1](2019)在《直接PTCA加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QTd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腔成形术(PTCA)加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院内接受治疗的1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患者被分为PTCA组(59例,接受PTCA联合支架置入术)和溶栓组(51例,接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疗程为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及预后。结果:与溶栓组比较,PTCA组住院期和随访期的血管再通率和生存率均显着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显着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PTCA组的QTd[(40.26±10.33)ms比(56.79±12.57)ms]和QTcd[(42.28±11.57)ms比(59.33±10.18)ms]均显着低于溶栓组(P<0.01);且PTCA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也均显着高于溶栓组(100%比88.24%,98.31%比84.31%),P均<0.01。结论:直接PTCA加支架术治疗AMI患者,可显着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生存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QTd,结合围术期护理模式,还可显着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煜,贺宝臣[2](2018)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理,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主动脉中植入覆膜支架,并且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成功植入烟囱支架,没有I型内漏等情况出现。结论在胸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实施过程中,若近端锚定区域不足,可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刘海伟,王效增,荆全民,马颖艳,徐凯[3](2016)在《血栓抽吸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血栓抽吸(TA)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4年7月因STEMI入院且发病在12 h内并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43例,其中TA后直接置入支架患者113例(TA组),TA后球囊预扩张(BP)患者330例(TA+BP组)。主要终点: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次要终点:靶血管远段栓塞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TA组患者术后60 min内ST段回落>50%的比例(69.0%比51.8%,P=0.001)显着大于TA+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组TIMI血流≥Ⅱ级在TA后即刻(76.1%比65.8%,P=0.043)、支架置入前/BP后(76.1%比62.4%,P=0.012)、支架置入后(92.0%比84.5%,P=0.042)及手术结束前(95.6%比91.2%,P=0.033)比例显着大于TA+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因TIMI血流欠佳或血栓负荷仍较重而补救性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药的比例(16.8%比27.6%,P=0.026)及靶血管远段栓塞的比例(6.2%比13.3%,P=0.040)显着低于TA+BP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12个月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组患者总MACE发生率(5.3%比11.8%,P=0.041)显着低于TA+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改善STEMI患者最终的心肌再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韩晓霞,刘秀红,周萍,但国梅[4](2016)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血栓抽吸术后直接与延迟支架置入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直接和延迟支架置入对急性冠状动脉介入(PCI)血栓抽吸术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疗效的影响。方法:74例行PCI血栓抽吸术治疗的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直接组和延迟组,各为37例。直接组术后直接置入支架,延迟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14d后再置入支架。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对心脏功能和结构,支架释放特征影响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术后2h延迟组ST段回落幅度显着高于直接组(P<0.05);TIMI帧数显着和无复流/慢血流发生比例显着低于直接组(P<0.05);延迟组置入支架数量和支架长度显着小于直接组(P<0.05);延迟组置入支架释放特征指标支架直径和支架扩张压力显着高于直接组(P<0.05);术后6个月延迟组LVEF改善幅度显着高于直接组(P<0.05),而LVEDd、LVEDV心室重构显着小于直接组(P<0.0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4%,显着低于直接组18.9%(P<0.05)。结论:PCI血栓抽吸术延迟支架置入可显着减少慢血流及无复流发生率,显着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肌灌注,减少支架使用量,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综合疗效优于直接支架置入。(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黄汉强,曹彭钢,黄奕梅,谭键彬[5](2015)在《螺旋CT直接胆道造影叁维重建在胆道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螺旋CT直接胆道造影叁维重建技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造影组和对照组,经PTC途径或ERCP途径行胆管外引流后行胆道支架置入,造影组40例术前通过外引流管直接胆管造影后行螺旋CT扫描叁维重建,根据图像指导行支架置入,而对照组30例则直接行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支架一次放置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叁维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胆管各分支形态及梗阻段,造影组支架一次放置成功率(90%)高于对照组(73.3%),而其并发症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33.3%)。结论:螺旋CT直接胆管造影胆道叁维重建术图像质量良好,可为胆道支架置入术提供指导,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晓婷[6](2015)在《超声引导下兔体内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置入路径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增加而引发并发症。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顽固性胸腹水、肝肾综合征及肝静脉闭塞导致的布-加综合征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X线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途径建立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已经广泛应用于缓解门静脉压力,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上常遇到颈内静脉狭窄或闭塞、上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肝静脉闭塞、心房内梗阻性病变、大量腹水、一侧肺不张引起的纵膈移位等情况,使得传统TIPS术难以实施,然而随着超声引导下介入技术的发展,超声结合X线引导的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DIPS)术已成为当今介入微创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热点。为避免X线的放射性辐射,本实验研究在脱离X线条件下,对10只实验兔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右支(RPV)与RHSIVC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通道,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RPV与RHSIVC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通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术前运用超声测量10只实验兔的门静脉主干(BPV)、门静脉左支(LPV)、RPV与RHSIVC的平均内径分别为0.352、0.194、0.228、0.377 cm,以及BPV、LPV、RPV与RHSIVC之间的解剖位置进行观测,选择RPV与RHSIVC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通道。术前测得位于RPV与RHSIVC肝实质之间的拟分流路径平均长度约1.017cm,拟分流道与RHSIVC之间角度平均约22.38°,10只实验兔在超声引导下,于剑突下肝下缘运用BD套管针经皮经肝穿刺RPV,调整套管针进针角度后,穿刺RHSIVC后送入导丝,向上延伸至近心端的下腔静脉内,沿导丝放入支架,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通道,术后观察实验兔术后支架内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速度,术后对实验兔进行解剖,观察实验兔是否存在肝包膜下出血、腹腔出血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并检验支架是否存在RPV与RHSIVC之间的肝实质内,分流出RHSIVC以验证导丝向上延伸至近心端的下腔静脉内。实验结果显示9只实验兔均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RPV与RHSIVC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置入术,术后支架内平均流速约8.17 cm/s,1只因腹腔气体干扰,影响下腔静脉超声图像显示,术中穿刺下腔静脉时次数过多,穿刺到未被肝实质包绕的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出血过多导致实验兔死亡。穿刺RPV、RHSIVC平均次数分别约1.30、1.50次,穿刺术的平均时间约11.40 min。术后解剖证实9只实验兔均未出现肝包膜下出血、腹腔大血管出血及周围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9只实验兔支架均存在于RPV与RHSIVC之间的肝实质内,导丝均延伸至近心端下腔静脉内。本实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对实验兔进行经皮经肝穿刺RPV与RHSIVC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置入路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但对于临床上实施经皮经肝穿刺RPV与RHSIVC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期刊2015-05-01)

