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平面广告论文-邹俊婷

汽车平面广告论文-邹俊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车平面广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模态隐喻,视觉语法,汽车平面广告

汽车平面广告论文文献综述

邹俊婷[1](2018)在《广告语篇的多模态隐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不再是人们的唯一交流方式,图像、手势、声音、音乐、颜色等非语言符号逐渐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的表现形式也已经从语言模态跨越到了非语言模态,如图片、声音、音乐等。为了拓宽隐喻研究以适应人们交际方式的多模态化发展,近年来,以Forceville为领军人物的一批学者致力于将隐喻研究重点从文本研究转向跨学科的多模态化平台。然而,大多数关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都是基于认知语言学,少有立足于系统功能学理论。而且,鉴于目前对于汽车平面广告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文字模态和单一的系统功能或认知视角的定性研究,很少基于语料库对汽车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尝试将多模态隐喻置于视觉语法的框架内,以隐喻潜势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200则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英汉汽车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图像——观看者关系、信息值以及多模态隐喻的映射方式。本文拟研究问题如下:1、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方式有何异同?2、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图像——观看者关系有何异同?3、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信息值有何异同?4、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映射方式有何异同?基于Forceville&Urios-Aparisi的多模态隐喻理论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通过对比分析200则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再现意义可以通过语法单位的替换构建多模态隐喻。在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构建过程既有共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别,即在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象征过程和分析过程,而动作和分类过程出现的频率较低,主要是因为象征和分析过程的构建相对简单,便于观看者理解广告意图。而动作和分类过程的构建需要设计动作和分类,相对象征和分析过程来说,它们的构建较为复杂。差别在于,在英语汽车平面广告中,分析过程占优势,而在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象征过程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源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倾向于分析性思维,而中国主要是整体性思维;2)互动意义中隐喻的构建主要与图像和观看者的关系有关。所构建的隐喻“图像-读者关系是拍摄位置”是一个隐喻系统,其中包括“社会关系是拍摄距离”、“权力关系是垂直角度”、“参与是水平角度”等隐喻;在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多采用远距离、平视视角以及侧面角度拍摄,这主要是因为远距离能够让观看者对所展示的汽车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平视视角则能构建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侧面角度则是为了客观地向观看者展示汽车的完美线条外观并提供汽车的相关信息。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别,即在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采用高角度拍摄数量比英语汽车平面广告稍微多些,这主要是为了突出观看者的权力,让观看者产生一种优越感。而相比汉语的高角度拍摄,英语汽车平面广告倾向于采用平视视角,这主要为了构建一种平等关系,而低角度,则是为了突出汽车某个部位的卓越性能;3)构图意义所构建的隐喻涉及空间位置的信息价值。隐喻系统“信息价值是空间位置”包括“已知是左/未知是右”、“理想是上/现实是下”、“重要是中心/不重要是边缘”等隐喻,在英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多采用中间-边缘布局结构,即把汽车置于中间,其他辅助信息置于边缘位置,且这种空间位置在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略占优势,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把重要的或者想要突出的人或物放在中间,而中国这种观念尤为突出;4)在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映射方式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同模态映射方式,即目标域都使用图像模态的产品图像去指称汽车,这是因为同模态映射能够直观清晰地向观看者展示宣传产品“汽车”,从而更好地识解广告中的隐喻和广告意图。但是同模态映射方式存在差异,即在英语汽车平面广告中,“B2A1A2”的同模态映射方式,即源域图像——目标域图文的表征方式居多,而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B1B2A2”的同模态映射方式,即源域图文-目标域图像的表征方式占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是象形汉字,可以在“音、形、义”叁个维度启迪思维,触发源域联想,这一点是西方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而英语汽车广告中文字模态主要是用来直接说明汽车名称,反映了西方人直接的性格特征;其次,在英语汽车平面广告中,采用跨模态映射方式的数量多于汉语汽车平面广告,而在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采用多模态映射方式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英语汽车平面广告。本研究对汽车平面广告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具体体现在:一是为平面汽车广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既不是先前的单向度图片分析或语言分析,也不是先前单一的系统或认知视角分析,而是基于两者融合的综合分析,即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置于视觉语法框架内,以隐喻潜势为切入点,对英汉汽车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探讨广告中的隐喻构建过程和隐喻映射方式以及图文关系和信息值的隐喻意义等等。二是能够提高消费者对汽车平面广告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从而全面客观地理解英汉汽车平面广告的异同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叁是有助于汽车平面广告设计者了解和借鉴汽车平面广告设计的先进经验,增强汽车广告多模态设计理念和能力,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对英汉汽车平面广告进行比较分析,对中西方广告创意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多模态隐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为隐喻和跨文化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不仅能大大丰富了对隐喻特征的理解,而且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赵闯[2](2018)在《消费时代中国汽车平面广告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国之经济发展水平的荣枯,是影响广告发展的主要因素,亦是展现一国之景况与发展程度的大荧幕。中国广告市场已然是全球最大广告市场之一,中国的汽车广告设计也已颇具羽翼。在消费时代的大背景下,广告业发展迅猛的今天,汽车平面广告在层出迭现的新媒体与层见迭出的传播媒介中,消费诉求呈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在设计方面打破现有固定思维模式,注入新鲜血液,来扶持汽车行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势必是中国汽车广告市场在消费社会中所要面临的重大考验。本文以“消费时代”为背景,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汽车平面广告的符号化现象,对消费社会与汽车平面广告设计的相互性进行研究。第一章,阐释文章的整体思路与视角,并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简述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消费文化与平面广告的关系,研究消费时代平面广告的符号建构和价值;第叁章,从消费主义的解码等方面,分析汽车平面广告中消费文化的内容呈现;第四章,以一汽大众奥迪品牌的汽车平面广告为例,从不同视角来进行设计策略分析;第五章从消费文化、视觉文化以及汽车平面广告分析等方面,研究“消费时代”对汽车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第六章,总结并探讨消费社会中国汽车平面广告的发展方向与着力点,及其弘扬中国文化的表现等,以此来阐述文章的研究观点。力求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多领域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汽车平面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刻的诠释。(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闯,邸小松[3](2018)在《消费社会——驾马疾行的汽车平面广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社会,面对消费多元化的汽车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平面广告在大多数的传播媒介中属于凤毛麟角。放眼今天的大小媒体中,汽车广告俨然以主力军的姿态傲居于各大媒体炙手可热的版面位置,更是进行着各种颠覆传统汽车广告表现手法的尝试,使汽车广告不仅只注重其本身的使用价值,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转变,传递汽车消费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等等。汽车平面广告作为所有汽车广告的代言人,如何把其对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的作用演绎出来,遵循更侧重于生动、巧妙的途径来传递产品的信息,这是汽车平面广告要面对的问题和重大考验。因此文章在消费社会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以汽车平面广告展开分析,研究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应该如何采用更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创意与表现方式,才能使汽车企业在汽车消费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研究其在消费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市场》期刊2018年04期)

