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植物生长细菌论文-王娟,刘东平,丁方丽,申沐京,文才艺

促植物生长细菌论文-王娟,刘东平,丁方丽,申沐京,文才艺

导读:本文包含了促植物生长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黄瓜,生长

促植物生长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娟,刘东平,丁方丽,申沐京,文才艺[1](2016)在《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苗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采用HG28-5菌悬液进行黄瓜浸种处理后播种到穴盘,调查出苗和苗期生育指标,确认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测定黄瓜苗期根际土壤酶活性、速效氮磷钾和微生物种群数量,了解HG28-5对黄瓜苗期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并检测HG28-5在黄瓜苗期植株根部和根际土壤的定殖密度。结果表明,HG28-5浸种处理能显着提高黄瓜的出苗势、出苗指数,提高出苗整齐度;显着增加苗期黄瓜株高、叶片数、根长、地上部和根鲜质量,显着提高根系活力;显着提高黄瓜苗期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着增加根际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显着增加黄瓜苗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着减少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另外,HG28-5在黄瓜根际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播种后第30天时,在黄瓜根系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密度分别为9.20×10~5cfu·g~(-1)和5.90×10~5cfu·g~(-1)。(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6年08期)

谢晨星[2](2016)在《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解磷微生物(PSM)是一类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磷酸盐化合物转化为容易被植物体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酸盐,提高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对磷肥利用率的一类微生物的统称,其在生态圈中磷素循环相关的生态系统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从石家庄、邯郸、邢台、哈尔滨等地植物根际土中采集了30份土壤样本,采用逐级稀释的方法在无机固体解磷平板上筛选出了188株具备一定解磷能力的解磷菌,通过解磷能力的比较,一株标号为H9的解磷细菌具有较高的解磷活性,其在解磷固体平板上的D/d值达4.4,在液体解磷培养基中培养120h,上清液可溶磷含量最高可达481.3mg/L,解磷效率可达4.813%。经过生理生化性质和16S rDNA测序结果分析,H9为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通过对其在LB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及在解磷培养基中解磷特性的测定得知,H9在LB培养基中的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8℃,最适的装液量为50ml/100ml,在0-80g/L的NaCl浓度下均可以正常生长;在无机解磷培养基中H9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适的培养温度为20-37℃,最适的初始pH值为6-9。小麦、黄瓜种子浸种实验结果分析,一定浓度的H9菌悬液可以显着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胚根胚芽生长,H9同样可以显着促进黄瓜种子的萌发。使用山区土壤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H9黄瓜苗株高、叶宽、鲜重、生物量均显着的高于未处理对照组,且土壤中的全磷、速效磷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使用蛭石和混合基质的盆栽试验表明,用H9菌液的处理黄瓜苗株高、叶宽等指标同样显着高于未处理对照组,说明解磷菌在不同的基质土壤中的促生活性依然存在。作为解磷促生新机理的探究,又对H9做了相关的实验。内生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H9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在黄瓜植株内定殖。信号分子检测实验表明H9可以分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吕雅悠,于迪,丁方丽,朴凤植,申顺善[3](2016)在《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A21-4对田间辣椒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A21-4对辣椒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细菌A21-4灌根处理辣椒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了辣椒生长指标、土壤酶活性、速效氮磷钾及微生物种群数量。结果表明,细菌A21-4处理显着提高了辣椒成株期的茎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辣椒移栽30 d后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66%、56.26%和42.24%;移栽60 d后对辣椒果实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硝态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9.32%、53.97%和129.84%;移栽30~70 d,辣椒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显着提高22.95%~32.31%、24.32%~94.11%和49.41%~271.74%;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显着增加7.60%~49.25%、7.24%~17.93%和12.70%~25.61%;显着增加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而降低真菌数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吕雅悠,丁方丽,王娟,文才艺,闫凤鸣[4](2015)在《两株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对辣椒的促生效果及其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株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A21-4和HG28-5菌株为试材,在穴盘栽培条件下,探究了2种菌株浸种处理对辣椒出苗、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生态的影响,以及其在辣椒根际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A21-4和HG28-5浸种处理能显着提高辣椒出苗势,比对照分别提高40.54%和37.85%;同时,A21-4和HG28-5均显着促进辣椒苗期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各比对照增加65.49%和43.66%,根系活力各比对照提高77.91%和55.81%;此外,A21-4和HG28-5均显着提高辣椒根际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尤其是A21-4的脲酶活性比对照提高66.01%,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66.62%,HG28-5的磷酸酶活性比对照提高88.16%,速效磷含量比对照增加67.53%。另外,A21-4和HG28-5均具有良好的根际定殖能力,在皿内采用双层滤纸法测定其定殖密度,分别为2.15×105 cfu/cm和4.75×105 cfu/cm,在穴盘育苗期间,A21-4和HG28-5在辣椒根部定殖密度各能维持105 cfu/cm和106 cfu/cm左右,在根际土壤能保持104 cfu/cm和105 cfu/cm以上的定殖密度。(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5年18期)

