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督寒血瘀证论文-薛相虎,王昊,阎小萍

肾虚督寒血瘀证论文-薛相虎,王昊,阎小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肾虚督寒血瘀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血液流变性,补肾强督方

肾虚督寒血瘀证论文文献综述

薛相虎,王昊,阎小萍[1](2009)在《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性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流变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强直性脊柱炎属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予补肾强督方治疗,另与37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着改善。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补肾强督方对于改善患者血流变性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09年08期)

薛相虎,王昊,阎小萍[2](2009)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疗效。方法用补肾强督方治疗30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体征、C反应蛋白(CRP)、ESR、纤溶6项、血小板等相关检查的变化。结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纤溶6项中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可减轻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改善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征等体征,尤其在改善患者血瘀证候方面有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期刊2009年02期)

张英泽,阎小萍[3](2007)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分为补肾强督方治疗组和尪痹冲剂加白芍总苷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证候积分、体征、实验室检查的变化;计算两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探讨补肾强督方的作用机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身疼痛、脊柱疼痛、夜间疼痛、晨僵时间、畏寒喜暖、乏力和血瘀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指地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和4字试验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IgA和IgG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补肾强督方治疗AS显效率为30%,,有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补肾强督方治疗AS,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活血化瘀作用以及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总有效率高,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张英泽,阎小萍[4](2006)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分为补肾强督方治疗组和痹冲剂加白芍总苷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证候积分、体征、实验室检查的变化;计算两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探讨补肾强督方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补肾强督方和痹冲剂加白芍总苷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身疼痛、脊柱疼痛、夜间疼痛、晨僵时间、畏寒喜暖、乏力和血瘀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指地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和4字试验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ESR、CRP、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IgA和IgG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在补肾强督方治疗组和痹冲剂加白芍总苷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补肾强督方治疗AS显效率为30%,有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86.67%。表明补肾强督方能显着减轻AS患者的症状,降低炎性指标,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活血化瘀作用以及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总有效率高,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期刊2006-10-06)

阎小萍,马骁,王昊[5](2006)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34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4例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给与补肾强督方汤剂治疗8N,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效16例(47.06%),好转15例(44.12%),无效8例(8.82%),总有效率达91.(本文来源于《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5-01)

薛相虎[6](2005)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畸形。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端炎和滑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不尽相同,美国的调查报告为0.13-0.22%,日本为0.05-0.2%。近几年通过与国际抗风湿病联盟合作调查,确定中国AS患病率约为0.3%,即在中国13亿多人口中约有400万人患本病。 AS患者不仅中轴关节疼痛、运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而且给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目前本病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病情降低致残率的关键。近年来中医药防治A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远红外热成像能够直接、准确观测AS患者脊背软组织的情况,且远红外热成像在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分级、疗效评价及预后判定中也显示了较大优势。 本课题运用阎小萍教授总结出的补肾强督方治疗AS(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1.对比观察治疗两个月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侯、体征、实验室检查等;2.观察治疗前后AS患者远红外线热成像的变化;分析法为使用Photoshop图像分析软件设定异温区、计算出异温区的面积。 结果显示:1.经补肾强督方治疗后,AS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2.远红外线热成像显示健康对照组未见异温区,AS患者均有异温区、平均温度比健康对照组低3.86℃;3.经补肾强督方治疗后,远红外线热像图显示AS患者脊背部异温区温度、异温区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4.AS患者纤溶六项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异常改变;5.纤溶六项中DD、FDP、AT-Ⅲ、TPA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补肾强督方是导师阎小萍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而成的。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补肾强督方治疗AS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总疗效率为93.33%。补肾强督方能够显着改善A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远红外线热成像图的异常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5-05-01)

肾虚督寒血瘀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疗效。方法用补肾强督方治疗30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体征、C反应蛋白(CRP)、ESR、纤溶6项、血小板等相关检查的变化。结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纤溶6项中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可减轻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改善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征等体征,尤其在改善患者血瘀证候方面有较好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虚督寒血瘀证论文参考文献

[1].薛相虎,王昊,阎小萍.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9

[2].薛相虎,王昊,阎小萍.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

[3].张英泽,阎小萍.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4].张英泽,阎小萍.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临床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2006

[5].阎小萍,马骁,王昊.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34例临床观察[C].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6].薛相虎.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标签:;  ;  ;  ;  

肾虚督寒血瘀证论文-薛相虎,王昊,阎小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