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材论文-郎娟娟

古筝教材论文-郎娟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筝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师,古筝教材,编写现状,反思

古筝教材论文文献综述

郎娟娟[1](2018)在《高师古筝教材编写现状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均开设了古筝课程。然而,古筝学生数量庞大的高师院校却一直没有一本专门的且具有师范教育特点的古筝教材。笔者就目前高师古筝教材编写的现状进行总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师古筝教材的编写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12期)

刘欣歌[2](2018)在《幼儿古筝教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筝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的经典,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民族音乐艺术瑰宝,它以其宽广的音域和古朴优美的音色,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近年来,受国学传统文化热的影响,古筝教育发展迅猛,教学对象遍及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及不同行业人群。随着古筝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古筝教材的种类可谓丰富多彩且各有千秋,因此选用一套适合学习者使用的教材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古筝教材的差异化、精准化、科学化研究,就成为古筝艺术传承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幼儿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古筝教育同样属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范畴。根据教育心理学关于少年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基本理论,幼儿期是指1~6周岁的儿童。多年的实践表明,4~6周岁是古筝学习启蒙的最佳年龄阶段,而并非幼儿期均适合古筝启蒙。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幼儿”是指4~6周岁的古筝学习者。文献研究表明,针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教材仅有叁套。经过实践的检验,以及当今时代的要求,现有叁套教材所表现出的诸多不足,已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授。笔者将4至6岁幼儿所使用的古筝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及归纳的研究方法,对幼儿古筝教材的科学化建设进行探究。本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演奏技巧、练习曲与乐曲、教学内容叁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与评估,首先从幼儿生理特点等分析幼儿在实际学琴过程中可达到的演奏技巧难度,对比教材中的内容,整理出适合幼儿与不适合幼儿学习的演奏技巧;其次从练习曲与乐曲在教材中的作用入手,站在数量与质量、作曲、幼儿完成情况叁个角度,总结教材中练习曲与乐曲哪些是可行部分,哪些是不太适合幼儿学习、演奏的内容;最后从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多角度解读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进行进一步的剖析。第二部分主要探究评估结果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教材使用者分析不透彻,传统“口传心授”思维方式编写教材,造成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忽视,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节奏等等,针对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叁部分主要从编写教材的意义以及编写原则,确定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并提出笔者对于幼儿古筝教材编写的具体方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幼儿虽不能直接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持,但是通过对幼儿的全面教育,可以奠定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基础,整体提高一代人的素质。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幼儿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成为人才的成功率,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此特殊学习阶段,教材的选则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的高低。(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5)

何迎风[3](2017)在《我国幼儿古筝教材教学内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古筝教材作为古筝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古筝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是古筝发展中十分特殊并且重要的群体,所以,幼儿古筝教材在古筝的传承和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越来越被古筝艺术家和古筝教师所重视。本论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简单的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并做出相关概念界定。第二个部分是对我国幼儿古筝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首先,对我国幼儿古筝教材的形成与发展作了描述和说明。通过对长沙地区幼儿古筝教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来审视我们的幼儿古筝基础教材,而后,笔者对长沙地区的15家音乐培训机构中35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对老师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能准确的了解长沙地区幼儿古筝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古筝教师对幼儿古筝教材教学内容的态度和看法。对古筝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做详细分析。最后,笔者将使用较为广泛的两本幼儿古筝教材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第叁个部分是关于我国幼儿古筝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根据第二部分对长沙地区幼儿古筝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来归纳和总结我国幼儿古筝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幼儿古筝教材问题的原因。第四个部分关于幼儿古筝教材的教学内容的建议和展望,并为今后幼儿古筝教材建设的做出设想。(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黄柯华[4](2016)在《古筝教材应该如何编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乐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它拥有独具魅力的音色,雅俗共赏的乐曲,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筝人员从幼儿至老年,各个年龄段都有,其影响力和普及面之深广,是其他民乐不可比拟的。随着学筝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种古筝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中不乏有(本文来源于《音乐周报》期刊2016-05-11)

刘婉秋[5](2016)在《古筝考级教材初级部分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青少年自幼接受音乐熏陶将有益于身心健康,逐渐成为大众的共识。其中,许多青少年将古筝作为他们培养音乐爱好、从事业余音乐学习的首选。因而,全国的部分单位逐渐建立了校外的音乐水平考级机构及委员会,其中,北京地区的叁家权威古筝考级机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家协会设立的音乐水平考级机构,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叁者都有着规范的考级制度和系统的考级教材。本文,笔者以上述叁大古筝考级机构的考级教材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叁者初级部分对应练习曲与乐曲的特点,提出叁种古筝考级教材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建议,以期让古筝考级教材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继而进一步推动古筝艺术的普及和古筝教育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6-04-01)

