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减振论文-宋明波,廖明夫,王四季

摩擦减振论文-宋明波,廖明夫,王四季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减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摩擦阻尼器,折返式弹支,转子,振动控制

摩擦减振论文文献综述

宋明波,廖明夫,王四季[1](2019)在《折返式可控弹支干摩擦阻尼器设计及减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将折反式鼠笼与压电陶瓷结合应用的可控弹支干摩擦阻尼器,并进行了减振试验研究。介绍了弹支干摩擦阻尼器对转子系统的减振机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折返式可控弹支干摩擦阻尼器,该阻尼器使用压电陶瓷为作动机构,尺寸小、结构紧凑、可以方便施加控制;并将所设计的阻尼器安装于转子试验台对其减振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中首次实测了动、静摩擦片压紧力。结果表明,折返式可控弹支干摩擦阻尼器对转子系统的振动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转子经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动峰值减小70%以上,实测最佳压紧力为35~50 N。(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4期)

冯东喆,张剑,李霞[2](2019)在《楔块角对楔块式变摩擦减振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叁大件转向架普遍采用的楔块式变摩擦减振器楔块角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首先考虑楔块主摩擦角大于零、等于零和小于零的叁种情况下,确定了静平衡条件下楔块在上行和下行时主/副摩擦面的位移和受力关系,接着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楔块两个面的角度变化对主副摩擦面摩擦功、摩擦力比值以及摩擦力稳定性的影响.利用Simpack建立了货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楔块主副摩擦角变化对摩擦阻力的影响,验证了静平衡分析得到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工程参数允许范围内,当主摩擦角大于零时,楔块主摩擦面上行摩擦力大于下行,约为下行摩擦力2倍以上;主摩擦角小于零时,下行摩擦阻力大约为上行10倍以上;主摩擦角等于零时,下行摩擦力大于上行,可用比例关系变化范围较大,若主摩擦面摩擦系数取0.25、副摩擦角取58时下行摩擦力约为上行的2.3倍,且处于较为安全的区域.故主摩擦面角度对减振器性能影响很大,主摩擦面取零度的设计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冯东喆,张剑,李霞[3](2019)在《楔块角对楔块式变摩擦减振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楔块式变摩擦减振器楔块角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考虑楔块主摩擦角大于零、等于零和小于零的叁种情况下,确定静平衡条件下楔块在上行和下行时主/副摩擦面的位移和受力关系,分析楔块两个面的角度变化对主副摩擦面摩擦功、摩擦力比值以及摩擦力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货车动力学模型分析楔块主副摩擦角变化对摩擦阻力的影响,验证静平衡分析得到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工程参数允许范围内,当主摩擦角大于零时,楔块主摩擦面上行摩擦力大于下行,约为下行摩擦力2倍以上;主摩擦角小于零时,下行摩擦阻力大约为上行10倍以上;主摩擦角等于0时,下行摩擦力大于上行,可用比例关系变化范围较大,若主摩擦面摩擦系数取0.25、副摩擦角取58°时下行摩擦力约为上行的2.3倍,且处于较为安全的区域.故主摩擦面角度对减振器性能影响很大,主摩擦面取0°的设计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冯东喆[4](2018)在《变摩擦楔块式减振器结构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铁路货运速度的提高和重载技术的日益完善,我国重载货车载重量已逐渐提高到80t的级别,新建货运列车以达70t级别,其走行部均采用装有变摩擦楔块式减振器的叁大件转向架。楔块减振器因其结构简单,易于检修,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铁路货车,是货车转向架的重要部件之一,但是目前对于楔块的动力学研究尚且不多见。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现行的变摩擦楔块式减振器的主摩擦面摩擦角β以零度为主,这与现有的变摩擦楔块式减振器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研究清楚,变摩擦楔块式减振器的参数变化所能引起的减振器特性变化,以及整车性能的变化,实现针对性的系统的分析摩擦减振器性能。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楔块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以及仿真分析,为研制大轴重转向架楔块减振器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从位移关系、力学关系和作功关系叁个角度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推导了相关表达式,指出变摩擦楔块式减振器的主摩擦角β在大于零、等于零和小于零时,分别对应了叁种不同的力学关系,并指出叁种情况下所对应的锁死区间,同时对每种关系中,上、下行摩擦力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考察了主、副摩擦角的变化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应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了某货车车辆动力学模型,对主、副摩擦角的变化与摩擦力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利用所建模型,考虑满载和空载两种工况,分析了在轨道不平顺的作用下楔块减振器参数(包括:主摩擦角β、副摩擦角α、主摩擦面摩擦系数μ和楔块减振弹簧刚度K)对车辆垂向和横向平稳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β等于0°,μ取0.25,α取值大于75.96°时,下行工况发生摩擦锁死,现行楔块角β等于0°,α等于58°处于安全运行区间。从改善车辆运行稳定性角度出发,建议α在48~58°的区间内取值,建议β在0~1°之间取值,μ在0.15~0.45区间的取值越小越有利于车辆的平稳运行,K在250~350N/mm区间内取值。(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5)