王扬,向恩白[4](2016)在《中外汽车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中国普通家庭,并逐渐形成一种新兴的汽车文化。通过此研究,可以验证和充实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的研究,印证多模态隐喻和广告语篇研究的主要观点,为广告语篇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6年02期)

公静,于淼[5](2016)在《浅析歌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应用——以汽车平面广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广告文案创作中注重消费者主观感受。本文立足分析利用歌词进行文案创作的类型及创作原则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同行》期刊2016年07期)

汪佩[6](2016)在《对汽车平面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也相应发生很大改变,这也影响着着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信息的传递仅仅依赖语言的方式早己过去,图像、声音和颜色这种非语言传播媒介,己经成为意义构建的主要来源。这些丰富的现代化交流手段,打破了以往交流的单一模式,体现了交际固有的复杂性。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建立了系统的多模态理论框架,打破了语言和文字之间的界限。多模态分析的代表人物是Kress & van Leeuwen,基于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在Reading Images一书中构建了多模态的视觉语法框架,通过研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实现视觉语法意义。汽车在现代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相应的汽车广告也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广告设计商为了夺人眼球,在汽车广告设计上也是大费周章、标新立异。既展示名牌价值,又吸引消费者注意。平面汽车广告大多出现在报纸、杂志以及网站上,一般包含了文字和图像两种表达方式。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材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视觉语法的理论体系,对五十篇中外汽车平面广告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揭示叁种元功能是如何构建意义,并协同构建整体意义的。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第一,通过对于汽车广告视觉图像的分析,而打破了以往只研究汽车广告文本的单一模式。第二,提高了消费者对于汽车广告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使其更加客观理性的对待纷繁复杂的汽车广告。第叁,这对于汽车广告设计者借鉴和设计汽车广告,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论文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是国内和国外的多模态研究以及广告分析领域文献综述。第叁部分,理论框架,内容包括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以及视觉语法叁个元功能,包括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第四部分,研究问题、数据来源以及分析方法。第五部分,对汽车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通过数据统计量化来分析汽车广告的视觉图像特色,并分析这叁个元功能是如何共同构建汽车广告整体意义。第六部分总结,概括研究主要发现、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姚露伟[7](2016)在《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倾向于通过多种媒介展开信息交流活动,其中,语言、图片、声音、颜色、肢体动作等模态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该背景下,多模态语篇研究日益深入。根据Lakof & Johnson(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思维不仅表现在文字模态中,在其它多种模态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多模态隐喻应运而生,打破了之前概念隐喻理论只应用于文字隐喻的局限。为了激发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广告人员多借助各种模态去传达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因此,广告是研究多模态隐喻的极佳范例。然而,目前对于汽车平面广告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文字模态或图像模态,很少对多模态层面的隐喻展开探索。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本篇筛选出四则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作为语料,并对其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细致分析,着重探讨了模态的类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过程以及源域各模态间的互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语言、色彩、图像作为主要模态类型,在全面剖析汉语汽车平面广告的表义机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同时存在多种映射过程,且各源域通过互为补充或互相映衬协同构建隐喻含义。3)由于广告这一特定语类的影响,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多以产品或服务的正面诉求为映射特征。通过该论文,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相关研究成果的普遍适用性得到进一步证实,这为之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佐证,同时也为汽车平面广告创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6)

