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联筛查论文-许晓红,刘纪君

二联筛查论文-许晓红,刘纪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联筛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筛查效率,产前诊断

二联筛查论文文献综述

许晓红,刘纪君[1](2019)在《中孕期二联和叁联血清学产前筛查效率的比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统计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16~2017年中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情况,比较二联和叁联筛查的效率,评估游离雌叁醇(uE3)在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同意进行产前筛查的28 900例孕妇进行中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测定AFP、Free β-hCG和uE3的浓度,利用Lifecycle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计算,比较二联(AFP、Free β-hCG)和叁联(AFP、Free β-hCG、uE3)筛查的效率,羊水穿刺诊断染色体情况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在28 900例孕妇中,当截断值为1/270时,经二联和叁联筛查,二者对21-叁体的检出率相同,均为76.92%,但叁联筛查的假阳性率大大降低,仅为4.27%,二联筛查假阳性率为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唐氏综合征的筛查,孕中期血清学叁联筛查的筛查效率要优于二联筛查。(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5期)

施建娣[2](2019)在《不同孕周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时血清学二联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行产前筛查的6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A(19-25岁)、B(25-30)、C(30-35)叁组,所有孕妇均进行产前二联血清PAPP-A、Free-β-HCG的检测,比较不同孕周的孕妇的唐氏综合征的高风险率和假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孕周<16w时各组产前筛查高风险率存在显着差异(P=0.04),16-19w孕妇产前筛查的风险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16w和>19w时各组孕妇的产前筛查假阳性率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A和C组孕妇产前筛查的假阳性率与B组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 16-19w时使用血清学PAPP-A、Free-β-HCG二联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准确有效,经济方便,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江燕,顾琳媛,王芳,张闻,陈益明[3](2018)在《中孕期血清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二联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中孕期血清学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reeβ-h CG)二联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18叁体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ES)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open neural tube defects,ONTD)的筛查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4年9月杭州市余杭区5家产前筛查采血点,自愿接受产前筛查的71 275例中孕期妇女血清学产前筛查结果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情况。结果筛查出DS高风险2 155例,ES高风险189例,ONTD高风险396例,高风险阳性率分别为3.02%、0.27%和0.56%。本地区DS、ES和ONTD的筛查灵敏度分别为57.14%、88.89%和53.57%;特异度分别为97.01%、99.75%和99.47%;假阳性率分别为2.99%、0.25%和0.53%。结论中孕期妇女血清产前筛查检测,是目前降低本地区缺陷胎儿出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建平,李超,马健[4](2016)在《两种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模型的ROC曲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两种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模型的筛查效率,其中新模型只采用血清标志物计算唐氏综合征妊娠风险,现行模型采用血清标志物结合孕妇年龄计算唐氏综合征妊娠风险。方法收集国内2007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以及我院2015年1月1日以后随访到的新增唐氏综合征妊娠数据共68例。运用接受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比较两种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模型对该组唐氏综合征妊娠的筛查效率。结果新的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模型的筛查效率明显优于现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模型。结论新的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模型的筛查效率明显优于现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模型。新的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模型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李龙,朱宝生[5](2016)在《对孕中期妇女血清二联指标筛查唐氏综合征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孕中期孕妇血清二联指标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价值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万方医学库和CNKI数据库,收集2015年2月以前有关孕中期血清二联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章进行Meta分析,对孕中期孕妇血清二联指标筛查21-叁体综合征的Meta分析结果为:敏感度为71%(95%CI:67%~75%),特异度为95%(95%CI:95%~95%),DOR为39.46(95%CI:28.33~54.98),SROC曲线的AUC为0.967 7,Q*=0.916 2。另外,对高年龄孕妇和低年龄孕妇进行了亚组分析,发现该方法在高年龄组的灵敏度高于低年龄组。结论对孕中期妇女血清二联指标进行21-叁体综合征产前筛查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龄孕妇的效果稍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6年04期)

张蕾,姜润涵,李小莉[6](2015)在《不同年龄段孕妇二联血清学唐氏筛查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学标志物二联筛查,对不同年龄段产妇胎儿唐氏综合征初筛的意义。方法对该地区2 117例孕中期产妇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浓度的测定,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信息,利用专用数据软件处理数据评估风险,孕妇知情后对高风险产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跟踪随访。结果 20~<26岁、26~30岁、>30岁年龄组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47%、5.50%、9.24%,真阳性1例,无假阴性结果。结论随着产妇年龄增加,血清二联筛查唐氏综合征的阳性率越来越高,对30岁以上的产妇,实施该项初筛实验更具意义,对唐氏综合征初筛结果高危的产妇,应给予恰当的结果解释。(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7期)

