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推刚度论文-朱立山,黄斌

抗推刚度论文-朱立山,黄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推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悬索桥,索塔,纵向抗推刚度,容许位移

抗推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朱立山,黄斌[1](2019)在《洞庭湖大桥索塔纵向抗推刚度及容许位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施工和运营阶段悬索桥的索塔结构不仅承受较大的竖向压力,而且还承受较大的水平分力,需要对索塔在水平力作用下的纵向抗推刚度及施工过程中塔顶的容许位移进行分析,为塔顶主索鞍的顶推提供依据。以洞庭湖大桥岳阳侧索塔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该桥索塔的空间梁单元模型,对索塔的纵向抗推刚度及容许位移进行分析,为同类型桥梁的索塔施工控制及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邬晓光,姚丝思,陈恒大,李铸[2](2018)在《考虑塔梁影响的交叉索多塔斜拉桥中塔抗推刚度估算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交叉索的作用机理,基于变形协调原理,忽略边塔水平小位移,推导了在塔、梁自身刚度影响下,交叉索对多塔斜拉桥中塔约束刚度的估算公式,并进行算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推导的公式解与有限元解的误差在8%以内,满足斜拉桥概念设计的精度要求.跨中交叉拉索可以使主梁挠度减小,进而提高多塔斜拉桥的整体刚度.多塔斜拉桥整体刚度随交叉索数量的增加而增大,设置10对交叉索后中塔位移减小量高达51%,但刚度增大趋势逐渐减缓.对于交叉索多塔斜拉桥而言,桥塔自身刚度的改变对中塔抗推刚度的影响大于主梁,但二者皆小于跨中交叉索对中塔抗推刚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昕炜[3](2017)在《钢筋混凝土设缝双肢墩抗推刚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在桥梁领域的快速发展,连续刚构桥、斜拉桥以及部分斜拉桥等桥型在桥梁建设中较为普及,而受许多条件和因素的限制,在设计下部结构时,桥墩设计成矮墩的情况无法避免。刚构体系里的下部结构除了满足支撑上部结构的荷载,还需要适应上部结构因温度及收缩徐变引起的纵向变形。为了适应变形以及减小结构温度应力,目前国内外的桥梁主要是采用单薄壁墩和双薄壁墩的结构形式,来达到柔性墩的要求。本文以常德沅水四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设缝双肢墩。相比普通双肢墩,设缝双肢墩优化了桥墩的整体布置与构造,同时使得索塔、主梁与承台、基础的布置相对简单;节约材料与造价;并且在外形上与整体墩保持一致,墩身占用场地小,能够适应城市桥梁的美观要求。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针对设缝双肢墩,制作四个不同截面形式的缩尺模型,通过试验对设缝双肢墩的抗推刚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试验采用静力加载方式测得控制截面混凝土和钢筋应变值以及墩顶的水平位移值,通过水平位移对比分析四个模型的变形规律以及抗推刚度。(2)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四个钢筋混凝土实体单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将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来验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同时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简要讨论了在加载过程中混凝土和填料之间的接触滑移问题。(3)提出了一个较为接近实际设缝双肢墩抗推刚度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设缝双肢墩抗推刚度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参数对设缝双肢墩抗推刚度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桥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苗建宝[4](2013)在《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方法及合龙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实桥为例,对不同抗推刚度的大跨径多跨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重点阐述了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顶推力确定及顶推效应分析,最后结合实桥进行合龙方案的比选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桥梁施工控制结构计算方法正装分析法、倒装分析法和无应力状态法的对比分析,针对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特点,得出正装分析法为连续刚构桥最简、最优的计算方法。(2)根据实桥施工监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参考文献、计算及理论分析,研究了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阶段预应力引起梁体竖向位移计算值与实际值差异分析、预拱度设置的误区及合龙阶段跨中底板束张拉引起上挠实际值较小的问题,为施工控制积累经验。(3)采用力法推导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力的解析公式,并采用有限元法验证正确性。根据实桥收缩及徐变作用效应确定墩顶水平位移,确定了合龙方案顶推力,对比分析了不同合龙方案各阶段应力和挠度,提出了优化合龙方案。(4)基于实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力对主梁变形、应力及对主墩受力的影响,须准确计算合龙顶推力引起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主梁挠度的变化,形成了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预拱度设置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04-25)

