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矫正论文-刘岩,黄俊亚,张一民,孙婷婷

运动矫正论文-刘岩,黄俊亚,张一民,孙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矫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学生,脊柱形态异常,运动处方,矫正干预

运动矫正论文文献综述

刘岩,黄俊亚,张一民,孙婷婷[1](2019)在《小学生脊柱形态异常矫正运动处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诸多的因素导致现在的小学生出现了一系列形体健康问题,集中体现在小学生的躯干异常上面,即脊柱形态异常。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身体形态需要从小塑造,最佳阶段为6岁到12岁。2016年6月北京市教委开展《北京市教委向基础教育倾斜—体育卫生和艺术—北京市中小学生形体健康教育实践》项目研究,分别对20所中小学(小学10所,初中10所)共计16167名学生开展了形体健康测试。其中有足型有不同程度问题的人占55.80%,肘关节形态有问题的占29.1%,头部形态有不同程度问题的占8.7%,肩部形态有问题的占18.2%,腿型有问题的占13.9%,背型有问题的占7.2%,颈部形态有问题的占15%,腿形有问题的占4.7%,身体整体观有问题的占5%。虽然从比例上来看肩部、颈部和背部的问题比例不算太大,但是肩部存在异常问题的有2913人,颈部有2423,背部有1075人。与腿型和足型问题相比,对脊柱形态的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有希望获得相对明显的效果。很大一部分的小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脊柱形态异常问题,应该足够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重视,解决小学生的脊柱形态异常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对于脊柱形态异常这个问题已经有很深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成年人和中老年人群,却往往忽略了小学生这类人群,少数文献中小学生脊柱形态异常的问题虽然已经被发现,但是却没有被解决。故本研究目的是拟通过指定小学生脊柱形态异常矫正运动处方,并通过20周干预,观察其对脊柱形态异常的改善效果,以期为中小学生健康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目的:随机选取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四、五年级的101名小学生进行BodyStyle(Model.S-8.0)姿势评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筛选出的存在探颈、高低肩、驼背和脊柱侧弯中叁种或叁种以上问题的55名小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余46人为对照组。根据测试结果研制针对矫正小学生的颈椎、胸椎和腰椎的运动处方,进行为期20周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后测量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颈椎倾斜、肩部倾斜、肩胛骨倾斜、上体倾斜度和脊椎弯曲程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四、五年级的101名小学生进行BodyStyle(Model.S-8.0)姿势评价测试,筛选存在探颈、高低肩、驼背和脊柱侧弯问题的小学生,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5名(男24名,年龄10.83±0.70;女31名,年龄10.84±0.78),对照组46名(男29名,年龄10.79±0.62;女17名,年龄10.82±0.73)。根据测试结果研制针对矫正小学生的颈椎、胸椎和腰椎的运动处方,进行为期20周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后测量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颈椎倾斜、肩部倾斜、肩胛骨倾斜、上体倾斜度和脊椎弯曲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实验组学生侧面观颈椎倾斜角度和倾斜差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实验组女生在干预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男生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学生侧面观颈椎倾斜角度和倾斜差呈上升趋势,但是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组学生高低肩的四项指标均显着下降,除实验组男生后面观倾斜差的差异性(P<0.05),其余指标均为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学生无显着性差异;3)实验组女生上体倾斜角度有显着性差异(P<0.01),男生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男生侧面观上体倾斜差显着提高(P<0.01),女生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上体倾斜程度明显加重,无显着性差异。4)实验组男女生脊柱弯曲倾斜角度及倾斜差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男女生脊柱弯曲倾斜角度及倾斜差呈上升趋势,均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20周针对脊柱形态异常矫正的运动处方能够改善探颈、高低肩、驼背、脊柱侧弯这四个脊柱形态异常问题,促进脊柱形态均向正常的脊柱形态方向发展。期望未来小学生的脊柱形态异常问题可以得到很多的重视和深度研究,使孩子们在可以在适龄阶段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矫正这类问题。(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滨,宋淑华,李剑[2](2019)在《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青少年脊柱侧凸在所有脊柱侧凸类型中约占90%。