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论文-秦传芬,李孝军,张宏玲

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论文-秦传芬,李孝军,张宏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宫肌瘤,宫瘤消胶囊,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论文文献综述

秦传芬,李孝军,张宏玲[1](2019)在《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性激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3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6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单一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性激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性激素、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性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卵泡生成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25(CA125)及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蛋白酶-9(MMP-9)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E_2、P、FSH及LH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水平(P<0.05)。联合用药组CA125及CA19-9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水平(P<0.05)。联合用药组TNF-α、MMP-9及IGF-1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水平(P<0.05)。联合用药组VEGF及b-FGF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水平(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可缓解子宫肌瘤患者改善内分泌紊乱,缓解炎症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佳慧[2](2015)在《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与糖代谢异常的前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炎症和内皮功能在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的细胞间粘附因子-1(s ICAM-1)、可溶性的E选择素(s E-selectin)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是反映炎症和内皮功能的重要标志物。然而,CRP、s ICAM-1、s E-selectin和angiotensinⅡ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关系尚无定论,相关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的报道鲜见于国内。研究目的探讨农牧区蒙古族人群中CRP、s ICAM-1、s E-selectin、angiotensinⅡ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方法基线调查于2002-2003年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和科左后旗朝鲁吐苏木的32个自然村进行。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等资料,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并且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实验室人员进行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CRP、s ICAM-1、s E-selectin和angiotensinⅡ等的检测。2013-2014年间研究组对基线调查时血糖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的20-65岁之间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收集疾病史和用药史等资料,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资料收集完毕之后,核对整理所有的调查问卷,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双遍录入方法进行数据的录入并进行核查和质量控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基线时CRP、s ICAM-1、s E-selectin、angiotensinⅡ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以及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联。应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设为0.05。研究结果1.176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677例,女性1083例。调查对象中糖尿病前期患者513例,累积发病率为29.15%,发病密度为267.85/万人年;糖尿病患者157例,累积发病率为8.92%,发病密度为81.97/万人年;糖代谢异常患者670例,累积发病率为38.07%,发病密度为349.82/万人年。2.蒙古族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均P>0.05)。在<30,30-39,40-49以及≥5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糖代谢异常的累积发病率在男性、女性以及总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均P<0.05);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在女性和总人群中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CRP<4.26mg/L组相比,CRP水平在≥7.72mg/L者发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OR(95%CI)值分别为1.76(1.08,2.85)和1.39(1.07,1.82),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CRP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s ICAM-1<278.28ng/m L作为参比,s ICAM-1水平在≥364.98ng/m L者发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OR(95%CI)值分别为1.31(1.00,2.85)、2.27(1.47,3.49)和1.47(1.15,1.89),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s ICAM-1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均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s E-selectin<15.76ng/m L组相比,s E-selectin水平在≥21.99ng/m L者发生糖尿病以及糖代谢异常的OR(95%CI)值为2.00(1.29,3.12)和1.28(1.01,1.64),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s E-selectin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P<0.05)。6.本研究未发现angiotensinⅡ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以及糖代谢异常有统计学关联。7.高水平的CRP、s ICAM-1、s E-selectin和angiotensinⅡ的相互聚集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有关。经多因素调整后的结果显示,基线时3个及以上的指标聚集者发生糖尿病前期的OR(95%CI)为1.54(1.01,2.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和≥3个指标聚集者发生糖尿病的OR(95%CI)分别为2.22(1.26,3.91)和2.74(1.42,5.29),发生糖代谢异常的OR(95%CI)分别为1.41(1.05,1.90)和1.76(1.19,2.59),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高水平标志物聚集个数的增加,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发生的危险性也在增加,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均P<0.05)。结论1.农牧区蒙古族居民具有较高的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以及糖代谢异常发病率;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累积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均无明显性别差异。2.本研究结果显示,s ICAM-1水平的升高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危险相关联且随着s ICAM-1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前期的危险也在增加;CRP、s ICAM-1和s E-selectin水平的升高均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相关联,且随着这叁个炎症指标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的危险也在增加;CRP、s ICAM-1和s E-selectin水平的升高均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危险相关联,且随着CRP和s ICAM-1水平的升高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也在增加。3.高水平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的相互聚集可增加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发病危险,并且随着聚集个数的增加,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发生的危险性也在增加。(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4-01)