孙立刚[5](2012)在《柔性墩墩顶抗推刚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桩基础对于柔性墩墩顶抗推刚度的影响,利用MATLAB编制程序,计算墩顶抗推刚度。(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2年02期)

赵德强,刘美玲,孙小艳[6](2011)在《对桥梁墩顶抗推刚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了截面刚度与桥梁下部计算时需用到的墩台顶抗推刚度的区别,然后将墩台顶抗推刚度进行了简单推导,最后比较分析了单薄壁墩与双薄壁墩的抗推刚度,以期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1年32期)

刘志峰,孙学先,杨霞林[7](2007)在《考虑地基变形影响的高墩柱抗推刚度的解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薄壁墩墩底弹性和墩底固结时的抗推刚度和结构内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种结果的比较,给出了主墩合理截面的确定方法。针对基础形式,考虑地基弹性变形影响,用能量法原理对桥墩竖向受压稳定临界力作了详细的讨论.结合算例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永水,曹淑上[8](2006)在《连续刚构桥薄壁墩抗推刚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刚构桥在混凝土徐变、温变以及汽车制动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水平变位,为了满足上部结构的水平变位,在设计中需合理地确定连续刚构桥主墩的抗推刚度。文中通过连续刚构桥墩身变形机理分析,提出了主动变形阶段和被动变形阶段单肢、双肢墩的各计算图式及其抗推刚度的计算方法,为连续刚构桥主墩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06年03期)

王国鼎,杨爱平,高荣雄,康俊涛,鲍莉霞[9](2003)在《根据墩台抗推刚度分配梁式桥的水平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梁式桥的合理计算在工程中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揭示各墩台所分摊的水平力与组合墩台①抗推刚度大小成正比。这个计算方法概念清楚、计算简单,便于实践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南公路工程》期刊2003年04期)

黄萍[10](1999)在《分离式上部双柱整体式盖梁的桥墩抗推刚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通过分析上部为分离式时双柱整体式盖梁桥墩的受力特性,利用结构力学力法原理,推导出桥墩顺桥向抗推刚度的计算公式,以进一步完善桥墩的设计。(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1999年04期)

抗推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深入研究交叉索的作用机理,基于变形协调原理,忽略边塔水平小位移,推导了在塔、梁自身刚度影响下,交叉索对多塔斜拉桥中塔约束刚度的估算公式,并进行算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推导的公式解与有限元解的误差在8%以内,满足斜拉桥概念设计的精度要求.跨中交叉拉索可以使主梁挠度减小,进而提高多塔斜拉桥的整体刚度.多塔斜拉桥整体刚度随交叉索数量的增加而增大,设置10对交叉索后中塔位移减小量高达51%,但刚度增大趋势逐渐减缓.对于交叉索多塔斜拉桥而言,桥塔自身刚度的改变对中塔抗推刚度的影响大于主梁,但二者皆小于跨中交叉索对中塔抗推刚度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推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朱立山,黄斌.洞庭湖大桥索塔纵向抗推刚度及容许位移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9

[2].邬晓光,姚丝思,陈恒大,李铸.考虑塔梁影响的交叉索多塔斜拉桥中塔抗推刚度估算公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8

[3].刘昕炜.钢筋混凝土设缝双肢墩抗推刚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4].苗建宝.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方法及合龙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孙立刚.柔性墩墩顶抗推刚度的计算[J].北方交通.2012

[6].赵德强,刘美玲,孙小艳.对桥梁墩顶抗推刚度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1

[7].刘志峰,孙学先,杨霞林.考虑地基变形影响的高墩柱抗推刚度的解析方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

[8].张永水,曹淑上.连续刚构桥薄壁墩抗推刚度计算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06

[9].王国鼎,杨爱平,高荣雄,康俊涛,鲍莉霞.根据墩台抗推刚度分配梁式桥的水平力[J].中南公路工程.2003

[10].黄萍.分离式上部双柱整体式盖梁的桥墩抗推刚度计算[J].福建建设科技.1999

标签:;  ;  ;  ;  

抗推刚度论文-朱立山,黄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