刁珊珊[6](2015)在《曹正对当代中国古筝教材建设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筝,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依据史料记载,其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对古筝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层出不穷。而在当代,曹正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对古筝的当代继承和发展有着杰出贡献的前辈。曹正先生除了是我国当代着名的古筝演奏家,也是全面地研究、传承和传授古筝技术和理论的教育家、学者。古筝艺术在当代的蓬勃发展与曹正先生一生不遗余力所作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在整理曹正先生所遗留的资料中,笔者被先生终其一生为中国古筝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呕心沥血、孜孜以求所作的极其重要的贡献所折服。作为一名古筝表演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了解并深入探究中国古筝的当代传承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希望通过本论题的研究,把曹正先生在古筝教材建设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整理成籍,使曹正先生在这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精神得到发扬和传承,为中国古筝当代发展史的研究,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同时也使后人铭记并学习这位一生都在为中国古筝艺术事业而不懈耕耘的前辈。本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曹正编撰古筝教材的历史演进”中把曹正先生所编撰的教材分叁个时期进行阐述;第二章“曹正编撰古筝教材的一些重要特色”主要针对从曹正先生所编撰的教材中提炼出的曹正先生在曲谱记谱的普及化、曲谱记谱的规范化、古筝传统曲谱的收集与教材编撰、当代古筝新作品的选用与教材编撰四个方面的贡献进行整理归纳;第叁章“曹正对当代中国古筝教材建设的贡献及其影响”则是总结曹正先生在教材建设方面的传承价值、指导性意义及其留给后人的启示。其中第一节笔者主要是从古筝教材、记谱法和民间音乐传承方面阐述曹正先生对于教材建设方面的传承价值;第二节则是从曹正先生编撰教材的思路的演变过程的角度出发,说明对后人编撰教材的指导性意义;第叁节笔者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曹正先生这一生对中国古筝艺术事业的贡献以及这其中值得后来者深思和学习的精神。(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院》期刊2015-04-01)

刘娜[7](2014)在《古筝教材建设与创新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筝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乐器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筝艺术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对古筝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与古筝学习最为相关的当属古筝教材,对于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创新是维系学习者能否得到系统、贴切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着重对近些年来我国古筝教材的建设及创新进行初步的论述,力求用以点带面的形式为今后更加深入的古筝教材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王英睿[8](2013)在《换个视角看考级——从几家权威考级单位古筝考级教材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充分肯定古筝考级现实意义及必要性的同时,以全国几家权威考级单位古筝考级教材为切入点,分析其在曲目的设定、比例等方面存在弊端,进而提出、并论证解决办法:将"传统曲目"、"现代曲目"分开设置考级,以便于从可操作层面尽可能将考级所担负的素质教育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发挥出来。(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3年S2期)

李海洋[9](2012)在《对古筝入门教材编写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筝入门教材是古筝学习第一步的重要参考对象,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来强调教材内容的编写,分别是古筝的由来、基础指法的训练、基本乐科的纳入、适龄歌曲的编写。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引导,能使学生更好地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掌握古筝这门音乐艺术。(本文来源于《音乐大观》期刊2012年12期)