邵妙伟,胡东[7](2015)在《二联和叁联血清标志物在胎儿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联和叁联血清标志物在胎儿唐氏综合征(DS)筛查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3280例孕妇血清u E3、AFP、fβ-h CG,以1/270作为风险切割值,比较二联、叁联筛查方法的阳性率、检出率、假阳性率。结果 3282例孕妇中,共筛查出6例DS胎儿(0.18%);叁联筛查检出率(83.33%)、风险值明显高于二联筛查,二联与叁联筛查阳性率、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中期血清叁联筛查DS敏感性明显高于二联筛查,建议在DS筛查中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王梦琦,丁一,许雅娟,张琳瑛,张莹莹[8](2014)在《孕早期妇女唐氏综合征血清二联筛查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早期(孕11~13+6周)母体血清二联筛查对检出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围产门诊就诊的单胎妊娠孕妇5 566例,孕周11~13+6周。测定其血清标志物妊娠相关蛋白A(PAPP-A)、β-h CG水平,分析孕早期血清二联筛查方法的假阳性率以及阳性预测值。结果接受孕早期血清二联筛查的孕妇,<35岁的5 230例,筛查出唐氏高风险病例332例,筛查阳性率6.3%,假阳性率6.3%,阳性预测值0.9%,假阴性率0.041%;≥35岁的336例,筛查阳性率33%,假阳性率29.1%,阳性预测值4.5%,假阴性率0.444%。结论孕早期唐氏综合征血清二联筛查对孕早期妇女有很好的实用价值,筛查所有孕早期妇女能检出大部分唐氏儿,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和胎儿丢失。(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王挺,李琼,文萍,李红[9](2014)在《苏州地区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提高苏州地区唐氏综合征孕中期二联筛查筛查准确性的方法。方法使用全自动实验仪器Auto Delfia 1235,并与半自动的Delfia 1420比较批间CV%;规范标本采集、递送等分析前的实验操作,比较各采血中心筛查阳性率变化情况;利用Lifecycle3.0计算本地中位数方程,通过累积和图法与lifecycle内置中位数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使用全自动实验仪器Auto Delfia 1235后,批间CV%由8%以内降低为5%以内;规范标本采集、递送等分析前实验操作后,解决了个别采血中心阳性率偏高的问题,大部分各采血中心的筛查阳性率都控制在了6%以内,筛查总阳性率在5%左右;使用本地中位数方程后,孕中期孕妇甲胎蛋白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累积和图在0附近,而使用Lifecycle3.0内置中位数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累积和图偏离0。结论使用全自动的实验仪器,规范标本采集、递送等分析前的实验操作,并使用本地中位数方程能有效地提高筛查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李剑,骆建云,漆洪波[10](2013)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血清学二联与叁联产前筛查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妊娠中期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二联和AFP、fβ-hCG及游离雌叁醇(uE3)叁联筛查对唐氏综合征(DS)的检出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6 094例单胎孕妇血清AFP、fβ-hCG及uE3,应用Risks 2T分析软件,分别采取二联和叁联筛查方案评估胎儿DS风险度。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筛查阳性率、检出率和假阳性率。结果二联及叁联筛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89%(481/6 094)和5.35%(326/6 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筛查DS检出率为71.43%(5/7),假阳性率为7.82%(476/6 089);叁联筛查DS检出率为85.71%(6/7),假阳性率为5.26%(320/6 088)。叁联筛查DS风险度均高于二联筛查(P<0.05)。结论孕中期血清学叁联筛查对DS的检出优于二联筛查。(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23期)

二联筛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时血清学二联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行产前筛查的6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A(19-25岁)、B(25-30)、C(30-35)叁组,所有孕妇均进行产前二联血清PAPP-A、Free-β-HCG的检测,比较不同孕周的孕妇的唐氏综合征的高风险率和假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孕周<16w时各组产前筛查高风险率存在显着差异(P=0.04),16-19w孕妇产前筛查的风险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16w和>19w时各组孕妇的产前筛查假阳性率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A和C组孕妇产前筛查的假阳性率与B组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 16-19w时使用血清学PAPP-A、Free-β-HCG二联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准确有效,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联筛查论文参考文献

[1].许晓红,刘纪君.中孕期二联和叁联血清学产前筛查效率的比对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

[2].施建娣.不同孕周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

[3].江燕,顾琳媛,王芳,张闻,陈益明.中孕期血清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二联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4].李建平,李超,马健.两种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模型的ROC曲线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

[5].李龙,朱宝生.对孕中期妇女血清二联指标筛查唐氏综合征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

[6].张蕾,姜润涵,李小莉.不同年龄段孕妇二联血清学唐氏筛查意义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7].邵妙伟,胡东.二联和叁联血清标志物在胎儿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

[8].王梦琦,丁一,许雅娟,张琳瑛,张莹莹.孕早期妇女唐氏综合征血清二联筛查结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

[9].王挺,李琼,文萍,李红.苏州地区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二联筛查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

[10].李剑,骆建云,漆洪波.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血清学二联与叁联产前筛查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

标签:;  ;  ;  ;  

二联筛查论文-许晓红,刘纪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