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微带天线论文-赵天宇,陈明,张博林

超宽带微带天线论文-赵天宇,陈明,张博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宽带微带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线设计,F形微带天线,F形贴片,X波段

超宽带微带天线论文文献综述

赵天宇,陈明,张博林[1](2019)在《一种X波段超宽带F形微带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天线存在带宽窄、体积大、增益低的缺点,提出一种超宽带F形微带天线。所提出的天线尺寸为18.4 mm×15 mm×1 mm,工作频率为8~12 GHz,覆盖整个X波段。该天线以Taconic RF-35为基板,相对介电常数为3.5。天线分为上下两部分,振子对称分布于基板的上下两侧。采用侧面馈电的方式,正面直接馈电,背面与地相连。通过采用F形贴片以及附加寄生贴片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利用HFSS软件对天线的电磁特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以及微波暗室对其进行测量。通过结构参数优化,实现在8~12 GHz带宽内回波损耗小于-15 dB,相对带宽大于40%,以及6.5 dB的最大增益。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设计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商锋,李晓娇[2](2019)在《一种宽带微带八木天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八木天线体积过大,难以与其他载体共形,相对带宽很窄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宽带微带八木天线。天线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的馈电方式减小天线的尺寸,利用附加寄生贴片、振子耦合枝节和金属化孔的方式展宽频带和改善天线的阻抗匹配。使用Ansoft公司高频结构仿真器(HFSS)对天线进行仿真设计和优化,并对实物进行测试。最后结果表明,所设计、制作的天线频段在1.81~2.57 GHz内,电压驻波比(VSWR)小于2,相对带宽为31%,在2.4 GHz频率处的增益大于9 d B。仿真和测试结果显示,该宽带微带八木天线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雪[3](2019)在《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微带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天线工作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克服微带天线各项性能指标之间的相互制约,同时实现宽频带、高增益、小型化已成为目前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超材料是一种以周期单元结构为基础的人工复合材料,通过对其尺寸及物理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可以获得自然媒质所不具有的特殊电磁特性。将其应用于微带天线设计,既能突破天线本身尺寸的限制,又能展宽天线带宽、提高天线增益,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设计方案之一。本文研究了几种基于超材料的微带天线,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弯曲枝节超材料的天线结构。通过在圆形贴片与接地板边缘分别引入多组同向弯曲的枝节状超材料并错开一定的角度,使天线在宽俯仰角平面上实现了全向圆极化辐射,并提高了带宽和增益。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的3-dB轴比带宽为2.05-2.7 GHz(相对带宽为27.4%),可以覆盖其-10-dB阻抗带宽(2.16-2.63 GHz)。另外,天线在50°<θ<130°的平面上都可以实现全向圆极化。2.提出了一种人工负磁导率传输线(Mu-Negative Transmission Line,MNG-TL)结构。通过在人工MNG-TL上蚀刻哑铃型缺陷,并在接地板上蚀刻窄缝隙,实现了零阶和一阶双频谐振。利用该人工MNG-TL设计了一个双频带圆极化天线。通过在接地板边缘引入两根并行排列的枝节,使天线在双频带处都实现了圆极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3-dB轴比带宽分别为2.33-2.58 GHz和3.35-3.62 GHz。同时,在上述两个频段,天线分别在30°<θ<60°和30°<θ<40°的俯仰角平面上都可以实现全向辐射。3.提出了一种双层超表面结构。通过在辐射贴片顶端和底端分别引入蚀刻了圆弧形缝隙的超表面和环状金属带超表面,构成双层超表面结构。利用该超表面设计了一个低剖面小型化宽带天线。通过将其上层超表面作为辐射单元,下层超表面作为接地板,展宽了天线的带宽并提高了增益。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10-dB阻抗带宽为2.57-4.12 GHz,相对带宽为46.3%,最大增益为4.17 dBi。4.设计了一种加载双层超表面的宽带阵列天线。通过在介质背面中心位置蚀刻与正面阵列单元结构相同、方向垂直的圆形缝隙,展宽了阵列带宽。进一步通过在阵列天线上加载双层超表面结构,提高了其增益。实验结果表明,该辐射阵列的工作带宽为2.04-3.74 GHz,相对带宽为58.8%。加载双层超表面后,阵列天线最大增益提高至9.7 dBi。(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韩东波,洪飞[4](2019)在《与弹头共型的超宽带微带引信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微带天线带宽较窄,难以应用到宽频带系统上的问题,提出了超宽带与弹头共型微带天线。该天线以微带贴片天线为设计基础,在对辐射面宽度渐变处理,开窗以及接地面悬空等特殊结构设计,改善阻抗匹配特性。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所设计的天线进行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极大的增加了带宽,在3.6~8.5 GHz的频率范围驻波比小于2.0,其相对带宽达到了68%,且天线在整个工作频段内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裴蕾,葛文萍,热依汗·白克图尔,陈娟[5](2019)在《一种双陷波超宽带微带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双陷波超宽带微带天线。通过采用缺陷地和阻抗变换结构设计了具有超宽带工作特点的五边形微带天线结构,满足VSWR≤2的频带覆盖3.1 GHz~10.6 GHz;分别在辐射贴片和馈线上嵌入矩形窄缝和U形窄缝结构,实现WLAN频段(5.15 GHz~5.85 GHz)和X波段通信下行频段(7.25 GHz~7. 75 GHz)陷波工作性能,其他工作频段内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实测结果和仿真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赵双领,张诚,毛臻,杨兵,丁涛杰[6](2019)在《1×2宽带微带贴片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微带贴片天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面临着工作带宽窄的缺陷。基于1×2的微带贴片,通过背馈的方式同时激励可辐射的工作模式TM10模以及反向TM20模,实现拓展工作带宽的效果。所提出的天线与传统的微带贴片天线相比,具有宽频带的优势;与已报道的微带天线宽频带设计技术相比,具有低剖面的效果。为验证理论预期的可实现性,设计了中心频率在6.5 GHz的天线案例。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的剖面高度为0.6λ0,10-d B匹配带宽为20%,增益为7.4 d Bi,交叉极化小于-25 d B。(本文来源于《电子与封装》期刊2019年03期)