李峙岳,朱如鹏,李苗苗[5](2018)在《基于鬃毛摩擦理论的环形橡胶减振器动态迟滞特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环形橡胶减振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建模。综合考虑材料的高弹特性、频率相关动态特性以及摩擦相关动态特性,并将形状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提出了一种基于鬃毛摩擦理论的描述减振器动态迟滞特性模型。比较以往的基于库仑摩擦理论的模型,该模型具有对摩擦速度依赖特性的描述能力,且能够预测摩擦应力在零速附近的非线性特征,使得拟合出的动态迟滞特性曲线具有很多微小的波浪特征。开展了测量减振器径向动态迟滞特性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环形橡胶减振器的实际动态迟滞曲线并非光滑的椭圆环,而是具有很多细微波浪的近似椭圆环,且在激振频率偏高时,波浪特征相对明显,验证了基于鬃毛摩擦理论的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的规律和趋势一致、特征相似。(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秦洁,燕群,黄文超[6](2018)在《旋转叶片干摩擦阻尼结构减振试验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航空发动机旋转叶片的振动特性及其振动抑制技术,对提高发动机的性能、结构完整性、工作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从旋转叶片干摩擦阻尼结构的减振试验装置、试验激励方法和动态特性测试等方面对旋转叶片干摩擦阻尼结构的减振试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将旋转叶片干摩擦阻尼结构的减振试验分为非旋转试验和旋转试验两类,结合叶片干摩擦阻尼结构减振特性试验的研究现状,提出应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在不旋转条件下,建立随叶片榫头结构、相邻叶片夹角变化的试验装置模型库;探索多叶片阻尼结构的高频激励耦合加载方法和振动响应测试方法;在旋转条件下,研究更符合开车环境的激励方式,发展使用应变片和传感器的高分辨率的振动响应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8年01期)

周岩[7](2017)在《车用摩擦减振器内部流场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路面冲击会产生振动,车体振动会对降低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也不利于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减振器对降低车体振动,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对汽车减振器耗能性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液压减振器和摩擦减振器的优点设计了一款车用摩擦减振器。该减振器是位移相关型减振器,阻尼力随位移变化而变化,可以有效控制车体的振动,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本文首先根据汽车减振器的设计要求进行减振器结构设计;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研究减振器内部油液压力变化的规律;最后在分析减振器结构参数对耗能性能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减振进行结构优化。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根据汽车减振器设计要求对前期研究的减振器进行结构设计,使减振器输出阻尼力符合汽车减振器要求;设计减振器内筒密封装置;对减振器关键部件进行疲劳分析,保证减振器结构设计满足工作要求。第二、建立减振器阻尼力数学模型,为减振耗能性能理论分析奠定基础;建立动态油液压力数学公式,研究减振器内部油液压力变化规律,分析减振器结构参数对油液压力变化的影响;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绘制减振器滞回曲线,初步分析减振器耗能性能。第叁、建立减振器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不同工况下减振器内部油液压力场及变化规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减振器结构参数对油液压力的影响,得出各参数影响程度大小;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研究各参数变化对油液压力影响规律,为减振器耗能性能分析奠定基础。第四、根据汽车减振器设计要求对本文研究的减振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以增压室油液压力作为减振器耗能性能研究的基础,绘制减振器滞回曲线,分析结构参数对减振器耗能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胥夕明,付茂海,李家星[8](2016)在《新型杠杆式变摩擦减振器重载货车转向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斜楔式货车转向架减振器结构复杂、减振性能不稳定的特点,在保持叁大件式转向架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杠杆式减振装置重载货车转向架的结构方案。对减振装置的结构原理进行了详细论证,并根据TB/T 1335-1996和TB/T 1959-2006标准,通过有限元法对侧架、摇枕进行了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侧架、摇枕的静强度与刚度均满足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6期)