史鹏[5](2015)在《大豆根瘤表面细菌多样性及其促植物生长和结瘤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后能进行生物固氮,增加植物的营养供给,保持土壤肥力。大豆根际菌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和结瘤,因此人们对大豆根际菌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在大豆根际菌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大部分研究将根际视为均一的整体,而忽视了根际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对于根际菌促进植株生长和结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而缺乏对于相关机制的全面和深入的研究。针对这些缺陷,本研究选取了大豆根际中一个特殊的区域——根瘤表面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该区域细菌群落的组成,进而选择了从该区域分离到的部分菌株进行促生长和促结瘤试验,试图探讨这些菌株促进生长和结瘤的机制,并尝试寻找这些菌株中与促进植株生长和结瘤有关的基因。在研究中,我们从大豆品种中黄13的根瘤表面共分离到92株细菌菌株。对这些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测序比对,并对他们可能具有的与促生相关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大豆根瘤表面分布的菌株分属4个门,Actinobacteria, Firmicutes, 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14个属。从门的水平来看,超过一半的菌株属于Proteobacteria,与之前报道的大豆和很多其他植物的根际菌群组成非常相似。从属的水平来看,有8个属,包括Pseudochrobactrum(占全部菌株的17.39%),Alcaligenes(18.48%)和Lysinibacillus(9.78%)等是没有在大豆的根际和根内被发现和报道过的,说明根瘤表面具有一些独特的机制来构建自己特有的菌群。从理化特性的角度分析,在根瘤表面菌群中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菌比例较大(71%),这一点与其他植物根际菌群比较相似。但其他叁种理化特性的比例与其他植物根际菌群差异较大,其中产几丁质酶的菌(30%)和铁载体的菌(42%)比例较其他根际菌群高,而溶磷菌(8%)较低,这可能也与根瘤表面独特的环境条件有关。根据对根瘤表面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的结果,我们选择了其中的22株菌进行了植物接种试验。结果发现16株菌具有一定的促生长或促结瘤能力,其中5株,包括CCNWSP78, CCNWSP60, CCNWSP46, CCNWSP15和CCNWSP13-4促生长和结瘤能力比较强。这一结果表明,具有促生长和促结瘤能力的菌株在整个根瘤表面菌群中所占比例是比较高的,这可能是因为该区域离根瘤很近,关系较为密切。也说明根瘤表面菌群是筛选、获得促生菌的一个很好的来源。通过对植物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提出了促生菌对根瘤菌一大豆植株体系的影响方式可以分为叁种类型:一是影响结瘤过程,提高根瘤数量,进而通过增加根系的营养供给,间接的影响根系,提高根系的生物量;二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从而通过为根瘤提供更多的结瘤位点,提高结瘤数量;叁是影响结瘤过程,但并不提高根瘤数量,而是增大单个根瘤的体积。从根际菌本身的理化特性来看,我们发现根际菌产铁载体的能力与其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瘤数量及固氮量都有关系,而产几丁质酶的能力仅与根瘤数量和固氮量的增加有关。在植物试验中,我们发现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的两个菌株CCNWSP13-4和CCNWSP30亲缘关系非常接近,但促生长和促结瘤能力却相差甚远。我们通过抑制差减杂交技术试图寻找这两个菌株的差异基因。我们构建了由200多个克隆组成的差减基因文库,并对其中部分克隆进行了测序和同源性搜索,目前共获得11个差异基因片段,其中3个可能与DNA的修饰及转录有关,1个可能与糖代谢有关,剩余的7个则都是未知功能的基因。我们还对分离自大豆根瘤表面的两株细菌CCNWSP36-1和CCNWSP60采用多相分类的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两株菌株与已有各种均有一定的差异,是两个新种。我们将其中CCNWSP36-1T所代表的新种命名为Sphingobacterium yanglingense,将CCNWSP60T所代表的新种命名为Microbacterium shaanxiense。据我们所知,这是国内外首次以大豆根瘤表面细菌群落为主要对象开展的研究。本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成果:首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大豆中黄13的根瘤表面分布的细菌群体中,Proteobacteria是占优势,从这些根瘤表面细菌中,我们还鉴定了两个新种,Sphingobacterium yanglingense和Microbacterium shaanxiense;其次,通过研究,我们考察了这些根瘤表面细菌的促植物生长和结瘤的能力,筛选出几株促生长和结瘤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应用潜力的促生菌株,此外,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对这些促生菌的促植物生长和结瘤固氮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对促生能力有差异的两株产碱杆菌(Alcaligenes)的差异基因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建立了差减基因文库,为后续研究与促植物生长和促结瘤作用相关的功能基因提供了基础。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深入认识根瘤表面细菌群落,分析豆科植物—根瘤菌—根际菌这一复杂的互作体系的运行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根瘤菌—根际菌混合菌剂以提高大豆产量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2-01)

