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之美论文-潘国芳

造型之美论文-潘国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造型之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紫砂壶,仙瓢,造型,陶刻

造型之美论文文献综述

潘国芳[1](2019)在《“仙瓢壶”的造型与陶刻文化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器艺术品之一,因其材料的特殊性紫砂壶不仅造型异常精美,而且常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紫砂壶除了要看泥料、做工以及造型之外,装饰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手工艺人的制壶观念及人生理想等通常会以不同的装饰表现出来。本文以"仙瓢壶"为例,在说明紫砂壶工艺之美和造型特质的同时,重点阐述此件紫砂壶的陶刻部分,进而说明陶刻技艺为紫砂壶艺术增添的个性气息。(本文来源于《山东陶瓷》期刊2019年05期)

刘惠清[2](2019)在《春桃烂漫俏争春——浅析“叁足春桃”的造型艺术与贴塑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紫砂壶是一件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它以珍稀的紫砂泥制成,造型装饰都体现出较为浓厚的中华文明色彩,象征着中国茶道文化的精致典雅与中国人对于美的极致追求。本文将以此件"叁足春桃"为对象,通过对它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分析来揭示其造型来源和由此体现出的艺术美,并对其贴塑装饰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感悟此件紫砂壶的精湛和紫砂壶艺术的经典。(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10期)

吴叶伟[3](2019)在《简析“乳鼎”紫砂壶的造型之美与和顺之气》一文中研究指出紫砂壶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与中国陶器制作中的典范,自其诞生时起,诸多手工艺人和文人便围绕着紫砂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力图通过制作或运用紫砂壶表达出自己的价值文化取向,于是造型各异、装饰多样的紫砂壶也就大量出现了。本文所要赏析的是一件造型独特的"乳鼎"紫砂壶,通过对其造型的剖析来感悟其造型之美与和顺之气。(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10期)

邱智超[4](2019)在《论紫砂壶“南瓜提梁”的造型之美和文化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紫砂壶源于北宋、发于明清,以独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着称,经过历代紫砂艺人长时间的探索,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完善的造型工艺体系,古风盎然而又表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经久不衰。本文以紫砂壶"南瓜提梁"为例,浅谈其造型之美和文化情感之美。(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10期)

潘国琴[5](2019)在《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器行》中如此赞美宜兴紫砂壶,从中可以看出紫砂壶在世人眼中的珍贵,许多的紫砂收藏证书的封面也喜欢用这句话作为描述。这件紫砂作品"寻觅壶"在造型上来说可以算作花器一类,但是装饰和传统的花器相比较,更加的简洁一些。从整体来看,此壶的造型艺术可以说是一个开创性的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传统器型结合竹元素的贴塑工艺,再加上半提梁和雕塑装饰,仿佛在幽幽竹林中寻寻觅觅,我们或许寻求的是一份内心的安宁和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这件作品最终带给我们的意境之美。(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10期)

王皓[6](2019)在《大众传媒中的图文之美——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要素研究——图文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自古以来就会被美丽的事物吸引,对于那些美丽的花朵和景色,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被它们吸引因而驻足观赏。人类对于美丽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而对于由人类本身创造出的视觉艺术来说,更是能经由人类心底深处的这些本能,而产生相应的效果。视觉传达设计是整个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其目的是通过视觉,将各种信息传达给人们。图形和文字作为现今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造型要素,可以简单有效地传达信息、抓人眼球。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要素研究——图文之美》一书中,作者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要素,即图形和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及(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9年19期)

陈龙大[7](2019)在《论紫砂壶“世纪双圆”的造型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紫砂"世纪双圆壶"属于典型的光货圆器造型,在壶的造型方面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圆"的设计概念,使壶身感觉下有支撑,上有悬挂,整体器型更加显得设计巧妙、圆满稳重、精致浑厚,极富神韵,更加凸显了造型之美。双圆暗合了在新世纪里对祖国和人民的双双祝愿,是一件磅礴大气的扛鼎之作,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爱国爱民的大爱之美。(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9年04期)

程露[8](2019)在《翠竹红砂分外香——浅析“兰竹清香”的造型创意之美与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是中国人所喜爱的植物之一,古往今来吟咏赞美它的诗词不在少数。作为"岁寒叁友"之一,竹也经常单独或与松、梅相搭配出现在手工艺品的装饰之中。本文所选取的对象是一件由紫砂泥制成的双面兽耳花瓶,结合了中国最为悠久的书法绘画及陶刻技艺。本文旨在揭示此件紫砂花瓶的同时,来感悟传统手工艺品的古典美、创意美,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08期)

王齐云[9](2019)在《浅谈“高山普洱(齐云)”紫砂壶艺术品的造型创意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山流水,普洱茶香,紫砂光芒流转。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制艺术品中的独特佳作,其性能独特,造型装饰丰富多样,在百余年的发展之中带给人丰富多样的审美感受。本文所选取的对象是一件"高山普洱"紫砂壶艺术品,我们将通过分析它的造型创意特点来探究紫砂壶的造型艺术演变和对传统内涵的继承。我们能从此件紫砂壶的创意造型之中获得新的启示,对于紫砂壶未来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08期)

顾辰飞[10](2019)在《浅析“窈窕壶”的创意造型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余年前一首优美的《关雎》让我们联想到一位佳人的身姿,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化的感染力。而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是一件名为"窈窕壶"的紫砂壶艺术作品,它的造型设计极富创意,宛如玉立聘婷的美人一般,精致优雅,仪态端庄。我们将通过对它整体造型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分析,来发掘其在传统形式之上所进行的改良,进而体会它独特的创意造型之美。(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08期)

造型之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紫砂壶是一件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它以珍稀的紫砂泥制成,造型装饰都体现出较为浓厚的中华文明色彩,象征着中国茶道文化的精致典雅与中国人对于美的极致追求。本文将以此件"叁足春桃"为对象,通过对它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分析来揭示其造型来源和由此体现出的艺术美,并对其贴塑装饰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感悟此件紫砂壶的精湛和紫砂壶艺术的经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造型之美论文参考文献

[1].潘国芳.“仙瓢壶”的造型与陶刻文化之美[J].山东陶瓷.2019

[2].刘惠清.春桃烂漫俏争春——浅析“叁足春桃”的造型艺术与贴塑之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3].吴叶伟.简析“乳鼎”紫砂壶的造型之美与和顺之气[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4].邱智超.论紫砂壶“南瓜提梁”的造型之美和文化之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5].潘国琴.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6].王皓.大众传媒中的图文之美——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要素研究——图文之美》[J].传媒.2019

[7].陈龙大.论紫砂壶“世纪双圆”的造型之美[J].江苏陶瓷.2019

[8].程露.翠竹红砂分外香——浅析“兰竹清香”的造型创意之美与文化内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9].王齐云.浅谈“高山普洱(齐云)”紫砂壶艺术品的造型创意之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10].顾辰飞.浅析“窈窕壶”的创意造型之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标签:;  ;  ;  ;  

造型之美论文-潘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