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区论文-李雄

湖南农区论文-李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湖南农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湖南农区,牧草,周年供青,模式

湖南农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雄[1](2008)在《湖南农区牧草周年高效供青生产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区草业是近年来在中国农区兴起的一个新型产业,其基本内容是将牧草引入传统农区农业生产系统,形成农区草业系统,农区草业系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农区牧草周年供青则是为了提高种草养畜的整体效益,目前我省农区牧草周年供青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牧草周年供应成为农牧结合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本研究利用湖南农区6个当家牧草品种(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美国矮象草、玉米、红薯、一年生黑麦草泰德、白叁叶)进行单种、间种、复种、套种形成7种栽培模式(A:桂牧一号套种白叁叶、B:矮象草套种白叁叶、C:玉米复种白叁叶、D:红薯复种黑麦草、E:桂牧一号间种红薯再套种泰德、F:矮象草间种红薯再套种泰德、G:玉米间种红薯再套种泰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桂牧一号+红薯/泰德为湖南农区最合适的栽培模式,该模式青饲料产量最高,达339 196.7 kg/hm~2,且纯收益达36 346.84元/公顷,产投比达到3.4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栽培模式2.单一的栽培模式难以实现不间断供青,但可以利用几种模式共同实现平衡供青,兼顾产量和供青期,可以选择桂牧一号+红薯/黑麦草和桂牧一号/白叁叶两种模式相结合,在湖南低山丘陵农区基本可以保证全年向牲畜均衡提供优质多汁青绿饲草,解决饲草旺淡季供应不平衡的重大问题。另外各养殖户可根据养殖牲畜的规模和数量进行栽培模式面积的调整,确保从产量和养分供应上能满足养殖场的需要。3.通过对不同各模式不同牧草品质的比较,得出不同牧草相同刈次粗蛋白的含量以矮象草的平均值最高,为12.8%,暖季型牧草干物质产量以模式E最高,为30 879 kg/hm~2,冷季型牧草干物质产量以模式A最高,为12 876.77 kg/hm~2,总干物质产量以模式E最高(40 149.88 kg/hm~2),各模式之间总粗蛋白产量以模式A最高(5 949.28 kg/hm~2),各模式之间可消化干物质产量以模式A最高(22608.98 kg/hm~2)。4.通过对六种牧草不同时间段光合特性的测定得出,除桂牧一号的光合特性各因子的变化规律的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较小,其它牧草变化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最大值A(R~2=0.9876),对数方程为y=7.868Ln(x)-5.3297。对不同牧草在不同时间段光合速率的测定得出光合性能除了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外,与栽培模式也有密切的关系,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该牧草与其搭配的牧草类型本研究为湖南农区牧草周年高效供青生产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李雄,李科云[2](2007)在《湖南农区牧草周年高效供青生产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湖南农区牧草单种、间种、套种7种栽培模式(桂牧一号/泰德、矮象草/泰德、玉米/泰德、红薯/泰德、桂牧一号+红薯/泰德、矮象草+红薯/泰德、玉米+红薯/泰德)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桂牧一号+红薯/泰德为湖南农区最合适的栽培模式,该模式青饲料产量最高,达339 196.7 kg/hm2,且纯收益达36346.84元/hm2,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栽培模式。本研究为湖南农区牧草周年高效供青生产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畜牧兽医》期刊2007年04期)

张跃进[3](2004)在《湖南保靖县在毒鼠强整治和农区灭鼠行动中积极探索植保工作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后的20多年来,全国各级植保技术人员4万多人如何把植保技术宣传推广到2亿多户8亿农民,一直是各级政府、农业行政机关、植保技术部门和广大植保工作者密切关注和不断探索的课题。多年来,各地对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有益尝试,取得了(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04年11期)

汤泽桃[4](2003)在《引草入田,大力发展湖南农区草食家畜》一文中研究指出牧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很高 ,主要归功于牧草饲料作物的发展。英国80 %牛肉产量、 65 %牛奶产量及 70 %畜牧业总产值是由牧草转化而来的。我国饲料饲草的不足制约了畜牧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膳食结构的转变(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03年07期)

凌焱,高春石[5](1995)在《试论湖南农区草业发展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农区发展草业条件优越,潜力大,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农区草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和改良天然草地,提高农副产品饲用价值;推广稻──稻──草新作制度;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流通格局,保障草业产品和生产资料畅通;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统一部署和规划,推动农区草业顺利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畜牧兽医》期刊1995年02期)

湖南农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湖南农区牧草单种、间种、套种7种栽培模式(桂牧一号/泰德、矮象草/泰德、玉米/泰德、红薯/泰德、桂牧一号+红薯/泰德、矮象草+红薯/泰德、玉米+红薯/泰德)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桂牧一号+红薯/泰德为湖南农区最合适的栽培模式,该模式青饲料产量最高,达339 196.7 kg/hm2,且纯收益达36346.84元/hm2,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栽培模式。本研究为湖南农区牧草周年高效供青生产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湖南农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雄.湖南农区牧草周年高效供青生产模式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2].李雄,李科云.湖南农区牧草周年高效供青生产模式的研究[J].湖南畜牧兽医.2007

[3].张跃进.湖南保靖县在毒鼠强整治和农区灭鼠行动中积极探索植保工作新途径[J].中国植保导刊.2004

[4].汤泽桃.引草入田,大力发展湖南农区草食家畜[J].畜牧与兽医.2003

[5].凌焱,高春石.试论湖南农区草业发展战略[J].湖南畜牧兽医.1995

标签:;  ;  ;  ;  

湖南农区论文-李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