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杨晓博,闫卫平,王雪飞

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杨晓博,闫卫平,王雪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荧光,电泳芯片,ARM9,嵌入式Linux

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博,闫卫平,王雪飞[1](2012)在《基于ARM9的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毛细管电泳芯片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大多数共聚焦式检测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显示,系统体积庞大,无法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文中基于ARM9微处理器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脱离计算机控制的共聚焦式毛细管电泳芯片检测系统,实现了芯片的图像观察、自动聚焦及荧光信号采集等功能。系统对不同浓度的罗丹明B样品进行了电泳分离实验,检测限为1.0×10-7mol/L.(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2年08期)

王雪飞[2](2009)在《基于ARM9的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是毛细管电泳芯片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它较高的灵敏度甚至可以用于单分子检测。然而,大多数共聚焦式LIF检测系统都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显示,导致检测系统体积庞大,无法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本文基于ARM9微处理器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脱离计算机控制的共聚焦式LIF检测系统,实现了芯片的图像观察、荧光信号采集与自动聚焦等功能。本文设计的共聚焦式LIF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Z轴电移台控制模块,光路切换模块,高压控制模块,PMT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以及开关模块。软件系统包括视频图像采集处理模块,荧光采集模块,高压设置模块,手动聚焦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硬件系统的驱动程序运行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之上,软件系统可以通过对驱动程序中设备操作接口函数的调用控制硬件设备。用户通过触摸屏对检测系统进行操作,观察到的芯片图像或检测曲线显示在3.5寸LCD屏上。采用小型的CMOS摄像头OV9650进行芯片观察,并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CAMIF开发了摄像头的驱动程序模块,实现了视频图像采集及显示,大大缩小了系统的体积。当系统工作在观察模式状态下,在确定芯片的观察位置后,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清晰度评价方式实现了自动聚焦。利用本文设计的检测系统,观察到了被分离样品在“十”字型毛细管电泳芯片中的进样和分离过程的状态,为生物芯片的设计、研制及样品分离条件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该系统对不同浓度的罗丹明B样品进行了电泳分离实验,系统的最低检测限为1×10~(-7)mol/L,系统的信噪比及重复性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9-11-01)

冯金垣,区伟能,付治新[3](2008)在《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共聚焦技术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分析,使用新型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构建了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分析系统,利用LabVIEW开发软件处理信号,实现对不同浓度Rhodamine B和荧光素钠样品溶液的测试。结果表明荧光信号峰值明显,对Rhodamine B检出限达到10-9mol/L,溶液浓度与信号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08年06期)

李伟[4](2006)在《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是毛细管电泳芯片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其中又以共聚焦式检测装置的灵敏度和信噪比最高,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检测手段。共聚焦光路的成像特点使得其聚焦操作难度较大,目前主要依靠操作人员手工操作,可靠性、重复性差。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图像处理辅助聚焦的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 本文采用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原理,设计了CCD辅助检测及光路切换装置,通过图像处理获取离焦状态及确定运动目标位置,利用电移台的移动实现自动聚焦及自动跟踪。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检测装置的下位机控制系统,采用Keil C语言编写程序,完成叁维电控平台的控制、光路切换、高压控制、信号采集、安全保护等功能。系统可以工作在脱机和联机两种模式,脱机时用户通过键盘和LCD操作,联机时由上位机通过串行口控制。 上位机程序采用VC++编写,主要完成利用图像采集卡获取CCD图像,并进行噪声抑制、栅格化等预处理,以及图像保存、打开等常规操作。根据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判断聚焦情况,控制Z轴电动位移台移动,采用粗调细调相结合的策略加快聚焦速度,使电泳芯片到达最佳聚焦位置。通过改进的叁帧差分法计算运动目标的位置,控制X、Y轴电动位移台跟踪目标。接收下位机传送的荧光信号,并实时绘制曲线。 本文设计组建的装置能较好地完成自动聚焦、自动跟踪、荧光信号采集等任务,可以在毛细管电泳芯片研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观察、测试和数据采集,为芯片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本装置自动化程度较高,方便易用,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12-01)

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是毛细管电泳芯片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它较高的灵敏度甚至可以用于单分子检测。然而,大多数共聚焦式LIF检测系统都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显示,导致检测系统体积庞大,无法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本文基于ARM9微处理器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脱离计算机控制的共聚焦式LIF检测系统,实现了芯片的图像观察、荧光信号采集与自动聚焦等功能。本文设计的共聚焦式LIF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Z轴电移台控制模块,光路切换模块,高压控制模块,PMT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以及开关模块。软件系统包括视频图像采集处理模块,荧光采集模块,高压设置模块,手动聚焦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硬件系统的驱动程序运行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之上,软件系统可以通过对驱动程序中设备操作接口函数的调用控制硬件设备。用户通过触摸屏对检测系统进行操作,观察到的芯片图像或检测曲线显示在3.5寸LCD屏上。采用小型的CMOS摄像头OV9650进行芯片观察,并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CAMIF开发了摄像头的驱动程序模块,实现了视频图像采集及显示,大大缩小了系统的体积。当系统工作在观察模式状态下,在确定芯片的观察位置后,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清晰度评价方式实现了自动聚焦。利用本文设计的检测系统,观察到了被分离样品在“十”字型毛细管电泳芯片中的进样和分离过程的状态,为生物芯片的设计、研制及样品分离条件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该系统对不同浓度的罗丹明B样品进行了电泳分离实验,系统的最低检测限为1×10~(-7)mol/L,系统的信噪比及重复性达到了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博,闫卫平,王雪飞.基于ARM9的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

[2].王雪飞.基于ARM9的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9

[3].冯金垣,区伟能,付治新.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8

[4].李伟.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  

共聚焦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杨晓博,闫卫平,王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