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交互论文-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

语义交互论文-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义交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字阅读,语音加工,语义加工,ERP

语义交互论文文献综述

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1](2019)在《汉字阅读中语音和语义加工交互作用的神经生理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拼音文字系统的实验发现,研究者提出词汇阅读是语音和语义加工交互作用的结果。拼音文字系统从字形到语义的对应关系较弱,不能为这种交互作用的观点提供直接地研究证据,尤其是缺乏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支持。汉字具有独特地表义特点,能够直接考察阅读中语音和语义加工的相互作用机制,但是,现有研究仅仅提供了行为实验证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汉字阅读中声旁读音一致性和整字语义可表象性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结果在汉字阅读的早期阶段就发现了显着的语音一致性效应,低一致汉字比高一致汉字诱发了更强的P200效应。而在相对晚期阶段,发现了显着的语义可表象性效应及其与语音一致性的交互作用,表现为低一致、低可表象的汉字相对于其它叁个条件诱发的N400波幅更低。研究结果在神经生理层面为汉字阅读的语义和语音交互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从汉字阅读的角度支持了具有跨语言一般性的阅读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冯志全,乔宇,冯仕昌,周晓燕,徐涛[2](2019)在《多种手势对应同一语义的柔性映射交互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交互界面中手势识别错误导致交互界面变化错误和手势不识别两个基本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手势交互的智能教学界面,该系统可以通过获取教师的手势信息与教师进行交互.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多种手势对应同一语义的柔性映射交互算法.本文选取了14种自然交互手势,分析了对应同一语义的多种手势之间的共同特征.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用户负荷.该算法已经用于一个基于手势交互的智能教学系统界面中.(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军亮[3](2019)在《浅析交互设计的语义层面》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交互设计属于较新的设计领域,它伴随着高科技网络产品的出现产生,同时又以高科技产品的界面与用户的交互体验方式作为主要的设计目标。在进行产品交互界面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枯燥、难以掌握的机器语言转化为具象、趣味、易懂的语义层面是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以交互设计的语义层面作为出发点,在探讨了语义层面的基本含义后,重点探讨如何更好地通过交互设计的语义层面提升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程度。(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姚拓中,左文辉,安鹏,宋加涛[4](2019)在《基于多重语义交互的递归式场景理解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基于前馈设计的视觉系统已经非常普遍,但其存在的一大缺陷是某个环节出现的错误无法被及时修正,从而影响系统的最终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简易的交互式框架,其特点在于场景语义的不确定性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觉分析过程协同工作实现求解和优化。在该框架中,分别使用了3个经典的场景理解算法作为视觉分析模块,不同模块之间利用彼此输出的表面布局、边界、深度、视点和物体类等上下文语义之间的交互以实现各自性能的渐进式提升。提出的方法不需要人为设置约束条件,可根据需求插入新的模块而无须对原有框架和算法进行大的修改,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基于Geometric Context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本征信息交互的反馈式设计通过多次递归后能够有效弥补前馈式系统存在的不足,其中表面布局、边界和视点估计的平均精度提升了5%以上,而物体类的平均检测精度也提升了6%以上,其可成为未来改进视觉系统性能的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于善志,陶家玉[5](2019)在《二语作格动词语义加工中的身物交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身物交互效应视角下开展二语作格动词加工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首先分析了动词类型的动感强度以及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行为。然后讨论了不同类型作格动词语义加工与身物交互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二语作格动词的动性突显及其二语加工中出现偏误的成因。二语作格动词加工中的身物交互效应制约需要未来实证研究的检验。(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姜艳[6](2018)在《刍议交互设计中的图形语义传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当前交互设计、图形语义相关知识,能够优化分析交互设计相关需求,开发一个软件登陆界面的交互设计工作,使其图形语义得到较好的传达。结果证实,在交互设计中,确保图像语义传达,可以提升软件交互性能,提升软件交互可用性,发挥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8年07期)

