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固定论文-张佳明

后路固定论文-张佳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路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术,临床观察

后路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明[1](2019)在《前中柱垫高联合后路截骨钉棒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胸腰椎体后凸畸形病变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除结核本身症状以外,还可引起患者腰背部疼痛不适,外观变形,活动受限。本研究观察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分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前中柱垫高后路截骨钉棒固定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7~69岁,平均(40.12±2.34)岁;病程11~95个月,平均(51.21±3.45)个月;治疗前脊柱结核原发病灶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彭赛忠[2](2019)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行椎体成形术,观察组(24例)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后凸角及椎体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后凸角及椎体高度均改善,且观察组后凸角较对照组低,椎体高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VP术相比,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且住院时间较长,但其可有效降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后凸畸形。(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唐冰,熊敏,张琼,何涛[3](2019)在《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为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对照组为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与组内术前、对照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较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能显着减少颈椎曲度丢失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赵昱[4](2019)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组)、对照组(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组)。比较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角度,并统计疼痛评分、切口长度及出血量的结果。结果观察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切口长度及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明确,能促进脊柱正常角度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黄勇[5](2019)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照组经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分析2组脊柱骨折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脊柱骨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2组治疗后的胸腰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胸腰椎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马向阳,邹小宝,王宾宾,杨浩志,葛苏[6](2019)在《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颈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初步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10例新鲜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Ⅱ型6例,ⅡA型4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一期后路C_1~C_3钉棒固定,而不进行后路植骨;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椎弓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并观察颈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1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椎弓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患者一期术后随访6~12个月,CT复查显示10例患者Hangman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6~12个月颈椎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一期后路钉棒固定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不仅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而且不残留内置物,同时还可保留颈椎节段的运动功能,是前路和后路固定融合术的有益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李智钢,高翠玲,王伟,贠喆[7](2019)在《经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58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后路锥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116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后路锥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Cobb角、胸腰段后凸角(TLK)。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DI评分、Cobb角、TL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DI评分(24.25±2.36)分低于对照组的(27.34±2.54)分, Cobb角(23.65±5.46)°、TLK(5.47±1.01)°均小于对照组的(27.53±6.37)、(7.69±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经后路锥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着,患者脊柱的矫形及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2期)

梁亮,邝立鹏,齐新文,陈军平,余杰峰[8](2019)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5-06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的26例胸腰椎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及椎管矢状径侵占比值。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6(14~32)个月。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及椎管矢状径侵占比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较术后1周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侵占比值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及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术后疗效至关重要,在遵循正确适应证的基础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小勇,武东升,吕曦,张建,孙亮[9](2019)在《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期后路扩大减压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术,观察组给予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014、-0. 009,P=0. 495、0. 496);两组患者手术前JOA评分无差别,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885,P<0. 001);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 182,P=0. 027);两组患者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 641,P=0. 958),手术后,观察组患者D级和E级例数明显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 087,P=0. 003)。结论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对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艳超[10](2019)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效果评价。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当中,选取42例进行研究,选取时间设定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信封法"将其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显着,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并且缩短恢复时间,创伤小,痛苦小,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0期)

后路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行椎体成形术,观察组(24例)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后凸角及椎体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后凸角及椎体高度均改善,且观察组后凸角较对照组低,椎体高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VP术相比,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且住院时间较长,但其可有效降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后凸畸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路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张佳明.前中柱垫高联合后路截骨钉棒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2].彭赛忠.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唐冰,熊敏,张琼,何涛.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4].赵昱.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研究[J].心理月刊.2019

[5].黄勇.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名医.2019

[6].马向阳,邹小宝,王宾宾,杨浩志,葛苏.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7].李智钢,高翠玲,王伟,贠喆.经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58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8].梁亮,邝立鹏,齐新文,陈军平,余杰峰.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9].杨小勇,武东升,吕曦,张建,孙亮.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9

[10].刘艳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标签:;  ;  

后路固定论文-张佳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