罗冬梅[3](2011)在《类肉瘤病与血管内皮功能,动脉壁特性和炎症标志物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类肉瘤病(sarcoidosi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可能影响血管功能。该研究旨在评估类肉瘤病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入选87例类肉瘤病患者和87名匹配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类肉瘤病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患者未经任何治疗,第2组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王艾丽[4](2010)在《蒙古族人群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探讨内蒙古农牧区蒙古族人群中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超重和肥胖、血糖水平异常、血脂水平异常)的关联关系;2探讨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与心脑血管事件危险的关联关系。3探讨外源性感染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联关系。对象与方法:1现况研究:于2002~2003年,选取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朝鲁吐苏木乡和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乡作为研究现场,将其中20岁及以上蒙古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测量血压、人体指标,采集血标本。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吸烟和饮酒情况、高血压病家族史等;现场测量指标包括:叁次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幽门螺杆菌(HP)及柯萨奇病毒(CV)Ig抗体的检测。2巢氏病例对照研究:自2004年开始至2010年,对参与现况研究的2589人进行了连续的随访调查。以心脑血管事件作为结局事件(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将入户调查和查阅医院病例档案相结合,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集随访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有关资料。对随访研究中得到的脑卒中和冠心病新发病例,分别选取同性别、同年龄(±3岁)、并与病例居住邻近(邻居)的无心脑血管事件者作为对照,与病例1:1配对,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经双遍录入。用SAS9.1进行统计分析。P=0.05作为显着性水准。结果:1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1.1本研究共纳入2589名蒙古族人,其中男性1064人,女性1525人;年龄最小者为20岁,最大者为84岁,平均年龄为46.51岁。1.2 AngⅡ、CRP、ICAM-1和E-selectin在高血压组的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多因素调整后,AngⅡ和CRP与高血压患病危险性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关联关系,与AngⅡ和CRP最低水平者相比,其AngⅡ和CRP位于最高水平者患高血压的OR(95%CI)分别为1.87(1.43~2.46)和1.40(1.06~1.85)。1.3多因素lo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腰围与高CRP存在着显着的关联关系(OR=1.46, 95%CI=1.21~1.76),高BMI与高E-selectin存在显着的关联关系(OR=1.30, 95%CI=1.08~1.55);与最低水平者相比,高CRP和高ICAM-1水平者空腹血糖异常或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显着增加,其OR(95%CI)分别为2.93(2.39~3.59)和3.48(2.85~4.24);与正常者相比,TG、TC和LDL-C异常与高CRP存在显着的关联关系,其OR(95%CI)分别为3.36 (2.65~4.27)、1.87(1.40~2.48)和1.69(1.32~2.19);与HDL-C>1.04 mmol/L者相比,HDL-C≤1.04 mmol/L者的CRP水平升高的危险增加,其OR(95%CI)为1.79(1.47~2.19)。2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巢氏病例对照研究)2.1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基线CRP<3.95mg/L者相比,基线CRP≥11.39mg/L者发生脑卒中危险的OR(95%CI)为3.40(1.13~10.24)。无论是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调整,基线血清AngⅡ、ICAM-1和E-selectin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关联,也未发现这些标志物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关联关系。2.2高AngⅡ、高CRP、高ICAM-1和高E-selectin相互聚集与脑卒中发病有关,在脑卒中病例组,基线时有2个或2个以上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水平升高的聚集率(51.06%)显着高于对照组(30.85%),P<0.05。以0个聚集者为参比,经多因素调整后,基线时有2个或2个以上指标聚集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的OR(95%CI)为10.76(2.54~45.63)。2.3肺炎衣原体感染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未感染者的3.09倍,其OR(95%CI)为3.09(1.20~7.94),经多因素调整后,这种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其OR(95%CI)为2.59(1.07~6.29)。多因素调整后,CV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显着增加,其OR(95%CI)为5.56(1.15~26.90)。结论:1具有高水平CRP和AngⅡ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提示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可能在高血压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2高WC和高BMI与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水平升高相关联;血脂各成分水平异常均与CRP水平升高相关联;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水平升高与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相关联。3 CRP水平升高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2个或2个以上高水平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的聚集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4 CP感染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 CV感染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CP和CV感染可能分别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5本研究结果提示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一样,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也可能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0-09-01)