何铁光,杨雯馨,林崇宝,何永群,张野[6](2014)在《促进植物生长根圈细菌(PGPR)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农业提倡与自然共存不破坏平衡,而自然界的土壤中存在许多可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根圈微生物(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此类微生物可分泌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并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基因,增强植物抗病.PGPR可产生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可溶性磷及铁,诱发植物抗病、克服逆境、增强营养吸收,固氮或防治病害等,在有机农业上有助于植物增产,改善农业对化学肥料的依赖,生产出健康的作物.参25.(本文来源于《湖南生态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继元[7](2014)在《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为了筛选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从河南省信阳、平顶山、许昌、原阳、嵩山、毛庄等地区采取各种健壮植物的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分离法分离根际细菌,根据其解磷能力、产吲哚乙酸(IAA)和嗜铁素能力进行室内筛选,然后进行苗期对辣椒的促生长效果实验,筛选出A21-4、R2-1和G2-1叁株促辣椒生长根际细菌。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测定PGPR菌株在辣椒根系和根际土壤的定殖效果,及其对辣椒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初步分析PGPR菌株的促生长机制,为利用促生长根际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植物产量,并进一步研发微生物制剂奠定基础。1.通过室内筛选和辣椒苗期穴盘筛选试验,筛选出A21-4、R2-1和G2-1叁株PGPR菌株。叁株PGPR菌株均显着促进辣椒地上部和根部的各项形态指标,同时显着提高辣椒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2.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R2-1为Bacilus velezensis;G2-1 为 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A21-4 为已被本研究室鉴定为 Serratia plymuthica。叁株PGPR菌株均能够分解有机磷和无机磷,产生嗜铁素和IAA,另外,A21-4产生纤维素酶,R2-1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A21-4和R2-1对供试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活性,而G2-1对供试病原菌无拮抗活性。3.A21-4、R2-1和G2-1在辣椒根系及根际土壤中均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处理后第28d时,在辣椒根系及根际土壤中A21-4的定殖密度分别为1.52×104 cfu.g-1和1.80×104 cfu.g-1,R2-1的定殖密度分别为3.08×105 cfu.g-1和1.34×105 cfu.g-1,G2-1的定殖密度分别为1.00×105 cfu.g-1 和 1.70×105cfu.g-1。4.A21-4、R2-1和G2-1均对辣椒根际土壤的pH值、电导率影响不大,但显着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A21-4、R2-1和G2-1处理提高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8.44%、64.36%和 34.55%,提高速效磷含量分别为 31.94%、146.42%和 99.28%。同时 A21-4、R2-1和G2-1均提高辣椒根际土壤中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为64.99%、109.21%和 29.48%,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为 32.59%、151.11%和 78.52%。5.叁株PGPR菌株均在未施磷条件下对辣椒苗期的促生效果显着于施磷条件下的促生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龙新宪,陈雪梅,黄焕忠,卫泽斌,吴启堂[8](2013)在《促植物生长内生细菌强化植物修复锌污染土壤(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接种内生菌Ⅵ8L2、Ⅱ8L4和Ⅵ8R2对土壤Zn有效性、植物生长和吸收积累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内生菌Ⅵ8L2、Ⅱ8L4和Ⅵ8R2能够促进东南景天在Zn污染土壤中的生长,其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0%~525%和11%~47%。在人工ZnCO3污染土壤中,接种菌株Ⅵ8L2、Ⅱ8L4和Ⅵ8R2显着增加了东南景天根系和地上部的Zn含量;在人工Zn3(PO4)2污染土壤中,菌株Ⅵ8L2使东南景天地上部和根系的Zn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4%和39%,但是菌株Ⅳ8R2显着降低了东南景天地上部的Zn含量;在长期被酸性废水污染水稻土壤中,接种菌株Ⅵ8L2、Ⅱ8L4和Ⅵ8R2显着增加了东南景天根系的Zn含量,但降低了地上部的Zn含量。这表明金属抗性促生细菌可用于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3年08期)

