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野论文-余西亚

后现代视野论文-余西亚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视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管理

后现代视野论文文献综述

余西亚[1](2019)在《后现代视野下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近现代以来的主要哲学思潮,自传入我国后,在我国的教育、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迅速得到传播,尤其受到思想尚未成熟、有较高开放接受能力的学生群体的追捧。后现代主义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管理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但其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与时代同步,也是对学生思想进行检视的有效方式。(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27期)

王子林[2](2019)在《后现代身体哲学视野下的节奏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着名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在后现代身体哲学中确立了身体在"运动感觉"中的主体性地位,从整体上描述了身体与世界的本质联系。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结合神经生理学和音乐心理学两个学科的方法,对节奏感知进行梳理总结,阐明节奏感知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模式现象,而是融合不同的"场"发挥更完整的作用这一结论。(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5期)

于西增[3](2019)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体育课程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评价是教学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来简析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教育价值观给体育课程评价带来的启示,并提出了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课程评价的新模式构建,教育界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从清华毕业生的游泳必修,到各种中小学校长带队跳网红课间操走红的新闻报道,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的当下充当着不可轻视的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庄安琪[4](2019)在《后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下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了符合时代性,主张差异性和多元论的后现代实践哲学,并以音乐人类学学科理论为基础,参考了2017年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现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并明确指出后现代实践哲学对音乐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1期)

孙志浩[5](2019)在《光之后的故事——后现代视野下玻璃艺术的审美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日的艺术话语中已然模糊了美与丑的界限,当"审美"等同于"审丑"时,作为工艺美术学科赖以傍身的技艺与巧思势必会在大语境下诱发嬗变,如今后现代主义思潮涉及广泛,激流勇进的艺术浪潮下,玻璃艺术之前世与今生无疑进行了关于"现代"之决裂:传统与当代终究被划分开来。然而在玻璃艺术实践研究中,即便我们聚焦在较小的"当代"视野范畴之下,现代玻璃艺术的风貌居然也在悄然变革,形式研究与材料语言是否依旧能够在光理论的作用下长明不灭?抑或是在后现代的理论之下绽放出新的艺术效应?(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刘玉梅[6](2019)在《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构式语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发表于《外语学刊》2013年第五期。作者在简述后现代哲学"体验人本观"(embodied humenism)和"多元多面"方法论的基础上,探讨构式语法的后现代特征,并指出语言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永远是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也许正是这种理不清的缠绕关系为双方提供滋养,使它们不停地在新问题、新发现中前进。文章共分4节。第一节为引言,简要介绍构式语法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所体现的后现(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朱晨迪[7](2019)在《后现代视野下的网红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界在译介、引进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错综复杂的多重影响,网络红人的出现呈现出后现代主义对抗现代主义的文化精英主义的观念,从网红的走红而言,后现代文化主义已然占领了大众文化市场。(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07期)

毛玉扬[8](2019)在《后现代音乐教育学视野下音乐作品否定性意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4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后工业社会的传播对于音乐教育学的后现代转向影响深远。后现代音乐教育学在解构西方音乐中心的同时,带来了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理念的秉承,使得音乐作品的创作也变得更加自由、多样,而后现代音乐作品又极具争议。本文将以批判的眼光看后现代音乐作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08期)

杨柳青[9](2019)在《后现代视野下的高校仪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高校文化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高校仪式文化,其内容丰富多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大学生回避、抵触意识形态教育,信仰、道德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行为习惯趋向于非理性化与随意化,活动时空更加碎片化,这些特征与高校仪式的冲突越来越明显。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高校应当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打造"新"高校仪式,坚持严肃性和娱乐性的统一,坚持"统一"与"个性"并存。(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蓓蓓,张小菊[10](2019)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基础教育课堂评价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陈述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基础教育课堂评价的四点转变:由更注重"双基"转变为更注重生成性的"叁维目标"的课堂评价目标;由教师为主的课堂评价主体转向教师、学生平等的课堂评价主体的课堂评价主体;由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行举止和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转向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及教学过程的课堂评价内容;由强调量化的标准化考试的评价转向强调兼顾量化、质性的的评价方法,由强调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后现代视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国着名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在后现代身体哲学中确立了身体在"运动感觉"中的主体性地位,从整体上描述了身体与世界的本质联系。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结合神经生理学和音乐心理学两个学科的方法,对节奏感知进行梳理总结,阐明节奏感知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模式现象,而是融合不同的"场"发挥更完整的作用这一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视野论文参考文献

[1].余西亚.后现代视野下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9

[2].王子林.后现代身体哲学视野下的节奏感知[J].北方音乐.2019

[3].于西增.后现代主义视野下体育课程评价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4].庄安琪.后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下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反思[J].北方音乐.2019

[5].孙志浩.光之后的故事——后现代视野下玻璃艺术的审美嬗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

[6].刘玉梅.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构式语法研究[J].外语学刊.2019

[7].朱晨迪.后现代视野下的网红现象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

[8].毛玉扬.后现代音乐教育学视野下音乐作品否定性意义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9

[9].杨柳青.后现代视野下的高校仪式探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

[10].吴蓓蓓,张小菊.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基础教育课堂评价转变[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后现代视野论文-余西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