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社会论文-郭德君

伦理社会论文-郭德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伦理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龄化,孝道观,家庭代际伦理,孝行测量

伦理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郭德君[1](2019)在《老龄化社会家庭代际伦理支撑体系面临的风险透视——基于社会变迁过程中孝行测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孝道影响力已无法和传统社会相比,这意味着当下家庭代际伦理支撑体系的功能发挥面临一定风险。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立足CGSS2006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被访者孝行进行测量,对当下孝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下孝行所受影响因素更趋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当下家庭代际伦理支撑体系确实面临一些风险。因此,无论是相应伦理体系的发展,还是相关公共政策的激励与引导,都需紧密关注孝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以及时采取相应举措去积极应对。(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2期)

王妍[2](2019)在《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编辑主要是经过核酸酶对靶基因实施定点改造,以便可以将特定的DNA定点敲除以及敲入等方面问题实现,进而上下调基因的表达,最终使得细胞可以获得新型表现的一种技术。本文主要是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现状以及应用范围等,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8期)

董前程[3](20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伦理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解读生态文明理论的伦理意蕴,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伦理意蕴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它追求生态平等和谐的伦理价值目标;第二,坚持生态理性发展的伦理实践手段;第叁,要求以生态良知为核心的生态责任的伦理道德选择;第四,需要以生态自由为核心的生态公正作为伦理保障。(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韩瑞[4](2019)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务社会工作是临床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既有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共性特征,也有其区别于一般性社会工作的特点。医务社会工作在遵循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价值和伦理守则的基础上有其特有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本文以《飞越疯人院》为例,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分析影片中存在的价值冲突和伦理困境,并在分析影片的基础上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指导原则。(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3期)

张冬梅[5](2019)在《高校通识课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商业伦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别于专业教育的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合理、完善的知识、能力和人格结构的现代公民,遵循什么样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高校通识课堂的实施面貌和呈现效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通识课教学,既是通识课教学的重要责任,也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商业伦理》课程为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通识课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探索以过程性评价为理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的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和策略,以期能够对相关教学领域产生借鉴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陈东利[6](2019)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慈善事业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益慈善活动在解决由现代性带来的贫富分化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慈善概念的历史变迁,慈善与公益混为一谈的问题使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出现思维简单化的情况。剖析中国社会转型中慈善的社会伦理体系,探究慈善伦理问题的根源,厘清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有助于为中国官办慈善事业和民办慈善事业的改革选择合适的路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应当建立在政府中心的场域之下,纳入中国社会伦理体系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杨蕾[7](2019)在《关于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信访伦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成为了当前各层面关注的焦点,而其中信访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点内容。信访工作对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无理访、闹访、缠访等信访行为的日趋激烈,让基层社会秩序治理遭遇到了伦理困境。本文通过围绕对信访工作中伦理规范的研究,真实了解基层社会治理中信访伦理实际情况及其运行过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指导。(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9年11期)

李蓓[8](2019)在《基于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学校社会工作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更对学生们日后的相关素质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学校社会工作的现状,在进行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主要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的意义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找到一些时效性强的方法可以解决目前在进行学校社会工作务实中存在的伦理困境。(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2期)

高万芹[9](2019)在《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工作伦理课程作为社会工作的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认同和学科认同。为了改善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武汉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伦理课程在开展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解决课程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为高校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新经验。(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5期)

冉华[10](2018)在《当代文化传播的伦理特质及其社会动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文化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媒介文化,从外在看是一种消费占主导的文化,它明显呈现出产业化和圈层化的发展趋势。个体生存与社会运行的互动越发频繁,"生活世界"亟待返场,全新的文化传播形态正在生成。因此,当代文化传播活动必须遵循相应的历史文化逻辑,文化传播策略则要接受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积极启示;前者突出超越道德理性的伦理精神,后者强调重建伦理实体和重构伦理空间的必要性,两种研究路径结合的趋势为当代文化传播确立了伦理的价值取向。在伦理的框架下,可以对当代文化传播的社会动能进行深度开掘:在伦理实体的基础上重构文化主体—伦理精神,经过伦理分层实现媒介融合—伦理贯通,通过伦理塑形达到感知世界—伦理超越。(本文来源于《新媒体与社会》期刊2018年04期)

伦理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因编辑主要是经过核酸酶对靶基因实施定点改造,以便可以将特定的DNA定点敲除以及敲入等方面问题实现,进而上下调基因的表达,最终使得细胞可以获得新型表现的一种技术。本文主要是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现状以及应用范围等,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伦理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郭德君.老龄化社会家庭代际伦理支撑体系面临的风险透视——基于社会变迁过程中孝行测量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2].王妍.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董前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伦理意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韩瑞.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9

[5].张冬梅.高校通识课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商业伦理》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陈东利.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慈善事业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杨蕾.关于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信访伦理的研究[J].河北企业.2019

[8].李蓓.基于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9].高万芹.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改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

[10].冉华.当代文化传播的伦理特质及其社会动能[J].新媒体与社会.2018

标签:;  ;  ;  ;  

伦理社会论文-郭德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