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论文-刘玉发

哲学课论文-刘玉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哲学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中哲学,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哲学课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发[1](2019)在《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哲学课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抽象难懂的哲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使哲学课堂变得更有趣、更高效,笔者对目前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并提出一些对策。(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36期)

吴万录[2](2019)在《有哲学家的哲学课更精彩》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长期的政治课教学中,深感上好政治课不容易。我尝试把哲学教学变成与哲学家相约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科,这句话既回答了学生的好奇,又产生了新的困惑。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说,谁信呢?学哲学有啥作用?多年以来的高中哲学教学就这样在学生的枯燥、疑惑中进行了许多年。看着学生们用无精打采的眼睛看着我这个讲哲学课的老师,我有过无奈、苦笑。我必须满足他们的期望,于是下定决心换个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江海全[3](2019)在《如何将“基于问题的学习”理念贯彻到哲学课教学中——以“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的哲学思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贯彻"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理念,首要的问题是提出或者设计出具有启发式的问题。"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可以作为一条"阿里阿德涅之线"贯穿本科生哲学导论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哲学流派的观点围绕"月亮问题"串接起来。从哲学角度可以给出肯定性答案(月亮存在)、否定性答案(月亮不存在),甚至以伪命题为由消解掉"月亮问题"(提问本身有问题)。针对"月亮问题"的探讨,可以起到对惯常的哲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纠偏作用,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培育学生基本的哲学素养。(本文来源于《现代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刘晓东[4](2019)在《论儿童的哲学与儿童哲学课》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的哲学源于儿童自身,它是"从本有而来"的哲学。从哲学的个体发生来看,哲学是涉及知情意各方面的不断生长着的智慧体系。承认儿童是哲学家,这是儿童哲学课的理论前提。儿童哲学课应展现儿童的哲学,而不是在儿童的哲学之外另搞一套所谓哲学。儿童哲学课是与经学思维相对立的,应避免灌输与说教。儿童哲学课应坚守儿童本位的原则,不宜违背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和现代立场。将哲学看作具有既定套路,明里暗里试图让儿童去遵循这种既定套路,这类儿童哲学课其实是儿童哲学课的敌人。(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温胜利[5](2019)在《有趣有味 有情有理——从一部电影到一堂哲学课》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观影《何以为家》后,我围绕这部电影设计"价值与价值观"课堂教学情境,展开课堂议题,呈现一堂有趣、有味、有情、有理的哲学课。这部电影和这堂课,不仅让我们关注人性与法治话题,也引起我们对世界和平与家庭温馨等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下(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5期)

刘晓东[6](2019)在《儿童哲学课的未来形态与可能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1970年代,美国哲学家李普曼首倡儿童哲学课(philosophy for children,p4c)并迅速发展为"运动"而风靡世界。汉语圈通常将philosophy for children译为"儿童哲学",而当一旦深度讨论p4c时,就会发现将其译为"儿童哲学"会导致不便,因与其密切相关的概念亦可称为"儿童哲学"。所以为了讨论方便,我将p4c译为"儿童哲学课"。李普曼之所以倡导儿童哲学课,是因为当年美国公众对越战的讨论水平相当低劣,以至于他认为,到大学再开哲学课太迟,只有尽早让儿童接(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Z2期)

梁慧婷[7](2019)在《微课在提高中职哲学课教学中的有效性对策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课在中职哲学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综合发展。本文从微课的概念与特点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在教学中的意义,提出合理的有效性对策,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07期)

季敏[8](2019)在《“化繁为简”,让高中哲学课更有哲学味——执教“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哲学课是否有哲学味是评价一堂优质哲学课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近些年高中哲学课哲学味不浓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本文从教学情境、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叁个角度阐述如何化繁为简,让高中哲学课更有哲学味。(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周绍贞[9](2019)在《浅谈高中哲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学生生命观,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是高中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哲学课也是如此。高中哲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解读生命,是培养学生生命观的有效素材。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哲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并探索了一些践行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教育界(基础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宋亮[10](2019)在《哲学课:开发儿童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哲学课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学生,可以帮他们迅速地赶上同龄人,缩短富裕及贫困学生之间的差距。此外,哲学内容还有利于小学生提高自信心、自尊心及学习耐心。上海平和双语学校聘请中山大学博士开设哲学课;杭州春芽实验学校举办"呵护童心,致敬童年——儿童哲学月"系列活动;扬州梅岭小学西校区"哲学进校园,思慧润童年"(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9年23期)

哲学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在长期的政治课教学中,深感上好政治课不容易。我尝试把哲学教学变成与哲学家相约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科,这句话既回答了学生的好奇,又产生了新的困惑。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说,谁信呢?学哲学有啥作用?多年以来的高中哲学教学就这样在学生的枯燥、疑惑中进行了许多年。看着学生们用无精打采的眼睛看着我这个讲哲学课的老师,我有过无奈、苦笑。我必须满足他们的期望,于是下定决心换个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哲学课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玉发.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9

[2].吴万录.有哲学家的哲学课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9

[3].江海全.如何将“基于问题的学习”理念贯彻到哲学课教学中——以“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的哲学思考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9

[4].刘晓东.论儿童的哲学与儿童哲学课[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5].温胜利.有趣有味有情有理——从一部电影到一堂哲学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6].刘晓东.儿童哲学课的未来形态与可能境界[J].教育发展研究.2019

[7].梁慧婷.微课在提高中职哲学课教学中的有效性对策与应用[J].国际公关.2019

[8].季敏.“化繁为简”,让高中哲学课更有哲学味——执教“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有感[J].浙江教育科学.2019

[9].周绍贞.浅谈高中哲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

[10].宋亮.哲学课:开发儿童智慧[J].教育.2019

标签:;  ;  ;  ;  

哲学课论文-刘玉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