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结构模型论文-郭燕红

水结构模型论文-郭燕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结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用水结构,VAR模型,方差分解,影响分析

水结构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郭燕红[1](2019)在《基于VAR模型的广东省用水结构与用水量动态影响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VAR模型以及方差分解研究广东省用水结构与用水总量的动态变化关系,并分析用水结构变化对用水总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广东省当期及未来用水总量的变化主要受上期用水总量的影响,当期贡献率达到60.4%;农业用水比重变化对当期及未来用水总量变化的影响次之,当期贡献率达到34.1%;工业用水比重与生活用水比重变化对用水总量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粘滞性,最终贡献率分别在9.0%和13.0%左右。(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4期)

胡德秀,熊江龙,刘铁龙,李立,张艳[2](2018)在《基于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结构特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该区域七市一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的用水数据,利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用水结构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揭示了各行政区用水结构及其相对于陕西省、全国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七市一区农业用水生态位最高,工业、生活用水生态位次之;行政区间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渭南市、榆林市农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铜川市、延安市工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西安市在生活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方面级别最高。(2)行政区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宽度普遍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其中农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1. 15~2. 62、1. 36~3. 09倍,工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0. 75~4. 13、0. 86~4. 71倍,反映出区域用水结构处于调整阶段且工、农业用水调整力度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平均水平。(3)相较于全国,陕西省农业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处于扩充状态,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处于压缩状态;相较于陕西省,不同行政区各用水类型有扩充也有压缩。运用生态位理论能够全面、直观地反映陕西省渭河流域行政区用水结构的变化,方法简便、实用,具有可推广性。(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郑浩[3](2016)在《砂土动力本构模型及核电站取水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但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紧缺和匮乏问题,政府不得不支持和发展核电来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由于核电站发生事故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保证核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极其重要,特别是在强震作用下,土层液化将会引起核电站建筑物发生严重破坏。为了建立合适的砂土动力本构模型,并分析强震作用下可液化场地核电站结构的动力响应,本文提出了新的叁维多重机构边界面模型,并利用Opensees软件对可液化场地核电站取水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以土的临界状态和边界面塑性理论为基础,引入状态参数,考虑砂土的剪胀特性,提出一个新型叁维多重机构边界面模型。模型将复杂的宏观变形行为分解为一个宏观体应变机构和一系列空间分布的虚拟一维微观剪切机构。每个微观剪切机构包含一个微观剪应力-应变关系和一个微观应力-剪胀关系。利用叁轴压缩试验应力条件,建立典型宏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包含12个参数,多数可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土性参数来确定。通过对砂土叁轴压缩试验、空心圆柱剪切试验以及叁轴循环扭转试验结果的数值模拟,表明模型不但能够合理反映在排水或不排水条件下砂土的硬化及软化特性,而且能在不增加任何参数条件下预测应力主轴旋转产生的变形累积特性和应变增量主轴与应力主轴之间的非共轴特性,以及循环加载条件下的砂土应力路径和剪应力-应变关系。(2)基于Opensees建立了取水结构-地基土体的二维平面有限元模型,在考虑场地地基土体可能发生液化的前提下,输入地震波,研究取水结构和地基土体发生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结果分析表明,在地震期间取水结构和地基土体都产生了一定的非线性变形,其中地基土体产生了较大的剪切变形,取水结构两侧侧壁与底板相交处的内力较大,为工程安全不利部位。经过校核发现,砂土层失去抗剪能力且发生大面积液化。但取水结构的变形和抗剪承载能力仍能满足抗震设计规范的安全要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4-01)

唐聪聪,刘亚坤[4](2016)在《某人工弯道式渠首分层取水结构段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人工弯道式渠首改造工程为背景,在人工弯道式渠首泄洪闸上游设置分层取水结构段,用水平隔板将水流分开,上层引水、下层冲沙。研究了分层取水建筑物的水力特性,解决了人工弯道式渠首建筑物的引水和排沙问题。为确定该分层取水结构段的结构设计合理性,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分别对不冲沙和泄洪闸单孔冲沙两种试验工况,观察分析了分层取水结构段的水流流态,并测量各个断面的水深、流速、引水流量和冲沙流量等水力要素。结果表明:该分层取水结构段能达到设计的引水流量要求;且单孔冲沙时,闸门开度越大,冲沙效果越好。该试验结果可为类似的多泥沙河流的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岳永魁,潘军宁,王登婷[5](2012)在《LNG项目取水结构波压力物理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取水结构采用1∶36.5比尺进行了多种水位(100年一遇高水位,50年一遇高水位,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和50年一遇低水位)与不规则波组合作用下的波浪物理模型试验.试验过程中测量了取水口戽头及第1节方涵的波压力,分析了取水量对波压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水位条件下取水口戽头及第1节方涵波压力的变化规律.取水条件按照一期取水量(27 600 m3/h)、二期取水量(55 200 m3/h)与不取水3种工况考虑.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降低,各点测得的波压力呈现出明显的增大趋势;不同取水量条件下,各点测得的波压力相差不大,最大相差幅度为5%~8%.(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时恩哲,王登婷,罗立群[6](2011)在《液化天然气项目取水结构整体物理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深圳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取水箱涵采用1∶36.5缩比进行各种水位与不规则波组合作用下的波浪物理模型试验。观测取水口戽头、方涵及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采用FL-NH型运动测量系统测量取水戽头及引水方涵的位移量;并测量取水口戽头及第一节方涵的波压力,得到戽头及第一节方涵所受到的波浪力。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降低,各点测得的波压力和波浪力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取水量对取水戽头的稳定和波压力影响较小,围护结构对波压力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焦士兴,王腊春,李静,杨顺喜,李彦东[7](2011)在《基于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的用水结构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水结构研究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乃至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水资源利用生态位内涵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利用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生态位与生态环境关系,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农业用水生态位较大但有减小趋势,生活用水生态位较小但稳中有升,而居于中间的工业用水生态位除市区外均有所增加;区域生态位熵值存在明显差异,汤阴县、滑县和内黄县农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市,而市区、林州市生活用水占有率、工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市,其他区域基本呈相反趋势;滑县等区域农业用水生态位对生态环境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比较敏感,而安阳县则为工业用水生态位;安阳市用水结构明显不协调,调整关键是压缩农业用水量。(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1年12期)