赵文婷[10](2012)在《建国后古筝教材的构建与发展沿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以其清丽、古朴的音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艺术更是进入到专业的艺术院校中来,形成了一门艺术专业供人学习。改革开放后,古筝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又从专业艺术院校中走入社会,供古筝爱好者学习与演奏。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古筝学习者的指路明灯、古筝教师得力助手的古筝教材,更是在古筝艺术的发展及古筝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筝虽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久远,但真正系统、科学的古筝教材却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本文着重从古筝教材的构建与发展情况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通过整合法与分类法将建国后我国古筝教材进行整理与分类,即对曲集类、考级类、教程类、幼儿少儿类、练习曲类、理论类等教材的分析总结来完成文章内容。再通过对比法将不同时期的古筝教材进行对比,并总结出不同时期古筝教材的特点,最后将古筝教材构建的成果与不足以分析法的方式进行介绍,最终达到阐述古筝教材在建国后的构建与发展情况的目的。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古筝教材构建与发展的起步及探索阶段进行介绍。建国后十年期间,是我国古筝教材的起步阶段,以曹正为代表的专业古筝教师为了更好的将古筝教学在专业院校中开展下去,对古筝教材进行探索与创编,使得我国专业的古筝教材步入到了起步阶段,并初露端倪。古筝教材在经历了建国前十年的起步阶段之后,随着古筝技术的发展,古筝教材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构建,古筝教材也在60年代进入到了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古筝教材的编写方式、内容形式等方面更加丰富,同时也初步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的古筝学习者的基本需求。第二部分对古筝教材构建与发展的繁荣阶段进行阐述。2000年之后,古筝教材进入到了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的古筝教材已经有着细致的类别划分,无论专业院校中古筝专业还是业余古筝教育都有相应的教材编配出来,同时例如古筝弹唱、流行歌曲的古筝改编作品曲集也相继出现。这一时期的古筝教材不仅让古筝技术、历史、作品内容、曲作者创作思想等方面得到系统的呈现,同时也让与古筝相关的文化、美学思想等得到彰显,让古筝艺术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平行发展。在文章的第叁部分,笔者通过对各时期古筝教材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古筝教材构建的成果与不足。古筝教材构建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体例更加成熟、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更强叁个方面,从此叁方面中我们能够看到古筝教材在历经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丰富的发展轨迹。同时这些教材除了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人文思想,也能够反映出古筝艺术的发展方向。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古筝教材在建国后至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这些不足之处则体现在重技轻文、缺乏内涵,规范性不强,古筝弹唱不够深入,多媒体应用不够广泛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古筝教材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再构建能够进一步的扩大古筝教材的建设空间,使之更加完善。第四部分阐述了古筝教材的构建与发展的方向。在这一部分中,笔者结合古筝教材构建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并总结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希望以文技并重、加强弹唱、多媒体广泛应用的方式让古筝教材的功能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同时也让教材对于古筝知识学习的作用得到扩大,让古筝艺术沿着规范、统一的道路进行发展。以上四点为本文主要的构成内容,在文章中除了涉及到理论知识之外,更对一系列的古筝教材进行了归纳与划分,就研究的理论意义而言,本文细致分析了古筝教材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对典型人物与典型教材进行了综合性的介绍,为今后更深入的古筝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从实际意义而言,本文结合音乐教育的理论及信息技术知识,对古筝教材的功用以及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思考及建议,为推动古筝教材的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古筝教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筝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的经典,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民族音乐艺术瑰宝,它以其宽广的音域和古朴优美的音色,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近年来,受国学传统文化热的影响,古筝教育发展迅猛,教学对象遍及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及不同行业人群。随着古筝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古筝教材的种类可谓丰富多彩且各有千秋,因此选用一套适合学习者使用的教材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古筝教材的差异化、精准化、科学化研究,就成为古筝艺术传承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幼儿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古筝教育同样属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范畴。根据教育心理学关于少年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基本理论,幼儿期是指1~6周岁的儿童。多年的实践表明,4~6周岁是古筝学习启蒙的最佳年龄阶段,而并非幼儿期均适合古筝启蒙。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幼儿”是指4~6周岁的古筝学习者。文献研究表明,针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教材仅有叁套。经过实践的检验,以及当今时代的要求,现有叁套教材所表现出的诸多不足,已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授。笔者将4至6岁幼儿所使用的古筝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及归纳的研究方法,对幼儿古筝教材的科学化建设进行探究。本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演奏技巧、练习曲与乐曲、教学内容叁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与评估,首先从幼儿生理特点等分析幼儿在实际学琴过程中可达到的演奏技巧难度,对比教材中的内容,整理出适合幼儿与不适合幼儿学习的演奏技巧;其次从练习曲与乐曲在教材中的作用入手,站在数量与质量、作曲、幼儿完成情况叁个角度,总结教材中练习曲与乐曲哪些是可行部分,哪些是不太适合幼儿学习、演奏的内容;最后从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多角度解读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进行进一步的剖析。第二部分主要探究评估结果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教材使用者分析不透彻,传统“口传心授”思维方式编写教材,造成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忽视,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节奏等等,针对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叁部分主要从编写教材的意义以及编写原则,确定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并提出笔者对于幼儿古筝教材编写的具体方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幼儿虽不能直接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持,但是通过对幼儿的全面教育,可以奠定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基础,整体提高一代人的素质。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幼儿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成为人才的成功率,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此特殊学习阶段,教材的选则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的高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筝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1].郎娟娟.高师古筝教材编写现状与反思[J].音乐创作.2018

[2].刘欣歌.幼儿古筝教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何迎风.我国幼儿古筝教材教学内容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4].黄柯华.古筝教材应该如何编写?[N].音乐周报.2016

[5].刘婉秋.古筝考级教材初级部分对比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6

[6].刁珊珊.曹正对当代中国古筝教材建设的贡献[D].中国音乐学院.2015

[7].刘娜.古筝教材建设与创新刍议[J].艺术研究.2014

[8].王英睿.换个视角看考级——从几家权威考级单位古筝考级教材说起[J].艺术百家.2013

[9].李海洋.对古筝入门教材编写的建议[J].音乐大观.2012

[10].赵文婷.建国后古筝教材的构建与发展沿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标签:;  ;  ;  ;  

古筝教材论文-郎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