郑轩,王茂泽[7](2019)在《紧凑型超宽带微带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微带线馈电的紧凑型超宽带单极子天线。该天线由一个"锤头"形辐射贴片和不对称的"U"形接地板组成,这两种新型结构的组合可以有效扩展天线的阻抗匹配带宽。天线整体尺寸为18.12×32.36×0.508 mm~3,具有很好的阻抗匹配特性,稳定的增益和辐射方向图。仿真结果显示在2.95~12.24GHz和14.32~16.48GHz两个频段内VSWR≤2,其中VSWR≤1.5的频段可以覆盖3.1~11.6GHz。(本文来源于《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许文涛,朱玮玮,林峻,王剑莹,张涵[8](2019)在《基于锥形天线的超宽带微带-波导转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带-波导转换器,利用锥形天线实现其传输的超宽带和端射特性.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兼容的天线插入到矩形波导的E平面中,可以实现TE10主导模式传输.采用这种新的天线耦合方式,可以实现紧凑的结构设计和低成本的制造,而不需要多层衬底或侧壁开槽的波导结构.研究表明:在机械对准情况下,设计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天线耦合的微带转波导连接器在6~50 GHz频带内,回波损耗优于-10 d B,电压驻波比(VSWR)小于1.22.(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徐涛[9](2018)在《宽带微带滤波天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射频前端的两个关键部件,天线和滤波器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分别按标准阻抗各自进行设计和优化,然后通过标准阻抗传输线连接在一起,然而这不仅占用额外的电路面积,也恶化系统的性能。因此,从天线和滤波器的整体性能出发,将天线与滤波器进行一体化设计,构成新型的滤波天线,可以减小系统的尺寸和重量,提升射频前端的性能。同时,无线通信系统对信息传递的大容量、高速率的要求促使了宽带滤波器和天线的发展。另一方面,为适应复杂多面的通信环境,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升频谱利用率,可重构天线和MIMO天线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探索和研究。此外,由于差分电路具有高线性度、高共模抑制、低噪声等特性,射频前端电路常采用差分技术。由差分信号直接激励的差分天线可以直接与差分电路连接,从而避免巴伦的使用,提升了系统的集成度和性能。本文针对宽带微带滤波天线展开研究,研制了方向图可重构宽带滤波天线、具有高共模抑制的差分宽带滤波天线以及差分MIMO宽带滤波天线。本文的具体工作和创新如下:1、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经典的单极子天线和多模谐振器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利用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将天线等效成滤波器的最后一个谐振器和负载,其谐振频率置于多模谐振器前两个谐振频率之间,并与谐振器的两个谐振频率形成带宽可控的叁阶宽带微带滤波天线。与传统天线相比,设计的滤波天线具有良好的带内匹配特性和通带边缘选择性以及平稳的带内增益曲线。2、第叁章在宽带微带滤波天线的基础上,引入准八木结构,提出了四阶方向图可重构宽带微带滤波天线。通过在天线背面添加金属条带,并利用PIN二极管将之与天线地面连接起来,当PIN管导通时,金属条带充当反射振子将滤波天线方向图反射至与之相反的方向。在方向图状态切换时,由于天线谐振频率置于多模谐振器前两个谐振频率之间,其带宽和带内特性基本保持不变。最后对中心频率为5.2GHz,相对带宽为25%的方向图可重构滤波天线进行实物加工,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3、第四章对缝隙谐振天线相关理论和差分馈电网络展开研究,研制了一款具有高共模抑制的差分宽带滤波天线。在共模信号激励下,由于缝隙上无法形成垂直于缝隙宽边方向上的电场,因此不能有效工作,实现了共模抑制。在此基础上,将四个同样的差分滤波天线按照中心对称分布放置,研究设计出了差分MIMO宽带滤波天线。根据缝隙谐振器的电磁场分布特性,将相邻的两个滤波天线单元垂直放置,在间距仅为0.05波长下实现了良好的隔离特性。由于天线谐振频率置于多模谐振器前两个谐振频率之间,差分MIMO滤波天线的相互耦合未影响其滤波特性。论文对中心频率为5.2GHz,相对带宽为25%的差分滤波天线及其构成的差分MIMO滤波天线进行实物加工,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12-01)