仇硕,张翠萍,李秀娟,何金祥,赵健[9](2012)在《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抗细菌性软腐病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筛选引起彩色马蹄莲软腐病的致病病原菌,进行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苯并噻二唑(BTH)、二氯异烟酸(INA)4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病原菌的体外生长抑制试验,室内和室外诱导彩色马蹄莲抗病原菌等试验,结果表明:1.00 mmol/L的SA能部分抑制病原菌的生长,1.00 mmol/L的INA能完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1.0 mmol/L的INA处理液浸湿彩色马蹄莲叶片,24 h后接种,能够部分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室外回接试验发现,喷施各种生长调节物质24 h后接种,只有0.10、0.25、1.00 mmol/L SA具有一定程度的诱导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徐军[10](2012)在《植物促生细菌和EDTA对植物生长与富集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因其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日益倍受关注。在植物根际大量的微生物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重金属的形态以及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耐受、富集,从而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效率。由于在中低度重金属或难溶性重金属(如Pb)污染的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很低,制约着植物的修复效率。因此,筛选具有重金属耐性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研究其和EDTA对植物的生长与富集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还将进一步阐明植物富集重金属机制并为发展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和实验依据、理论基础。本文从实验室保存55株玉米根际细菌中,筛选得到4株植物促生性能较强的菌株。研究了菌株T12、T55、T56和T57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供试4株植物根际细菌对重金属(Cu、Cd、Pb和Zn)和抗生素(Km、Amp、 Str、Tc. Cm)都具一定的抗性,其中菌株T12、T57具有ACC脱氨酶活性,4菌株均产IAA和铁载体。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供试4株植物根际细菌分别属于Bacillus、Pantone、Brevibacterium等3个属。采用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株T12、T55、T56、T57在汤山铜矿区田间原味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研究其强化玉米修复Cu污染的土壤效应和机制,以及对目标供试菌株的筛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T12、T55、T56、T57能促进玉米的生长(T12>T57>T56>T55),菌株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玉米根际土壤各交换态Cu的活性来增加铜的生物有效性。接菌处理均增加了植物根际土壤的蔗糖酶活性,普遍降低了植物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对玉米根际土壤pH影响不大。PCR-DGGE结果表明,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株对油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不明显,对玉米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结果,以菌株促进植物生长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作为筛选指标,最终筛选出效果最好的菌株T12和效果相对较差的菌株T56(由于T55导致植物富集Cu总量减少,故选菌株T56),作为后续试验的供试菌株。在土壤盆栽条件下,以生物量大、生长快、具有一定耐性的油菜作为供试植物,研究植物根际促生细菌T12、T56和EDTA对植物的生长和富集难溶性重金属Pb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DTA辅助微生物的复合处理一方面通过施加菌株保证了油菜的生物量,另一方面施加EDTA提高了油菜体内Pb浓度,从而使复合处理的油菜Pb吸收富集量甚至高于EDTA处理,提高了植物修复效率。供试菌株能促进供试植物生长,使油菜的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7.97%~1.12倍和13.89%-63.75%,铅的总积累量比对照增加53.87%~3.98倍。EDTA能使油菜的铅积累量比对照分别增加8.42倍~21.53倍。(EDTA+菌株)的复合处理下,植物的重金属吸收量与EDTA处理相当甚至高于EDTA处理。菌株T12和T56能够在油菜根内定殖良好,定殖的数量为104-105cfu.g-1FW, PCR-DGGE结果表明,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株能够在植物体内定殖,且对油菜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1)