王海涛[5](2009)在《高血压人群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与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人群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E-选择素、C-反应蛋白、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与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关系,为炎症及内皮功能标志与冠心病或心肌缺血关系提供人群证据,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蒙古族高血压现况研究的基础上,对468例高血压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E-选择素、C-反应蛋白、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检测。采用Epidata数据库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将蒙古族高血压人群按照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和非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描述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分析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各水平组对缺血性心电图表现者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的收缩压/舒张压(158/99 mmHg)高于非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148/97 mmHg),均P<0.01。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的CRP水平(10.01 mg/L)高于非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7.15 mg/L),均P<0.01。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的高C-反应蛋白(≥8.32 mg/L)率高于非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34.3% vs 19.5%),P<0.05。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与非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之间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349.3 vs. 366.8 ng/ml)、细胞间黏附分子-1(299.1 vs. 299.5 ng/ml)、E-选择素(24.02 vs. 22.95 ng/ml)、肾素活性(1.373 vs. 1.378 pg/ml)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51.3 vs. 53.0 ng/ml.h)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调整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体质指数、甘油叁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后,与C-反应蛋白<4.28 mg/L者相比较,C-反应蛋白水平为4.28~5.57mg/L、5.58~8.31mg/L和≥8.32mg/L组高血压伴发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OR值分别为1.388(0.740-2.407)、1.365(0.720-2.461)和3.279(1.680-6.399);C-反应蛋白≥8.32mg/L组OR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趋势性检,随着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高,高血压伴发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危险性有增高的趋势,P<0.0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286.88 ng/ml者相比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为286.88~356.01、356.02~422.80和≥422.81 ng/ml者,高血压伴发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OR值分别为1.173(0.687-2.004)、0.734(0.421-1.280)和0.831(0.474-1.454),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 <236.58 ng/ml者相比较,细胞间黏附分子-1为236.58~292.67、292.68~361.17和≥361.18 ng/ml者,高血压伴发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OR值分别为1.132(0.658-1.949)、0.756(0.433-1.321)和1.096(0.628-1.914),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选择素<15.18 ng/ml相比,E-选择素为15.18~19.54、19.55~28.62和≥28.63 ng/ml者,高血压伴发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OR值分别为1.01(0.57-1.80)、0.94(0.51-1.71)和1.28(0.70-2.32),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肾素活性<1.108 ng/ml.h相比,肾素活性为1.108~1.379、1.380~1.834和≥1.835 ng/ml.h者,高血压伴发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OR值分别为0.864(0.493-1.516)、0.882(0.501-1.554)和1.056(0.603-1.849),均P>0.05。与血管紧张素Ⅱ<38.2 pg/ml相比,血管紧张素Ⅱ为38.2~52.4、52.5~72.9和≥73.0 pg/ml者,高血压伴发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OR值分别为1.670(0.950-2.937)、0.950(0.526-1.715)和1.306(0.733-2.328),均P>0.05。结论在蒙古族人群中,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升高,尤其收缩压水平升高与高血压伴发IEM相关,表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与IEM相关。研究发现,在纳入本研究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E-选择素、C-反应蛋白、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等反映炎症和内皮功能的6个标志物中,只有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伴发IEM有显着的关联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薛骏,刘骏峰,李铭新,施雪枫,丁峰[6](2007)在《CVVH疗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CBP(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及脓毒血症(Sepsis)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15例SIRS或伴Sepsis患者,分别留取CVVH(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omofiltrtion,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前后的血浆,直接检测血栓调节蛋白(sTM,soluble thrombomodulin)、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浓度。APACHⅡ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转归:8名SIRS组患者,CVVH治疗后第4天APACHⅡ评分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1),而7名Sepsis组患者的APACHⅡ评分更加恶化。SIRS组患者血浆sTM、sICAM-1、sE-选择素浓度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epsis组患者血浆sTM、sICAM-1、sE-选择素浓度显着高于正常对照和SIRS组(P<0.01);CVVH治疗后1周,SIRS组患者sTM、sE-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Sepsis组患者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SIRS/Sepsis患者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激活和损伤,CVVH治疗能部分改善SIR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而对Sepsis患者效果不佳。(本文来源于《中国血液净化》期刊2007年10期)