李琳,刘久周,李超[9](2016)在《干摩擦阻尼器对宽频多阶次激励减振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干摩擦阻尼非线性系统响应求解的高阶谐波平衡法、摩擦力时域求解的时间推进法以及时频转换(AFT)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采用将时频转换法与高阶谐波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航空发动机叶片缘板阻尼器宽频多阶次激励的减振效果进行计算与分析.通过与直接积分法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且计算效率远远高于直接积分法.对比了保留不同谐波阶次时的计算结果,说明对航空发动机中宽频多阶次激励下的干摩擦阻尼系统进行分析计算时需要保留非线性力的高阶谐波成分,才能获得准确的结算结果.干摩擦阻尼器对于不同频率成分激起的共振峰值的最优正压力值不同,实际中应针对激振频率带宽及具体的减振需求,对阻尼器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得系统在整个工作频带上振动响应最小.(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А.В.Сухов,宋忠明[10](2016)在《货车转向架减振器斜楔摩擦副摩擦性能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要提高货车转向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许多方面取决于减振器部件优异的工作性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使用新的材料来制造这些部件。在使用新材料和使用获取新材料的工艺制造货车转向架减振器的零部件时,并不总是在考虑标准参数的基础上对它们的摩擦性能进行评估。在评估采用各种材料制造的斜楔减振器的摩擦性能时,使用实物试验台走行试验,可以进行模拟机车车辆的实际运行条件,全面地比较在不同的摩擦副中零部件的摩擦学性能指标。计算结果的分析评估,以及在实物试验时确定了的弹簧悬挂装置斜楔减振器"摩擦斜楔一磨耗板"摩擦副的相对摩擦因数等情况下,可以说明如下事实:即在研究货车转向架减振器部件新材料的方案时,采用摩擦副摩擦性能用试验台进行试验是合理且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国外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16年05期)

摩擦减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分析叁大件转向架普遍采用的楔块式变摩擦减振器楔块角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首先考虑楔块主摩擦角大于零、等于零和小于零的叁种情况下,确定了静平衡条件下楔块在上行和下行时主/副摩擦面的位移和受力关系,接着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楔块两个面的角度变化对主副摩擦面摩擦功、摩擦力比值以及摩擦力稳定性的影响.利用Simpack建立了货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楔块主副摩擦角变化对摩擦阻力的影响,验证了静平衡分析得到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工程参数允许范围内,当主摩擦角大于零时,楔块主摩擦面上行摩擦力大于下行,约为下行摩擦力2倍以上;主摩擦角小于零时,下行摩擦阻力大约为上行10倍以上;主摩擦角等于零时,下行摩擦力大于上行,可用比例关系变化范围较大,若主摩擦面摩擦系数取0.25、副摩擦角取58时下行摩擦力约为上行的2.3倍,且处于较为安全的区域.故主摩擦面角度对减振器性能影响很大,主摩擦面取零度的设计是安全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减振论文参考文献

[1].宋明波,廖明夫,王四季.折返式可控弹支干摩擦阻尼器设计及减振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2].冯东喆,张剑,李霞.楔块角对楔块式变摩擦减振器性能的影响[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

[3].冯东喆,张剑,李霞.楔块角对楔块式变摩擦减振器性能的影响[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

[4].冯东喆.变摩擦楔块式减振器结构参数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8

[5].李峙岳,朱如鹏,李苗苗.基于鬃毛摩擦理论的环形橡胶减振器动态迟滞特性模型[J].航空动力学报.2018

[6].秦洁,燕群,黄文超.旋转叶片干摩擦阻尼结构减振试验研究综述[J].航空工程进展.2018

[7].周岩.车用摩擦减振器内部流场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D].济南大学.2017

[8].胥夕明,付茂海,李家星.新型杠杆式变摩擦减振器重载货车转向架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6

[9].李琳,刘久周,李超.干摩擦阻尼器对宽频多阶次激励减振效果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6

[10].А.В.Сухов,宋忠明.货车转向架减振器斜楔摩擦副摩擦性能的评估[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16

标签:;  ;  ;  ;  

摩擦减振论文-宋明波,廖明夫,王四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