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幼虫论文-王明利,李艳秋,吕兰

天牛幼虫论文-王明利,李艳秋,吕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牛幼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调查

天牛幼虫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利,李艳秋,吕兰[1](2019)在《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ng)2~6龄幼虫期的自然死亡率46.8%,其中:2~3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8.4%;4~5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3.8%;6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1.7%。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天敌昆虫造成幼虫死亡的占62.1%,其中寄生性天敌致死率为42.1%,捕食性天敌致死率为20.0%;二是致病微生物感染造成幼虫死亡的占37.9%,其中感染真菌死亡的为15.9%,感染细菌死亡的为12.3%,感染病毒死亡的为9.7%。(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宋海天,蔡守平,何学友,韩国勇,詹祖仁[2](2019)在《油茶林中茶天牛幼虫的发生特点及空间分布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是我国油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通过调查其幼虫的发生情况,分析该害虫发生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型,为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0年生油茶林茶天牛幼虫发生程度显着高于10年生油茶林(P<0.01),前者虫口密度为(0.11±0.01)头·株~(-1),是后者的1.94倍。茶天牛幼虫的发生受油茶主干分叉数的显着影响(P_1<0.001,P_2<0.01),两者之间的关系满足方程y=0.005 x~2-0.003 x+0.038(R~2=0.955);但与油茶植株地径、株高或各因素的互作均无显着的相关性。使用聚集度指标进行分析与检验,发现茶天牛幼虫在各样地都为均匀分布。此外,建立了理论抽样模型并提出了理论抽样数,研究结果能够为油茶林中茶天牛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曹川健,苓建强,骆有庆,雷银山,宗世祥[3](2019)在《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 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宁夏林业》期刊2019年03期)

侯瑞,田世光,刘晓,邵政明,刘振宇[4](2019)在《几种药剂对褐梗天牛幼虫防治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泡法测定5种药剂对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幼虫的室内毒力;采用灌注法处理松树伐桩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褐梗天牛幼虫室内毒杀效果最好的是4%高效氯氰菊酯乳油(EC),其次是5%阿维菌素EC、5%甲维盐微乳剂(ME)、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CS)、10%高效氯氟氰菊酯CS;处理24 h后的致死中浓度LC_(50)依次分别为3.400×10~(-5),4.500×10~(-5),1.140×10~(-4),4.720×10~(-4),4.240×10~(-3) mg/L。5种药剂以LC_(95)值为施药浓度防治林间伐桩内褐梗天牛幼虫的校正防效在88.98%~93.42%。(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9年01期)

温小遂,邓礼,廖菲菲,王忠辉,熊彩云[5](2018)在《危害松饵木的松褐天牛幼虫空间格局及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危害松饵木的松褐天牛幼虫空间格局与垂直分布规律,为利用饵木进行松褐天牛虫情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9个样地设置不同胸径的饵木对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数、Iwao 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测定松褐天牛幼虫及其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系统调查松褐天牛幼虫在不同胸径和树高马尾松饵木上的分布规律。【结果】松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拥挤度m*>1,丛生指标I>0,聚块指数m*/m>1,Cassie指标Ca>0,扩散系数C>1,负二项分布指标K>0,表明松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呈聚集分布;Blackith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是由成虫的产卵习性与松饵木形成的特殊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松褐天牛幼虫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α>0,β>1);松褐天牛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依赖于密度(lga>0,b>1)。【结论】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呈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其聚集原因是成虫的产卵习性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王世明[6](2018)在《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的幼虫空间分布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4期《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的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作者李密等)报道,对湖南省靖州县1~20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平均密度和桃树受害率进行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两种回归模型法,比较了不同树龄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8年09期)

李密,李永松,何振,钟武红,刘清[7](2018)在《橘褐天牛幼虫二维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橘褐天牛幼虫种群在橘园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研究了橘褐天牛幼虫种群在水平及垂直两个空间维度上的格局。结果表明,天牛幼虫主要集中分布在侧枝(占总数的87.76%),主干上较少(占总数的12.24%),在侧枝上又以第一侧枝和第二侧枝较为常见。无论水平分布抑或垂直空间分布,橘褐天牛在橘园中均呈现为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水平聚集分布在中心区域,垂直聚集分布于距离地面20~80 cm区段内。各个水平区域空间格局研究中,中心区域趋向于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个体间相互排斥,边缘区域和中部区域均趋向聚集分布。各个垂直区段空间格局研究中,40~80 cm区段橘褐天牛表现为随机或均匀分布,其他区段表现为聚集分布。空间分布结果可为橘褐天牛幼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09期)

