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布局调整论文-李晓玲,赵兰枝

村镇布局调整论文-李晓玲,赵兰枝

导读:本文包含了村镇布局调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市域村镇,布局,调整,必然性

村镇布局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玲,赵兰枝[1](2013)在《侯马市市域村镇布局调整的必然性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侯马市市域村镇建设现状,分析其调整的必然性,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市的市域村镇布局的调整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3年09期)

张伟[2](2008)在《村镇布局调整进程中的农村宅基地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基本的四项生活需求,农村宅基地解决了占中国人口总数56%的农民住房用地问题,为他们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农村宅基地制度对于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农村宅基地问题的研究至今还是很有限,因为农村作为城市的附庸的观念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对宅基地问题研究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行的法律对宅基地规定的过于简单和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内容不合理,与实践存在严重冲突,另一方面在经济学理论界宅基地也是一个备受冷落的领域,对它的研究,不仅远远落后于农村现实的发展,而且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土地制度的产权研究。笔者认为宅基地与农业用地对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农村经济的大发展,面对广大农民对宅基地的迫切需求,我们应当重视对宅基地问题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和产权流转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从河南省内乡县南王村个案着手,对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全文除导论和结语外,由五个主体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村镇布局调整与农村宅基地制度。该部分界定了村镇布局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现行宅基地制度的特点,阐述了村镇布局调整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第二部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现状透析。该部分以南王村为对象,指出了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所导致的住宅分散、面积超标、出现空心化;基础设施不健全、不配套,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使用;旧宅纠纷多,转让不规范;住宅开发建设模式落后,技术含量低,更新换代频繁等问题。第叁部分,宅基地问题的成因分析。这部分从制度、经济、交通条件、农户家庭构成状况和思想观念等五个方面剖析了农村宅基地制度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介绍了宅基地整治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几种新模式。包括义乌模式和温州模式、收取租金和宅田挂钩模式、城乡置换模式和公开招标、分块承包模式。第五部分,基于村镇布局调整视角下的宅基地治理策略。该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及成因,从村镇布局调整的视角探讨了改革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策略,即法律上要明晰产权:经济上要有偿使用与无偿使用相结合:使用权上要进行适度而合理的流转;行政上要有效调控:农村宅基地配套措施要完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张强[3](2006)在《京郊村镇布局调整中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都市地区中心城的扩张中,郊区农村往往充当着供给城市发展用地的角色。因此,都市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与村镇布局调整密切相关的复合过程,村镇空间变动是影响社区经济组织变迁的因素之一。各类地区的农村社区在布局调整中面临着不同前景。农民群众正在不断地创造出各具适应性的多种组织形式,这种实践需要有关社区经济组织政策、理论、法律等多层面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王瑞水,陈国雄[4](2006)在《今年安排好1000个居住点的村路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驻江苏首席 王瑞水 通讯员 陈国雄) 近日,从江苏省交通厅获悉,结合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将现有的24万个自然村‘压缩’为5万个左右集中居住点”的镇村布局规划,江苏交通部门将同步完成规划集中居住点的道路建设,实现真正的“村村通”。(本文来源于《中国交通报》期刊2006-04-07)

孟为[5](2004)在《年内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孟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调整北京城市空间布局,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确保年内完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17日就此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陈刚,他透露,北京未来空间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04-02-19)

村镇布局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基本的四项生活需求,农村宅基地解决了占中国人口总数56%的农民住房用地问题,为他们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农村宅基地制度对于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农村宅基地问题的研究至今还是很有限,因为农村作为城市的附庸的观念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对宅基地问题研究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行的法律对宅基地规定的过于简单和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内容不合理,与实践存在严重冲突,另一方面在经济学理论界宅基地也是一个备受冷落的领域,对它的研究,不仅远远落后于农村现实的发展,而且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土地制度的产权研究。笔者认为宅基地与农业用地对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农村经济的大发展,面对广大农民对宅基地的迫切需求,我们应当重视对宅基地问题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和产权流转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从河南省内乡县南王村个案着手,对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全文除导论和结语外,由五个主体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村镇布局调整与农村宅基地制度。该部分界定了村镇布局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现行宅基地制度的特点,阐述了村镇布局调整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第二部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现状透析。该部分以南王村为对象,指出了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所导致的住宅分散、面积超标、出现空心化;基础设施不健全、不配套,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使用;旧宅纠纷多,转让不规范;住宅开发建设模式落后,技术含量低,更新换代频繁等问题。第叁部分,宅基地问题的成因分析。这部分从制度、经济、交通条件、农户家庭构成状况和思想观念等五个方面剖析了农村宅基地制度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介绍了宅基地整治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几种新模式。包括义乌模式和温州模式、收取租金和宅田挂钩模式、城乡置换模式和公开招标、分块承包模式。第五部分,基于村镇布局调整视角下的宅基地治理策略。该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及成因,从村镇布局调整的视角探讨了改革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策略,即法律上要明晰产权:经济上要有偿使用与无偿使用相结合:使用权上要进行适度而合理的流转;行政上要有效调控:农村宅基地配套措施要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村镇布局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玲,赵兰枝.侯马市市域村镇布局调整的必然性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

[2].张伟.村镇布局调整进程中的农村宅基地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张强.京郊村镇布局调整中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变迁[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

[4].王瑞水,陈国雄.今年安排好1000个居住点的村路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6

[5].孟为.年内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N].北京日报.2004

标签:;  ;  ;  ;  

村镇布局调整论文-李晓玲,赵兰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