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房扑动33例分析

儿童心房扑动33例分析

师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心电图室2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扑动患儿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5月在南京儿童医院住院期间心电图诊断为心房扑动的33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3例房扑患儿中有26例患先天性心脏病(78%),其中有ASD的14例,卵圆孔未闭6例,且年龄在0~6个月的占了70%。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发生心房扑动的基础,心肌炎、支气管肺炎是心房扑动的诱因,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关键词】儿童心房扑动心电图先天性心脏病

心房扑动(房扑)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规则、大小相同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各波间无等电位线,其频率多在300~400次/分,少数可达450次/分。系由于激动在心房内快速环形运动所产生的一种主动快速而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1]。在儿科较少见。现将2007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期间12导常规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33例房扑患儿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3例中男23例(70%),女10例(30%);年龄2h~12岁,其中0~6月23例(70%),~12个月2例(6%),~3岁2例(6%),~6岁3例(9%),~12岁3例(9%)。

2.心电图单纯性房扑20例,阵发性房扑合并紊乱性房速6例,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扑、心房颤动(房颤)交替出现4例,房扑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2例,房扑、房颤交替出现1例。房扑时的心房率300~500次/min;房室传导比例1:1~8:1,以2:1~4:1多见。

3.临床表现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者14例,发现心率不齐、心跳快、心脏杂音后做心电图发现12例,心衰3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术后体检发现4例,1例房间隔缺损(ASD)术后半年后在半月内两次晕厥来就诊时发现。

4.其他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VSD)3例,ASD7例,卵圆孔未闭6例,VSD+ASD+肺动脉高压(PH)2例,VSD+ASD+动脉导管未闭(PDA)+PH1例,ASD+卵圆孔未闭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卵圆孔未闭+PH1例,ASD+肺动脉狭窄(PS)+PH1例,ASD+PH1例,右位心+大血管转位+VSD+ASD+PH1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限制性心脏病1例。心功能不全7例。心肌钙蛋白阳性5例。心肌酶CK-MB升高16例。

5.治疗与转归以基础综合治疗为主,包括病因、对症及抗感染、抗病毒、保护心肌等治疗。合并心室率快,心衰常规应用速效洋地黄制剂。西地兰、地高辛减慢心室率,复合辅酶营养心肌对症支持治疗。住院平均时间10.5天,痊愈4例,好转14例,未好转出院继续口服地高辛11例,3例因种种原因自动出院,1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1例一年后痊愈。

讨论

小儿房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与成人不同,本组33例房扑中有26例患先天性心脏病(78%),其中有ASD的14例,卵圆孔未闭6例,且年龄在0~6月的占了70%,可能由于房扑的产生机制是环形折返运动,它与右心房或左心房的结构有关,这些开口形成激动波传导的障碍[2],加之小婴儿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心房肌不应期不均衡且较短,即使单个期前刺激也可造成激动在心房内折返,随着年龄增长,卵圆孔闭合,小房缺的自然闭合,原发病的治愈,大多数患儿可转为正常窦性心律。但小儿房扑临床症状不典型,加之年龄小不会描述,极易漏诊,如心室率太快,将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可诱发心力衰竭,低血压或休克。长期心率过快还可引起心肌病变[3](扩张性心肌病),故儿童心电图应列为门诊常规检查项目,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本组有3例ASD术后3天~2年、2例VSD术后1~3年发现房扑,除1例发生晕厥外,其余均无症状,体检时发现。可能是心脏手术后的切口瘢痕形成病理性解剖障碍,以及心房肌纤维的退行性改变等形成折返环。因此,心脏手术后定期检查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持续性房扑者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导致内脏器官的栓塞,建议行射频消融术,以彻底根治房扑。

参考文献

[1]梁翊常,实用小儿心电图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0-195

[2]夏宏器,邓开伯,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与决策[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4-209.

[3]唐浩勋,袁越,小儿心房扑动25例转复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2):141-142.

标签:;  ;  ;  

儿童心房扑动33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