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图像论文-张朋兵

西王母图像论文-张朋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王母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王母,文字,图像,行西王母诏筹

西王母图像论文文献综述

张朋兵[1](2019)在《神圣与世俗:文字与图像中的西王母》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王母在先秦两汉时代可谓最重要的神话人物之一,但文字文献和图像资料记载的西王母形象却截然不同,不仅体现在其信仰的社会阶层属性上,更指向图文记述差异背后特殊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话语权力,这种差异以西汉哀帝时"行西王母诏筹"事件为标志,显示了政治事件对一般图文叙事传统的深度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曾[2](2019)在《绥德东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王母画像是汉画像石的重要题材之一,在陕西地区尤具特色。以陕西绥德地区画像石的西王母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探析西王母图像出现在作为中介空间之墓门竖石上,其图像构成单元及其组合现象实具有特殊之空间功能及象征意义。本文以图像分析的方法,将绥德东汉画像石西王母像当作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来看待。以西王母图像变化为线索,归纳出西王母图像先后发展为“独尊式”和“平分式”,了解绥德画像石的西王母图像所处的人文环境——“向死而生”的信仰追求与神祇图像题材的必然联系。并分析这种变化现象所传达的社会意识和装饰审美需求,从而更准确地认识西王母题材为核心的汉画艺术表达。关于画像石西王母图像的工艺,“模板”的使用让它开始出现对称布局,而砂岩页岩的材质只能使它呈现剪影效果,这种艺术表现对后来的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装饰艺术的极简风格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倩[3](2019)在《身份、图像与世界:英语汉学界西王母研究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汉学界西王母研究可分为叁个层面:第一,西王母身份演变。20世纪早期研究者多数使用文献材料考证西王母身份,20世纪70年代之后,研究倾向于使用文献与图像资料综合阐释西王母身份演变。第二,西王母图像结构。研究者深受结构主义神话学影响,从图像结构阐释转向了图像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考察,同时注重运用情境性规约,在方法论上亦取得突破。第叁,西王母与外部世界关联。这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西王母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西王母在权力与意识形态建构方面具有塑造性功能方面。英语汉学界的西王母研究出现"由内到外"的研究趋向:阐释内容从单一形象转向形象与外部世界关联,阐释材料从文本转向图像,阐释视野从单一学科逐渐走向跨学科。(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邱丽皓[4](2019)在《视觉思维视角下的西王母图像表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极其古老的神祇之一。在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通过对表现性的系统阐述联系中国西王母的形象及其演变,从而得出一个早期西王母图像,并得出结论西王母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总体来说是适应各个时期人们精神上对其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刘霞[5](2018)在《沂南北寨汉墓西王母图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代画像石艺术的图像系统中,西王母图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从不断出土墓葬中的实物表明,汉代是信仰西王母的盛期。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将众多的西王母图像按时间和地域做了分析,如蒋英炬和吴文祺对山东地区的画像石做了可靠的论证,李发林的《山东汉画像石研究》等着述都是对汉代画像石的一个综合性研究。对于西王母形象的研究着作更是很多,但是对于沂南北寨汉(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期刊2018年06期)

