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游览车论文-王伟,路春光,邓程程,周翠玉

电动游览车论文-王伟,路春光,邓程程,周翠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动游览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动游览车,装配线,装配工艺,Flexsim仿真

电动游览车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路春光,邓程程,周翠玉[1](2014)在《基于Flexsim的电动游览车装配线的规划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电动游览车的装配工艺,确定了装配线的工艺流程、作业元素及其作业时间、装配线工位的划分。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完成对电动游览车装配线设计方案的建模与仿真,通过对运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4年06期)

王伟[2](2013)在《电动游览车结构设计及装配工艺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架是电动游览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车的安装基体。电动机、悬架系统、车身等都要安装在车架上,车架将其整合成一台完整的车辆。车架设计是电动游览车结构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电动游览车整车的结构布局及车身的外形;此外,电动游览车的不断发展使其需求量日益增加,电动游览车企业的装配线生产能力就决定了其效益的好坏,好的装配线工艺将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给企业带来竞争力。课题针对电动游览车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研究了电动游览车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底盘车架结构的设计)及其装配线平衡的解决方案。利用CAD软件辅助完成对电动游览车车架结构的设计,包括车架类型,车架形式,以及各方面详细尺寸的设计,并对整车进行叁维实体建模。以Visual C++6.0为开发平台,利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工具,将电动游览车车架的主要尺寸结构参数化,完成对电动游览车车架结构的参数化设计,并最终服务于车架的结构设计,使设计更加方便快捷,提高设计效率;分析电动游览车的结构组成部分及其装配生产线工艺,完成对电动游览车装配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包括工位、工时等设计,利用Flexsim系统仿真软件建立装配生产线的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装配线中的“瓶颈”,利用启发式的装配线平衡法,对装配线进行改善,使其达到平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课题通过对电动游览车车架结构的设计和装配线仿真的研究,提出了电动游览车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电动游览车车架结构的设计效率和装配线的合理规划与平衡。(本文来源于《河北联合大学》期刊2013-12-04)

邓号,路春光,刘伟民[3](2013)在《微型电动游览车底盘结构的静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型电动游览车匀速直线行驶和一车轮瞬时悬空两种工况,分析了底盘变形和应力分布。在动态分析中应用模态分析方法,计算得出了底盘自由状态下的10阶频率和对应的振型及固有频率,给出了避免车体产生共振和噪声的方法及途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3年01期)

邓号,路春光,刘伟民[4](2012)在《微型电动游览车底盘结构的静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微型电动游览车底盘的刚度、强度并减少整车振动,文章对微型电动游览车底盘结构静态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静态分析主要针对微型电动游览车匀速直线行驶和一个车轮瞬时悬空2种工况,分析了底盘变形和应力分布。在动态分析中应用模态分析方法,计算得出了底盘自由状态下的10阶频率和对应的固有频率及振型,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底盘4阶的固有频率容易引起共振,应通过调整底盘结构,使各阶模态频率避开路面激励频率,防止车体发生共振。(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师》期刊2012年12期)

庄毅胜,黄妙华,周星亮[5](2009)在《基于拓扑优化的电动游览车车身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有限元法的拓扑优化技术设计车身骨架的拓扑结构。经过对优化前后车身骨架结构的比较,达到了车身轻量化的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轻型汽车技术》期刊2009年Z3期)

朱命怡,赵向阳[6](2009)在《电动游览车的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电动游览车的设计理论研究,建立了电动游览车基本计算的动力学模型。以此为指导,研制出了15座电动游览车,并进行了整车性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车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科技部的技术要求,电气系统参数的匹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周星亮[7](2008)在《电动游览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车架作为汽车总成的一部分,承受着来自道路的各种复杂载荷作用,并且汽车上许多重要总成件都是以车架为安装载体,因而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在汽车总体设计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车的性能以及产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传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设计中大规模运算和短周期产品开发的要求。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有限元法的飞速发展为车架的结构性能的计算分析带来了新的革命。通过有限元法对车架结构进行性能分析,在设计时考虑车架结构的优化,对提高整车的各种性能,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电动旅游车车为例,首先阐述了有限元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叙述了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然后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车身骨架全板壳单元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该车身骨架在弯曲工况和弯扭工况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求得了不同工况下车身骨架的整体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为委托企业的产品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车身骨架整体强度具有较大的余量,只有少部分的应力值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基本符合强度要求,但还有改进的余量,所以需要对该车身骨架进行改进。本文基于有限元法的拓扑优化技术对该车身骨架的拓扑结构进行改进设计,车身骨架经拓扑优化后,整车骨架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与原车身骨架结构相比,质量有所减少,取得了优化效果。(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8-11-01)

