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壳蛋白质类论文-俎瑶琛,刘文文,刘艳,王锡锋

衣壳蛋白质类论文-俎瑶琛,刘文文,刘艳,王锡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衣壳蛋白质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灰飞虱,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

衣壳蛋白质类论文文献综述

俎瑶琛,刘文文,刘艳,王锡锋[1](2019)在《基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灰飞虱体内与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核衣壳蛋白互作的蛋白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影响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YSMV)在灰飞虱体内增殖、积累和传播的相关介体因子,本研究利用分离泛素酵母双杂交膜系统,以BYSMV核衣壳蛋白(N)为诱饵对灰飞虱c DNA文库进行了筛选。将BYSMV N基因构建到诱饵载体p DHB1上进行表达检测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重组载体p DHB1-N能在酵母内正常表达并行使功能。利用诱饵载体筛选p PR3-N空文库对文库筛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3-氨基-1,2,4-叁唑(3-AT)浓度为12 mmol·L-1的QDO平板为筛选文库培养基条件,去除可能存在的轻微筛库背景。在此筛选条件下以诱饵载体从灰飞虱c DNA文库中筛选得到57个阳性克隆,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这些阳性克隆编码17种候选蛋白,包括表皮蛋白、泛素B、核糖体膜相关蛋白、细胞色素b5以及海藻糖转运蛋白等。经酵母双杂交共转验证和β-半乳糖苷酶检测进一步确认了这17个候选蛋白与BYSMV N发生互作。本研究成功从灰飞虱分离泛素酵母双杂交膜系统c DNA文库筛选到与BYSMV N互作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索弹状病毒与介体昆虫的分子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碧,熊朝丽,徐茂文,周碧君,程振涛[2](2015)在《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互作蛋白质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阐明鸭肠炎病毒(DEV)的致病机理,本试验建立检测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NP)的互作蛋白质(PKCI)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针对PKC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PKCI,将其作为阳性标准品构建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对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为Y=-3.31x+42.00,相关系数为-1.00,扩增效率为100%,熔解曲线仅出现单特异峰,对H5亚型、H7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新城疫病毒、鸭肝炎病毒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边晔,冯飞雪,夏海滨[3](2010)在《腺病毒载体衣壳蛋白质的遗传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腺病毒载体是最早用于基因治疗研究的病毒载体之一,也是目前肿瘤基因治疗中最为常见的病毒载体之一,其主要通过靶细胞表面的天然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AR)感染宿主细胞。由于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该受体表达水平较低,降低了腺病毒载体对靶细胞的感染效率,从而制约了腺病毒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腺病毒载体对靶细胞的感染效率是腺病毒载体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关键。目前对腺病毒载体衣壳蛋白质(capsid protein)的遗传修饰是提高其对宿主细胞感染效率的主要途径。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0年01期)

钟煜,邱文元[4](2005)在《二十面体病毒及其衣壳蛋白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病毒具有二十面体结构。本文对已经发现的各种二十面体病毒进行了分类 ,分析了二十面体病毒衣壳的结构特征 ,阐述了二十面体病毒的结构蛋白。(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05年04期)

郑巧兮,徐伟军,朱本明,沈学仁,龚祖埙[5](1983)在《小麦丛矮病毒核衣壳的分离及其核酸、蛋白质组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有机溶剂沉淀、聚乙二醇沉淀及差速离心和等电点沉淀等方法可以获得小麦丛矮病毒核衣壳的纯化制剂。应用多种分离方法可以把核酸或蛋白质从核衣壳分离出来。碱水解及S_1核糖核酸酶酶解实验证明小麦丛矮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RNA,双向纸电泳及层析方法测定其碱基组成比例为A=30.3,G=16.3,C=16.7,U=36.6。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分离到6~7个蛋白组分,其中相应于一般弹状病毒的核衣壳组分为L,分子量140,000,N分子量46,000,NS分子量40,000。(本文来源于《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期刊1983年06期)

陈淑范[6](1979)在《在限制温度下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衣壳蛋白质2的蛋白分析:非衣壳蛋白质2的断裂与RNA合成的丧失有关》一文中研究指出既往的研究资料表明构成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衣壳蛋白质(NCVP)基因密码位在病毒基因组的3’末端,而病毒的衣壳肽链的基因密码则位于基因组的5’末端。也有资料提示NCVP_4和NCVP_2是组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复制酶的组分。作者应用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Leon株和LH株研究了非衣壳蛋白质(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期刊1979年03期)

衣壳蛋白质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阐明鸭肠炎病毒(DEV)的致病机理,本试验建立检测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NP)的互作蛋白质(PKCI)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针对PKC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PKCI,将其作为阳性标准品构建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对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为Y=-3.31x+42.00,相关系数为-1.00,扩增效率为100%,熔解曲线仅出现单特异峰,对H5亚型、H7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新城疫病毒、鸭肝炎病毒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衣壳蛋白质类论文参考文献

[1].俎瑶琛,刘文文,刘艳,王锡锋.基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灰飞虱体内与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核衣壳蛋白互作的蛋白质[J].植物病理学报.2019

[2].赵碧,熊朝丽,徐茂文,周碧君,程振涛.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互作蛋白质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江苏农业学报.2015

[3].边晔,冯飞雪,夏海滨.腺病毒载体衣壳蛋白质的遗传修饰[J].生命的化学.2010

[4].钟煜,邱文元.二十面体病毒及其衣壳蛋白质[J].化学通报.2005

[5].郑巧兮,徐伟军,朱本明,沈学仁,龚祖埙.小麦丛矮病毒核衣壳的分离及其核酸、蛋白质组成的研究[J].ActaBiochimicaetBiophysicaSinica.1983

[6].陈淑范.在限制温度下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衣壳蛋白质2的蛋白分析:非衣壳蛋白质2的断裂与RNA合成的丧失有关[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79

标签:;  ;  ;  ;  

衣壳蛋白质类论文-俎瑶琛,刘文文,刘艳,王锡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