轻度脊柱侧凸会影响人体的形态美学,若不加以干预,会逐渐加重形成重度脊柱侧凸,脊柱变形以及胸廓畸形,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具体的运动干预方案,尚未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运动处方。为此,本研究拟选取国内外研究者关于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分析。定量分析不同的干预强度,干预时间,以及干预方法对于AIS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旨在通过合并多项研究的运动干预方案,形成更加科学可靠运动干预方案。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运动干预;外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Adolescent;idiopathic scoliosis;exercise intervention;kinesiotherapy。通过文献检索,六个数据库共检索到文献3030篇。通过导入NoteExpress进行文献去重,剩余文献1188篇。由两名研究员通过阅读题目排除,剩余文献101篇;阅读摘要,去掉综述类,手术矫正类,现状调查类文章,剩余文献数量为17篇。最后通过阅读全文,保留符合本研究的文献共8篇。收集原始文献中运动干预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采用Cochrane公司提供的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以及森林图和偏倚图的绘制。研究结果:共纳入了8个随机对照实验,共计611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分析显示,各项研究存在中度以下偏倚风险;同时对纳入研究做传统漏斗图分析显示,其图形较为对称,可认为该研究发表偏倚较小,可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各研究之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异质性检验P<0.00001,I2=96%)。针对异质性可能来源的叁个方面(干预方法,干预时间和干预周期)进行亚组分层分析。以干预强度为亚组分层依据,结果显示:干预强度在30-45min/次(WMD=﹣4.51,95%CI:﹣6.04-﹣2.98,P=0.00001,I2=0%)时,其异质性较小,合并效应量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30-45min/次的运动强度对脊柱最大Cobb角的减小具有较好的效果;干预强度在60min以上/次(WMD=﹣5.58,95%CI:﹣11.28-0.11,P=0.05,I2=99%)时,其异质性较大,可认为大于60min/次的运动干预强度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最大Cobb角的矫正效果不佳。以干预周期为亚组分层依据,结果显示:干预周期为3个月(WMD=﹣4.84,95%CI:﹣6.45-﹣3.23,P=0.00001,I2=0%)其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该亚组合并统计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叁个月的干预周期能显着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最大Cobb角。不同干预方案间都存在较大异质性,但合并效应量后(WMD=﹣4.77,95%CI:﹣8.79-﹣0.74,P=0.02<0.05,I2=98%),其合并后结果显示各干预方案均有明显效果。追踪质量评价最佳的原始文献得出最优运动处方:干预部位及训练由脊柱两侧肌肉的肌力训练,康复体操,呼吸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四种训练组成,运动强度为患者次日不感觉疲劳为主,干预周期为3个月,每周2-3次,每次30-45min左右。研究结论: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干预效果依据干预方式各要素(干预方法,干预强度,干预周期)以及患者的最大Cobb角不同而有所不同。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干预方案,其运动处方如下:干预由脊柱两侧肌肉的肌力训练,康复体操,呼吸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四种训练组成,运动强度为患者次日不感觉疲劳为主,干预周期为3个月,每周2-3次,每次30-45min左右。同时安排康复治疗师进行干预监督与指导,能较好的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最大Cobb角。(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马艳,邓豪[3](2019)在《基于虚拟现实的运动训练矫正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个人运动场景下运动纠正系统的严重不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虚拟个人运动训练器(PAT)的原型系统。与锻炼录像带或电视直播不同,本系统能够让用户自主选择运动类型,引导程序会创建满足用户设定的虚拟训练师。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虚拟现实技术,实时对运动姿态进行识别、判读,从而对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同时给出恰当的反馈意见。本系统中将中央行为识别与用户激励、用户反馈模块分开设计,采用系统主线同步,可以实现对识别、判读、背景音乐激励等的无缝衔接。本系统在测试中具有运行稳定、实时延时小等优点,可以基本满足个人的运动矫正需求。(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李孝亮[4](2019)在《运动康复矫正治疗综合区的构建——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运动康复矫正治疗综合区构建相关内容,在分析了当前漳州卫生教育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开放运动康复矫正治疗专业的综合服务能力,促使中职运动康复理疗师可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锻炼运动康复理疗师的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7期)

