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论文-邓晖,张炎彬,姜贻平,郭淦良

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论文-邓晖,张炎彬,姜贻平,郭淦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弦支穹顶结构,分级张拉,应力监测

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邓晖,张炎彬,姜贻平,郭淦良[1](2019)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张拉成型阶段的应力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弦支穹顶结构是一种新型杂交结构,它很好地结合了索穹顶结构和单层网壳结构的优势,具有刚柔并济的结构特点,近些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厚街体育馆钢屋盖施工张拉为研究背景,开展屋盖结构张拉成型过程的施工模拟计算,总结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在张拉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变化特点,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通过将各监测点的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模拟计算的正确性和施工张拉方案的合理性,并为张拉施工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10期)

于敬海,闫明婷,韩凤清,王少华,闫翔宇[2](2019)在《类椭圆形及正多边形弦支穹顶结构选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IDAS Gen有限元软件进行大跨度异形弦支穹顶结构选型分析,主要进行网格形式对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以及类椭圆形、正多边形弦支穹顶的结构选型分析。研究表明,矢跨比较小时,凯威特-联方型弦支穹顶结构性能较好;若建筑造型无特殊要求,正多边形弦支穹顶和边界不规则的类椭圆形弦支穹顶上部网壳宜采用切割球面、椭球面、椭圆抛物面等形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4期)

桂麟辉[3](2017)在《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设计与施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体育事业也日益蓬勃,各种大跨空间结构应运而生。弦支穹顶结构以其造型新颖、结构通透、节省钢材、稳定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在各类公共体育建筑中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建成的弦支穹顶结构近几十例。本文以天津市宝坻区体育馆弦支穹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设计及施工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弦支穹顶结构进行静力、动力性能进行研究,建立结构的静、动力有限元模型,考察其在静力、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性能及内力分布特点,对结构设计提出建议。着重考察撑杆长度及预应力对该结构静、动力性能的影响。其次,对结构进行施工全过程分析,通过分析工程特点初步确定“满堂脚手架支撑、分叁级张拉完成预应力”的施工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运用张力松弛法,对该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分析施工过程中环索内力、径向拉杆内力、网壳杆件内力及整体结构位移的变化规律。确定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安全施工提供理论保障;同时为监测点的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对索撑铸钢节点进行断裂性能研究,对其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极限承载力分析,同时通过SMCS与VGM两种微观断裂预测模型对索撑铸钢节点进行单调荷载下的断裂预测,确定索撑铸钢节点的断裂部位、破坏模式以及极限承载力。本文对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设计及施工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类结构的应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7-05-01)

姜贻平[4](2017)在《大跨度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与监测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弦支穹顶结构作为一种刚柔并济的空间钢结构形式,其结构充分融合了单层网壳与索穹顶结构的长处。一方面,通过下部索杆体系为上部单层网壳提供支撑作用,能有效改善上部单层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上部单层网壳与下部索杆体系的结合能充分发挥高强拉索等材料的受力性能,降低弦支穹顶结构对下部支承结构的依赖,从而共同增大结构的空间跨越能力。张拉成型后的弦支穹顶结构在受力性能上有着其他结构所不具有的优势,但随着弦支穹顶结构设计跨度的越来越大,其所带来的建设施工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因此,开展针对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与监测的研究,对于保证弦支穹顶施工过程的安全与质量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工程价值。本文以东莞市厚街体育馆弦支穹顶结构屋盖预应力张拉施工为工程背景,希望通过针对其施工全过程的仿真分析与监测,为同类型结构的施工过程控制与研究提供参考。首先,根据厚街体育馆屋盖结构已有的设计资料,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en与ANSYS,建立了厚街体育馆屋盖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模型建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类型选取、边界条件简化等要点进行了论述。针对弦支穹顶结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所存在的各阶段环索初拉力确定问题,本文基于单位初应变自内力分布矢量线性组合法的基本假设,通过引入结构自重的作用效应,提出了改进的单位初应变自内力分布矢量线性组合法。同时,依据初应变比值法的基本迭代思路,从非线性迭代求解这个角度,对初应变比值法在求解弦支穹顶结构张拉施工各阶段环索初拉力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由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其次,在已建立好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之上,按照其现有的施工方案,对其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了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位移与应力沿结构长轴向短轴变化的多项规律。另外,通过现场实际的施工监测,获得了预应力张拉各施工阶段位移与应力的实测数值。通过将实测数值与理论数值进行对比,一方面验证了理论分析成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对张拉施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进行了评估。并对引起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厚街体育馆弦支穹顶结构张拉完成后,从理论分析与实际监测两个方面,就温度作用可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并绘制钢构件在四个昼夜温差作用下的应力变化图形,为研究同类型结构在温度作用下的受力响应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2)