张辉,张宏伟[8](2008)在《MOP与SD组合模型在工业用水结构优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MOP与SD组合模型(多目标规划与系统动力学的整合模型)的工作步骤,以天津市为例,研究该模型在工业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并具体比较了利用该模型优化工业结构前后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以确定最佳的工业行业规模,实现水资源在工业利用中的合理配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08年02期)

鲍超,方创琳[9](2006)在《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当中,我国内陆河流域由于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错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以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已解决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在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理论与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模型,以投入产出模型、多目标决策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法等为辅助模型,通过主模型与辅助模型对接,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该模型把水资源总量作为“总阀门”,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优化生产用水结构,进而优化“叁生”用水结构,通过“叁生”用水结构的优化来确保用水总量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以此反复循环,最终实现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以我国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流域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协调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生产生活系统之间、用水结构产业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可以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06年06期)

成立,刘超,周济人,汤方平[10](2005)在《基于重整化群湍流模型的双向轴流泵出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轴流泵装置是一种特殊的泵站形式.结合某泵站技术改造,运用叁维湍流数值模拟技术对其出水结构进行研究.基于定常不可压流体的控制方程和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应用SIMPLEC算法,数值模拟了X型双向流道泵装置叁种出水结构方案内叁维湍流流场.通过给出计算流速矢量分布图、流速等值线图,直观地显示了出水结构内水流流场情况.分析表明,设计控制参数不合理是导致出水结构内部流态较差的主要原因,不良流态引起水力损失增加.文中依据数值模拟结果,预测出水结构水力损失,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表明通过采用重整化群湍流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双向泵出水结构的水力性能.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在泵装置内特性数值模拟和外特性预测研究方面中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水结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阐明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结构特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该区域七市一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的用水数据,利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用水结构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揭示了各行政区用水结构及其相对于陕西省、全国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七市一区农业用水生态位最高,工业、生活用水生态位次之;行政区间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渭南市、榆林市农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铜川市、延安市工业用水生态位级别最高,西安市在生活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方面级别最高。(2)行政区各用水类型生态位宽度普遍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其中农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1. 15~2. 62、1. 36~3. 09倍,工业用水生态位宽度分别是陕西省与全国的0. 75~4. 13、0. 86~4. 71倍,反映出区域用水结构处于调整阶段且工、农业用水调整力度大于陕西省及全国平均水平。(3)相较于全国,陕西省农业用水与城镇公共用水处于扩充状态,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处于压缩状态;相较于陕西省,不同行政区各用水类型有扩充也有压缩。运用生态位理论能够全面、直观地反映陕西省渭河流域行政区用水结构的变化,方法简便、实用,具有可推广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结构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郭燕红.基于VAR模型的广东省用水结构与用水量动态影响分析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9

[2].胡德秀,熊江龙,刘铁龙,李立,张艳.基于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用水结构特征[J].水利水电技术.2018

[3].郑浩.砂土动力本构模型及核电站取水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

[4].唐聪聪,刘亚坤.某人工弯道式渠首分层取水结构段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

[5].岳永魁,潘军宁,王登婷.LNG项目取水结构波压力物理模型试验[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2

[6].时恩哲,王登婷,罗立群.液化天然气项目取水结构整体物理模型试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7].焦士兴,王腊春,李静,杨顺喜,李彦东.基于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的用水结构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1

[8].张辉,张宏伟.MOP与SD组合模型在工业用水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水资源保护.2008

[9].鲍超,方创琳.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及应用[J].中国沙漠.2006

[10].成立,刘超,周济人,汤方平.基于重整化群湍流模型的双向轴流泵出水结构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5

标签:;  ;  ;  ;  

水结构模型论文-郭燕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