张平川,孙红杏,王思捷,朱家义,曲培新[10](2018)在《导航终端多模宽带微带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航终端若能接收四大导航系统(Galileo,GPS,GLONASS,北斗)的导航服务信息则可有效提高导航精度。文中设计实现了导航终端使用的多模宽带微带天线。采用在天线贴片开槽的方式提高微带天线的阻抗带宽;采用四路馈电方式,施加相位依次相差90°等幅度激励信号获得右旋极化,提高了圆极化纯度和圆极化带宽。综合利用Designer和HFSS软件仿真表明:该天线在工作频率范围内,增益大于6 dB,回波损耗S11小于-10 dB,顶点轴比小于3 dB,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辐射特性,阻抗带宽为45%,满足了多模导航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超宽带微带天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八木天线体积过大,难以与其他载体共形,相对带宽很窄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宽带微带八木天线。天线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的馈电方式减小天线的尺寸,利用附加寄生贴片、振子耦合枝节和金属化孔的方式展宽频带和改善天线的阻抗匹配。使用Ansoft公司高频结构仿真器(HFSS)对天线进行仿真设计和优化,并对实物进行测试。最后结果表明,所设计、制作的天线频段在1.81~2.57 GHz内,电压驻波比(VSWR)小于2,相对带宽为31%,在2.4 GHz频率处的增益大于9 d B。仿真和测试结果显示,该宽带微带八木天线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宽带微带天线论文参考文献

[1].赵天宇,陈明,张博林.一种X波段超宽带F形微带天线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

[2].商锋,李晓娇.一种宽带微带八木天线的设计[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3].陈雪.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微带天线研究[D].山西大学.2019

[4].韩东波,洪飞.与弹头共型的超宽带微带引信天线[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9

[5].裴蕾,葛文萍,热依汗·白克图尔,陈娟.一种双陷波超宽带微带天线[J].电子技术应用.2019

[6].赵双领,张诚,毛臻,杨兵,丁涛杰.1×2宽带微带贴片天线[J].电子与封装.2019

[7].郑轩,王茂泽.紧凑型超宽带微带天线设计[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9

[8].许文涛,朱玮玮,林峻,王剑莹,张涵.基于锥形天线的超宽带微带-波导转换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徐涛.宽带微带滤波天线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10].张平川,孙红杏,王思捷,朱家义,曲培新.导航终端多模宽带微带天线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8

标签:;  ;  ;  ;  

超宽带微带天线论文-赵天宇,陈明,张博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