吕健攀,张奕黄,杨岳峰,王卫东[8](2008)在《基于SKHI22B的电动游览车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电动汽车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以电能为能源,具有零排放、无污染等特点,应用广阔。而驱动电机以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的核心,为了达到高效率、高性能,通常采用异步电机。用集成功率模块(IPM)作为逆变器使用时,虽然应用简单,开发周期短,然而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08年09期)

王卫东,张奕黄,杨岳峰[9](2007)在《电动游览车电机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结构、抗干扰以及功能实现角度,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游览车用异步电机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对控制器的机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分别作了具体的论述。实践应用结果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07年11期)

王伟,陈慧,刁增祥[10](2007)在《无人驾驶电动游览车底盘集成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具有自动寻迹行驶和遥控行驶2种模式的无人驾驶电动游览车,该车采用光电传感器自动辨识行驶路径,自动完成寻迹行驶,且在自主行驶过程中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探测技术自动检测障碍物信息,具有防碰撞功能,在底盘控制上实现了无人驾驶技术、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和线控转向技术以及防碰撞技术等的集成控制,对于实现车辆的智能驾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200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7)

电动游览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车架是电动游览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车的安装基体。电动机、悬架系统、车身等都要安装在车架上,车架将其整合成一台完整的车辆。车架设计是电动游览车结构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电动游览车整车的结构布局及车身的外形;此外,电动游览车的不断发展使其需求量日益增加,电动游览车企业的装配线生产能力就决定了其效益的好坏,好的装配线工艺将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给企业带来竞争力。课题针对电动游览车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研究了电动游览车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底盘车架结构的设计)及其装配线平衡的解决方案。利用CAD软件辅助完成对电动游览车车架结构的设计,包括车架类型,车架形式,以及各方面详细尺寸的设计,并对整车进行叁维实体建模。以Visual C++6.0为开发平台,利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工具,将电动游览车车架的主要尺寸结构参数化,完成对电动游览车车架结构的参数化设计,并最终服务于车架的结构设计,使设计更加方便快捷,提高设计效率;分析电动游览车的结构组成部分及其装配生产线工艺,完成对电动游览车装配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包括工位、工时等设计,利用Flexsim系统仿真软件建立装配生产线的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装配线中的“瓶颈”,利用启发式的装配线平衡法,对装配线进行改善,使其达到平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课题通过对电动游览车车架结构的设计和装配线仿真的研究,提出了电动游览车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电动游览车车架结构的设计效率和装配线的合理规划与平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动游览车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路春光,邓程程,周翠玉.基于Flexsim的电动游览车装配线的规划与仿真[J].机械工程师.2014

[2].王伟.电动游览车结构设计及装配工艺性仿真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3

[3].邓号,路春光,刘伟民.微型电动游览车底盘结构的静动态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3

[4].邓号,路春光,刘伟民.微型电动游览车底盘结构的静动态分析[J].汽车工程师.2012

[5].庄毅胜,黄妙华,周星亮.基于拓扑优化的电动游览车车身优化设计[J].轻型汽车技术.2009

[6].朱命怡,赵向阳.电动游览车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7].周星亮.电动游览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8

[8].吕健攀,张奕黄,杨岳峰,王卫东.基于SKHI22B的电动游览车驱动电路设计[J].微特电机.2008

[9].王卫东,张奕黄,杨岳峰.电动游览车电机控制器设计[J].电气技术.2007

[10].王伟,陈慧,刁增祥.无人驾驶电动游览车底盘集成控制研究[C].200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07

标签:;  ;  ;  ;  

电动游览车论文-王伟,路春光,邓程程,周翠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