王薪[6](2018)在《从汉墓考察西王母“戴胜”图像涵义及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墓葬、画像石、画像砖、石棺、祠堂上频繁地出现西王母的形象。西王母的形象从原始时期的野蛮部族首领逐步衍生成道教神话中的女仙之首,是"司天之力而掌五残"并与灵魂、生死相关的神祇,其核心图像"戴胜"因信仰、传说、群众运动等多重因素影响而经历了复杂的流变。本文在学术综述的基础上,追溯"戴胜"图像之源五说,分析了其图像流变,认为"戴胜"图像的变化受佛像刻画和西王母的群众运动的影响,这都体现出西王母崇拜的扩大。(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俞方洁[7](2016)在《西王母神话形象演变的隐喻——兼论摇钱树中的西王母图像》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王母神话形象表现于汉代摇钱树的西王母图像艺术中,其发展经历了从"司天之厉及五残"到献天之祥瑞的演变。西王母崇拜在汉代盛行的原因,一方面是神仙和长寿思想奠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是西王母被外戚利用成为篡权者寻找政治合法性的依据。西王母在民间与官方的相互推崇中,逐渐成为全能的神灵。摇钱树枝叶和树座上刻绘的西王母图像,其隐喻意义是西王母可以给民间带来祥瑞,是带给人们长生、富贵、平安、子孙延绵等福祉的全能神。汉代对死后世界的憧憬和想象,折射出汉人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社会心态。(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毛娜[8](2016)在《汉画西王母图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西王母图像包涵很多信息,是汉代社会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神话等综合的艺术呈现,对其研究涉及多方面多领域,非某一学科所能涵盖。多年来就此课题的研究虽成果丰硕,但仍存许多未尽之处。本文在广泛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科学发掘的汉画西王母图像实物等材料为主体,借助较为可靠的文献资料,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综合的研究方法,尝试着解说西王母图像传播的两条线路;图像发展规律、社会文化迭加、审美需要叁种原力推动的西王母图像造型变化;以及情境式、功能式、象征式和趣味式四种艺术表达方式等问题,具体论述概括如下:论述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界定汉画与西王母信仰的概念,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分六个研究方向进行总结,以期全面掌握新的研究动态,为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第二部分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汉画西王母图像的原型分析。西王母从战国之前到秦汉,经历了“人化”、“仙化”的动态过程,本章将这一动态过程分为先秦和秦汉两部分,结合文献资料,对西王母原型的流变、神格特征等进行分析确认,为之后的论述勾画西王母的初步轮廓。第二章,汉画西王母图像的类型学研究。本章将考古发掘而来的较可靠的西王母图像资料尽量收集齐全并进行系统梳理,按四个出土西王母图像较为集中的区域即豫中南地区;鲁、苏北、皖北、豫东地区;陕北、晋西北地区,以及四川地区,进行典型图像的类型学分析,考察其演变序列和造型构图特点,为进一步展开和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第叁章,汉画西王母图像的区域特色研究。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四个主要区域出土的西王母图像的构图形式和造型特征进行剖析归纳,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各区域内西王母图像的地方特色,以及地方文化、民俗对图像构成的影响。第四章,汉画西王母图像的构成学研究。本章首先探讨了西王母图像的制作工艺,包括墓室壁画的地仗层、颜料分析;画像砖模具制作;画像石的雕刻技法;敷彩的文化内涵等。其次研究了西王母图像的构图,并运用对比等方法分析探讨了西王母图像的构图与造型变化轨迹以及传播路线。最后运用艺术学中的构成学理论,研究论证了在宗教文化元素不断迭加、审美诉求和艺术构成的合力推动下,促使西王母图像造型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第五章,汉画西王母图像的艺术表达方式。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汉画西王母图像作为造型艺术,同样需要有自己的表达形式。本章从众多不同地域、不同造型手法的西王母图像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像进行剖析,从艺术学的角度将四个主要区域的主流表达方式归纳为情境式、功能式、象征式和趣味式,并分别作了分析论述。第六章,西王母与汉代民众的精神文化信仰。西王母信仰是汉代社会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画西王母图像是当时多种社会文化符号的集合体。本章主要分析论述了西王母信仰的思想根源、西汉初期的宗教结构和西王母信仰盛期的宗教结构,并探讨了西王母信仰与道教形成的关系。第叁部分为结语。对本文的研究收获进行总结,检视研究的不足和局限,以及以后需要弥补和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代劲松[9](2016)在《汉晋之间西王母图像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体系中的重要神祇之一。最初的形象为半人半兽,神职比较单一。此后其神格发展呈多样化趋势,地位也不断上升,到了汉代西王母变为民间信仰的主神祇,魏晋时期被道教吸收为“第一女神仙”。在民间,其神职逐渐回归到原初的长生内容,影响逐渐减弱。在近代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包含有西王母图像的材料。汉晋之间画像石、壁画中丰富的西王母图像早被学者们所关注,出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事实上,除画像石、壁画之外,独立的器物如铜镜、摇钱树、灯座等中的西王母图像也为西王母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素材。而以此为对象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见,故本文选择这些材料来研究汉晋之间西王母信仰的流变,以期丰富西王母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汉晋之间的铜镜、摇钱树、灯座、陶座、铜牌等素材上的西王母图像进行分类与整理,并逐一释读西王母图像的构成元素,总结西王母形象的发展规律;其次,从制作技艺、图像配置、构图形式和题材内容等方面分析这些独立器物上西王母艺术形象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偶像式西王母图像的功能,即长生升天、吉祥财富与除凶庇佑。最后分析了偶像式西王母图像的起源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煜,唐熙阳[10](2015)在《汉代西王母图像与西方女神像之关系及其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早期和同时期的各种女神像较为全面地对比和细节观察,发现汉代西王母图像中不仅有西方某种女神像及其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且附会了来自多种女神像的多种因素。当时人认为西王母在西域之地,西域流行的各种女神信仰和女神像便有可能被附会到西王母的信仰和图像中。在汉代中西文化交流和西王母信仰的双重背景下,西王母图像与西方女神像产生了一次生动的互动。文化交流的研究中还应该特别注意文化的嫁接和附会情况。(本文来源于《考古与文物》期刊2015年05期)

西王母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王母画像是汉画像石的重要题材之一,在陕西地区尤具特色。以陕西绥德地区画像石的西王母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探析西王母图像出现在作为中介空间之墓门竖石上,其图像构成单元及其组合现象实具有特殊之空间功能及象征意义。本文以图像分析的方法,将绥德东汉画像石西王母像当作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来看待。以西王母图像变化为线索,归纳出西王母图像先后发展为“独尊式”和“平分式”,了解绥德画像石的西王母图像所处的人文环境——“向死而生”的信仰追求与神祇图像题材的必然联系。并分析这种变化现象所传达的社会意识和装饰审美需求,从而更准确地认识西王母题材为核心的汉画艺术表达。关于画像石西王母图像的工艺,“模板”的使用让它开始出现对称布局,而砂岩页岩的材质只能使它呈现剪影效果,这种艺术表现对后来的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装饰艺术的极简风格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王母图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朋兵.神圣与世俗:文字与图像中的西王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陈曾.绥德东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探析[D].武汉纺织大学.2019

[3].王倩.身份、图像与世界:英语汉学界西王母研究的路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邱丽皓.视觉思维视角下的西王母图像表现性[J].大观(论坛).2019

[5].刘霞.沂南北寨汉墓西王母图像初探[J].山东艺术.2018

[6].王薪.从汉墓考察西王母“戴胜”图像涵义及流变[J].西部学刊.2018

[7].俞方洁.西王母神话形象演变的隐喻——兼论摇钱树中的西王母图像[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毛娜.汉画西王母图像研究[D].郑州大学.2016

[9].代劲松.汉晋之间西王母图像流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10].王煜,唐熙阳.汉代西王母图像与西方女神像之关系及其背景[J].考古与文物.2015

标签:;  ;  ;  ;  

西王母图像论文-张朋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