潘红英[8](2015)在《论汽车平面广告的多模态意义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Kress&van Leeuwen构建的视觉语法体系,围绕收集到的部分汽车促销广告,对汽车平面广告中多模态意义构建过程进行了深入解读,其中包括视觉图像模态的意义构建过程,以及广告中文字印刷版式的意义潜势。研究进一步印证了广告创作者充分利用图像、色彩、版面设计等多模态资源实现了各自的再现、互动及构图叁大功能,从而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魏凤姣[9](2014)在《视觉语法视角下汽车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态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概念隐喻理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隐喻现象其实质是人类思维的概念化。然而语言只是人类众多交际符号中的一种,除语言之外的诸如图像,建筑,声音,手势等其它模态中也存在隐喻表征。近年来,以Forceville为领军人物的一批学者致力于把一直囿于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平台,旨在推动概念隐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然而作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新发展,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多数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本文尝试将多模态隐喻置于视觉语法的框架内,以隐喻潜势为切入点,对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类型进行系统化阐述与分类。Kress&Leeuwen(1996)认为图像是一种社会符号,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他们提出了视觉图像(视觉语法)的叁种意义,即呈现意义、人际意义和构图意义。本研究以汽车平面广告为语料,采取定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叁种视觉图像意义的隐喻潜势分析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及类型。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呈现意义包括动作过程及概念过程。前者通过替代常规要素(参与者、过程、环境)实现隐喻潜势;后者包括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分别构建种属关系、部分-整体关系及识别关系,通过并置、融合等手段使多模态隐喻得以实现。(2)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通过空间隐喻“图像-读者关系是拍摄位置”、“信息价值是空间位置”产生隐喻潜势。其中拍摄位置和空间位置的意义来源于人类的生理与文化体验。(3)汽车平面广告中图片-文本的互动及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互动关系有助于跨域映射的实现。同时多模态隐喻的识解受到特定文化及个人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广告设计者应充分考虑这些变量以实现其劝说功能。本研究表明视觉语法的视角可以更系统地阐释多模态隐喻的构建,就理论互补性而言,其有效结合了系统功能语法及认知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隐喻研究的范围,并使汽车平面广告及其他多模态语篇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马丽娜[10](2013)在《从多模态话语角度解读汽车平面广告之创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多模态分析方法,以汽车平面广告为例,分析解读了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认为要理解其创意,光靠画面的概念解读和文字解说远远不够,更需要图像观赏者的想象力、揣测力和经验背景。同时指出,广告创意很大程度来源于消费者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反映了其与消费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3年19期)

汽车平面广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国之经济发展水平的荣枯,是影响广告发展的主要因素,亦是展现一国之景况与发展程度的大荧幕。中国广告市场已然是全球最大广告市场之一,中国的汽车广告设计也已颇具羽翼。在消费时代的大背景下,广告业发展迅猛的今天,汽车平面广告在层出迭现的新媒体与层见迭出的传播媒介中,消费诉求呈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在设计方面打破现有固定思维模式,注入新鲜血液,来扶持汽车行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势必是中国汽车广告市场在消费社会中所要面临的重大考验。本文以“消费时代”为背景,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汽车平面广告的符号化现象,对消费社会与汽车平面广告设计的相互性进行研究。第一章,阐释文章的整体思路与视角,并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简述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消费文化与平面广告的关系,研究消费时代平面广告的符号建构和价值;第叁章,从消费主义的解码等方面,分析汽车平面广告中消费文化的内容呈现;第四章,以一汽大众奥迪品牌的汽车平面广告为例,从不同视角来进行设计策略分析;第五章从消费文化、视觉文化以及汽车平面广告分析等方面,研究“消费时代”对汽车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第六章,总结并探讨消费社会中国汽车平面广告的发展方向与着力点,及其弘扬中国文化的表现等,以此来阐述文章的研究观点。力求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多领域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汽车平面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刻的诠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车平面广告论文参考文献

[1].邹俊婷.广告语篇的多模态隐喻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2].赵闯.消费时代中国汽车平面广告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3].赵闯,邸小松.消费社会——驾马疾行的汽车平面广告[J].科技经济市场.2018

[4].王扬,向恩白.中外汽车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研究[J].外国语文.2016

[5].公静,于淼.浅析歌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应用——以汽车平面广告为例[J].同行.2016

[6].汪佩.对汽车平面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

[7].姚露伟.汉语汽车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8].潘红英.论汽车平面广告的多模态意义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魏凤姣.视觉语法视角下汽车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态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2014

[10].马丽娜.从多模态话语角度解读汽车平面广告之创意[J].新西部(理论版).2013

标签:;  ;  ;  

汽车平面广告论文-邹俊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