王海,刘宁宁,董云峰,冯青山[5](2019)在《脊骨神经医学基本原理结合运动康复技术矫正“颈后大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脊骨神经医学基本原理结合运动康复技术矫正"颈后大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3例符合"颈后大包"诊断标准的患者,脊骨神经医学基本原理结合运动康复技术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8周后评价治疗前后各种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利用脊骨神经医学基本原理结合运动康复技术矫正"颈后大包"治疗方法具有不使用药物、无需手术、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治疗效果显着、患者容易接受、周期短等特点,值得在运动康复治疗中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清华[6](2019)在《中等职业学院学生视疲劳的原因分析及运动矫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学生视疲劳的原因以及运动矫正策略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视疲劳检查的中等职业学院学生6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研究组学生视疲劳的原因,并记录其运动矫正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学生的视疲劳原因调查显示,本组视疲劳学生均有不同程度不良阅读习惯、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运动时间短等习惯,在对学生展开医疗保健运动后,本组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学生视疲劳与其阅读习惯、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以及日常运动锻炼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改善其视力状态,通过运动矫正方式调节其身体状态改善其视力十分关键。(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邱建华,王志斌[7](2019)在《行为矫正和运动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行为矫正和运动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选取120名农村留守儿童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行为矫正+运动"联合干预,对照组只实施单纯运动干预。干预前两组儿童的最大摄氧量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最大摄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行为矫正+运动"联合干预对儿童心肺耐力提升具有明显效果。农村留守儿童中睡眠不足、沉迷于网络、吸烟饮酒、运动缺乏等不良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导致他们心肺耐力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实施"行为矫正+运动"联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和提升他们的心肺耐力水平,由此可见,在现有条件下纠正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是提高其心肺功能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谷梦云[8](2019)在《矫正小学生骨盆倾斜运动干预方案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姿势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身体姿态与骨盆位置关系十分密切。目前对骨盆倾斜的问题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拟结合运动解剖学及康复学原理,编制适合小学生的运动干预方案,并实施于训练,观察其对矫正骨盆倾斜的作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辛房小学3-5年级共204名小学生进行身体姿态测量,发现存在骨盆侧倾、骨盆前倾、长短腿及高低肩等问题较多的学生,在遵循自愿参与的基础上随机选取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测量结果研制矫正小学生骨盆倾斜的运动干预方案,进行10周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后测量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骨盆侧倾、骨盆前倾、长短腿、高低肩及坐位体前屈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实验组学生骨盆侧倾两项指标明显下降。在倾斜角度方面,男生由5.06°下降至2.26°;女生则由3.18°下降至0.82°;而倾斜差方面,男生由18.19mm下降为8.24mm;女生则由12.5mm下降为3.50mm;且前后皆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反观对照组学生其指标数值明显上升,且对照组男生骨盆侧倾的倾斜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组学生骨盆前倾的倾斜角度和倾斜差显着下降,且实验组男生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分别表现在倾斜角度方面,由23.13°下降至16.61°,倾斜差方面则由69.26mm下降到45.51mm。而女生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学生倾斜程度加重,且对照组男生存在显着差异性,女生无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组学生长短腿问题程度显着下降,且男生变化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下肢长短差异倾斜差的平均数由实验前的15.98mm下降为8.54mm。对照组学生倾斜差显着上升,且对照组男生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实验组学生高低肩两项指标明显下降,且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对照组学生后面观肩胛骨倾斜角度和倾斜差呈上升趋势,其中倾斜角度显着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5)实验组学生干预后坐位体前屈成绩提升,前后具有高显着性差异(P<0.01),男生从-0.48cm变化为4.6cm;而实验组女生则由4.8cm提高到8.56cm。对照组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略微下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骨盆倾斜异常身体姿态在小学生中发生率较高,骨盆前倾和骨盆侧倾问题较为多见。矫正小学生骨盆倾斜运动干预方案经过科学的研制和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2.10周的运动干预方案使骨盆侧倾程度得以降低,在骨盆前倾的改善上也有所帮助,对于骨盆倾斜问题的矫正与预防有较好的效果。3.实验组小学生在高低肩及长短腿等身体姿态异常问题上也有一定改善,而且BodyStyle(Model.S-8.0)姿态评价总体得分降低,身体柔韧性也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贾光素,冉咏秋,赖园园[9](2019)在《矫正衣联合悬吊技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矫正衣联合悬吊技术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及姿势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悬吊技术治疗方法,干预时间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矫正衣进行训练,干预时间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粗大运动功能及功能性步行的变化。结果治疗2月时,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中D区和E区评分比较,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矫正衣联合悬吊技术治疗可提升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提高其行走时姿势的控制能力。(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9年04期)