丁明珉,罗斌,陈项南,郭正兴,管东芝[5](2016)在《低矢跨比类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稳定性能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对弦支穹顶稳定性分析的影响,以江苏文化城体育馆类椭圆形弦支穹顶为算例,进行了模态分析.然后,对弦支穹顶与单层网壳进行了稳定性能对比研究,包括线性屈曲、几何非线性屈曲、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几何非线性屈曲以及同时考虑几何-材料非线性的双非线性屈曲.结果表明,索杆系增加了弦支穹顶的整体性,降低了单层网壳对初始几何缺陷的敏感性,但对结构刚度、自振频率、线性屈曲荷载、无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屈曲荷载等影响不大.当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时,2种结构的极限稳定承载能力均大幅下降,表明低矢跨比弦支穹顶对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较为敏感.此外,活载分布模式对结构失稳模态影响较大,满跨活载并不一定是最不利的活载分布模式.(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6年01期)

张芃芃[6](2015)在《大跨度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拉索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大跨空间结构技术的飞速发展,弦支穹顶结构在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设计中越来越常见,其中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由于其优美的外观在实际工程中越来越常被建筑师所采用。使用Midas Gen 800软件对于常用布索方式的弦支穹顶结构在平面系数为0.5、0.6、0.7、0.8、0.9和1.0六种条件下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平面系数对其结构性能影响很大。随着平面系数的增大,结构的荷载沿短跨方向传递的趋势逐渐减弱,节点竖向位移逐渐变大。平面系数越小,结构长跨方向与短跨方向上的环索单元内力、撑杆单元内力之间的差距越大,内力分布越不均。为了对常用布索方式的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在平面系数较小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环索布置形式,即分块布置环索的弦支穹顶结构。在平面系数为0.5、0.6、0.7及0.8四种条件下,使用Midas Gen800及SAP2000软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分析,之后与常用布索方式的弦支穹顶结构进行对比。新型布索方式的弦支穹顶结构所布置的撑杆数量较少,其节点竖向位移值与常用布索方式的弦支穹顶结构相比要大,但较大的位移出现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两圈环索相交的位置。新型布索方式对平面系数较小的结构的环索内力分布有明显改善,内力分布较为均匀且内力水平相对较小,随着平面系数的增大,改善效果逐渐减弱。新型布索方式的弦支穹顶结构撑杆内力分布出现很明显的不均匀现象。对两种结构形式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新型布索方式改变了弦支穹顶结构原有的自振模态形式,其前六阶自振模态中多是两分块单独发生振动,相互之间影响不大。对平面系数为0.6的新型布索方式的弦支穹顶结构进行了地震时程响应分析。结构的节点时程响应主要以竖向位移响应为主,且在布置了环索的位置的节点位移峰值响应时间及上部网壳杆件内力峰值响应时间均有一定的滞后。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布索方式的弦支穹顶结构其结构形式基本成立,并且具有一定的优势及特点。经过多种平面系数条件下对比分析,可以初步认为新型布索方式适用于平面系数为0.5至0.7的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刘红波,陈志华,王哲,周翠竹,张智升[7](2015)在《考虑下部支承结构协同变形的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温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结构周边约束刚度是影响结构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周边约束刚度与支座刚度、下部支承结构侧向刚度有关,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中忽略了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侧向刚度的影响,使得分析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结构的实际状态。以天津宝坻体育馆椭球形弦支穹顶结构为背景,建立包含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整体模型,研究了下部支承结构侧向刚度对结构温度效应的影响,发现合理考虑下部支承结构的侧向刚度可有效降低结构的温度应力、温度变形和支座反力。(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5年05期)

