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村留守儿童一片温暖的天空——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

给农村留守儿童一片温暖的天空——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

杜娟(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中心幼儿园湖北恩施445000)

中图分类号:G6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715(2018)04-0197-01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城镇化进程迅猛,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这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从在北京举行的“2009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如此庞大的数字,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父母的关爱,享受家庭温暖,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权利,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反映出此基本权利的部分缺失。随着父母离开时间的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地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充的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儿童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家庭和社会如果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备的条件,给予儿童应有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就会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留守儿童多数是学龄儿童,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儿童时期的留守经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成人后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南方沿海某权威调查显示: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觉得自己受歧视,有过被遗弃的感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

2、行为问题。据调查,在5800万的留守儿童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道德行为发展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需要他人的监管和约束。然而在农村,大多数临时监护人自己的法律意识都很淡薄,对于孩子的行为,只要不犯大错,他们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对老师的要求熟视无睹。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重视,他们多数自暴自弃,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起,形成行为偏差,甚至误入歧途。根据全国最高法院的统计数据:中国未成年人犯罪每年上升13%,近七成为留守儿童犯罪。这个比例令人触目惊心,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问题不容忽视。

3、学习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根据权威调查,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尤其部分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老体弱,加上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要承担一定的家里农活、家务劳动,导致一些儿童体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待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环境的改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多数留守儿童会出现害怕、焦虑等心理现象,缺少心理上的支撑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不信任感,从而自卑而孤独。孩子的心理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

2“隔代教育”的原因,我所任教的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就我园的“留守儿童”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园幼儿总数的59%,平均每班28人,有的班甚至达到2/3,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90%,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他们中有很多在周岁后父母就外出了。监管不力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由于许多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务、活负担过重,且由于在隔代监护的祖辈人中,其文化程度低的原因,造成了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校外的学习基本没有人辅导的现实,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首先,家长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保育老师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2、幼儿园: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加强农村幼儿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领导及班主任、保育教师要共同努力,形成园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拓宽育人途径上下功夫。各幼儿园应专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及监护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除此之外,幼儿园还要注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主动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幼儿园要争取配备心理老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幼儿园,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标签:;  ;  ;  

给农村留守儿童一片温暖的天空——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