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隧道论文-杜科锭,郝坤

匝道隧道论文-杜科锭,郝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匝道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匝道隧道,明挖上跨,轨道隧道,模拟

匝道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杜科锭,郝坤[1](2019)在《匝道隧道明挖上跨轨道隧道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某市政项目匝道隧道明挖上跨轨道隧道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匝道隧道开挖过程,判定匝道隧道明挖上跨轨道隧道的安全性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匝道隧道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欣,黄志义,张天航,张驰,康诚[2](2019)在《带出口匝道城市隧道通风特性比尺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风特性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带出口匝道城市隧道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变化规律,获得隧道总风量及分流比的高效控制策略,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搭建总长为38 m的1/20带匝道隧道通风比尺模型,研制可实现8台模型风机联动的变频控制系统、16个断面的速度及压力数据的实时测量与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在风速u≥2.5 m·s~(-1)时,比尺模型同步满足阻力、惯性力和压力相似准则),进行各通风段射流升压力变化对隧道内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隧道主线通风段与匝道通风段风量存在联动耦合效应,当调节某通风段射流升压力时,该通风段及与之串联的通风段风量均随着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与之并联的通风段,风量随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总风量和分流比分别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因素,调节分流前主线段射流升压力不改变分流比,但对控制隧道总风量变化最为高效,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总风量变化幅度达1.43%·(N·m~(-2))~(-1);调节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射流升压力对隧道总风量的影响有限,但能有效控制分流比,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分流比增幅分别为(-4.43,4.16)%·(N·m~(-2))~(-1);利用分流前主线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内环境,利用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外环境,是最为高效的通风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东慧,谢胜利[3](2019)在《从隋唐园立交5分钟可达高铁龙门站》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8个月昼夜不停连续施工,王城大道快速路隋唐园立交至关林路主隧道、伊洛路立交东向北匝道完工,8日8时起试通车。昨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起隋唐园立交、南至关林路的王城大道快速路主隧道及两侧地面辅路已全面完工,伊洛路王城大道快速路互通立交(本文来源于《洛阳日报》期刊2019-04-08)

李世峰,张旭[4](2018)在《叁出口隧道匝道火灾烟气分流及排烟控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FDS模拟软件对某城市道路隧道中叁出口分流匝道路段进行建模,对其内部发生的火灾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支路内的烟气分流比例和隧道顶部射流风机对于烟气流动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和来流风速以及射流风机的开闭组合均对烟气分流产生影响。根据模拟的结果,对射流风机的开启组合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8年12期)

黄家成,王东伟,陈涛,张敏[5](2018)在《多匝道公路隧道烟气控制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昌市某公路隧道为例,采用FDS数值模拟多匝道公路隧道的烟气流动规律,研究多匝道公路隧道的烟气控制方案。针对不同火灾场景设置了10组全尺寸模拟实验,分析坡度、弯曲度、匝道对烟气蔓延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源功率为20 MW时,叁车道隧道中部车道发生火灾时危险性最大;纵向风速为2.5m/s时,能有效控制烟气回流。在隧道坡度、弯曲度和多匝道耦合作用下,控制烟气回流的临界风速为3.5 m/s。在着火匝道火源上游设置挡烟垂壁能有效控制烟气向相邻匝道蔓延。(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郭彦兵[6](2018)在《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斜井进入C匝道交叉口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工程是厦门公路骨干网"两环八射"中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可有效缓解海沧大桥作为"第一西通道"的交通压力,提升厦门岛西部交通能力,对构建城市"半小时交通圈"有重要意义。其中,斜井作为重要的水平运输通道,承担兴湖路段向象屿保税区的施工运输任务,由斜井进入C匝道交叉口段Ⅴ级软弱围岩施工工序转换是关键是本文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S1期)

刁志伟[7](2018)在《隧道匝道安全优化设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保有量及出行量持续增加,地面交通压力逐步增大,高速公路以及城市快速路的地下互通立交设置显着增多。然而目前对于地下互通立交的隧道式匝道设计基本采用与地面互通一致的设计规范,主要从车辆行驶动力学角度进行设计,未考虑隧道内特殊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在隧道匝道内行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从保障驾驶员在隧道内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对隧道匝道进行安全优化设计技术研究。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隧道匝道基本设置形式及特点进行总结,从隧道匝道线形、隧道内环境及驾驶员因素叁个方面对隧道匝道内行车安全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本文优化设计研究的重点匝道路段线形及隧道出入口匝道分合流区路段。其次,针对隧道内空间狭窄、视距保证问题突出的特点,从二维视距的角度对平、纵线形设计指标下视距值进行验算,并根据隧道匝道的空间特性建立了隧道匝道段叁维视距检验模型、提出视距不足处理措施;进一步针对隧道入口匝道合流区安全视距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主线安全视距、匝道安全视距值,并对安全视距不足路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然后,通过UC-Winroad进行室内模拟仿真实验,分析隧道匝道线形对驾驶员压迫感的影响,选取能表征驾驶员受压迫紧张程度的生心理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出了评价指标与线形设计指标的相关性模型,并根据驾驶员行车适应性及安全性生心理参数指标阈值得出线形设计指标的优化建议值。最后,对隧道内行车驾驶员速度错觉进行分析,并基于二次减速理论计算的减速车道长度设计室内行车实验方案,通过仿真模拟试验分析车辆在隧道出口匝道减速路段车辆的运行特征,确定驾驶员在隧道出口匝道减速过程中速度错觉的范围,从而对减速车道长度及匝道减速段长度指标进行优化。本文从行车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对隧道匝道相应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对于提高隧道匝道内行车安全性,减少隧道内交通事故具有较好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01)