促植物生长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解磷微生物(PSM)是一类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磷酸盐化合物转化为容易被植物体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酸盐,提高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对磷肥利用率的一类微生物的统称,其在生态圈中磷素循环相关的生态系统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从石家庄、邯郸、邢台、哈尔滨等地植物根际土中采集了30份土壤样本,采用逐级稀释的方法在无机固体解磷平板上筛选出了188株具备一定解磷能力的解磷菌,通过解磷能力的比较,一株标号为H9的解磷细菌具有较高的解磷活性,其在解磷固体平板上的D/d值达4.4,在液体解磷培养基中培养120h,上清液可溶磷含量最高可达481.3mg/L,解磷效率可达4.813%。经过生理生化性质和16S rDNA测序结果分析,H9为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通过对其在LB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及在解磷培养基中解磷特性的测定得知,H9在LB培养基中的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8℃,最适的装液量为50ml/100ml,在0-80g/L的NaCl浓度下均可以正常生长;在无机解磷培养基中H9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适的培养温度为20-37℃,最适的初始pH值为6-9。小麦、黄瓜种子浸种实验结果分析,一定浓度的H9菌悬液可以显着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胚根胚芽生长,H9同样可以显着促进黄瓜种子的萌发。使用山区土壤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H9黄瓜苗株高、叶宽、鲜重、生物量均显着的高于未处理对照组,且土壤中的全磷、速效磷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使用蛭石和混合基质的盆栽试验表明,用H9菌液的处理黄瓜苗株高、叶宽等指标同样显着高于未处理对照组,说明解磷菌在不同的基质土壤中的促生活性依然存在。作为解磷促生新机理的探究,又对H9做了相关的实验。内生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H9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在黄瓜植株内定殖。信号分子检测实验表明H9可以分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促植物生长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娟,刘东平,丁方丽,申沐京,文才艺.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苗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6

[2].谢晨星.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河北工业大学.2016

[3].吕雅悠,于迪,丁方丽,朴凤植,申顺善.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A21-4对田间辣椒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

[4].吕雅悠,丁方丽,王娟,文才艺,闫凤鸣.两株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对辣椒的促生效果及其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J].北方园艺.2015

[5].史鹏.大豆根瘤表面细菌多样性及其促植物生长和结瘤能力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6].何铁光,杨雯馨,林崇宝,何永群,张野.促进植物生长根圈细菌(PGPR)的研究现状[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4

[7].王继元.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8].龙新宪,陈雪梅,黄焕忠,卫泽斌,吴启堂.促植物生长内生细菌强化植物修复锌污染土壤(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3

[9].仇硕,张翠萍,李秀娟,何金祥,赵健.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抗细菌性软腐病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2012

[10].徐军.植物促生细菌和EDTA对植物生长与富集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标签:;  ;  ;  ;  

促植物生长细菌论文-王娟,刘东平,丁方丽,申沐京,文才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