刘海伟,韩雅玲,马颖艳,徐凯,荆全民[7](2014)在《血栓抽吸后急诊直接支架置入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中,无复流发生率较高。本文以接受常规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的急性STEMI患者(BP组)作为对照,旨在观察直接PCI采用血栓抽吸后无球囊预扩张直接植入支架(TA组)治疗时的无复流发生情况,及其对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疗效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大会2014论文汇编》期刊2014-08-07)

辛哲梅[8](2013)在《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和直接急诊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结肠支架置入术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手术中的过渡作用,Ho KS等将纳入的不伴腹膜炎的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组(20例)和直接急诊手术组(19例)两组。其中14例支架置入术成功后约10 d实施了择期手术,6例支架置入术失败者实施了急诊手术。所有患者实施了结肠切除后一期吻合。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组有(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崔丽杰[9](201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静脉应用rhBNP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静脉应用rhBN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AMI患者,均予以常规AMI治疗,包括药物与介入治疗(梗死相关动脉的支架置入术)。A组:在PCI术后静脉应用rhBNP,持续48 h;B组:PCI术后应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期对照。A组:PCI术前当日、术后60、108、156 h行血清BNP测定。B组:PCI术前当日、术后24、60、108、156 h行血清BNP测定;A组及B组于PCI术前,术后24、60 h检测心(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6-23)

乔智力,徐晶,杨骄霞[10](2011)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2支血管),左前降支12例(5415%),左回旋支5例(2217%),右冠状动脉5例(2217%)。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5例(2217%),2级13例(5911%),3级4例(1812%)。结果: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21例(9515%),2级1例(415%),残余的狭窄为312±219%,支架的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未出现一例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以及再次靶病变需要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血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需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成功率增高、并发症减少,TIMI血流3级达到率增高。(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中旬刊)》期刊2011年02期)

直接支架置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理,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主动脉中植入覆膜支架,并且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成功植入烟囱支架,没有I型内漏等情况出现。结论在胸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实施过程中,若近端锚定区域不足,可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支架置入论文参考文献

[1].章娟,肖刚.直接PTCA加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QTd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

[2].刘煜,贺宝臣.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8

[3].刘海伟,王效增,荆全民,马颖艳,徐凯.血栓抽吸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

[4].韩晓霞,刘秀红,周萍,但国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血栓抽吸术后直接与延迟支架置入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

[5].黄汉强,曹彭钢,黄奕梅,谭键彬.螺旋CT直接胆道造影叁维重建在胆道支架置入术的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5

[6].张晓婷.超声引导下兔体内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置入路径的探讨[D].河北北方学院.2015

[7].刘海伟,韩雅玲,马颖艳,徐凯,荆全民.血栓抽吸后急诊直接支架置入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观察[C].中国心脏大会2014论文汇编.2014

[8].辛哲梅.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和直接急诊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

[9].崔丽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静脉应用rhBNP的临床研究[C].第十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10].乔智力,徐晶,杨骄霞.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

标签:;  ;  ;  

直接支架置入论文-章娟,肖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