何江红,刘春燕,何小花,朱金艳,赵雪梅[8](2018)在《松墨天牛幼虫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松墨天牛幼虫(Monochamus alternatus)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为其改进名特风味食品传统工艺及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幼虫蛋白质含量为9.30%(鲜重),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含量为10.42 g/100 g(干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9.51%,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苏氨酸;粗脂肪的鲜重含量为9.87 g/100 g,属于低脂肪食物;样品共检出32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油酸(C18∶1),占总脂肪酸含量50%以上;松墨幼虫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15期)

李密,黄凯波,何振,钟武红,伍南[9](2018)在《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湖南省靖州县1~20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平均密度和桃树受害率进行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比较了不同树龄桃红颈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2年生幼龄桃树基本不受桃红颈天牛危害,3年以上挂果后的桃树开始受到侵害;随着树龄的增加,桃树受害率和桃红颈天牛虫口平均密度显着增加,19~20年生桃树受害率达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超过2头/株;桃红颈天牛在桃园中呈聚集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3~15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16~17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空间分布型趋向于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19~20年生桃园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此时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个体呈现相互排斥现象。应用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信息,建立了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抽样公式。根据理论抽样公式,桃红颈天牛虫口密度越小,抽样数量较多,而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抽样数量则较少。根据序贯抽样公式,可将3~20年生桃园抽样样本数量划分成6个区段:3~4年生桃园;5~6年生桃园;7~8年生桃园;9~13年生和19~20年生桃园;14~15年生桃园;16~18年生桃园。(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燕如,李珏闻,赵婷婷,潘龙,金树磊[10](2018)在《柠条绿虎天牛幼虫龄期的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Wang幼虫的龄期,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通过林间采集柠条绿虎天牛幼虫,并根据前胸背板宽、触角孔间距和体长3项形态指标的频次分布结果初步划分龄期,然后利用戴氏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柠条绿虎天牛幼虫可分为7龄,触角孔间距和前胸背板宽符合Dyar法则和Crosby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作为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体长不符合Crosby法则,不宜用于区分龄期。(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4期)

天牛幼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是我国油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通过调查其幼虫的发生情况,分析该害虫发生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型,为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0年生油茶林茶天牛幼虫发生程度显着高于10年生油茶林(P<0.01),前者虫口密度为(0.11±0.01)头·株~(-1),是后者的1.94倍。茶天牛幼虫的发生受油茶主干分叉数的显着影响(P_1<0.001,P_2<0.01),两者之间的关系满足方程y=0.005 x~2-0.003 x+0.038(R~2=0.955);但与油茶植株地径、株高或各因素的互作均无显着的相关性。使用聚集度指标进行分析与检验,发现茶天牛幼虫在各样地都为均匀分布。此外,建立了理论抽样模型并提出了理论抽样数,研究结果能够为油茶林中茶天牛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牛幼虫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利,李艳秋,吕兰.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原因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9

[2].宋海天,蔡守平,何学友,韩国勇,詹祖仁.油茶林中茶天牛幼虫的发生特点及空间分布型[J].福建林业科技.2019

[3].曹川健,苓建强,骆有庆,雷银山,宗世祥.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宁夏林业.2019

[4].侯瑞,田世光,刘晓,邵政明,刘振宇.几种药剂对褐梗天牛幼虫防治效果比较[J].中国森林病虫.2019

[5].温小遂,邓礼,廖菲菲,王忠辉,熊彩云.危害松饵木的松褐天牛幼虫空间格局及分布规律[J].南方农业学报.2018

[6].王世明.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的幼虫空间分布型[J].中国果业信息.2018

[7].李密,李永松,何振,钟武红,刘清.橘褐天牛幼虫二维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8

[8].何江红,刘春燕,何小花,朱金艳,赵雪梅.松墨天牛幼虫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9].李密,黄凯波,何振,钟武红,伍南.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张燕如,李珏闻,赵婷婷,潘龙,金树磊.柠条绿虎天牛幼虫龄期的划分[J].植物保护.2018

标签:;  ;  ;  

天牛幼虫论文-王明利,李艳秋,吕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