袭建香[10](2018)在《重度智障儿童大肌肉群运动功能失调矫正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度智障儿童由于存在脑干部受损,对运动、语言功能、表达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运动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及儿童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通过运用科学的康复手段,改善儿童大肌肉群的运动功能,能够明显改善重度智障儿童的肌肉发育及日常生活能力,重度智障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针对重度智障儿童肌肉群运动功能恢复我们提出以下几种策略。(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8年24期)

运动矫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青少年脊柱侧凸在所有脊柱侧凸类型中约占90%。轻度脊柱侧凸会影响人体的形态美学,若不加以干预,会逐渐加重形成重度脊柱侧凸,脊柱变形以及胸廓畸形,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具体的运动干预方案,尚未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运动处方。为此,本研究拟选取国内外研究者关于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分析。定量分析不同的干预强度,干预时间,以及干预方法对于AIS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旨在通过合并多项研究的运动干预方案,形成更加科学可靠运动干预方案。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运动干预;外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Adolescent;idiopathic scoliosis;exercise intervention;kinesiotherapy。通过文献检索,六个数据库共检索到文献3030篇。通过导入NoteExpress进行文献去重,剩余文献1188篇。由两名研究员通过阅读题目排除,剩余文献101篇;阅读摘要,去掉综述类,手术矫正类,现状调查类文章,剩余文献数量为17篇。最后通过阅读全文,保留符合本研究的文献共8篇。收集原始文献中运动干预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采用Cochrane公司提供的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对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以及森林图和偏倚图的绘制。研究结果:共纳入了8个随机对照实验,共计611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分析显示,各项研究存在中度以下偏倚风险;同时对纳入研究做传统漏斗图分析显示,其图形较为对称,可认为该研究发表偏倚较小,可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各研究之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异质性检验P<0.00001,I2=96%)。针对异质性可能来源的叁个方面(干预方法,干预时间和干预周期)进行亚组分层分析。以干预强度为亚组分层依据,结果显示:干预强度在30-45min/次(WMD=﹣4.51,95%CI:﹣6.04-﹣2.98,P=0.00001,I2=0%)时,其异质性较小,合并效应量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30-45min/次的运动强度对脊柱最大Cobb角的减小具有较好的效果;干预强度在60min以上/次(WMD=﹣5.58,95%CI:﹣11.28-0.11,P=0.05,I2=99%)时,其异质性较大,可认为大于60min/次的运动干预强度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最大Cobb角的矫正效果不佳。以干预周期为亚组分层依据,结果显示:干预周期为3个月(WMD=﹣4.84,95%CI:﹣6.45-﹣3.23,P=0.00001,I2=0%)其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该亚组合并统计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叁个月的干预周期能显着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最大Cobb角。不同干预方案间都存在较大异质性,但合并效应量后(WMD=﹣4.77,95%CI:﹣8.79-﹣0.74,P=0.02<0.05,I2=98%),其合并后结果显示各干预方案均有明显效果。追踪质量评价最佳的原始文献得出最优运动处方:干预部位及训练由脊柱两侧肌肉的肌力训练,康复体操,呼吸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四种训练组成,运动强度为患者次日不感觉疲劳为主,干预周期为3个月,每周2-3次,每次30-45min左右。研究结论: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干预效果依据干预方式各要素(干预方法,干预强度,干预周期)以及患者的最大Cobb角不同而有所不同。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干预方案,其运动处方如下:干预由脊柱两侧肌肉的肌力训练,康复体操,呼吸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四种训练组成,运动强度为患者次日不感觉疲劳为主,干预周期为3个月,每周2-3次,每次30-45min左右。同时安排康复治疗师进行干预监督与指导,能较好的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最大Cobb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矫正论文参考文献

[1].刘岩,黄俊亚,张一民,孙婷婷.小学生脊柱形态异常矫正运动处方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张滨,宋淑华,李剑.运动干预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meta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马艳,邓豪.基于虚拟现实的运动训练矫正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2019

[4].李孝亮.运动康复矫正治疗综合区的构建——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J].作家天地.2019

[5].王海,刘宁宁,董云峰,冯青山.脊骨神经医学基本原理结合运动康复技术矫正“颈后大包”[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孙清华.中等职业学院学生视疲劳的原因分析及运动矫正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邱建华,王志斌.行为矫正和运动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

[8].谷梦云.矫正小学生骨盆倾斜运动干预方案的研制与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9

[9].贾光素,冉咏秋,赖园园.矫正衣联合悬吊技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9

[10].袭建香.重度智障儿童大肌肉群运动功能失调矫正策略[J].祖国.2018

标签:;  ;  ;  ;  

运动矫正论文-刘岩,黄俊亚,张一民,孙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