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同步控制论文-金少搏,赵凤霞,李纪峰,张琳娜

相机同步控制论文-金少搏,赵凤霞,李纪峰,张琳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机同步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相机,同步控制,图像拼接,坐标变换

相机同步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金少搏,赵凤霞,李纪峰,张琳娜[1](2016)在《基于多相机同步控制的织物质量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宽幅玻璃纤维多轴向织物的在线质量检测问题,搭建了多相机同步控制的织物质量在线检测平台。对比分析了软件触发和硬件触发两种控制模式下的相机控制策略,确定出了基于PCI的多相机同步控制方案。研究了多相机采集的多幅图像拼接问题,给出了图像拼接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坐标变换方法实现了多幅图像的配准,最后用机器视觉软件HALCON进行了图像拼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曹雪娇,郭宝平,单宝忠,郭轩,岳梅[2](2010)在《基于同步扫描相机的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同步扫描相机系统,设计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由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功率检测、环路滤波叁部分组成,能够根据前级电路幅值的大小变换增益,输出稳定的信号。本文针对阻抗匹配、环路滤波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应用smjth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了准确的匹配结果。对所设计的电路实物进行测试,得到稳定的输出波形,证明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期刊2010-11-10)

王保龙[3](2010)在《多路高速相机同步控制与数据通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应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医疗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运动检测需要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灵活的检测方式。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过去的几年中,叁维运动检测技术和设备得到了长足发展,它们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工业、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康复、交通监管、体育运动分析、虚拟现实以及其它叁维运动检测任务中。而基于视觉的叁维运动测量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运动测量形式,将运动测量从传统的接触式测量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开拓了解决运动测量领域中诸多问题的新思路。随着高速相机的出现,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数据量大,对传输方式有更高的要求。论文中,以加拿大DALSA公司的CA-D6高速相机作为图像源,提出了基于FPGA+DSP+ARM的嵌入式图像采集及处理系统框架结构,实现高速图像采集、预处理、图像特征提取与定位以及以太网数据通信。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II系列的FPGA来对相机发送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使数据量大为减少,再采用TI公司的6000系列芯片对图像进行算法处理,在此基础上,将数据传送至由本文所设计的采用ATMEL公司的ARM9系列作为核心芯片的功能板,文中围绕着AT91RM9200设计了相关电路:电源复位、JTAG和串口。设计了与DSP通信的HPI接口,与以太网交换芯片通信的MII接口。利用ADS1.2编程工具,编写了网络程序,并针对以太网交换芯片DP83640进行了编程,使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输与上位机通信。对硬件进行了程序下载和调试,利用抓包器验证了两个IP在进行相互通信,验证了ARM功能板可以良好的工作。在多相机通信技术方面,理论上研究了时间同步协议IEEE1588及其相比以往网络时间协议的优势,为多相机同步传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应文博[4](2009)在《新型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的全新设计方法,介绍了硬件、软件设计以及核心控制算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理论)》期刊2009年01期)

李长春,李鸿杰,王亮[5](2007)在《新型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的全新设计方法,介绍了硬件、软件设计以及核心控制算法。(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科学教研)》期刊2007年12期)

张林,吴晓琴,袁[6](2005)在《TDI-CCD相机动态成像的速度同步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 I-CCD)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础上,通过像移调制传递函数(MTF)分析了TD I-CCD行扫速率与运动像不同步时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理论和实验仿真表明:在奈奎斯特频率范围内,只要将TD I-CCD推扫成像过程中的同步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明显地减少像移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最后,给出了2种简便和实用的同步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传感器技术》期刊2005年12期)

曹剑中,高伟,吴圣雄[7](1997)在《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新型全数字化微机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的全新设计方法,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软件设计以及核心控制算法,最后给出了实际应用结果.(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1997年11期)

曾季康,徐舜[8](1994)在《高速同步相机全数字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速同步相机的全新控制方法。概述了该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并就控制系统的核心算法做了较详细地论述,最后给出了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周进勇[9](1980)在《一种脉冲数字延迟电路及其在等待型转镜相机同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等待型转镜相机同步控制系统中需要多路相对于一个基准脉冲的可变延迟脉冲。过去常采用幻象电路及单稳电路的方法获得。这些电路有着下述共同的缺点: 1.延迟时间的稳定性差,随电源电压、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2.在延迟时间较长时,延迟可调的时间单位不易做得较小。(本文来源于《高速摄影与光子学》期刊1980年02期)

家均[10](1975)在《弹道相机同步与控制系统——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简述:本文根据通用精密公司,林肯分公司,为白沙导弹靶场提供的弹道相机同步与控制系统(分系统的)进展报告而编篡~1。着重叙述弹道相机快门同步系统、定时电路及有关电路原理和作用。(本文来源于《光学工程》期刊1975年01期)

相机同步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同步扫描相机系统,设计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由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功率检测、环路滤波叁部分组成,能够根据前级电路幅值的大小变换增益,输出稳定的信号。本文针对阻抗匹配、环路滤波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应用smjth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了准确的匹配结果。对所设计的电路实物进行测试,得到稳定的输出波形,证明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机同步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金少搏,赵凤霞,李纪峰,张琳娜.基于多相机同步控制的织物质量检测技术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6

[2].曹雪娇,郭宝平,单宝忠,郭轩,岳梅.基于同步扫描相机的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设计[C].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2010

[3].王保龙.多路高速相机同步控制与数据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4].应文博.新型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

[5].李长春,李鸿杰,王亮.新型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6].张林,吴晓琴,袁.TDI-CCD相机动态成像的速度同步控制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5

[7].曹剑中,高伟,吴圣雄.间歇式高速同步相机新型全数字化微机控制系统[J].光子学报.1997

[8].曾季康,徐舜.高速同步相机全数字式计算机控制系统[J].光子学报.1994

[9].周进勇.一种脉冲数字延迟电路及其在等待型转镜相机同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0

[10].家均.弹道相机同步与控制系统——综述[J].光学工程.1975

标签:;  ;  ;  ;  

相机同步控制论文-金少搏,赵凤霞,李纪峰,张琳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