张茫茫[7](2018)在《新能源驱动下的技术与审美认知关系研究——从造型语义到交互语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驾驶行为模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这种以汽车个体为单位,围绕基本驾驶功能的有限交互操作,在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技术变革中开始被打破。动力的改变颠覆了传统汽车构造,更自由的空间布局与多元化的内饰需求赋予汽车造型设计新的生命力。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把人从驾驶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技术变革带来的改变超越了物理层面,催生出新的人机关系与交互模式,汽车在交通运输以外有新的属性,衍生出新的出行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模式。由此产生的新设计语言,改变了人对汽车的审美认知与审美需求,汽车设计从以造型的视觉化审美感知,开始走向以HMI(人机交互)为核心、虚实结合的全面审美感知阶段,多通道的人机交互变革开始构筑新的用户体验与新的汽车审美认知模式。(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8年07期)

吴珂[8](2018)在《口译测试的交互性:句法、语义及语码转换——以商务与航海语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言语交际行为及语言信息处理过程,源语与目标语之间存在着句法结构(形式)与语义(意义)的错配而导致语义迁移的现象的存在,使得此种跨文化的语言信息处理过程有必要体现出上述句法(形式)与语义(意义)的特征。商务英语及航海英语的适用语境具有较强的特定指向性。且语码转换使得航海作业情景下的口译行为在实际工作流程语境与英语实际运用的能力之间以专业术语英文表达语码转换的方式介入了职业口语口译训练的过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屏蔽L1到L2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形义错配与语义迁移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徐守祥,徐人凤,于成龙,马超[9](2018)在《基于流演算智能体构建叁维语义实体及其交互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演算的行为推理方法提出了五元组智能体模型,通过该模型在虚拟环境中建立语义实体,虚拟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义实体,通过与环境对象的语义交互,感知虚拟环境。虚拟人能够根据当前的状态和预先的规划自主完成追逐行为,为动态虚拟环境中的目标追击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化仿真方法。以语义交互的方式实现虚拟人的各种感知仿真,建立虚拟人智能体的推理结构和层次化的行为方式。在Unity引擎上以有限状态机方式给出了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原卫国[10](2018)在《“事态限定”句法语义研究及“交互主观性”认知观——评《交互主观性的构建:话语、句法与交际》》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外部客体世界向内部主体世界转移的过程,具有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随着语言学研究中"人文主义"的复苏,尤其是随着强调语言使用的语用学、强调语言功能的语法以及强调人类认知在语言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认知语言的兴起,语言"主观性"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交互主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语义交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智能交互界面中手势识别错误导致交互界面变化错误和手势不识别两个基本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手势交互的智能教学界面,该系统可以通过获取教师的手势信息与教师进行交互.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多种手势对应同一语义的柔性映射交互算法.本文选取了14种自然交互手势,分析了对应同一语义的多种手势之间的共同特征.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用户负荷.该算法已经用于一个基于手势交互的智能教学系统界面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义交互论文参考文献

[1].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汉字阅读中语音和语义加工交互作用的神经生理学证据[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冯志全,乔宇,冯仕昌,周晓燕,徐涛.多种手势对应同一语义的柔性映射交互算法的研究[J].电子学报.2019

[3].王军亮.浅析交互设计的语义层面[J].艺术科技.2019

[4].姚拓中,左文辉,安鹏,宋加涛.基于多重语义交互的递归式场景理解框架[J].计算机科学.2019

[5].于善志,陶家玉.二语作格动词语义加工中的身物交互效应[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

[6].姜艳.刍议交互设计中的图形语义传达[J].天工.2018

[7].张茫茫.新能源驱动下的技术与审美认知关系研究——从造型语义到交互语义[J].装饰.2018

[8].吴珂.口译测试的交互性:句法、语义及语码转换——以商务与航海语境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

[9].徐守祥,徐人凤,于成龙,马超.基于流演算智能体构建叁维语义实体及其交互感知[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10].原卫国.“事态限定”句法语义研究及“交互主观性”认知观——评《交互主观性的构建:话语、句法与交际》[J].中国教育学刊.2018

标签:;  ;  ;  ;  

语义交互论文-侯燕,党敏,张瑞,杨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