郑卫星,盖晓波,章文莉,李慧忠[7](2006)在《卡维地洛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单盲方法将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43)和卡维地洛组(n=43)。疗程均为4周。治疗过程中有6例被剔除,其中常规治疗组4例,卡维地洛组2例。正常组(20例)不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变化,测定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①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减弱[(5.8±2.7)%比(13.8±3.6)%,P<0.001],hS-CRP、TNF-α及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②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组治疗前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无显着差异。治疗后卡维地洛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明显增强,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5.7±2.1)%比(8.6±1.8)%,P<0.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增强与hsCRP、TNF-α、IL-6含量减少具有明显相关性(r=-0.68、-0.62、-0.65,P均<0.01)。③卡维地洛治疗后血中hsCRP、TNF-α、IL-6含量均显着降低(P均<0.01),而常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与炎症具有密切关系。卡维地洛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明显的改善内皮功能作用和抗炎效应。抗炎作用可能是卡维地洛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Sola,S,,Mir,M,Q,S[8](2005)在《依贝沙坦和硫辛酸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并减少炎症标志物:依贝沙坦和硫辛酸对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ISLAND)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Background-The metabolic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ngiotensin II activity, induction of a pro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state,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We evaluated the ability of irbesartan, an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nd lipoic acid, an antioxidant, to affect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Methods and Results-We randomized 58 subjec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double-blinded manner to irbesartan 150 mg/d(n=14), lipoic acid 300 mg/d(n=15), both irbesartan and lipoic acid(n=15), or matching placebo(n=14) for 4 weeks. Endothelium-dependent and-independent 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was determined under standard conditions. Plasma levels of interleukin-6, plasminogen activator-1, and 8-isoprostane were measured. After 4 weeks of therapy, endothelium-dependent 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of the brachial artery was increased by 67%, 44%, and 75%in the irbesartan, lipoic acid, and irbesartan plus lipoic acid group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Treatment with irbesartan and/or lipoic acid was associat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plasma levels of interleukin-6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1. In addition, treatment with irbesartan or irbesartan plus lipoic acid decreased 8-isoprostane level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were noted in any of the study groups. Conclusions-Administration of irbesartan and/or lipoic acid to patien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reduces proinflammatory markers, factors that are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06期)

