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工与协同论文-颜廷标

产业分工与协同论文-颜廷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业分工与协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利益关系

产业分工与协同论文文献综述

颜廷标[1](2018)在《区域特质、产业分工定位与实现机理——以京津冀产业协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产业特质及其与财政收入、税收、GDP等经济指标的高度关联性,产业分工定位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争夺产业链高端和获得能力强的产业环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区域竞争的焦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多个领域,但产业协同是难点与重点。四年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已经有序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叁地的产业分工定位及实现机理这个涉及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研究透,也没有解决好,这是京津冀产业协同推进中出现偏差、效率不高,甚至盲目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分析区域产业分工定位影响因素入手,研究区域特质与产业选择偏好及京津冀产业协同模式,并探讨实现区域产业分工定位的机理、途径与政策含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肖雁飞,吴艳萍,向云波,廖双红[2](2017)在《产业转移、专业化分工与跨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粤湘赣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区专业化分工理论与方法,选择广东(粤)、湖南(湘)、江西(赣)、广西(桂)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5年制造业2位数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产业转移与地区分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广东产业转移降低了四省份的分工水平,地区间产业同构较为突出,跨区域产业链构建处于初期阶段;第二,制造业整体呈空间扩散趋势,但资源和低技术产业扩散速度高于中高技术产业,一些高技术行业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聚,同时,大多制造业都指向广东市场,表现出产品内分工转移特征。(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06期)

魏丽华[3](2016)在《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对产业协同发展的启示——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工协作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他的很多着作中都对协作与分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这些思想精髓在当今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仍然发挥着其影响力。在此背景下,深刻把握马克思的分工与协作的经典思想,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6年04期)

闫帅[4](2015)在《模块化分工条件下产业链协同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块化分工条件下,产业链被划分为具有半自律性特征的模块,包括模块集成商和模块供应商,其形态呈现出以统一设计规则为核心纽带的模块集成商核型结构。在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基本架构的基础上,产业链协同创新过程先后经历标准的竞争及产业标准的形成、产业链模块化结构安排和产业链模块技术横向竞合创新等叁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以标准联盟为组织形式的纵向协同和以竞合研发为创新方式的横向协同两条创新协同线共同作用,推动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路零[5](2015)在《网络诈骗地下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笔者从猎网平台获悉,基于对网民举报的近9万起网络诈骗案件的追踪研究,该平台发现网络诈骗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分工明确的地下“黑产业链”,可划分多达15个工种。初步统计,网络诈骗从业者至少有160万人,“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已成为继赌博和色情产业(本文来源于《人民邮电》期刊2015-11-13)

曹虹剑,张建英,刘丹[6](2015)在《模块化分工、协同与技术创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块化在深化分工的同时提升了组织间协同效应,促进了企业融合与产业融合。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用熵值法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块化生产程度,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与产业组织模块化,以及模块化分工与协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块化生产程度较高,其中,新能源产业模块化程度最高,新能源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模块化程度较高,生物医药产业与新材料产业模块化程度相对较低。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产业组织模块化、模块化分工与模块化协同对技术创新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产业组织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大,企业组织模块化的影响次之,产品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模块化分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而模块化协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与产业组织模块化之间以及模块化分工与协同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王玉海[7](2014)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思维——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促进京津冀产业分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虽然还没有公布,但近年来区域发展却并没有停步,出现了有利区域合作的新变化,这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去审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分工调整是核心,而利益的协调则是本质。我们把增长主体与区域空间结合起来,发现京津冀区域集聚"整体"上是地方政府与企业实体、社会公众等多元利益主体交互作用下共同促成的。这些主体综合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上,尽管这些产业集群还局限在行政区域,但密集分布在京津冀相邻地区呈现连接贯通的"握手"趋向。这为我们促进和加强区域协作提供了启示与契机,应该以这些产业集群为基础,选择临近重点地区作为区域产业分工调整空间再造的突破口;而政府也要把握区域集群发展的阶段,按照共享资源提供递进的逻辑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4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11-04)

刘光东,武博,孙天元[8](2012)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基于模块化分工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模块化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型。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从完善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政府积极参与等方面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从而推动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2年07期)

王婷,芦岩[9](2011)在《基于产业分工的城市群不平衡协同发展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回顾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各种观点,然后从产业分工的视角分析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间合作、协同实现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建立城市群区域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城市的开发和扶持、建立城市群内合理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促进城市群经济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1年09期)

王彬彬[10](2010)在《四川产业分工与空间协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产业分工与布局理论是在工业化框架下的产业"自选择",随着城市化发展,作为产业"环境"的城市功能正在不断分化,资源配置能力与结构也出现差异化,环境-产业协同演化要求产业分工与布局适应相应的城市功能。据此,四川产业分工与布局可以同属成都经济圈的成都、德阳、绵阳、雅安为例,构建基于城市功能的产业分工金字塔的产业分工体系。(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0年06期)

产业分工与协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地区专业化分工理论与方法,选择广东(粤)、湖南(湘)、江西(赣)、广西(桂)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5年制造业2位数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产业转移与地区分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广东产业转移降低了四省份的分工水平,地区间产业同构较为突出,跨区域产业链构建处于初期阶段;第二,制造业整体呈空间扩散趋势,但资源和低技术产业扩散速度高于中高技术产业,一些高技术行业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聚,同时,大多制造业都指向广东市场,表现出产品内分工转移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业分工与协同论文参考文献

[1].颜廷标.区域特质、产业分工定位与实现机理——以京津冀产业协同为例[J].河北学刊.2018

[2].肖雁飞,吴艳萍,向云波,廖双红.产业转移、专业化分工与跨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粤湘赣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

[3].魏丽华.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对产业协同发展的启示——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学习论坛.2016

[4].闫帅.模块化分工条件下产业链协同创新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路零.网络诈骗地下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N].人民邮电.2015

[6].曹虹剑,张建英,刘丹.模块化分工、协同与技术创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

[7].王玉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思维——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促进京津冀产业分工[C].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4高峰论坛论文集.2014

[8].刘光东,武博,孙天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基于模块化分工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2

[9].王婷,芦岩.基于产业分工的城市群不平衡协同发展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

[10].王彬彬.四川产业分工与空间协同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

标签:;  ;  ;  

产业分工与协同论文-颜廷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