石开荣,姜正荣[8](2013)在《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稳定性的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弦支穹顶结构曲面通常较为扁平,而相对于圆形弦支穹顶,椭圆形弦支穹顶的受力特性更为复杂,其稳定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以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为对象,对其稳定性能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采用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对结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参数影响分析,包括:矢跨比、平面形状系数、上部刚性层结构刚度、预应力、撑杆长度、拉索面积及撑杆面积等。分析结果表明:矢跨比、平面形状系数、上部刚性层结构刚度和撑杆长度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而预应力大小、拉索及撑杆面积对提高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贡献不大。(本文来源于《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3-08-10)

石开荣,郭正兴,罗斌[9](2010)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确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评述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特点和预应力确定的两个层次。着重以椭圆形弦支穹顶为研究对象,对比椭圆形弦支穹顶和圆形弦支穹顶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平衡性和按序逐圈分析的基本思想,提出预应力确定的新方法——自平衡逐圈确定法,给出具体的计算控制参数和计算步骤,推导系统的求解策略,并提出"预张力-水平径向位移"迭代法。为进一步提高本方法应用的普适性和便利性,编制相应的交互式计算程序。最后,结合典型算例验证自平衡逐圈确定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概念明确、应用方便,既适用于椭圆形弦支穹顶,也适用于圆形弦支穹顶;所确定的预应力数值合理可行,能显着改善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选定的计算控制参数较为合适,所提出的"预张力-水平径向位移"迭代法亦行之有效。(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石开荣,郭正兴,罗斌,吴聚龙[10](2009)在《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案对比及优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国内首例大型弦支穹顶屋盖的结构特点、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期及施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详细对比不同施工方案的优劣,指出单一的传统施工方法已难以胜任该复杂结构的施工。由此优选出总体施工方案及流程,即上部双层网壳采用顶升外扩与高空散装相结合的综合安装法;下部张拉索杆体系的安装穿插于上部网壳安装过程中;拉索的张拉应在上部网壳完全合龙并形成整体后实施,按由外围到中心的总体顺序(外圈→中圈→内圈)进行张拉。(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MIDAS Gen有限元软件进行大跨度异形弦支穹顶结构选型分析,主要进行网格形式对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以及类椭圆形、正多边形弦支穹顶的结构选型分析。研究表明,矢跨比较小时,凯威特-联方型弦支穹顶结构性能较好;若建筑造型无特殊要求,正多边形弦支穹顶和边界不规则的类椭圆形弦支穹顶上部网壳宜采用切割球面、椭球面、椭圆抛物面等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邓晖,张炎彬,姜贻平,郭淦良.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张拉成型阶段的应力监测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19

[2].于敬海,闫明婷,韩凤清,王少华,闫翔宇.类椭圆形及正多边形弦支穹顶结构选型分析[J].建筑结构.2019

[3].桂麟辉.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设计与施工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

[4].姜贻平.大跨度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与监测的相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5].丁明珉,罗斌,陈项南,郭正兴,管东芝.低矢跨比类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稳定性能分析(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6

[6].张芃芃.大跨度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拉索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5

[7].刘红波,陈志华,王哲,周翠竹,张智升.考虑下部支承结构协同变形的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温度效应研究[J].建筑结构.2015

[8].石开荣,姜正荣.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稳定性的参数优化研究[C].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3

[9].石开荣,郭正兴,罗斌.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确定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

[10].石开荣,郭正兴,罗斌,吴聚龙.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案对比及优选研究[J].建筑技术.2009

标签:;  ;  ;  

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论文-邓晖,张炎彬,姜贻平,郭淦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