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炎症和内皮功能在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的细胞间粘附因子-1(s ICAM-1)、可溶性的E选择素(s E-selectin)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是反映炎症和内皮功能的重要标志物。然而,CRP、s ICAM-1、s E-selectin和angiotensinⅡ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关系尚无定论,相关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的报道鲜见于国内。研究目的探讨农牧区蒙古族人群中CRP、s ICAM-1、s E-selectin、angiotensinⅡ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方法基线调查于2002-2003年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和科左后旗朝鲁吐苏木的32个自然村进行。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等资料,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并且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实验室人员进行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CRP、s ICAM-1、s E-selectin和angiotensinⅡ等的检测。2013-2014年间研究组对基线调查时血糖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的20-65岁之间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收集疾病史和用药史等资料,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资料收集完毕之后,核对整理所有的调查问卷,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双遍录入方法进行数据的录入并进行核查和质量控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基线时CRP、s ICAM-1、s E-selectin、angiotensinⅡ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以及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联。应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设为0.05。研究结果1.176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677例,女性1083例。调查对象中糖尿病前期患者513例,累积发病率为29.15%,发病密度为267.85/万人年;糖尿病患者157例,累积发病率为8.92%,发病密度为81.97/万人年;糖代谢异常患者670例,累积发病率为38.07%,发病密度为349.82/万人年。2.蒙古族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均P>0.05)。在<30,30-39,40-49以及≥5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糖代谢异常的累积发病率在男性、女性以及总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均P<0.05);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在女性和总人群中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CRP<4.26mg/L组相比,CRP水平在≥7.72mg/L者发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OR(95%CI)值分别为1.76(1.08,2.85)和1.39(1.07,1.82),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CRP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s ICAM-1<278.28ng/m L作为参比,s ICAM-1水平在≥364.98ng/m L者发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OR(95%CI)值分别为1.31(1.00,2.85)、2.27(1.47,3.49)和1.47(1.15,1.89),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s ICAM-1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均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s E-selectin<15.76ng/m L组相比,s E-selectin水平在≥21.99ng/m L者发生糖尿病以及糖代谢异常的OR(95%CI)值为2.00(1.29,3.12)和1.28(1.01,1.64),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s E-selectin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P<0.05)。6.本研究未发现angiotensinⅡ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以及糖代谢异常有统计学关联。7.高水平的CRP、s ICAM-1、s E-selectin和angiotensinⅡ的相互聚集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有关。经多因素调整后的结果显示,基线时3个及以上的指标聚集者发生糖尿病前期的OR(95%CI)为1.54(1.01,2.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和≥3个指标聚集者发生糖尿病的OR(95%CI)分别为2.22(1.26,3.91)和2.74(1.42,5.29),发生糖代谢异常的OR(95%CI)分别为1.41(1.05,1.90)和1.76(1.19,2.59),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高水平标志物聚集个数的增加,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发生的危险性也在增加,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均P<0.05)。结论1.农牧区蒙古族居民具有较高的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以及糖代谢异常发病率;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累积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均无明显性别差异。2.本研究结果显示,s ICAM-1水平的升高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危险相关联且随着s ICAM-1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前期的危险也在增加;CRP、s ICAM-1和s E-selectin水平的升高均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相关联,且随着这叁个炎症指标水平的升高发生糖尿病的危险也在增加;CRP、s ICAM-1和s E-selectin水平的升高均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危险相关联,且随着CRP和s ICAM-1水平的升高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也在增加。3.高水平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的相互聚集可增加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的发病危险,并且随着聚集个数的增加,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发生的危险性也在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论文参考文献

[1].秦传芬,李孝军,张宏玲.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

[2].吴佳慧.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物与糖代谢异常的前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

[3].罗冬梅.类肉瘤病与血管内皮功能,动脉壁特性和炎症标志物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

[4].王艾丽.蒙古族人群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0

[5].王海涛.高血压人群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与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关系[D].苏州大学.2009

[6].薛骏,刘骏峰,李铭新,施雪枫,丁峰.CVVH疗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07

[7].郑卫星,盖晓波,章文莉,李慧忠.卡维地洛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06

[8].Sola,S,,Mir,M,Q,S.依贝沙坦和硫辛酸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并减少炎症标志物:依贝沙坦和硫辛酸对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ISLAND)结果[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

标签:;  ;  ;  ;  

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论文-秦传芬,李孝军,张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