程跃辉,江鸿,陈伟[8](2017)在《隧道下穿匝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桐庐隧道下穿杭新景高速公路桐庐互通匝道,围岩软弱,埋深浅,必须严格控制爆破振动,保证匝道安全。通过采用单循环进尺1.5 m短台阶,掏槽孔装药长度1.4 m,孔内外微差相结合,孔内采用跳段导爆管雷管,掌子面中心区域炮孔采用1段联接,周边区域采用9段、11段串联联接,实现了地表爆破振动强度小于10 cm/s的安全标准。分析匝道地表爆破振动强度监测数据发现:(1)掌子面爆破时,掌子面拱顶地表位置的振动强度并一定最大;(2)隧道开挖形成空洞,产生空洞效应现象,使得开挖部分上方的地表振动强度大于未开挖部分;(3)隧道埋深越大,爆破振动放大系数越小,空洞效应越弱。(本文来源于《爆破》期刊2017年03期)

张力,王屹,向龙[9](2017)在《某高速公路匝道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家湾互通为丰忠(丰都至忠县)高速终点,该互通可实现与垫利(垫江至利川)高速公路的交通转换,其E、F匝道下穿既有垫利高速,E、F匝道双车道为10.5 m宽,平面净距为5.53 m,属于小净距隧道;且匝道下穿隧道拱顶至既有高速公路7.99~9.27 m,属于浅埋隧道。E、F匝道隧道净距小、埋深浅等特点,文章以此为依托,对浅埋、小净距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施工要点、监控量测等进行总结,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7年03期)

姜学鹏,余璨,毛杨苏宜[10](2017)在《多匝道城市公路隧道通风孔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多匝道城市公路隧道,利用SES通风模拟软件研究通风孔布置、通风孔个数等因素对隧道内污染物体积分数分布、通风孔排污效率等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隧道采用顶部开孔自然通风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隧道内及出口处污染物体积分数;2)在匝道分岔点上方集中布置通风孔能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开孔个数较少可减少土建投资;3)隧道段过长污染物体积分数不能满足标准时,应在隧道段后部增设开孔。(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期刊2017年05期)

匝道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风特性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带出口匝道城市隧道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变化规律,获得隧道总风量及分流比的高效控制策略,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搭建总长为38 m的1/20带匝道隧道通风比尺模型,研制可实现8台模型风机联动的变频控制系统、16个断面的速度及压力数据的实时测量与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在风速u≥2.5 m·s~(-1)时,比尺模型同步满足阻力、惯性力和压力相似准则),进行各通风段射流升压力变化对隧道内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隧道主线通风段与匝道通风段风量存在联动耦合效应,当调节某通风段射流升压力时,该通风段及与之串联的通风段风量均随着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与之并联的通风段,风量随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总风量和分流比分别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因素,调节分流前主线段射流升压力不改变分流比,但对控制隧道总风量变化最为高效,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总风量变化幅度达1.43%·(N·m~(-2))~(-1);调节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射流升压力对隧道总风量的影响有限,但能有效控制分流比,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分流比增幅分别为(-4.43,4.16)%·(N·m~(-2))~(-1);利用分流前主线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内环境,利用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外环境,是最为高效的通风控制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匝道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杜科锭,郝坤.匝道隧道明挖上跨轨道隧道的数值模拟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

[2].张欣,黄志义,张天航,张驰,康诚.带出口匝道城市隧道通风特性比尺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9

[3].李东慧,谢胜利.从隋唐园立交5分钟可达高铁龙门站[N].洛阳日报.2019

[4].李世峰,张旭.叁出口隧道匝道火灾烟气分流及排烟控制模拟[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8

[5].黄家成,王东伟,陈涛,张敏.多匝道公路隧道烟气控制方案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

[6].郭彦兵.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斜井进入C匝道交叉口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8

[7].刁志伟.隧道匝道安全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

[8].程跃辉,江鸿,陈伟.隧道下穿匝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及效果分析[J].爆破.2017

[9].张力,王屹,向龙.某高速公路匝道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2017

[10].姜学鹏,余璨,毛杨苏宜.多匝道城市公路隧道通风孔布置研究[J].隧道建设.2017

标签:;  ;  ;  ;  

匝道隧道论文-杜科锭,郝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